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大搏杀(中国历史中的政权游戏2000年中国帝王集团的博弈史)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诠释中国帝王集团政权博弈的大作。本书从真正的帝制时代秦朝开始,顺着历史的脉络,重新梳理两千年的中国帝制发展,揭示了隐潜在历史表象之下的潜规则,即围绕着帝王,外戚、太监、士入官僚集团以及其他势力为了争权或合纵或连横,乃至兵戎相见的残酷血腥。

内容推荐

亦雅亦俗激情讲述帝国宿命,亦庄亦谐思辨分析朝代兴衰,这是中国历史中的政权博弈,这是中国历史中的政权游戏,熟悉这一游戏规则以古鉴今,运用这一游戏规则运筹帷幄。

开卷《历史人搏杀》一书,让我们一起回溯历史的长河,重新审视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兴衰!三皇为始,五帝为尊,复商周三代已远,此前传说众说不一。所以我们将从真正的帝治时代秦朝开始为您讲述一个个帝国的宿命。我们将一起思辨历史究竟是什么玩意儿?

目录

第一章 秦:突然崩溃的帝国

 一、伟哉,始皇帝!

 二、以攻立国

 三、秦何以暴?

 四、脆弱的节点

第二章 西汉:自家人?娘家人?

 一、自家人靠得住

 二、自家人也靠不住

 三、小舅子解决大问题

 四、都是娘家人也不行

第三章 新莽:改革不那么容易

第四章 东汉:用士而兴,弃士而衰

 一、名不副实的“中兴”

 二、兴起有道理

 三、士人的倒下

 四、黄巾大起义

第五章 三国:当军阀遇到门阀

 一、先给诸侯分个类

 二、上有天子,下有豪族

 三、江东族群大联盟

 四、最后的汉政权

 五、四颗定时炸弹

 六、司马并吴

第六章 两晋:皇族,土族、异族,三族鼎立

 一、“盛世”危机

 二、天灾人祸

 三、异族入主中原

 四、兴得快,垮得更快

 五、士族们的天下

第七章 南北朝:最大的危险在内部

 一、皇族的内斗

 二、门阀化的恶果

 三、汉化与胡化

 四、北周大改革

 五、崽卖爷田心不痛

 六、重归一统

第八章 隋唐:庶族的崛起

 一、隋文帝改制

 二、民反,官也反

 三、兴科举,用庶族

 四、拐点说来就来

 五、难以重振的朝纲

第九章 五代十国:天子宁有种耶?

第十章 宋:士大夫时代

 一、不想再短命

 二、强邻在侧

 三、钱,钱,钱

 四、一次方向错误的改革

 五、靖康耻

 六、托列祖列宗之福

 七、是战是和

 八、金国兴亡

第十一章 元:少数统治多数是个难题

 一、对手并不强

 二、从蒙古到元

 三、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

 四、悲剧英雄

第十二章 明:不合格的皇帝和官僚

 一、丐帮弟子当皇帝

 二、藩王当皇帝

 三、设想与现实的差距

 四、财政危机

 五、官与民

 六、面对外患真无能

 七、内讧,继续内讧

第十三章 清:汉化、奴化与洋化

 一、江山被官僚们卖了

 二、悄悄地汉化

 三、仅仅汉化是不行的

 四、又见能力危机

 五、精神病人搞出大乱子

 六、向西方看齐

第十四章 中华帝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一、人类文明的奇葩

 二、皇权与官僚制的结合

 三、帝制的缺陷

 四、宿命的根源

 五、未来在你我手中

试读章节

我们先从秦人的祖先说起。秦人的祖先可不是一直在西边放牧的游牧民族。当年,他们是商人(我说的是商朝人,可不是生意人哦)手下的得力干将。秦人和商人用现在的话讲,叫做战略合作伙伴,血缘关系很近。商朝末年,周入发动了大规模的叛乱,殷商灭亡,而少了大靠山的秦人先祖只好让出中原沃土,作为周人的奴隶被迁到西部去放牧。西周幽王时,西部少数民族作乱,秦人在首领秦仲父子的带领下帮周人作战,立下了战功,但秦仲却因此战死。这时,关中实在太乱,于是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迁往洛阳。周平王对秦仲之子秦襄公(严格意义上讲,说这话的时候还不是“公”)说:“戎无道,侵伐我丰岐之地,秦能逐戎,即有其地。”秦国从此建立。

公元前623年,经过与犬戎等少数民族一百多年的战争,秦国终于在秦穆公的领导下消灭了西戎这一强大的对手。据史料记载,秦穆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独霸了关中、陇西的大部分地区。按理说,秦国有了这么大片土地,该改攻为守,好好地守土安民了吧?不,相反有了这些资本,秦穆公雄心勃勃地加入到争霸中原的行列中来了。但是,挡在他面前的,是春秋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晋国。有这个强悍的大国挡道,秦国的势力范围始终不能越出觳函以西。

后来,一直挡着秦人东进的超级大国晋国,像前苏联一样分裂了,称三家分晋。从晋国分裂出来的魏国成了秦国的头号对手。如果你以为魏国比晋国弱小,那你就错了。魏国在李悝的主持下进行了变法,废除了奴隶制,创建了许多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的政策,而且在吴起的主持下实行征兵制,是当时全天下最强大的国家。从前公元413年开始,秦魏之间战争不断,但是秦国基本上没有胜绩。特别是在公元前389年,秦国倾举国之力,以五十万大军伐魏,结果魏国仅以五万人迎击就大获全胜。

面对失败,秦人没有放弃,他们选择了变法图强。公元前384年,从魏国流亡归来的秦献公即位,他当即对阻碍秦国发展的奴隶制进行改革。当年就宣布废除了野蛮的人殉(也就是用人来陪葬)制度。第二年,秦献公又将都城从位于秦国西部的雍(今陕西凤翔)迁到了秦国东部、地近河西地的栎阳(今陕西临潼北)。献公迁都一方面是向国人表明他要夺回河西之地重振秦国国威的决心,另一方面是要摆脱奴隶主聚集的旧都雍的束缚。此后,秦献公实施了编制户籍,取消国野之别,推广县制,允许商业资本活动,并开征商税等一系列措施。由于这些改革,秦国国力有了回升,又赶上魏王逼走了大军事家吴起,终于在公元前366年,终结了逢魏不胜的历史,大败魏、韩联军于洛阴。接着,公元前364年,又在石门大胜魏军,斩首六万级。又过了两年,秦军再次在少梁大败魏军,俘虏了公孙痤。

但是秦献公却并没有完成将秦国建设成为战国时期一流强国的重任。就在少梁大战之后不久,秦献公病逝,其子赢渠梁继位,是为秦孝公。孝公意识到以自己个人的能力并不足以让秦国强大起来,于是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要知道,这个时候秦国虽然不算特别强大,但也是大国啊。公布求贤令就等于中国石化、上海宝钢这样的特大型企业在央视打广告高薪招聘总经理,而且还不限学历,不要求工作经验,只要“能出奇计”,那就不但有高薪,还有股权激励。这还不天下震动?苦于找不着工作的士人们都跃跃欲试。因此,随着这个求贤令的公布,另一支推动秦国兴起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就是士人,其中有以谋略为主的知识分子(文士),也有以攻城略地为所长的军事将领(武士)。

最初到秦国来的是商鞅。他是卫国国君的后裔,所以他的名字原来叫做“卫鞅”或者“公孙鞅”,因为后来被封为商君所以习惯上称他为商鞅。商鞅几次与秦孝公交换政见,并与当时秦国的高官们进行了辩论,最后终于得到了秦孝公的信任。商鞅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下,以暴力手段强制推行变法,血腥镇压一切反对变法的力量。经过二十年的时间,秦国不但完全建立起了封建制度,而且还发展出了一整套以工作业绩为职务升降标准的非世袭官僚体系。这个官僚体系,不仅保障了秦国在战国时代的日益强大,而且为统一天下以后整个帝国官僚制度的建设提供了最初的模板。因此,可以说商鞅是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之一,商鞅变法则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法运动,其影响是空前的。

变法的主要内容归结起来就在“耕”和“战”两个方面。

从“耕”的方面来讲,商鞅发布垦草令,“开阡陌封疆”,打破了井田制,允许和鼓励老百姓开荒地进行农业生产,而且规定一个家庭生产的粮食和布帛超过一定产量,就可以免除徭役。原来老百姓被固定在井田里,生产得再多,也得不到实惠,大多数都得上缴,现在国家把田分给个人,多劳多得,当然劳动热情就高了。

秦国是一个人少地多的国家,如何保证有充足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呢?商鞅一边通过对商人、游民进行打击,迫使他们去务农,一边采用开荒免税的政策挖邻国的墙脚。三晋一带正好人多地少,于是就有不少人举家迁往秦国。如此一来,秦国农业自然蒸蒸日上。有人可能要问了,老百姓富了,可剥削他们的贵族该不高兴了吧。才不是呢。老百姓的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却远不如GDP增长得快。因为商鞅建立了人头税。国家给你田让你种,你就得交税。原来在公田上你可以出工不出力,现在政府管你在哪儿种田,是人就得交税。为了交税,你就得拼命生产,而生产得越多,国家和贵族们得到的也越多。于是国家或者说贵族集体的收入反而比原先增加了。结果在变法之初那些称变法“不便”的人,过了几年之后改口说“便”了。

从“战”的方面来讲,商鞅一是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行政体系。原来地方政府首脑都是当地大贵族世袭的,因此就不怎么听中央的招呼。现在全部改成郡县,郡县长由中央任命,你敢不听招呼,就给我滚蛋。

其二,实行军事化的户籍制度。过去老百姓都是“聚族而居”,形成了一个个亲情比较浓厚的小集团。这些小集团不但常常不听政府命令,而且还相互仇杀,白白损失人力物力。商鞅一面下令严禁私斗,一面通过对大家族加税的办法迫使大家族分散为小家庭,然后让他们相互监视。结果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淡了、人情味没了,而组织纪律性提高了,更听指挥了。

其三,建立军功爵位制度,奖励军功。商鞅规定,立了战功,不但赏赐田地,而且在战场上斩敌人脑袋一颗,授爵一级,可担任工资五十石的官吏,斩首两个,授爵二级,可担任工资一百石的官吏。好嘛,敌人的脑袋那不是人脑袋,那是金砖啊。砍人家脑袋就跟挖金子一样。想象一下吧,在秦国的土地上到处可见这样的标语:“您想要发家致富吗?去打仗吧!去砍敌人的脑袋吧!”正因如此,有记载说当时秦人听说要打仗,一个个像中了五百万一样兴高采烈。

老百姓为了能够得到官位、土地去打仗,贵族们也要为了保住自己的爵位去拼命打仗。因为商鞅还规定了,那些在战场上立不了战功的贵族,爵位要取消,变成平民回家种地。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整个国家变成了一支军队,变成了一架战争机器。

P8-10

序言

在中华民族的头上,始终有着一道看似难以打破的魔咒。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五千年来盛衰治乱的循环从未终止。借用股票市场的术语来说,中国进行了长达五千年的箱体振荡。从箱底崛起,一路高歌猛进撞上箱顶,然后又跌回箱底,很少能够长时间地停留在箱顶的高位,更从未能够突破箱顶。

从秦始皇开始,那些大一统帝国的缔造者无一不渴望自己建立的帝国代代相传,“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是私心,也是公义,既是为了自己子孙后代的福祉,也是为了防止出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的局面。但纵观历史,各朝各代,别说“万世”和“无穷”,连延续三百年以上的都一个也没有。然而,就是在这样频繁的朝代更迭、历史变换中,一代一代的帝王将相们,以他们的生命做赌注,围绕着统治万民的权力争斗演绎了一幕幕精彩的历史戏剧。生旦净末丑,神仙老虎狗,你方唱罢我登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一个帝国兴盛、衰落,继而毁灭。然后,在原来帝国的废墟之上,又一个新的帝国开始建立,强盛,衰落,灭亡。时间流逝,朝代更迭,改变的是帝王的姓氏和国号,不变的是权力游戏仍然是这出戏剧的主角,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响起,帝国制度轰然倒地。盛衰兴亡的循环是否就此终结?权力游戏是否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中心?我不知道,也许只有时间,只有历史能够给出答案。

正如易中天先生所言:“如果仅仅把思想和眼光局限于现在,那他恐怕就连现在也把握不了。”要打破这个宿命,要解开这个谜团,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弄清楚历史为什么会这样。

俗语有云:“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不同。”国家帝王也一样,兴起时都是君贤臣能、万众一心;而到毁灭时却各不相同,有的为权臣所篡,有的被外敌人侵,有的在农民起义的烽火中崩溃,有的则在军阀混战中沦亡。然而,要真正地认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把握历史发展的脉搏,揭开笼罩在历史面庞上的团团迷雾,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外敌入侵、阉党专政、女主祸国、权臣当道、军阀割据等等表面现象上,我们必须深入这些现象之下,找到决定帝国命运的钥匙。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溯历史的长河,重新审视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兴衰!三皇为始,五帝为尊,夏商周三代以远,此前传说众说不一,真实情况还有待考古学家们的发掘。所以我们将从真正的帝制时代秦朝开始,顺着历史的脉络,重新梳理两千年的中国帝制发展,揭示出隐藏在帝制表象之下真正的历史核心——权力游戏!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诠释中国帝王集团政权博弈的大作。作者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审视中国两千年的帝制发展,揭示了隐潜在历史表象之下的潜规则,即围绕着帝王,外戚、太监、士入官僚集团以及其他势力为了争权或合纵或连横,乃至兵戎相见的残酷血腥。

◎作者这样说过:“研究中国帝王史,上要看政权操控者即不同的统治集团,下要看基层组织,同时更要看到历史大势的变迁,这才是研究历史的初衷,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读过《历史大搏杀》,你会惊奇地说:“原来故事中还有故事!历史可以见证未来!”

◎黑格尔认为,中国文明是静止的,停滞的,是没有历史的。读过这本《历史大搏杀》,你会发现并非如此,中国文明在历史中前行发展,自有其独特的历史逻辑,只是这一逻辑与西方迥异而已。

◎如果历史仅仅是历史,那就太简单了。《历史大搏杀》将历史照进了现实,照进了我们生活的此刻,一定意义上说,读这本书就是读我们自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大搏杀(中国历史中的政权游戏2000年中国帝王集团的博弈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殷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02799
开本 16开
页数 3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8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20.7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4
171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2: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