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啸冰所著的《物流江湖自我修炼之道(一位物流经理人的精益职场实战感悟物流实战三部曲)》站在行业人才个体自身的角度,秉承“内因决定论”,主张进行有目的、有价值、有目标(PVG)的自我修炼,适当借助外因加以促进,是一种客观科学的自我修炼态度。同时,本书以如何打造“杜绝一切浪费”的”精益职场”为主线,不管是探讨宏观的行业人才自我修炼“心智模式”的构建,还是思考微观的具体岗位工作与问题解决,始终紧扣精益管理的隐性课题——“人才育成”,并提出了TPCWIS职场成熟度开发模型,这也是值得学习借鉴和持续改善的。
《物流江湖自我修炼之道(一位物流经理人的精益职场实战感悟物流实战三部曲)》是作者蒋啸冰在实战总结16年物流职业生涯经历基础上的走心之作。作者在总结和吸收圣贤哲人的教诲与成功企业有关案例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现代职场“自我修炼之路(PDR)”方法论模型,强调“敬学修身”以“做人”,强调“精益修行”以“做事”。作者还进一步总结提炼出了四个重要的物流职场实战方法:明察行业秋毫的“眼法”、精益解决问题的“方法”、修炼心智模式的“心法”和提升工作技能的“技法”,这是本书的核心与精髓。通过以上四项自我修炼的研修与实践,能够从中了解我国物流生态体系的现状全貌,了解物流公司中基层运作的基本逻辑,了解物流中基层岗位人才快速提升与发展所应该具有心智模式、思维逻辑、学习心态、处理工作与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等。
本书的读者定位包括各类物流专业学生、中基层物流从业者、准备跨入物流行业发展者以及现有物流从业者中寻求职场快速成长或瓶颈突破者,其中的职场自我修炼之道也可供其他行业从业者参考和借鉴。
2.基于物流功能环节的市场细分
第二个实战性市场细分维度,我想从物流功能环节进行展开,这也是业内外朋友容易对物流产生误解和争议的地方。也许是我国《物流术语》对物流的定义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的缘故,社会上的物流公司“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充斥着人们的迷茫视野和敏感神经。中物联也许是基于这个定义,制定了我国的物流企业的三种类型:运输型、仓储型和综合型。
所以,从这个维度而言,物流市场细分可以划分为运输物流市场、仓储物流市场(一般含搬运功能)、装卸物流市场、配送物流市场、流通加工市场、物流包装市场和信息交易与代理市场等。其中最复杂的是运输物流市场、仓储物流市场与货代市场。
运输物流市场可以基于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进一步细分为5个细分市场。
公路运输市场还可以根据运输车辆不同细分为普通货运市场与特种运输市场(集装箱运输、罐车运输、危险品运输、减震运输、商品车专用运输、冷藏运输、超限运输等),根据运输距离细分为长途干线运输市场与短途运输及落地配市场,根据运输模式细分为整车运输、零担(专线)运输和“最后一公里”配送市场,根据运输组织技术还可以划分为甩挂运输、集并运输、循环取货、多式联运、共同配送等公路细分市场。
水路运输市场主要划分为国际海运(远洋+近洋)、沿海运输与内河航运三大板块,这三者之间可以形成市场融合,比较典型的市场是服务长江经济带的江海联运物流市场及相关衍生市场。
航空货运从地域上划分为国际航空货运市场与国内航空货运市场,还可以从货物组织方面划分为货运包机市场、货运包舱(板)市场等。
铁路运输市场除了从地域上划分为国内铁路货运市场、国际铁路货运市场(含欧亚大陆桥运输市场)外,也可以根据货运对象或运载工具不同划分普通散货运输市场、行包专列市场、集装箱运输市场(含铁海联运)与特货运输市场(比如商品车、各种罐式集装箱等)。
管道运输由于专用性太强,似乎是中石油、中石化和天然气公司的物流专利,物流人也很少关注,从运输的对象而言,可以区分为液体运输市场、气体运输市场和粉尘颗粒物运输市场(如粮食)等——尽管并不引人注目,在这里我必须借此机会补充一点关于管道输送思维的创造性应用案例,让读者感受到管道运输的魅力。
2014年,有一家客户需要出口一批复合肥产品,它的需求是,客户用卡车将颗粒状复合肥以吨袋方式运到港口或附近仓库,然后在这里装入集装箱,为了降低成本,将吨袋内的复合肥装入集装箱后需要回收并重复使用。面对这个客户需求,我和销售人员、仓库技术主管一起研究复合肥散装人箱的解决方案:第一个方案是利用可升降的移动式皮带输送机,将吨袋解开后让复合肥卸人定制的漏斗,通过漏斗下的输送带将散装复合肥装入20英尺集装箱内,最后在门口装上挡板;第二个方案是添置带真空离心泵的管道输送设备,有点类似于家庭的吸尘器,将颗粒状复合肥从吨袋内吸入管道,再通过强大的空气流吹入集装箱内,最后在门口装上挡板;第三个方案,需要两台吊车配合,将集装箱门打开后由一台吊车将集装箱开口朝上从地面吊起成一定角度搭在一个特制平台上(集装箱门口略高于平台),另一台吊车将吨袋吊到集装箱口,平台上的工人将吨袋解开,复合肥就直接卸人集装箱内,待集装箱装满后将集装箱门关上即可。虽然最终客户选择了第三方案,但对集装箱的破坏与风险比较大,在实际装箱过程中,出现了集装箱箱体变形的情况——所以从可行性、投入成本以及风险控制的角度看,管道输送方案是最经济、最安全的,国外在进行黄豆、玉米等散货方式装箱时基本上都采取管道输送的思路。
实际上,我们生活中的地铁也是一种管道运输方式。2013年我在微博中就关注了德国D.Stein教授团队研发的Cargocap地下管道物流配送系统。在北京召开的2014年世界种子大会上,中国自主研发的“LuGuo种子输送分类贮藏智慧系统”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其精妙的地上轨道与地下管道双系统联合运转的构思设计被认为是未来城市“最后一公里”的物流解决方案之一,通过其地上轨道与地下管道系统的无缝衔接,可实现智能配送和精准分流。
P8-9
人才育成:精益管理的隐性课题
2013年左右,我在微博和博客(@蒋维豪Johnson)上偶尔会发表一些关于精益反思方面的文章,吸引了许多精益圈内人士及精益爱好者的参与讨论。其中,有过多年汽车物流经验的蒋啸冰也积极参与其中,也能主动发表一些自己的独立思考观点,因此我对他有了良好的初步的印象。
2014年年初,在中国精益自主研协会组织几次深入企业现场的实战诊断沙龙之后,我有感于国内众多精益爱好者的热情参与,以及考虑到我退休后希望能够向有缘之人继承和发扬自己毕生实践、总结提炼的精益系统论,由此我萌生了公益免费招收弟子的想法。
首批招录名单,蒋啸冰名列其中,在他的报名信中,言辞恳切地提到“自入职场以来,晚辈谈不上事业有成,但学习不止,且日益萌生总结物流实战经验传授后进之意”,而且说当时已有创作“物流实战三部曲”的明确计划,并表达了希望将精益融入创作之中的想法。当时我也思索再三,担心的问题有二:一是每次从重庆到苏州学习的路途会不会太远,因为这个学习过程至少要持续一两年,能撑得住吗?二是他在精益专业领域涉足不多,能否足够理解和实际应用在弟子班中的精益所学?在得到他十分坚决的答复之后,我同意他跨界加入了第一期弟子班。
在历经第一期弟子班一年多的坚持学习之后,2015年8月,蒋啸冰的“物流实战三部曲”第一部也已独立完稿,并盛情邀请我为他的处女作作序。在看了本书的目录框架以及详细内容后,我感到作者在对于精益的理解、逻辑思维驾驭与大胆融合创新等方面均有值得肯定之处。看到弟子班学生能有这种着眼于自身所在行业长远发展及“人才育成”的智慧创造,以及在“守破离”方面的大胆探索,甚感欣慰。
精益是在丰田管理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在探索真正的精益时必须回归于丰田管理模式。在丰田管理模式中,“人才育成”是一个隐藏到诸多精益改善工具背后的一个隐性课题。很多企业学习丰田管理模式和精益管理,并不能成功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抓住“人才育成”这个隐性课题——只是套用丰田精益表征性的精益管理和改善工具,而往往忽视“人才育成”,或者说缺乏“人才育成”的土壤,这样是永远学不会丰田模式的。在这一点上,本书表现出很强烈的基于员工个人自我修炼的“人才育成”意识,这与丰田“自主研修”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为了实现这种基于员工个人自我修炼的“人才育成”,本书首先从宏观层面针对物流生态圈的基本现状,提出了物流人才的“眼法”、“心法”、“方法”和“技法”四重修炼法,与传统的“道法术器”的提法似乎有相似之处,但又有不同,特别是“眼法”的提出,可以说是对丰田管理模式“现地现物”、“实情实态”意识的具体延伸与展开。其次,在中观层面,依托预备弟子班课程中传授的因果逻辑论、目的价值论、TOYOTA 2001及TBP等精益核心理念,创造性地构建了物流人才自我修炼之路(PDR)方法论模型、自我修炼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PVG-PMREK法)等一系列方法模型,并借用与活用快速切换SMED等概念,主导职业发展定位层面的自我修炼与持续改善。最后在微观层面大量创造性地应用PDCA、连问五个为什么(5whys)、七大浪费、OJT、5S、5M1E等基本的精益工具及其他管理工具,在详细解读的基础上加以案例示范,主导具体工作与学习成长层面的自我修炼与持续改善。应该说,这种行业人才的自主研修或者说自我修炼架构,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不仅值得学习借鉴,而且也值得持续改善。
“造车之前先造人”是丰田人内心深处永远信奉的圭臬。其实,对于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而言,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与造就也是永远的前置性课题。本书站在行业人才个体自身的角度,秉承“内因决定论”,主张进行有目的、有价值、有目标(PVG)的自我修炼,适当借助外因加以促进,是一种客观科学的自我修炼态度。同时,本书以如何打造“杜绝一切浪费”的”精益职场”为主线,不管是探讨宏观的行业人才自我修炼“心智模式”的构建,还是思考微观的具体岗位工作与问题解决,始终紧扣精益管理的隐性课题——“人才育成”,并提出了TPCWIS职场成熟度开发模型,这也是值得学习借鉴和持续改善的。
从这个意义而言,本书的出版不仅仅是供应链物流行业人才的福祉,而且是其他更多职场人士自我修炼成长的研修教材。耐心体悟,必有收获!
祝愿所有读者都能够通过此书,对精益管理的“人才育成”隐性课题以及精益工具的活学活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对如何打造自己的没有浪费的“精益职场”有更系统的思考。祝福各位!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兼职)副所长
蒋维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