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物的崛起(前现代晚期中国审美风尚的变迁)/中国现代美学史论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由赵强著的《物的崛起(前现代晚期中国审美风尚的变迁)/中国现代美学史论丛书》立足于史料爬梳,在梳理和回顾近百年来学术界有关晚明文史研究的成果基础上,以晚明时代的突出社会症候——“‘物’的崛起”为切入点,采用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从整体性视野展示了前现代晚期中国社会生活、文艺活动和审美风尚的基本历史特征,深入探讨了前现代晚期中国社会审美文化的嬗变过程,并对当前社会生活、文化艺术领域凸显的重要问题做出了理论回应。本书提出,“‘物’的崛起”与“生活美学”的兴起,对前近代晚期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变迁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审美、精神生活的世俗化、日常化是前现代中国文明发展进程的必然,也是文化、艺术所无法逾越的历史阶段。

目录

引论

第一章 前现代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物”

 一、引 言

 二、释“物”:一个萌檗于生活的概念

 三、“观物”、“用物”与“体物”:物的价值和意义

 四、被压抑的“物欲”:“物化”论的两条线索

 五、余 论

第二章 “物”的崛起:前现代晚期中国的生活时尚与“生活美学”

 一、引 言

 二、“人遵画一之法”:明初社会生活风气之真相与反思

 三、“奢靡”:晚明生活与审美的新形态

 四、“时尚”:“生活美学”的趣味与症候

 五、“物妖”:“物”的崛起与前现代晚期中国社会的历史动向

 六、余 论

第三章 “物”的魅惑:前现代晚期中国社会的观念蜕变

 一、引 言

 二、“物力蕴藉,匠作精良”:盛大的物质奇观

 三、“天下秀才穷到底”:审美、欲望的纠缠与价值观衰变

 四、“全身计”与“好生涯”:政治生态与治生观念嬗变

 五、“清福”:传统生活观念的蝉蜕

 六、余 论

第四章 “物”的力量:文化、思想的世俗生活化

 一、引 言

 二、“艺到精处,皆可成名”:技术的更始与工商阶层文人化

 三、“一罐之力”:商业浪潮的冲击与文化阶层的抗拒

 四、“帮闲”:文化的妥协及其商业化、世俗化

 五、“拔病根”:走向世俗生活的心学

 六、余 论

第五章 审美的“物化”与反拨:“生活美学”的多重面孔

 一、引 言

 二、“人不可无癖”:审美方式的双重“物化”

 三、“闲情”、“闲适”之延展与“生活美学”的智慧

 四、从李贽到“三袁”:反抗绝望的“快活”哲学

 五、“近代价值”抑或“历史轮回”:晚明文艺思潮的再审视

 六、余 论

 结语 “极盛”与“极敝”的历史逻辑

 引用和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物的崛起(前现代晚期中国审美风尚的变迁)/中国现代美学史论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126960
开本 16开
页数 3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6-11-01
首版时间 2016-11-01
印刷时间 201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2016253223
中图分类号 B83-092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5: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