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吴建民访谈录
内容
编辑推荐

百余家媒体眼中的魅力外交家,六十余场关于外交的精彩对话!

本书辑录了2003-2007年百余家媒体对吴建民先生采访后写成的精彩报道六十篇。报道风格各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现了吴建民对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的看法。

内容推荐

本书辑录了2003-2007年百余家媒体对吴建民先生采访后写成的精彩报道六十篇。报道风格各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现了吴建民对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的看法。同时,我们从书中也可以感受到吴建民作为外交家对祖国的赤子之心,以及作为外交学院院长对青年人的殷切期望。

全书由四部分组成:一是人物专访;二是吴建民对国际形势与外交的看法和思考;三是吴建民对世博会、奥运会及经济与文化等问题的看法与见解;四是对青年的希望。

目录

人物专访

 外交官是一个迷人的职业——访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吴建民

 让法国深入认识中国

 选择我就是选择中国——国际展览局新任主席吴建民

 对话吴建民:外交见证中国

 吴建民外交理念ABC

 结缘外交挚爱一生

 吴建民的现在进行时

 真诚抒写中法蜜月诗篇

 当年我是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的小萝卜头

 夫人让我告诉美国人:中国没有“超人”

 亲历中国外交神秘内幕——听吴建民讲外交故事

 向世界讲清楚“中国梦”

 魅力外交家吴建民

 吴建民的外交一生:促成中法两国元首互访家乡

 在国际展览间穿行的吴建民

 培养中国优秀的外交官

关于国际形势与外交关系

 中国的外交姿态越来越积极主动

 从大国兴衰看中国的崛起

 法国人在重新认识中国——吴建民谈怎样介绍中国

 建立东亚共同体成共识——专访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

 吴建民谈中国新安全观

 东亚合作的对话与博弈

 中国与世界能否寻求共赢?——吴建民与伊兹拉莱维奇对话实录

 吴建民谈“中国威胁论”

 抛弃“韬光养晦”会把中国引向灾难

 中国外交卓有成效大时代大外交——访中国前驻法大使、资深外交家吴建民

 吴建民谈2005年中国外交

 感受中国的地位与差距

 法国新任驻华大使对话中国外交学院院长

 外交学院院长解析和谐世界理念

 关于世博会、奥运会、经济与文化

 吴建民:巴黎归来话世博

 外交资源短缺还未充分运用

 文化外交开启中法蜜月时代

 世博战略可以管50年

 促进东亚一体化需官、产、学互动

 百姓要会用外交资源做生意

 交流也是生产力

 以全球化的眼光看会展经济——国际展览局主席吴建民畅谈中国会展

 创新移民文化做足特色旅游——吴建民谈深圳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中国企业要学会用外交资源做生意

 吴建民解析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合作

 办奥运会可塑中国形象是百年不遇的机遇

 “民族文化大省”决策有远见——专家吴建民评说云南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前景不可限量——访中国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

 东亚经济合作面临三大问题

 中华文化是化解“中国威胁论”的一剂良方

 中国应该积极参与规则的制定

 我有一个“中国梦”

 职业外交官的奥运情结

 文化外交要“润物细无声”——访全国政协委员、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

寄语青年

 最需要培养的四种品质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和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

 谈如何表达爱国热情

 吴建民谈中日关系:分清爱国与误国

 了解中国,你才能了解世界 

 中国外交官需要四种素质

 中国不是弱国 国人要调整心态

 青年要重新认识中华文化——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寄语青年“今天我们怎样成长”

 艺术地对外交流

 余音绕梁的一场新书发布会——《外交与国际关系——吴建民的看法与思考》

 新书发布会存照

试读章节

记:你现在最关注的事情是什么?

吴:当前来讲,我最关注的一是稳定,二是如何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我觉得我们的政治现在总体来说比起其他国家来是相当稳定的,这点可以从外资大量涌入得到证实,国家如果不稳定,外资根本不会进来。中国去年吸收外资位居世界榜首,首次超过了美国。还有一点,我觉得我们的领导层“居安思危”思想很明确,我们是很稳定,但同时要考虑一些不稳定的因素的存在,要采取措施。比如说贫富差距的出现,虽说经济的发展,必然出现一些差距,但差距怎样解决,是人们关注也是要必须解决的问题。

记:外交官在普通人的眼中是个神秘的职业,更是令人景仰的职业,因为外交官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能不能讲讲您几十年外交生涯中印象最深的事?

吴:外交是有点神秘的色彩,从今后的发展来看,我们要把这神秘的面纱揭开,外交其实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比如在巴黎,中国使馆有责任保护中国公民,外交官很重要的一个职责就是保护中国公民的合法权利。比如曾发牛过一些中国过境旅客在巴黎戴高乐机场受到法国警察虐待的事情,这确实是事实,但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是中国旅客中确实存在非法移民,有的非法移民在飞机上销毁了所有证件,法国警方感到很伤脑筋;第二是存在语言障碍,难以沟通;第三是的确有一部分法国警察存在歧视亚洲人的现象。为这件事,使馆曾多次法方交涉,我本人也出面交涉过。很多中国公民因为不了解国际法,知道如果受到法国警方虐待,他们有权提出见使馆领事部官员,要求事保护。所以很多时候,他们都不找使馆。其实,只要中国公民提出样的要求,不论白天黑夜,使馆都会派官员前往探视。

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我经历的事情很多,难忘的事情也不少,京讲两件吧。

第一件是1999年促成了江泽民主席访问希拉克总统的故乡雷兹,2000年希拉克总统访问江主席的故乡扬州,我国国家元首外国元首互访故乡这是头一次,访问取得了巨大成功。

另一件就是2002年12月3日上海申博(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成功,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这是我们国家的大事、民族的大事。世界博览会这种综合性的博览会从1851年诞生以来,没有在中国举办过一次,也没有在第三世界国家举办过一次。我们国家各个部门、贸促会、上海市、我国驻外使馆包括我们驻法国使馆,为申博工作都付出了许多努力。

记:据我们了解,您在其中做了许多工作。

吴:我们是做了一些工作,因为国际展览局的总部在巴黎,我们要向他们不断地做游说工作,还有与传媒的沟通,这些工作是相当艰巨的。申博时我们的四个竞争对手:波兰、墨西哥、韩国、俄罗斯都各具优势,申办过程中的细节与艰难就不必说了,经过努力,12月3日下午3时40分,国际展览局主席诺盖斯郑重宣布:中国上海成为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城市。我们个人的努力在其中都算不得什么,我想每个人都明白:中国正在崛起,上海变化巨大,令人向往,这是中国代表团的最大优势。

当天晚上,一家电台通过电话采访我时,劈头发出这样的提问:“为什么好事全给了中国?奥运会给你们了,世博会也给你们?”

记:您如何回答这种情绪性极强的问题?

吴:我说:“你不能只看这两年,你要看过去的151年。从1851年到现在,过去中国有什么,中国的人口占世界的22%,中国是文明古国,过去什么机会都不给中国,这是不公正的。现在我们有条件来办了,这是对历史上那种不公正的一种纠正!”我的嗓门很大,因为我确实有些激动,因为讲到过去,心里就不是滋味。

记:听说您做得最精彩的是,批评了对方,还能让人家给您鼓掌。

吴:(笑)我觉得是要讲道理。譬如刚才我讲到的回答电台记者采访的事,我一回到巴黎,好多法国朋友告诉我:我们听到广播了,讲得好,有道理。

我觉得不管哪里的老百姓都是通情达理的,包括我们中国的很多事情,我觉得都要用外国人能懂的语言讲给他们听,让他们明白,这样才能得到沟通,才能得到理解。我不太喜欢“宣传”这个词,它在国外是个贬义词,我看还是用“沟通”比较好。

记:从您的谈话中,我能感觉到您很热爱外交工作,您能否告诉我们为什么?

吴:这些年来我搞过官方外交,也搞过民间外交;从事过多边外交,也从事过双边外交。要谈当外交官的感受,我可以说,这是一个迷人的职业。它之所以迷人,一是因为同各国杰出人士打交道,二是每天都面对新问题。搞外交接触面广,与之打交道的都是各国的优秀分子,全世界搞外交的,没有本民族的“窝囊废”,你每天都得学习和思考,非常充实。P4-6

序言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把4年来近百名记者对我的采访汇编成册出版。当我看到记者对我的采访数量是如此之多,题材是如此之广,汇集起来成了厚厚的一本书,我自己也感到有些吃惊,真有些不胜感慨!

我接受记者采访的历史不算短了。第一次是1986年,当时我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任政务参赞。80年代中期,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兴趣上升,康涅狄格州州立大学请我去给学生讲中国经济发展情况。讲完之后,该校校刊的记者对我进行采访,后来在校刊上登了出来。

我接受记者采访多起来还要从1991年1月到1994年9月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算起。干了3年零8个月的新闻司司长,举行了200多场新闻发布会,接受记者单独采访加起来有上百次。

1994年到2003年,我先后在国外当了9年大使,第一站是荷兰王国,第二站是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团,第三站到了法国。在法国期间,我接受记者采访平均每年有50次左右。记者采访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中法关系,以及公众当时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

在国外担任大使的9年时间里,我接触了大量国内来访的代表团,也接触了大批的国外政要,看了中国和外国媒体关于中国外交的大量报道,我慢慢悟出来,盖在中国外交上的一层神秘面纱并没有揭去。当然,外交需要保密,全世界都如此;但保密是有期限的,过了期限,就不是秘密了。外交太神秘了不符合时代的潮流,不符合中国老百姓的需要,不利于推动中国和外国的合作,也不符合中国自身的利益。

我记得有一次中央电视台采访我,采访之前在大街上采访了几位老百姓,问他们如何看待外交。第一位老百姓说:外交挺神秘的。第二位老百姓说:外交挺贵族的。第三位老百姓说:外交就是吃宴会。这三位老百姓的回答对我触动很大,如果老百姓对外交的认识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外交工作要争取老百姓的理解、同情和支持,是比较困难的。

我在2003年7月结束在法国任职的离任报告上,就提出了一条建议:要揭开蒙在中国外交上的神秘面纱。因为太神秘了,对中国外交的开展不利。

2003年7月回国后,领导让我到外交学院来工作。我在与学生和老师座谈后,感到外交学院有很好的传统,学风好,学生质量也很好。但是,外交学院太神秘,有些好学生不敢报考。我们有些学生出去求职,人家说:“什么外交学院?是大专吧?”我们的学生感到很委屈。这种状况显然是亟待改变的。改变的办法之一就是对媒体开放。“外交学院论坛”已经办了49期了,对媒体开放,很受欢迎。我和外交学院其他领导和老师接受了许多媒体的采访。我们的目的是想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外交学院,因为全世界搞外交的都是本民族的精英。同时,我也希望用人单位更多地了解外交学院的情况,了解我们学生的素质,这样他们就会更多地聘用我们的毕业生,人尽其才。

国际形势在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中国在崛起,其速度和规模是世人所始料不及的。所以,近几年来,全世界到处在谈论中国的崛起。另外,中国人走向世界,外国人到中国来,中国和外国之间大互动,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上述状况激发了各种媒体的记者对中国外交以及对世界的兴趣,要求采访我的记者越来越多,我简直应接不暇。但是,我理解这些记者的心情,他们之所以要采访我,是因为读者中有这种需求,我在可能的范围内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我要特别感谢采访我的那些记者,他们一般都很有经验,在采访前都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看了很多的材料。他们有时候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能提到点子上,触及了我的兴奋点。有些事情是我原来并未想到要讲的,但是被他们“发掘”出来了。我对他们敬业、勤奋、不断追求和探索的精神十分钦佩。他们多数人都很年轻,大有前途!

有人说中国处在第三次诸子百家时期,对国内和国际上的事情人们的看法很不一样。本书所收集的我的一些看法,也是一家之言,难免有片面和不当之处,欢迎读者予以批评和指正。

最后,我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呼延华副总编辑以及郝明慧、孟庆晓编辑为出版这本书所付出的心血。同时,我要借此机会,感谢外交学院院长办公室的韩敏主任、李洪梅副主任,以及袁媛、阚四进和闰宇的支持、参与和帮助。

吴建民

2007年11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吴建民访谈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087542
开本 16开
页数 3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6
出版时间 2007-12-01
首版时间 2007-12-01
印刷时间 2008-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24.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28
154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8: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