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像史学家一样逛北京
内容
编辑推荐

窦欣平编著的《像史学家一样逛北京》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部以北京皇城历史文化为切入点、且深入浅出的旅游信息类书籍。

本书为读者提供名胜古迹的简要历史,全面而不繁琐,既是游览北京的深度解读,也是一部自我导游的工具书。本书并非单纯记述名胜古迹的历史,而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分析其地位及价值,为静止的景观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无论是哪种文化程度的游览者,书中涉及的名胜古迹都是游览北京的首选,玩过其中的一部分景点,就不虚北京之行。该书可以满足不同文化层次读者的需求,即使是对北京历史没有任何了解的读者,也可以较为轻松地通过本书了解北京皇城历史的发展脉络,以及相关名胜古迹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发展的过程。本书没有史学图书的晦涩难懂,紧紧围绕古迹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故事,以事、以人为中心,引人入胜。

内容推荐

作为封建帝国的首都,北京的建都史已长达八百余年,现存的名胜古迹中大多浸染着丰富的皇家历史,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参观者。不过,游览北京的名胜古迹,如果不了解它们作为帝都遗韵所蕴藏的厚重历史,那么,你便无法真正体会其中的乐趣。正因如此,人们在游览北京时,早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似的参观,而是渴望透过历史感受古迹,窦欣平编著的《像史学家一样逛北京》正是为参观者提供了这样的选择:带上一本书,像史学家一样逛北京。

《像史学家一样逛北京》着眼于北京名胜古迹的厚重历史,以游览北京时首选的古迹(故宫、十三陵、景山、颐和园、圆明园、天坛、地坛、雍和宫、国子监、孔庙、北海、长城、香山)为对象,围绕名胜因皇家而建的特殊性,于细处为游览者勾勒出古迹的发展史,于宏观则构成北京在金、元、明、清时期的都城史,是一部集合史学知识的旅游书。全书约15万字,配发300~400幅作者实地采访上述十三处古迹拍摄的第一手图片。

目录

沏上一杯茶,在文字中神游北京张子扬

触摸北京张宝瑞

帝王之家的传奇

五百年皇宫禁地

与皇城建都史同行的北海

见证明王朝终结的景山

颐和园的政治风景

与皇家共命运的圆明园

香山之上帝都遗韵

天坛兴衰五百年

皇运沉浮下的祭地之坛

从龙潜福地到皇家第一寺庙

中央官学国子监

孔家庙里的皇朝往事

十六帝十三陵

长城何止万里千年

主要参考资料目录

北京名胜古迹旅游信息简表

试读章节

北京,一座有着八百五十多年都城史的城市,荟萃着金、元、明、清以来的中华皇家文化,拥有众多关于帝王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成为了全球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岁月其实并不残忍,它侵蚀,人类的生命,却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关于北京的历史,最重要的当属八百多年的皇家史,它无须典籍的记载,却早已随着岁月印刻在了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游走在众多的名胜古迹之中,就像在历史的画卷中徜徉。

北京的城市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西周早年,开国君主武王姬发便把他的弟弟召公姬夷分封于“蓟城”,位于北京城的西南隅。自此之后,一直到宋金时期的两干多年间,北京地区一直都是北方的军事重镇。由于远离国都,这一时期的建筑大多与军事有关,单纯以游览、休闲为目的建造的建筑并不多见,直到十二世纪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金的出现。八百多年前的宋金时期,成为北京都城历史的起点。

金是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政权。1114年,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不堪忍受辽的长期欺压,在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起兵反辽并于次年建国。辽与北宋对峙,是统治中国北部的一个王朝,当时的北京正是辽版图中的“南京”,又称“燕京”,与上京(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东京(今辽宁辽阳市)、西京(今山西大同市)和中京(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西大明镇)并称为“五京”。1122年,北宋将燕京改称为燕山府,并于次年以谈判的方式从金手中取得了燕山府。1125年,金灭亡辽朝,形成与宋并立的民族政权。金代初期,金的首都位于“会宁府”,而北宋的首都在汴粱(河南开封)。北京地区作为北宋的燕山府,正处于两个政权的接壤地带,依然是北部军事重镇的地位。也是在1125年,金攻占了北宋的燕山府,北京地区从此成为金的势力范围,北京的历史地位也从这一刻发生改变。

金将所占领的燕山府作为它的都城之一,将原来设在平洲(治今河北秦皇岛市卢龙县)的最高国务机关中书省、枢密院都搬了过来,但这一时期的金朝首都仍然在东北的会宁府。

皇统九年(1149年)十二月,金朝发生政变,皇室完颜亮杀死金熙宗登上皇位,他就是后世闻名的海陵王。《金史》对海陵王的评价非常刻薄,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堪比商纣王的昏庸帝王形象。海陵王一生,为夺皇位而弑君,为保住皇位而残害忠良,屠杀宗族,并且杀死自己的母亲、抢夺别人的妻子,简直就是天下无道昏君之首。

如此昏君仍然可以算是一位杰出的改革家和政治家。因为,在做皇帝的时期,他作出了一个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决定——迁都,把首都从上京迁到当时被称为燕京的北京。

海陵王完颜亮弑君犯上,虽然成功登上了皇帝宝座,但在上京的宗室、贵族中仍然有很多人对他的行为不满,这使他非常担心这些人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同时,完颜亮也意识到,当时金朝的首都上京地处东北的一隅,不利于女真政权的发展壮大及与中原地区的融合交流。在这种情况下,被金朝占领才二十多年的燕京因为其发达的交通和丰富的物产,成为了金朝都城的最佳选择。

天德三年(1151年)四月,完颜亮正式下诏迁都燕京,并派遣张浩、苏保衡等官员在燕京营建都城,都城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向东、西、南三面扩展,并参照了北宋都城汴京的规划和建筑,动用了一百二十万人,历经两年,到贞元元年(1153年)才告完工。

在建筑工程尚未完全完成的情况下,海陵王便迫不及待地于1153年迁都燕京,并把燕京改名为中都。为了断绝皇亲贵族对故土的留恋,完颜亮下令将上京的宫殿、贵族府第一律毁弃,表达了他迂都的决心。他的这一举措极大地促进了金的封建化进程,也使北京第一次成为了一个王朝的首都。完颜亮在位的十二年间,严肃吏治,团结民族,与民休戚,巩固了金王朝的统治。  随着大批贵族、官僚的迁入,中都的商业得以迅速发展。为了使中都更加繁荣,完颜亮下令在四方招募民众,只要在中都居住就免除十年徭役,这一举措使北京地区的人口迅速增加,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已初具规模。

在“家天下”的封建社会,一个国家的首都更像是皇帝和王公贵族自己的家。

中都城作为首都一改以往千年军事重镇的严肃,逐渐变得繁华起来。随着金、南宋与西夏等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大规模战争暂时平息。金朝皇帝与王公贵族的生活也逐渐稳定下来,这极大地促进他们享受生活的欲望。P11-13

序言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部十余万言的专著,兼顾了历史知识与旅游实践,以声名远播的名胜古迹为载体,详细勾勒出六朝之都的北京辉煌的皇城发展历史。这样的构思不禁令我们耳目一新。

这部专著的作者窦欣平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作家,曾出版《李安的世界》、《周星驰外传》、《剑啸江湖:徐克的世界》、《好莱坞之恋》等多部著作。我是他新华社的同事,也是十余年的挚友,更充当了他加入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中国作家协会的介绍人。他还是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的会员,不仅担任中国感动在线总编辑,还是许多优秀图书和期刊的出版策划人。阅读到他的这部作品,让我对熟悉的北京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我相信,对于国内外每一个关心喜欢北京的读者来说,这都会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我出生在北京,对北京的一砖一瓦都感到亲切,童年和少年都是在东城濒临护城河的四合院里度过,那时我登上东南城的角楼,沿着城墙,踏着杂草走过哈德门、前门、宣武门,用小网兜扑打着蜻蜓,俯瞰着古老的北京城,望着那些淳朴刚毅的行人,我感到我沉浸在一幅古色古香的民俗图里。如今我已年近花甲,我越发感受到北京历史文化的博大,因为即使是这里一个极不起眼的建筑,都有可能承载着一份很厚重的历史,这或许就是北京的特殊之处,也是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特色和内涵。

到北京旅游时,你最该看的就是蕴藏皇家文化的景观,这部书中收录的故宫、十三陵、景山、颐和园、圆明园、天坛、地坛、雍和宫、国子监、孔庙、北海、长城、香山等古迹,正是北京皇城文化的代表,也是游览北京时首选的景点。不难发现,作者在这部书中对名胜的选择始终贯穿着一个“皇”字,所有古迹都必须与皇家有关联,可以说,这已经抓到了北京文化的精髓,因为建筑的兴衰实际上就是王朝发展的缩影,如果不了解背后的历史,怎么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呢?!从这一点来看,这部书具有工具书的价值,为阅读者提供了关于古迹的系统、简要而又不失文采的历史记录。

如果仅仅是优美的文字,对于读图时代的读者来讲,总会感觉到有些遗憾。庆幸的是,作者也是一位优秀的摄影师,书中每一幅照片中的景象都能令读者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那些记忆中的建筑形象,陌生的则是摄影者充满新意的独特视角,仿佛在品尝着一道精致的视觉大餐,可以相信,他在拍摄这些古迹的照片时一定耗费了不少时间和心思,才会有今天这部图文并茂的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在这座古城中最可贵的还有北京人。隋代高僧静婉法师为了抵制废佛,在北京房山清凉山发起石刻佛经,历经唐、辽、金、元、明数朝一千余年,数万僧人和书法家参与,形成世界之最,北京人在其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献出了房山石窝村的汉白美玉。1900年北京民众迎来义和团,一起攻打东交民巷、西什库等地的教堂,英勇抵制帝国主义的入侵。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r爱国的五四运动。1976年4月5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爆发了悼念周总理、声讨“四人帮”的四五运动……北京人身在国都,始终以天下为己任,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北京人海纳百川,好客成风,笑迎天下贤才云集京城,为中华的崛起群策群力。如今,北京每天都吸引着众多来自海内外的旅游参观者,无论是第一次到北京,还是多次到首都参观,选择这部书作为参观指南都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带上它,游览北京一定会更加有滋有味。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角度新颖,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把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部帮助广大旅游者了解北京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好书。——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北京史专家 王道成

本书以物说史,文笔流畅,富有新意,读来有上历史课之功效,值得推荐。——北京文博专家 吴梦麟

古都北京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内涵深邃,举世无双,是展示中华传统文化最有代表性的立体博物馆,像史学家一样逛北京,可以了解景观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作者还有许多独到见解启发你的思考。——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所长 肖东发

北京,拥有五十万年的人类活动史、三千年的建城史和八百多年的建都史—以“史”着眼北京、以“史”研究北京、以“史”明了北京,对于这座城市的保护与宣传十分有益。——首都博物馆专家、研究馆员 刘高

作者着眼皇城古迹,以“史”命题,用精彩的故事打开了禁锢的思想之窗,将数百年风云变幻的历史深入浅出地提炼为一部简要的导游读本,不仅带领读者游览了北京,还帮助他们了解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善本组组长 翁连溪

它是一次徜徉北京都城建筑的杂考,也是一部重温北京皇城往事的读史笔记。对于谜一样的北京,此书不失是一个揭去神秘面纱的选择,不仅能触摸到这座城市的博大,还能体会一种神游的情怀与乐趣。——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总监、著名导演 张子扬

以时为经,以事为纬,提纲挈领地记录下北京皇城文化背后的历史,将为游览北京的读者提供一份内涵丰富而生动的文本载体。——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谭烈飞

“建筑是石头铸成的历史”,建筑是历史的实物见证。本书着眼于北京特有的皇家建筑与文物古迹,意在反映皇家的历史与文化,构思巧妙,用意隽永,对于了解北京、游览北京十分有益。——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侯兆年

作者以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地标性建筑为角度,介绍了拥有八百余年建都史的北京城市历史演变。其广博的历史知识,独特的分析视角及平实的写作笔调,使得对于不管是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北京”,还是对这座城市发展感兴趣的游客、读者而言,均可谓“开卷有益”。——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历史地理学专家 华林甫

辽金时期的北京始以国都的身份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由此开启了辉煌的皇城历史。这本以皇城建筑为核心的读本,抓住了“皇城”文化的精髓,繁简得当、精练而清晰地介绍了历史变迁中的北京城。——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副馆长 杨世敏

建筑的兴衰实际上就是王朝发展的缩影,如果不了解背后的历史,怎么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从这一点来看,这部书具有工具书的价值,为阅读者提供了关于古迹的系统、简要而又不失文采的历史记录。——新华社高级记者、著名作家 张宝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像史学家一样逛北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窦欣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28392
开本 32开
页数 2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3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701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6: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