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峡夏商时期考古文化(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杨华所著的《三峡夏商时期考古文化(精)》可以说是颇具创意和新见的。该书既比较全面的对于三峡夏商时期的考古文化做了系统分析,同时也对于该时期三峡地区古代社会的发展及演变做出了颇有价值的复原和探讨,其中不乏精要之处。该书还对于三峡地区的民族文化与民族历史进行了富有新意的探讨和分析。此外,这部著作通过对大量三峡地区至目前所发掘的旧石器、新石器时代考古资料的考辨,基本理清了三峡夏商时期各种考古文化的发展序列,由此阐明了这一地域各考古学文化的发展脉络,使研究者通过此书能够方便、全面了解三峡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它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三峡地区考古学文化与四川盆地、江汉平原等周边地区各考古学文化的关系,勾勒整个长江中上游地区先秦文化发展的基本框架均有着重要意义。

内容推荐

杨华所著的《三峡夏商时期考古文化(精)》以三峡地区夏商时期考古资料为线索,结合相关学科知识,从多角度对三峡地区夏商时期的历史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三峡地区夏商时期文化中,由新石器时代晚期发展而来的文化为本地区的主体文化,其遗存被认为是早期巴文化遗存,而北来的中原文化和西来的蜀文化,也在三峡地区汇聚交流。本书探讨了三峡地区夏商时期农业、饲养业、渔猎业、盐业、手工业等的发展情况,介绍了房屋建筑及丧葬习俗文化,并结合有关文献,从出土遗物、地层叠压关系、人骨资料等方面阐述了巴人起源于鄂西、三峡地区的观点,评述了巴文化研究的兴起和深入过程。此外,还开展了对三峡地区夏商时期长江洪水遗迹的研究,对三峡远古时期的长江河床的演变及河道走向进行了探索。本书是一部研究长江上游东部、长江中游西部地区夏商时期历史的重要著作。

本书可供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水文学、水力学专家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与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三峡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第二节 三峡地区人类生存环境概况

 第三节 夏商时期考古文化概述

 第四节 三峡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资料的发现简况

 第五节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夏时期考古文化资料

 第一节 考古发现资料概述

 第二节 瞿塘峡以西地区夏时期文化遗存

一、江津王爷庙遗存

二、忠县中坝遗存

三、忠县哨棚嘴遗存

四、万州涪溪口遗存

五、奉节老关庙遗存

六、巫山魏家梁子遗存

 第三节 瞿塘峡以东地区夏时期文化遗存

一、秭归官庄坪遗存

二、秭归柳林溪遗存

三、宜昌白庙遗存

四、宜昌下岸遗存

五、宜都石板巷子遗存

六、长阳香炉石遗存

 第四节 对目前三峡地区夏时期文化遗存的认识

一、瞿塘峡以西地区的中坝文化遗存

二、瞿塘峡以东地区的白庙文化遗存

第三章 商时期考古文化资料

 第一节 考古发现资料概述

 第二节 瞿塘峡以西地区商时期文化遗存

一、合川沙梁子遗存

二、涪陵镇安遗存

三、丰都石地坝遗存

四、忠县老鸹冲遗存

五、万州中坝子遗存

六、云阳李家坝遗存

七、巫山江东嘴遗存

 第三节 瞿塘峡以东地区商时期文化遗存

一、巴东楠木园遗存

二、秭归朝天嘴遗存

三、秭归长府沱遗存

四、宜昌路家河遗存

五、宜昌中堡岛遗存

六、宜都城背溪遗存

七、长阳深潭湾遗存

 第四节 对目前三峡地区商时期文化遗存的认识

一、瞿塘峡以西地区中坝子文化及石地坝文化遗存

二、瞿塘峡以东地区朝天嘴文化及路家河文化遗存

第四章 社会经济、技术

 第一节 农业、家畜饲养业、渔业、狩猎业

一、农业

二、家畜饲养业

三、渔业

四、狩猎

 第二节 盐业考古

一、盐岩层的地质构造

二、历史文献中有关三峡地区盐资源的记载情况

三、民间传说中动物群对盐资源的认识

四、盐业遗迹的考古发现

五、三峡地区古代制盐技术对四川、云南地区的影响

六、对三峡地区盐业考古的归纳和认识

 第三节 手工业生产

一、青铜铸造

二、骨器

三、纺织业

四、窑业

第五章 房屋建筑与埋葬习俗

 第一节 房屋建筑

一、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家河文化、哨棚嘴三期文化)遗址中的房屋建筑遗迹

二、夏商时期遗址中的房屋建筑遗迹

三、归纳和认识

 第二节 埋葬习俗

一、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家河文化、哨棚嘴三期文化)遗址中的墓葬资料

二、夏商时期遗址中的墓葬资料

三、集中而葬的公共墓地

四、对远古时期居民埋葬死者方向的分析

五、古代埋葬习俗反映的一些社会生活现象

第六章 三峡地区夏商时期巴文化的考古研究

 第一节 鄂西、三峡地区早期巴文化遗存

一、文献史籍中关于早期巴文化的记载情况

二、巴文化遗存的分期

三、对目前有关早期巴蜀文化探讨之几种不同意见的分析

四、归纳和认识

 第二节 巴人与三苗文化

一、从早期巴文化的分布说起

二、古史传说中三苗文化的分布

三、关于巴人应属三苗民族的推断

四、归纳和认识

 第三节 对巴人起源于清江说的考古研究

一、文献史籍中有关巴人在清江流域活动的历史记载及其分析

二、清江流域的早期巴人遗存

三、清江流域早期巴文化与鄂西、三峡地区及邻近地区早期巴文化之间的关系

四、廪君巴人进人清江流域的时间和路线

五、归纳和认识

 第四节 早期巴文化与石家河文化的关系

一、考古地层学的叠压关系

二、考古类型学的比较情况

三、重庆地区夏商周时期文化与先前原始文化的关系

四、归纳和认识

 第五节 从三峡地区考古发现的人骨资料看古代巴人之源流

一、新石器时代人骨标本情况

二、夏商时期人骨标本情况

三、东周、汉代人骨标本情况

四、三峡东部(鄂西)地区几处东周时期墓葬中的人骨标本情况

五、三峡地区北边的新石器时代人骨标本情况

六、四川悬棺葬民族与三峡地区古代巴人的关系

七、归纳和认识

 第六节 巴文化研究活动的兴起及深人

一、巴文化研究经历的阶段

二、巴文化研究活动的总结

第七章 三峡地区夏商时期长江洪水遗迹的考古研究

 第一节 丰都县长江沿岸的地理环境及古遗址

 第二节 忠县县城长江沿岸的地理环境及古遗址

 第三节 宜昌中堡岛遗址的地理环境及长江洪水遗存

一、中堡岛遗址的地理环境及洪水淤沙层概况

二、遗址地层堆积中的“淤沙层”与洪水发生的年代

三、中堡岛遗址地层堆积情况与长江洪水的海拔

 第四节 归纳和认识

第八章 三峡地区远古时期长江河床演变的历史研究

 第一节 重庆至西陵峡河段长江河床的变迁历史

一、三峡地区的河谷地貌概述

二、三峡地区长江沿岸远古人类遗址的考古发现

三、远古人类居住遗址与现代河床海拔之比较

四、考古发现资料与长江古河床

五、与三峡地区长江古河床相关的资料情况

六、归纳和认识

 第二节 宜昌至宜都远古时期以来长江河床变迁的历史

一、远古时期西陵峡口至宜都河段的河床地貌

二、历史时期(全新世)宜昌至宜都河段河床地貌

三、从古文化遗存的发现情况看长江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四、对宜都河段几处遗址原始地貌的考察

五、归纳和认识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峡夏商时期考古文化(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30414847
开本 16开
页数 51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800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1.316
CIP核字 2014171725
中图分类号 K872.710.4
丛书名
印张 3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6
199
3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21: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