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锡良所著的《现代性批判视域中的马克思自然观研究》的研究主旨是深度解读马克思的自然观,发掘其理论潜能及其当代意义。本书通过对西方有关现代性理论文本的解读和对思想史的梳理,尤其是对黑格尔自然观的全面分析,为深入理解马克思的自然观提供了比较深厚的思想背景和理论资源。作者从形而上学批判和资本批判两个角度,对马克思的自然观展开深入的剖析,阐发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环境思想和生态学观点。
图书 | 现代性批判视域中的马克思自然观研究/兰州大学敦煌学与人文科学系列研究哲学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方锡良所著的《现代性批判视域中的马克思自然观研究》的研究主旨是深度解读马克思的自然观,发掘其理论潜能及其当代意义。本书通过对西方有关现代性理论文本的解读和对思想史的梳理,尤其是对黑格尔自然观的全面分析,为深入理解马克思的自然观提供了比较深厚的思想背景和理论资源。作者从形而上学批判和资本批判两个角度,对马克思的自然观展开深入的剖析,阐发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环境思想和生态学观点。 内容推荐 从马克思对现代性双重批判的角度(形而上学批判和资本批判)来深入研究马克思自然观及其当代意义,乃是本书之主旨。 通过对经典文本与思想史的交互分析,方锡良所著的《现代性批判视域中的马克思自然观研究》较为系统深入地梳理了西方自然观的历史流变和本质特征,对迄于近代的西方自然观(尤其是近代德国自然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剖析,揭示出自古希腊以来即已奠定的“自然”作为内在性原则和领域的初始定向,以及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突显及其当代意义,并着重展开对黑格尔自然观的批判性分析,作为研究马克思自然观的思想背景和理论资源。 对马克思自然观的深入研究,需要在探究其存在论基础(感性/对象性活动)上,从现代性批判的双重维度——形而上学批判和资本批判——展开深入探讨。 形而上学批判通过对黑格尔“逻辑概念化”自然观和费尔巴哈“抽象直观化”自然观的批判,揭示出马克思自然观的存在论变革和历史唯物主义路向,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那种富于“感性实践性和社会历史性”的自然观。 资本批判则通过对“资本原则”的揭示,奠定深入研究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和过程中的“自然”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重点剖析“自然的商品化或资本化”和“物质变换及其断裂”这两个重要课题。 最后《现代性批判视域中的马克思自然观研究》以“控制自然、机械论自然观和资本逻辑”诸批判为例,来展现本研究在当代是如何被推进和深化的? 通过结合国外马克思主义相关探讨、马克思的著作思想和当今时代变化,来深入探讨“控制自然”观念的社会历史与思想文化根源及其历史效应,并借助于“资本批判”的视角将“控制自然”概念扩展为“剥夺一控制自然”概念,而本顿、格伦德曼和岩佐茂相关论争和探讨将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而借助于福斯特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坚决回击西方学者对马克思自然观“技术普罗米修斯主义”或“机械论色彩”批评指责,揭示马克思自然观的历史唯物主义洞见——人类与自然之间基于社会实践基础上的历史性的相互作用,并更加全面深入地揭示机械论自然观的深层根源。国外马克思主义尤其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资本逻辑、经济理性和消费主义”等角度展开的批判性研究,大大拓展了马克思自然观的历史空间和理论领域,也需要进一步深入考察分析。 上述剖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时代生态环境危机加剧及与其他危机相互交织的内在根源,进而有助于理解社会现实、当代人类整体生存处境及其历史决断,从而也就从自然观角度展示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内在情由及其当代意义;进一步,结合当今时代的变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深入探讨马克思思想与自然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点,以及人全面自由发展新的可能性。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马克思自然观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意义 第一章 迄于近代的西方自然观探究 第一节 初始定向与近代主趋 一、初始定向:作为内在性原则和领域的“自然”概念 二、近代主趋:机械论自然观的突显与自然的数学化构想 第二节 近代德国自然观:以黑格尔为中心 一、黑格尔自然观:自然的逻辑道说 二、谢林、歌德和费尔巴哈对黑格尔自然观的批判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马克思自然观的哲学变革与现代性批判视角 第一节 马克思自然观的哲学变革 一、在“近代形而上学传统”之内理解马克思思想哲学变革的基本困境 二、马克思自然观的哲学变革 第二节 现代性问题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考察 一、现代性问题考察 二、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考察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马克思对“自然的形而上学构想”的批判与超越 第一节 批判的具体展开: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一、马克思对黑格尔“自然的观念化构想”的批判 二、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抽象直观”自然观的批判 第二节 马克思自然观的存在论变革 一、作为人生产生活之基础和对象性本质力量之展开领域的“自然”概念 二、人自身自然真正本体论的肯定:感觉、特性与需要 三、作为社会历史范畴的“自然”概念 四、社会:人同自然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马克思对“自然的资本化”的批判 第一节 论资本之为社会原则 一、作为“抽象原则”的资本概念 二、作为“社会关系与权力原则”的资本概念 三、资本之旨趣:自我增殖与扩张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体系中的“自然”问题 一、资本主义对自然特性和历史规律的双重抽象:分析与批判 二、资本、劳动与自然 三、资本、机器体系、科学技术与自然 第三节 自然的商品化和资本化 一、历史必然性:创造出普遍利用自然和人之属性的体系 二、消极后果:生态危机与自然的异化 三、当代发展:环境(生态)经济学和“自然资本”概念 第四节 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思想探析 一、自然的“物质变换” 二、通过劳动而进行的人类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活动 三、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 四、物质变换断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当代进展与论争:“控制自然、机械论自然观与资本逻辑”批判 第一节 控制自然:理论分析、概念拓展与当代论争 一、理论分析:“控制自然”观念全面探源 二、概念拓展:剥夺—控制自然 三、当代论争:本顿、格伦德曼和岩佐茂 第二节 机械论自然观:对马克思的指责及其批判性回应 第三节 “资本逻辑”批判 一、“经济理性与资本原则”批判 二、“异化消费”批判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现代性批判视域中的马克思自然观研究/兰州大学敦煌学与人文科学系列研究哲学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方锡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12143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6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1 |
出版时间 | 2014-04-01 |
首版时间 | 2014-04-01 |
印刷时间 | 2014-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8 |
CIP核字 | 2014048145 |
中图分类号 | A811.693 |
丛书名 | |
印张 | 1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9 |
宽 | 148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