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红楼梦论稿》中红学家蒋和森先生将美学的鉴赏与理论的分析融为一体,用发自肺腑的感情、优美如画的语言,对《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造诣、思想意义都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形成了匠心独具的研究风范。《红楼梦论稿》那清新流利的语言和蕴含深邃的评析,特别能带给人们深深的感悟。
| 图书 | 红楼梦论稿/红学经典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在这本《红楼梦论稿》中红学家蒋和森先生将美学的鉴赏与理论的分析融为一体,用发自肺腑的感情、优美如画的语言,对《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造诣、思想意义都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形成了匠心独具的研究风范。《红楼梦论稿》那清新流利的语言和蕴含深邃的评析,特别能带给人们深深的感悟。 目录 红楼梦引论 贾宝玉论 林黛玉论 薛宝钗论 探春论 《红楼梦》人物赞 贾宝玉 林黛玉 凤姐 晴雯 贾政 妙玉 焦大 尤三姐 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 《红楼梦》艺术论 思想和艺术的完美统一——“宝玉被打”析 《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发展上的意义 论《红楼梦》的爱情描写 塑造正面人物——《红楼梦》散论之一 枝叶与花果——《红楼梦》散论之二 人物的阶级性——《红楼梦》散论之三 鸳鸯之死——《红楼梦》散论之四 在“温情脉脉的面纱”背后——《红楼梦》散论之五 香菱的名字——《红楼梦》散论之六 再版后记 三版后记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红楼梦论稿/红学经典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蒋和森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2011285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426 |
| 版次 | 2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00 |
| 出版时间 | 1981-09-01 |
| 首版时间 | 1959-02-01 |
| 印刷时间 | 2016-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66 |
| CIP核字 | 2015286816 |
| 中图分类号 | I207.41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7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27 |
| 宽 | 151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6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