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无处逃遁(谭元亨短篇小说选萃)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本书也有一本书的命运,连一个短篇也逃脱不了命运的摆弄,我们所面对的,不是艺术的评判,也非思想的评判,余下的只能说是命运了!

在谭元亨著的《无处逃遁(谭元亨短篇小说选萃)》中,写了知青,写了学生与老师,也写了山民,甚至囚犯,人间百态,芸芸众生,在作者笔下同样无处逃遁。同样,短篇形式也同样是五彩缤纷的,有充满诗意的,也有颇富哲理的,有明快,也有晦涩,可以洋洋洒洒,也能惜墨如金,我们可以举出中国如鲁迅、茅盾、沙汀、汪曾祺为例,也可以举出外国如契诃夫、蒲宁、卡夫卡、博尔赫斯等作典范。其实,无论长、短,其达到的艺术高度,同样是民族与国家经典的标志,而人类精神的世界,正是由这样的经典来充盈与支撑。而这,但愿与命运无关。

虽然这十几个短篇,并非作者这一类体裁的全部,却也是作者心灵空间的一角,同样为作者所珍重,因为,无论这一心声有没有回应,可作者毕竟是发出去了!它能传出多远,或许仅仅在山谷中回响,或者在群山上回荡,这作者都已经左右不了——声音,也自有它的无可逃遁的命运。

内容推荐

谭元亨著的《无处逃遁(谭元亨短篇小说选萃)》收集了20篇短篇小说,大多数在全国各大文学刊物发表或转载。有的还获得各类奖项(包括全国性的大奖)有的被改编成为影视作品。曾在全国一度引起过良好的反响。称得上是作家谭元亨的短篇小说精粹。其中,收录了《古老的风车》《圣手》《小院的子民们》等小说,让我们听到了作者心灵的呼声,看到了作者的精神世界。

目录

古老的风车

圣手

小院的子民们

金手

湖畔

孤独的牧鸭人

尖顶的钟楼

山鬼

无名烈士墓下的足迹

楚河汉界

壁虎

“凶器”

半夜有人敲门

永远九十九

月夜老人情侣

地母

净手老赵

试读章节

古老的风车

不知道堂·吉诃德寻来搏斗的风车有没有这么大——它阴沉沉地兀立在山根下,竟犹如一只秃鹰,发黑的叶片带着那么一股难以道出的狠劲,在切割着氤氲的云烟,划裂开山野问和谐与秀媚的景色,破坏了任何一位来到此地的客人的心境。似乎它的责任就只是用凛然的叶片来炫耀自己的古老,庞大与阴狠。那随着叶片旋转的竹筒,总是漫不经心地将提上来的水从戽口中倾出,大都倒在水槽外面,重新回到溪流之中,只有少部分能随着水槽流向村庄、油榨房和碾米厂。如果风大一点,转速快了,反没水进槽了,全扬在外面。

还是第一次见到它时,李昕心里就莫名其妙地产生了一种压抑感。那时,他才从大学毕业,刚刚分配到一个报社工作,正朝气蓬勃地走向新的生活。按理,见到风车,都会有新鲜感。

可这风车!

那是个炎暑的季节,他奉命来到这山区采访,攀上一处山口,正热得头昏脑涨,连身上唯一一件背心也剥掉了。山上的树木刚刚被伐个一干二净,连个荫凉的地方也找不到。冷眼看到山脚下有这么个风车,满以为会有个庇荫之处,谁知跑去,那风车却死不断气地慢慢转着,使人觉得一丝风都不为存在,热得更难受了。叶片底下的影子是移动的,一会儿便过去了,相比之下日头更显得火辣。他支不住了,只好又往前走。走出一段,再回头看看风车,便觉得这庞然大物是那么可悲。

那次,他只是路过此地。

热得扛不住了,他整个人跳到水溪里,可一上来,让日头晒得一身蒸发起来,反而憋得出不了气……没有树,没有树,他心里一个劲地诅咒。

忽然,传来一阵“咯咯”的笑语。

他恼了,掉过头,狠狠地盯了发出笑声的地方。

小小的灌木丛里,站起了一位十四五岁的小妹子,仍傻乎乎地直冲他笑,笑得那么开心,那么放肆,似乎不知道夏天的炎热。

他凶恶地喝道:“笑什么?”

那妹子仍一个劲地笑,也不怕。

他竟让这笑声镇住了,似有所悟,未了,终于把头上用来遮阳的红背心扒了下来。这时,小妹子才收住了笑声。他想准是山里人有禁忌,红的不可戴在头上。乡下演戏,索命的鬼才带这么个血糊糊的红帽子。

可小妹子却迎着他跑了过来,跑到他身边,猛地往上一蹦,他正吓得往下一缩时,一圈子绕好的藤和叶竟从小妹子头上飞起,扣到他头上了。片刻间,一股清凉的、略带点草药味道的气息裹住了他的全身,他顿时只觉得神清气爽,全身都松快起来了。

他还来不及说什么,小妹子又“咯咯”笑了:“满山都是黄荆条,就不晓得认嘛?”  “黄荆条?”

“哟,连名字都不晓得?你是吃米长大的还是吃屎长大的?”妹子开口,毫无顾忌。

李昕一下子红了脸,说:“莫骂人好嘛?”

“我妈妈说,不骂几句,人发跳不了。我看你呀怪……怪蠢的了。”

还是在骂。“发跳”是聪明的意思。

李昕只好苦笑了一下,山里净是野妹子,骂人不当回事。

后来,小妹子才告诉他,山里人上路,大热天,都兴绕这么一圈黄荆条在头上,因为它会散发出一股清凉的气味,不仅可以去暑,还能够赶走许多专门叮人的小虫子……小妹子热情、爽直,就如炎夏里的一股清风,叫李昕很觉亲切。

可不,她与风车,给李昕以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到底是人,活生生的精灵……

迄今,已年近半百的李听仍诧异,当日,自己为何把她与风车作对比呢?是因为那烤人的日头么?(P1-2)

序言

无处逃遁的短篇

如果不是要编一部短篇小说的集子,我是不会料到自己这么些年来,居然还断断续续发表了100多个短篇。有的,我甚至已经忘记了,只是看到目录上的署名,还会惊诧,这是我写过的短篇作品么?显然,这是收藏在我书橱里的杂志里的,还有未能找到的呢?说不定,还会超过200篇。坦率地说,我是不怎么在意写短篇的,随手拈来,写过就算,日后即忘,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我的心血大都在长篇上,而且动辄上百万字,如《我的神女》的知青系列,1(00万字的《客家魂》三部曲加上补遗,则有200万言,而近日的《十三行世家》,更有五卷之多。连史论作品,大抵也在百万言左右,《客家文化史》《广府人史纲》《十三行史纲》等等。虽然我不怎么完全认可,长篇仍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的代表,但是,长篇更能充分地把你思考的一切表述出来,这却是不能不承认的。有人告诉过我,哈佛大学图书馆收藏有我20多部作品,我开始还不怎么相信,人家是怎么找到又怎么遴选的呢?直到去年应邀去波士顿的大学参加研讨会,无意中让人查证一下,果然如此,我才相信了。因为我不是那号当红的作家与学者,我常说自己“开会不上主席台,照相不坐第一排”,每每躲到一角,以至有的朋友认为我这是病态,是不是因为“文革”被追捕得满天下逃,害怕再一次通缉时又给上了近照,无处逃遁了?

虽然我没这么想过,但我的低调,在潜意识中似乎就有这些。

这些短篇也是我的一次次逃遁,正如某些很被看好、评价颇高的短篇,每每在通知获奖或入选时,却一次次地被拉下来,我想,读者们看完后自然就明白了,当然,也还是有的获了奖,包括全国性的奖,却入不了选本,有不少选在不同的书刊中,但它们每每是“顶替品”,因为我自荐的那些无法入选。也有的,一发表便被改编成为影视,我也成了20世纪80年代初最早“触电”的一个……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运,一本书也有一本书的命运,连一个短篇也逃脱不了命运的摆弄,我们所面对的,不是艺术的评判,也非思想的评判,余下的只能说是命运了!

纵然长篇能尽可能地诉说衷肠,但短篇又何尝没有自己的心声呢?在这些短篇中,我写了知青,写了学生与老师,也写了山民,甚至囚犯,人间百态,芸芸众生,在我笔下同样无处逃遁。同样,短篇形式也同样是五彩缤纷的,有充满诗意的,也有颇富哲理的,有明快,也有晦涩,可以洋洋洒洒,也能惜墨如金,我们可以举出中国如鲁迅、茅盾、沙汀、汪曾祺为例,也可以举出外国如契诃夫、蒲宁、卡夫卡、博尔赫斯等作典范。其实,无论长、短,其达到的艺术高度,同样是民族与国家经典的标志,而人类精神的世界,正是由这样的经典来充盈与支撑。而这,但愿与命运无关。  虽然这十几个短篇,并非我这一类体裁的全部,却也是我心灵空间的一角,同样为我所珍重,因为,无论这一心声有没有回应,可我毕竟是发出去了!它能传出多远,或许仅仅在山谷中回响,或者在群山上回荡,这我都已经左右不了——声音,也自有它的无可逃遁的命运。

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无处逃遁(谭元亨短篇小说选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谭元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羊城晚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4303627
开本 16开
页数 3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6-09-01
首版时间 2016-09-01
印刷时间 201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4
CIP核字 2016222262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1
172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9: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