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胡适的绩溪/作家与故乡
内容
编辑推荐

《胡适的绩溪》选编胡适关于故乡绩溪的回忆文字,穿插绩溪的相关照片,图文并茂,展现了胡适对故乡的款款深情,文中涉及胡适幼年在绩溪的童年生活,读书经历以及亲友的交往,同时突出了胡适童年母亲对自己的关爱与教育。文字深入浅出,情感深挚,展现了绩溪独有的人文风貌与历史记忆。

内容推荐

《胡适的绩溪》讲述:走近绩溪,如入百里花园,这里的村镇自古便是徽文化的代表。沿袭千年的村落巷道,古风幽韵,百年沧桑的微派建筑,鳞次栉比,每一块青石板,都承载着亘古的历史记忆。胡适,这位“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便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胡适笔下的绩溪,记载了他儿时九年的美好时光,从故乡风貌到家族生活,从慈母教诲到蒙馆读书,字字明快真挚,句句淡雅情浓。

目录

九年的家乡教育

先母行述(1873--1918)

我的母亲的订婚

我的信仰

从拜神到无神

我的儿子

家书——致母亲

家书——致妻儿

编后语(陆宗寅)

试读章节

读到了《论语》的下半部,我的四叔父选了颍州府阜阳县的训导,要上任去了,就把家塾移交给族兄禹带先生(名观象)。四叔足个绅董,常常被本族或外村清出去议事或和案子;他又喜欢打纸牌(徽州纸牌,每副一百五十五张),常常被明达叔公、映基叔、祝封叔、茂张叔等人邀出去打牌。所以我们的功课很松.四叔往往在出门之前,给我们“上一进书”,叫我们自己念;他到天将黑时,回来一趟,把我们的习字纸加了圈,放了学.才又出门去。

四叔的学堂里只有两个学生,一个是我,一个是四叔的儿子嗣秫,比我大几岁。嗣秫承继给瑜婶(星五伯公的二子,珍伯、瑜叔,皆无子,我家三哥承继珍伯,秫哥承继喻婶),她很溺爱他,不肯管束他,故四叔一走开,秫哥就溜到灶下或后堂去玩了(他们和四叔住一犀,学堂在这屋的东边小屋内)。我的母亲管得严厉,我又不大觉得念书是苦事,故我一个人坐在学堂里温书念书,到天黑才回家。

禹臣先生接收家塾后,学生就增多了。先是五个,后来添到十多个,四叔家的小屋不够用了,就移到一所大屋——名叫来新书屋——里去。最初添的三个学生,有两个是守瓒叔的儿子——嗣昭、嗣逵。嗣昭比我大两三岁,天资不算笨,却不爱读书,最爱“逃学”,我们土话叫做“赖学”。他逃出去,往往躲在麦田或稻田里,宁可睡在田里挨饿,却不愿念书。先生往往差嗣秫去捉;有时候,嗣昭被捉回来了,总得挨一顿毒打;有时候,连嗣秫也不回来了——乐得不回来了,因为这是“奉命差遣”,不算是逃学!

我常觉得奇怪,为什么嗣昭要逃学?为什么一个人情愿挨饿,挨打,挨大家笑骂,而不情愿念书?后来我稍懂得世事,才明白了。瓒叔自小在江西做生意.后来在九江开布店,才娶妻生子;一家人都说江西话,回家乡时,嗣昭弟兄都不容易改口音;说话改了,而嗣昭念书常带江西音,常常因此吃戒方或吃“作瘤栗”(钩起五指,打在头上,常打起瘤子,故叫做“作瘤栗”)。这是先生不原谅,难怪他不愿念书。

还有一个原因。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先生对于这一类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们“讲书”。小学生初念有韵的书,也还不十分叫苦。后来念《幼学琼林》、《四书》一类的散文,他们自然毫不觉得有趣味,因为全不懂得书中说的是什么。因为这个缘故,许多学生常常赖学;先有嗣昭,后来有个士祥,都是有名的“赖学胚”。他们都属于这每年两元钱的阶级。因为逃学,先生生了气,打得更利害。越打得利害,他们越要逃学。

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我母亲渴望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六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这样的学金,在家乡要算“打破纪录”的了。我母亲大概是受了我父亲的叮嘱,她嘱托四叔和禹臣先生为我“讲书”: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我先已认得了近千个“方字”,每个字都经过父母的讲解,故进学堂之后,不觉得很苦。念的几本书虽然有许多是乡里先生讲不明白的,但每天总遇着几句可懂的话。我最喜欢朱子《小学》里的记述古人行事的部分,因为那些部分最容易懂得,所以比较最有趣味。同学之中有念《幼学琼林》的,我常常帮他们的忙,教他们不认得的生字,因此常常借这些书看;他们念大字,我却最爱看《幼学琼林》的小注,因为注文中有许多神话和故事,比《四书》、《五经》有趣味多了。

有一天,一件小事使我忽然明白我母亲增加学金的大恩惠。一个同学的母亲来请禹臣先生代写家信给她的丈夫;信写成了,先生交她的儿子带回家去。一会儿,先生出门去了,这位同学把家信抽出来偷看。他忽然过来问我道:“糜,这信上第一句‘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意思?”他比我只小一岁,也念过《四书》,却不懂“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这时候,我才明白我是一个受特别待遇的人,因为别人每年出两块钱,我去年却送十块钱。我一生最得力的是讲书:父亲母亲为我讲方字,两位先生为我讲书。念古文而不讲解,等于念“揭谛揭谛,波罗揭谛”,全无用处。

P10-13

后记

胡适是现代中国了不起的大学者和思想家,他对我们这一代,乃至今后若干代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胡适的故乡在安徽皖南山区,他常以“我家世居绩溪县”、“我家世代乡居”、“我是徽骆驼”引以自豪。绩溪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居住习俗、亲情关爱、人际交往以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理念,对少年时代的胡适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书中编就的文章和辅之的图片,意在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对绩溪的直观。

胡适的文章已发表的版本诸多。本书收纳的文章,主要选自上个世纪早期上海《新月》月刊发表的文章、亚东图书馆出版的《胡适文存》、大东书局出版的单行本以及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黄山书社出版的《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每篇文末均详尽注明资料的出处。考虑到本书是大众读物,编选时对极少数文字作了订正,并在文章的体例上作了技术上处理。

陆宗寅

2013年11月于浦东新区绿波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胡适的绩溪/作家与故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适
译者
编者 陆宗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80178
开本 16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2
CIP核字 2013274135
中图分类号 I266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2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6: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