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类的故事(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人类的故事(精)》是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成名作。在这部著作中,房龙用生动流畅的文字,将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呈现在读者面前。他对人类文明是的叙述没有流于公式化,而是用最简单、最晓畅的语言讲述人类文明史上最基本的知识和最精彩的内涵。他对人类文明史上的许多问题的看法也非常独特,每个读过他著作的人都会对这一点留下很深的印象。因此《人类的故事》是一部最好的人类历史教科书。

内容推荐

《人类的故事(精)》是亨德里克·威廉·房龙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该书出版后销量达1000万册以上,并被译成20多种文字,迅速畅销全世界。本书以深厚的人文关照和睿智的文笔,展示了人类数千年历史的浩荡长卷。它的故事从远古的时候讲起,讲述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源起,讲述希腊与罗马时代的辉煌,讲述中世纪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讲述城市的兴起、文艺复兴,讲述世界性的变革和各国的革命。

本书在追溯节奏明快的“大历史”线索的同时,也不乏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无论是对历史一无所知的人,还是通读过浩繁著作的专家,都可以在这本经典的通俗人类史中,获得启发和阅读的快感。

目录

前言

1 人类历史舞台的形成

2 人类最早的祖先

3 史前人类

4 象形文字

5 尼罗河流域

6 埃及的历史

7 美索不达米亚

8 苏美尔人

9 摩西

10 腓尼基人

11 印欧人

12 爱琴海

13 古希腊人

14 古希腊城邦

15 古希腊的自治

16 古希腊人的生活

17 古希腊的戏剧

18 波斯战争

19 雅典与斯巴达之战

20 亚历山大大帝

21 概要回顾

22 罗马与迦太基

23 罗马的崛起

24 罗马帝国

25 拿撒勒的约书亚

26 罗马帝国的没落

27 教会的兴起

28 穆罕默德

29 查理曼大帝

30 北欧人

31 封建制度

32 骑士精神

33 教皇与皇帝之争

34 十字军东征

35 中世纪的城市

36 中世纪的自治

37 中世纪的世界

38 中世纪的贸易

39 文艺复兴

40 表达的时代

41 大发现

42 佛陀与孔子

43 宗教改革

44 宗教战争

45 英国革命

46 权力制衡

47 俄国的崛起

48 俄国与瑞典之争

49 普鲁士的崛起

50 重商主义

51 美国的独立

52 法国大革命

53 拿破仑

54 神圣同盟

55 维也纳会议之后

56 民族独立

57 机器时代

58 社会革命

59 解放

60 科学的时代

61 艺术

62 殖民扩张与战争

63 新世界

64 永恒的真理

试读章节

文艺复兴

人们再次敢于因为活着而感到幸福。他们竭力拯救罗马和希腊更为古老、更为愉悦的文明,他们为自己的成就而自豪,称之为文艺复兴或是文明的重生。文艺复兴不是政治运动,也不是宗教运动。它是一种心灵状态。文艺复兴时代的人依旧是教会母亲温顺的儿子。他们是皇帝、国

王和公爵的臣民,并不埋怨。但是他们的人生观发生了改变。他们开始穿着不一样的衣服,开

始说不一样的语言,开始在不同的建筑里过不一样的生活。过去他们心心念念想的都是天堂里幸福的生活,现在他们不再这样了。他们开始在人世间建造自己的乐园,事实就是他们取得了很不

错的结果。我提醒过你要警惕历史日期的危害,人们过于从字面上解读这些东西了。大家觉得中世纪就是黑暗愚昧的阶段,接着,时钟“嘀嗒”一声响动,文艺复兴开始了,城市和宫殿都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人们的思维苏醒了,好奇心勃发。事实上,历史并没有如此分明的界限。13世纪无疑是属于中世纪的,所有的历史学家都同意这一点。可是,13世纪就完全是黑暗和停滞不前的岁月吗?绝对不是的。人们还是活得生龙活虎的。13世纪见证了伟大国度的创建,目睹了大贸易中心的发展,还看到了哥特式教堂尖尖的塔顶高耸于城堡塔楼和市政厅的高屋顶之上,整个世界都在运转之中。市政厅里高高在上的绅士们刚刚意识到了自己的力量(通过他们最近积累的财富),正在同封建主子抗争,想要得到更多的权力。行会的成员也才意识到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多数有利”这一原则,他们抗争的对象是市政厅里高高在上的绅士们。国王带着老谋深算的顾问趁机浑水摸鱼,逮住了很多金光闪闪的大鱼,他们架起火,烤了鱼,大吃大嚼,他们面前的市政议员和行会成员看到这一幕,目瞪口呆、失望沮丧。长夜漫漫,昏暗的街道无法继续进行政治和经济分歧的讨论,这时行吟诗人和抒情诗人就登场了,各种浪漫、冒险、英雄气概和忠诚的故事和歌曲由他们表演出来,美丽的女人们得到了消遣。与此同时,这样慢节奏的进步让年轻人不耐烦了,他们蜂拥进入大学,由此引出另一番故事。

中世纪是“国际思维”的岁月。这听起来难以理解,请听我解释。我们现代人是“国际思维”。我们中有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等等,我们讲英语、法语、意大利语,我们的大学有美国大学、英国大学、法国大学或是意大利大学。如果我们要学的专业只有别的国家才有,我们就学另一门语言,前往慕尼黑、马德里或是莫斯科。但是在13世纪或是14世纪,人们很少自称为英国人、法国人或是意大利人。他们说,“我是谢菲尔德公民、波尔多公民,或是热那亚公民。”因为他们都属于同一教会,他们觉得有一种兄弟般的情谊。当时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讲拉丁语,因此他们拥有国际语言的便利,完全没有现代欧洲这种愚蠢的语言障碍,这种障碍让那些小国家身处极其不利的地位。以宣传包容和笑声的伊拉斯谟为例,他的著作撰写于16世纪。他是荷兰一个小村庄的人,他用拉丁语写作,全世界的人都是他的读者。如果他活在今天,他就会用荷兰语写作,那么就只有五六百万人能阅读他的书。如果要让欧洲其他地方和美国的人读他的书,出版商就不得不将他的书翻译成20种不同的语言。这笔开销就非常昂贵了,出版商很有可能不愿意麻烦,或是不愿意冒这个险。

179-181

序言

汉斯和威廉:

我的一个叔叔引导我爱上了读书和绘画;我十二三岁的时候,他答应带我去一次难忘的探险。我要去的地方是鹿特丹老圣劳伦斯教堂的塔顶。

那天阳光明媚,我们到了那里,教堂司事手里的钥匙同圣彼得手里的钥匙一样大,他打开了通往塔楼的神秘之门。“你俩下楼回来的时候,就摇铃吧。”他说道。伴着锈迹斑斑的古老铰链嘎吱作响的声音,我们走了进去,他关上了门,喧闹的街道被关在了门外,我们进入了一个新奇的世界。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听到了寂静之声。我们爬上了第一段楼梯,我有限的自然体验中又添加了一笔——可触摸的黑暗。叔叔划燃了一根火柴,看一看往上的台阶在哪里。我们又爬上一段楼梯,接着又是一段楼梯,又是楼梯,最后我们都不知道爬了多少楼梯了,后来又爬了一段楼梯,突然眼前一片亮光。这个楼梯口同教堂的屋顶一个高度,被当成储存室使用。地板上积着厚厚的灰尘,摆放着古老信仰的神像,这个城市善良的人们好多年前就放弃了这种可敬的信仰。多年前,这些东西对我们的祖先而言是生死攸关的,现在,它们已经沦为废弃品。勤劳的老鼠在雕刻的神像上安家落户;和蔼的圣人张开双臂,时刻警惕的蜘蛛在那里开张营业。

我们又爬上一段楼梯,看到了巨大的敞开的窗户,亮光自然是从这里而来的。窗户上钉有结实的铁栅栏,这里空间很高,什么都没有,成了数百只鸽子的安乐窝。风从铁栅栏吹进来,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奇特悦耳的音乐声。这是我们脚下城市的喧闹,这种喧闹经过了距离的净化和洗涤,变得悦耳动听。负重的马车隆隆隆地碾过,马蹄哒哒哒地落在路面上,吊车和滑轮的吱吱声,还有为人干般所用的蒸汽发出的嗞嗞声——所有的这些声音混合在一起,汇成了一种温柔的沙沙低语,配上鸽子颤颤的咕咕声,宛如天籁。

到了这里,楼梯就走到了尽头,接下来就是梯子。爬上第一架梯子(这个梯子是个老古董了,又陡又滑,爬的时候可要小心翼翼),立马就看到了更为新奇的景象——这座城市的大钟。我看到了时间的心脏。我听到了秒针匆忙沉重的脉搏声——一下——两下——三下——六十下。然后就是突如其来的颤抖声,仿佛所有的齿轮都停止了转动,这一分钟永远消失了。接着秒针又开始跳动——一下——两下——三下,就这样,最后我们头顶上传来了预警般的隆隆声,接着就是许多齿轮一起运作,发出了雷鸣般的声音,它向这个世界宣告正午时间到了。

又往上爬了一层,这里是大大小小的钟。有可爱的小钟,也有可怕的大钟。站在那口大钟的中央,我想起了火灾或是洪水的夜晚,听到它的钟声,恐惧袭来,我浑身都僵硬了。这口钟孤独而肃穆,它感受了鹿特丹人六百年来的悲喜,仿佛在沉思这段悠长的岁月。这口钟的旁边挂着小钟,像是老式药剂商店里摆放的蓝色罐子,排列整齐,它们每周两次为前来赶集的乡下人奏响悦耳的钟声;乡下人每周两次到集市上买卖东西,听~听这个大城市里有什么新消息。角落里是那口黑色大钟,它肃穆而立,孤苦伶仃——它就是丧钟。

往上爬,又是黑暗~片,我们顺着更加陡峭、更加危险的梯子逐层而上,突然,迎面扑来了苍穹的清新空气。我们到达了最高的走廊。我们的头顶之上是苍天。我们的脚下是这座城市——看起来就像是小小的玩具小镇,人们就像匆忙爬行的蚂蚁,每只蚂蚁都忙着自己的事情;越过一堆堆的石头,就是广阔的绿野乡村。

这是我第一次瞥见广阔的世界。

从那以后,只要有机会,我就会爬上这座教堂塔楼的顶部,自得其乐。爬塔楼挺辛苦,付出一点体力,回报却是满满的。

而且,我知道自己得到了什么样的回报。我看见了大地,看见了大至。塔楼的看守人很友好,是我的朋友,他住在一个小棚子里,就在走廊一处遮风避雨的角落里,他给我讲了好多故事。他要照看时钟。像父亲一样打理那些大大小小的钟,还要负责发出火警,但他空闲的时间也很多,于是他就点上烟斗,心平气和地思考。差不多五十年前他就离开了学校,之后他几乎就没有读过一本书,但他在塔楼住了这么多年,吸收了周围广袤世界的智慧。

他很了解历史,历史对他而言是活生生的。“那儿,”他指着一处河湾说道,“那儿,孩子,看到那些树了吗?就是在那里,奥兰治亲王挖开了堤坝,淹没了这片土地,拯救了莱顿。”他还会给我讲老默兹河的故事,以前这条宽阔的河流是一处方便的港口,后来就变成了交通要道,德·勒伊特和特龙普的舰就从这里经过驶向了著名的最后一场航行,为了所有的人都能在茫茫大海上自由地航行,他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还有那些小村庄,分布在庇护它们的教堂周围;许多年前,守护这些村庄的圣徒就住在这些教堂里。我们还可以看见远处代尔夫特倾斜的塔楼。塔楼高耸的拱门目睹了沉默者威廉被杀害,目睹了格劳秀斯。学会第一句拉丁语。再远—些就是豪达教堂,这座教堂曾经收养过—个孤儿,他就是伊拉斯谟,这个人的智慧胜过了许多帝王的千军万马。

最远处的银色边线是无边无际的大海。离我们最近的则是脚下的屋顶、烟囱、房子、花园、医院、学校和铁路,这些东西拼凑在了一起,我们谓之家园。可是站在塔楼上,熟悉的家园有了新的面貌。从塔楼看下去,街道、市场、工厂和作坊里杂乱无章的忙进忙出,变成了人类活力和目标的有序表达。最妙的是,站在塔楼之上,环顾四周,辉煌的过去历历在目,我们有了新的勇气回到日常事务当中面对未来的种种问题。  历史是一座宏伟的经验之塔,由时间历经逝去的无尽岁月修建而成。想要到达历史古塔的顶部,从而一览天下,这可不是易事。塔楼没有电梯,如果脚步年轻而稳健,也是可以攀登到塔顶的。

现在,我就把开门的钥匙给你。

等你返回之时,你就能明白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的原因了。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类的故事(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译者 熊亭玉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377918
开本 32开
页数 41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62
CIP核字 2016207516
中图分类号 Q98-49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8
154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3: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