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每一间教室都有梦(希望课堂36计)/课堂教学转型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张红志主编的《每一间教室都有梦:希望课堂36计》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教改实验,优化教法学法,努力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形成了自己的“教改方程式”,推进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与转型,构建了体现“低、小、多、勤、趣、赞”六字方针的“希望课堂”。本书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样本。

内容推荐

用超前的理念拉动发展,用超前的发展播撒希望,用无限的希望感召心灵,让每一个孩子都对未来充满美好而真实的希望。这便是一所初级中学课堂教学变革的追求!

希望是美好生活的梦。的确,当所有的一切都失掉时,将来仍然存在。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人不转,心转——这便是课堂教学要传达给孩子们的人生信念。记住,“希望”不只是个人的权利,有时候,它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因此,我们无论如何都要给孩子以未来、以梦想。假如每一位教师都能这样,那在不久后的将来,世界就会充满希望!

张红志主编的《每一间教室都有梦:希望课堂36计》对教师,特别是一线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尤其是教学策划和研究能力有切实的参考性。

目录

丛书序

前言:希望是美好生活的梦

第一章 低起点:让每一个孩子燃起希望

 第1计 5G课堂

 第2计 聚精会神

 第3计 以逸待劳

 第4计 低成高就

 第5计 分层施教

 第6计 举一反三

第二章 小步子:让每一个孩子看到希望

 第7计 温故知新

 第8计 拾级而上

 第9计 穿针引线

 第10计 步步为营

 第11计 缓步徐行

 第12计 自学辅导

第三章 多活动:让每一个孩子创造希望

 第13计 双向五环

 第14计 以动制静

 第15计 按图索骥

 第16计 无中生有

 第17计 择人任势

 第18计 多元课堂

第四章 勤反馈: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希望

 第19计 日学日清

 第20计 360反馈

 第21计 一题多变

 第22计 即时反馈

 第23计 循序渐进

 第24计 有效提问

第五章 生趣味:让每一个孩子触摸希望

 第25计 撩情拨趣

 第26计 兴致勃勃

 第27计 创境驱动

 第28计 激趣生疑

 第29计 相映成趣

 第30计 幽默助兴

第六章 赞声起:让每一个孩子拥抱希望

 第31计 及时表扬

 第32计 星星向荣

 第33计 妙语生花

 第34计 激流勇进

 第35计 大声赞美

 第36计 常竖大拇指

试读章节

三、“缓步徐行”的应用案例

初中生对于英语语句掌握的语感能力不是很强,因此在写作文时候经常出现一些错误的句子,而中考对于英语作文的要求也更具体更严格,因此要求教师对学生写作能力加以训练和提高。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应该把写作教学的起点放低,小步子教学,缓步徐行,巧妙设计写作训练,逐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要想让学生主动地学好英语,就要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要本着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缓步徐行”方法来教授学生,而最好的方法就是从词汇人手。学习一门外语,掌握词汇量的多少往往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而词汇量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应该与词汇时刻保持零距离多渠道的亲密接触。作为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多听多读,在脑袋里先存储一定的必要的词汇量。

以下是利用“缓步徐行”教学法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

1.广泛阅读,积累素材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有一条提到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其实阅读对于学习没有困难的学生来说一样的重要,学习一种语言只有在具体生动的语境中才能真正领悟词汇的真实涵义。因此,不能急于要求学生直接动笔写,要创设不同的条件让学生去阅读,例如:课本中一些有趣的文章让学生分段进行表演,或者以小对话的形式扩充一些语句,也可以单独将文章背诵或者复述;也可以选择性地要求学生朗读报纸上的一些文章,尽量选择有趣生动的文章。研究表明,凡是大量阅读了简易英语读物的学生,基础一般都打得比较扎实,英语表达能力也比较强。

2.利用课本,模仿写作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的重点还是围绕书本展开的,根据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状况,可以侧重学生对所学词汇、句型的运用方面的训练,重在对所给内容的表达。

可以让学生读课文,尝试缩写课文。熟练掌握词汇和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罗列文中的关键词汇及固定句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缩写。分析课文,学着模仿写课文。课文是传达信息的载体,它与学生的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生练习写作的基础,更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模板。教师应立足于课本,与学生一起充分分析课文的内容和思想内涵以及写作方法,使学生领会其本质,培养学生自我建构英语写作的能力。

3.灵活归纳,巧妙设计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英语这门学科多读固然是好事,但学生真正开始写作还必须加以一定的指导,以起事半功倍之效。现行教材的内容比较符合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课文主题鲜明,所选材料多为生活中的真实材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思维。因此学生要灵活归纳课本内文章主题,然后巧妙地为自己设计一些问题,来完善文章。

4.鼓励学生,多种策略

通过以上几点循序渐进后,教师应该要让学生树立一定的信心,可以使用多种策略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作为教师,在策略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是应该全面考虑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利用新旧知识。运用赏识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写作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在逐步完成这“工程”的过程中,非常需要赏识教育。教师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也允许他们失败。但教师关键要做的是在学生的差异中发现他们各自的长处和闪光点,并“发扬光大”,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逐步走向成功。合作策略,运用合作学习策略,是指运用合作收集材料、合作进行批改、多元评价例文等一系列方法进行教学,并时刻关注学生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初中的英语写作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阶段的写作教学又包含了过程性和结果性,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生每个阶段的情感与能力变化,扎扎实实地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教师在批改习作时,要与学生进行书面交流,认真写评语,充分挖掘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写出鼓励性评语,提出有待改进的意见,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可能,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P60-62

序言

课堂是一种态度,与知识无关

我一直以为,教育分两种,一是关涉幸福的教育,二是无关幸福的教育。当我们的父母被问道:你们对孩子有什么愿望吗?父母们经常会回答:我们希望孩子幸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幸福却很少被作为教育目的来实践。

美国学者内尔·诺丁斯教授在《幸福与教育》一书中指出:学校教育的目的不是将学生培养成士兵或学者,让所有学生学会“服从和命令”肯定不是我们的希望。的确,幸福之外无教育。很多时候,我们做了许多与幸福无关的事情,回过头来看,似乎没有必要。教育就其本性来说,就是帮助孩子们充分发展幸福的能力。当然,幸福不是简单的快乐,而是恒久的心灵能量。心情,是一种感性状态;而心灵,则是一种精神内存,必要的时候可以自然绽放。弗洛伊德建议我们谨记:把幸福理解为快乐必定是插曲式的,没有永恒的高潮。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说:心灵比心情更重要。

尽管课程改革持续推进了十多年,但我们的课堂教学似乎“风景依旧”。有人敏锐地指出今天的课堂教学三大问题:一是大量的机械训练仍普遍存在,日益侵蚀着人的创造性;二是不关心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相互联系,这使我们丧失了复杂情境下思维灵活性的基础;三是不珍惜新知识带来的新情境,这使我们一次又一次丢失了独立思考和探究新问题的绝好机会。(余慧娟:《教学改革的方向性思考》,《人民教育》2011年第1期)的确,我们的课堂教学潜隐着一种巨大的危机——被学习,被作业,被探究,被合作,被自主,被活动,被评价,被生活……如此,你们说,孩子们能幸福吗?你们说,学校能培养出杰出人才吗?

让一个人有尊严地、自由地生长,理应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期许。我们必须明白,任何空洞、抽象的教学理念和主张,或是粗浅、简单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都不能根本性地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无论采取何种途径和方式,最终都必须回到“教育即解放”这一原点上来。为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学习知识与激发想象”、“讲授道理与发展理性”、“理解规范与鼓励崇高”、“掌握技艺与丰富经历”、“强化记忆与温暖心灵”、“发展智能与强健身心”、“预知未来与点亮人生”之间的内在逻辑,深度理解其中的转化机理,并以此来把握课堂教学转型的价值取向。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我以为,这话只说对了一半。今天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知识之教”,而忽视了“思想之教”;过于追求“结果之教”,而轻视了“过程之教”;过于注重“有用之教”,而忽略了“无用之教”,不懂得“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之道。十八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曾提出,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浪费时间。儿童需要做梦、需要犯傻,需要慢慢地长大,很多时候不能急功近利。这种看上去的“浪费”,为儿童赢得了成长的时空。那种“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恨不得把每一分钟都利用起来的做法,实际上惊扰了孩子们的梦,其本质是浮躁。我以为,对孩子们的成长来说,见识比知识更重要,思想着比思想更有价值。从根本上看,见识是人的存在方式,思想着是人的精神常态。只有让孩子们“思想着”,才能让他们成为“思想者”,才有可能让他们成为“思想家”!

荷尔德林曾经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句话可以表征为教育的一种至纯追求。课堂教学转型就其方向而言,应把“人”放在中央,给人一种享受,一种共鸣,一种启迪。都说,一个人没有知识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恐怕是一个人被知识武装得坚不可摧!当我们的教师满怀一颗诗意的心走进教室,用真善美去感召孩子们的时候,课堂教学就不再是简单的传递、机械的授受,而是情感的孕育、智慧的生成、生命的享受,让我们彼此的心跳、心灵的舞动有着共同的节律……

在特定意义上,课堂是一种态度,与知识无关。今天的课堂教学改革,在理论上需要确定从“教学认识论”到“教学诠释学”的思维转向,并由此带动实践的转型。课堂教学不仅仅需要关注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更需要关注教学大格局的“策划”。这样,我们才能“把课堂打造成梦的样子”;这样,我们才能“上一堂灵魂渗着香的课”;这样,我们才能让“每一间教室都有梦”,让孩子们内心充满希望;这样,课堂才能“春暖花开”,实现从“学习知识”到“丰富经历”的华丽转身;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触及灵魂”,充满“磁性”; 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突破平面学习”的局限,把课堂“翻转”过来,实现“在这里自由呼吸”的追求;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寻找到“课堂教学的文化基因”,让“课堂,静待花开”;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有“聚餐的味道”,才会是“思想的盛宴,别样的课堂”;这样,我们才能“让思维生长出来”,让“每一种意见都很重要”……总之,课堂确实是一种态度,与幸福关联。

课堂教学转型丛书传播的是民间的声音。因为工作关系,我与国内一批学校进行过多方面的合作研究。这些学校办学卓有成效,他们对我而言,是一种营养,是一种财富。这些年,我们一起走过,我们的智慧碰撞与思想启迪,是草根的,但越是草根的,才越彰显出生长之本性!感谢这些学校的校长和老师,是你们让我觉得一路不孤单!

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领导和编辑对我们研究成果的关注,虽然我们的研究只是一些很感性的东西,但关注是一种分享,一种纪念,一种安慰,对我们来说,弥足珍贵!

亲爱的读者,我们期盼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的邮箱pujiaosuo@163.com欢迎您的来信!  杨四耕

2015年6月1日识于上海静竹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每一间教室都有梦(希望课堂36计)/课堂教学转型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张红志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540293
开本 16开
页数 2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2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2015195404
中图分类号 G632.421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9
16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0:4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