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地方戏的形成和发展、兴盛和衰落,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艺术现象,也是一个发人深思的社会文化现象。这本由韦明铧著的《扬剧史话》一书以翔实的史料追溯了扬剧形成、发展、兴起、衰落、创新和嬗变的历史过程,同时从音乐、表演、流派、剧目、演员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扬剧。全书资料翔实,文字生动,风格典雅,语言生动,雅俗共赏,图文并茂。
| 图书 | 扬剧史话/中国史话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扬州地方戏的形成和发展、兴盛和衰落,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艺术现象,也是一个发人深思的社会文化现象。这本由韦明铧著的《扬剧史话》一书以翔实的史料追溯了扬剧形成、发展、兴起、衰落、创新和嬗变的历史过程,同时从音乐、表演、流派、剧目、演员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扬剧。全书资料翔实,文字生动,风格典雅,语言生动,雅俗共赏,图文并茂。 内容推荐 韦明铧著的《扬剧史话》介绍的是:扬剧是江淮大地上的一朵戏曲奇葩。她起源于三百年前的扬州乱弹,然后吸收了扬州香火戏粗犷的风格和扬州花鼓戏欢快的情调,又大量采纳了历史悠久的扬州清曲的百余支曲调,经过漫长的演变,成为今天的扬剧。她把清代花雅相争时代的花部遗响,和苏北农村傩戏的宗教仪式、扬州市井小曲的调笑风格糅合在一起,形成了以喜剧为基本特色,以生、旦、丑配合表演为基本形式的地方剧种。 目录 序 一 说古道今溯源流 1.扬州乱弹 2.扬州香火戏 3.扬州花鼓戏 4.维扬戏 5.扬剧 二 激浊扬清述剧目 1.剧目来源 2.剧目分类 3.剧目传承 4.剧目创新 三 高唱低吟赏曲调 1.曲调来源 2.曲调演唱 3.曲调伴奏 4.曲调改革 四 既庄且谐话表演 1.喜剧最当行 2.文武有绝技 3.博采众长成一家 五 承前启后记科班 1.新新社永乐社民鸣社 2.男女同科许家班 3.科班得失 4.艺徒与艺校 六 浓妆淡抹品流派 1.金派:迂回含蓄明白舒徐 2.高派:端庄质朴酣畅淋漓 3.华派:婀娜刚健华彩多姿 4.石派:雄浑苍劲醇厚深沉 5.周派:高亢圆润风流倜傥 6.蒋派:委婉浓郁执著真诚 七 震古烁今谱明星 1.昨夜星辰闪耀 2.今宵星光灿烂 八 任重道远瞻未来 1.温故而知新 2.万变不离其宗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扬剧史话/中国史话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韦明铧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80855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13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70 |
| 出版时间 | 2015-12-01 |
| 首版时间 | 2015-12-01 |
| 印刷时间 | 2015-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158 |
| CIP核字 | 2015225676 |
| 中图分类号 | J825.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1 |
| 宽 | 135 |
| 高 | 9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