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谢文锦传/雨花台烈士传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英雄魂魄在,浩然正气万古存。雨花先烈的英雄事迹,是中共党史长卷中极其英勇悲壮的一章,雨花英烈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构建起一脉相承的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铭记历史,是为了开拓未来。雨花英烈精神放射出来的绚丽光芒,将穿透历史,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道路。

胡卓然编著的《谢文锦传》介绍了,1894年,谢文锦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潘坑村的一户农民家庭。7岁时,父母将他送到岩头(县里较大的一个集镇)姑父家里,在岩头普安寺私塾里念书。塾师郑纪恒很喜欢谢文锦,后来将他带到自己创办的广化高小继续读书。

1911年,谢文锦来到温州(当时的永嘉县城),考入省立第十中学(温州中学)就读。但进校不久,他和楠溪山乡来的其他农家子弟,就受到几个学霸豪绅的歧视和欺凌。谢文锦气愤不已,据理驳斥对方的谬论,结果却被校方以“思想激进”的罪名开除出校。当时,他的同乡胡公冕在杭州省立第一师范(现杭州高级中学)任教,谢文锦就来到杭州,经过插班考试,进入该校学习。

内容推荐

胡卓然编著的《谢文锦传》力求真实反映雨花台烈士的人生轨迹和革命事迹,2016年出版20本左右,本书传主为谢文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回乡创建浙南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中共温州独立支部,后历任中共上海区委委员、南京地委书记等职。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在南京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早期经历

 山乡之子

 曲折升学路

 “文武并重”

第二章 投身革命

 人生的选择

 最早的青年团员

 到十月革命的故乡

第三章 初当重任

 在莫斯科入党

 入党初期的两个职务

 到温州播撤革命种子

第四章 五卅怒潮

 成为上海工运领导者之一

 在复杂局面中挺立

 为工人运动继续奋斗

第五章 秦淮碧血

 从上海到南京

 迎接北伐军

 壮烈牺牲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曲折升学路

就在谢文锦读小学的时候,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划时代的一页又被翻开了。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的封疆大吏直隶总督袁世凯、盛京将军赵尔巽、两湖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周馥、两广总督岑春萱、湖南巡抚端方等人联衔上奏,提出“故不独普之胜法,日之胜俄,识者皆归其功于小学校教师。即其他文明之邦,强盛之源,亦孰不基于学校”,据此进而提出意见:“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停科举始。”

风雨飘摇之中的清政府接纳了这一建议,光绪皇帝随后颁诏:“著即自丙午科(注:即1906年)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历时长达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至此终告完全废除。这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件继往开来的大事,它不仅标志着封建主义旧教育从形式上宣告完结,更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式教育彻底打破了“八股文”的桎梏,让青年学子们走上了一条求学的新路。从此以后,全国各地的小学毕业生再不用为科举考试分散求学的注意力,都开始把精力集中于报考中等学堂,努力寻求接受进一步新式教育的机会。 

六年后的1911年冬,谢文锦从广化高等小学毕业,他成为了学校的首届毕业生之一。 

此时,高等小学的毕业生在社会上还是凤毛麟角。当时的浙江农村,高等小学毕业生被视为原先的“秀才”。

高小毕业,在世人眼中与废止不久的科举入泮采芹,中秀才一样,依然保留着派报录人(俗称报事佬)吹打报喜,张贴大红报帖的做法。长期以来,在乡间把高小毕业说是“中秀才”,将高小毕业生当“秀才”,各家族族规凡高小毕业孙男,可进大宗祠堂祭祖,上始祖坟祭祀,领胙时得双份,社会地位大大提高了。

谢文锦从高等小学毕业时,辛亥革命的隆隆炮声正震撼着清王朝的统治。1911年11月4日,革命军发动起义攻克浙江省会杭州。随后温州也宣告光复,不久,曾在永嘉参与兴办教育事业的徐定超担任了温州军政分府都督,社会秩序渐渐稳定下来。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组建南京临时政府,由此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制度。1月7日,温州各界为此举行庆祝会和提灯会。当时的上海《申报》也报道了温州各界庆祝的盛况。

阳历一月七号,温州军政分府暨各界假座师范学堂,庆祝总统受任。先由《东瓯日报涝馆用彩带迎孙中山先生肖像莅会。计男女来宾不下数千人,均行脱帽礼。水陆军队举枪致敬三呼“万岁”,奏军乐。徐分府乃报告开会宗旨,宣读祝词。次《东瓯日报》馆代表黄傥夫君、警界代表林干臣君、维民会代表郭宝玉君相继续祝词。举西宾谢牧师道培演说。次东宾田宽甫君演说,日语由缪君代译。次《东瓯日报》馆周子由君、林立夫君、项任秋君相继演说毕,来宾奏琴唱歌。次奏军乐,全场均三呼“中华民国大总统万岁”。当即摇铃散会。是日,会场秩序极为整肃。当晚行提灯会,军政分府人员及巡防游击各队、商团、民团及学生均于七句钟齐集,由小南门、瑞安门循大街而行。国旗飘扬、灯光灿烂。各小学校学生高唱庆祝歌,铺户燃放爆竹不绝。日商亦送提灯三百盏随行,以表庆祝。真盛事也。

万众欢腾的历史背景下,刚从高等小学毕业的谢文锦也树立了更远大的理想。他期望可以继续读书,学到更多的知识,在这个崭新时代来临之际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于是,勤奋好学的谢文锦没有停止求学的步伐。科举考试没有了,“秀才”求学的下一步出路是考取中等学堂。此时,从小学毕业后,有三类学校可以报考升造:一是普通中学,二是师范学校,三是实业(专门)学校。

1912年夏季,谢文锦考取亍前身为温州中学堂的浙江第十中学校,成为该校在民国期间招收的首批学生。

这个大喜讯传到了山乡,让15岁的谢文锦顿时成为家乡人的骄傲。乡亲们交口称赞谢文锦没有辜负父亲生前的厚望,给家庭、家乡都争了光。

清末民初时,中学的录取名额远远少于小学毕业生的人数。此时。整个温州府只有两所中学。多年之后也考取这一中学的永嘉县学生张毓中回忆:

那时旧温州府所属的永嘉、瑞安、平阳、乐清、泰顺、玉环等六县,仅永嘉县办有“省立第十中学”(十中)和“私立艺文中学”两所中学。艺文中学是教会所办,后改为瓯海中学。十中是个历史悠久、远近遐迩的公立学校,每年仅收学生八十名,能考上十中,非常不容易,如能榜上有名,就有如龙门一登,身价百倍。

实际上,谢文锦考取浙江第十中学的这一年,该校录取的学生还不到后来的80人。

在温州市博物馆收藏的《浙江省立温州中学创校纪念刊》之中《四十年来历届毕业学生统计》里,有一份《第十中学旧制历届毕业学生人数》的记录。从中可以看到,谢文锦考取的这一届最后毕业生仅有64人。能够在温州府各县数十个小学的毕业生之中脱颖而出,跻身这六十多名升学学生的行列,实属佼佼者。P15-17

后记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考察江苏讲话精神和江苏省委要求,铭记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促进文化建设上新台阶,根据江苏省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和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等单位联合编纂《雨花台烈士传丛书》。《谢文锦传》是其中之一。

谢文锦烈士是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的团员之一、五卅运动的工人领导者之一、南京党史上第一位牺牲的市级党组织负责人。他的生平事迹,是南京本地党史资源里一份可贵的财富。

2015年6月,我有幸承担了《谢文锦传》一书的撰写任务。然而,作为牺牲在大革命时期的早期革命家,谢文锦留下的第一手史料极为-少见。多年来,各类雨花英烈的传记资料之中,关于谢文锦的资料仅有短篇小传。这造成了烈2人生履历里的很多史实都处于不为人知的状况。

为了更完整重现烈士光辉的一生,展现烈士革命生涯里的理想追求,笔者不揣浅陋,先后赴多地调查访问、收集史料,并且对各类有关书籍里的不同记录进行了考证和辩误。经过半年多的写作,终于在2016年清明之际完成了书稿。

笔者期望这本书可以成为一份珍贵的礼物,向建党95周年献礼,向谢文锦烈士的英魂致敬。也期望书中叙述描写的烈士一步步走上革命道路,牺牲于革命事业里的经历,可以让今天的年青人走近这段血与火的历史,触摸到革命理想主义的光芒。

本书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办、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领导和专家的关心、支持。孟国祥教授审读了书稿,提出了修改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

2016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谢文锦传/雨花台烈士传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卓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188786
开本 16开
页数 2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1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2016134757
中图分类号 K827=6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9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