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成长对话
内容
试读章节

Hi!大家好,我是罗佳妮。我跟你们讲一讲我的暑期生活吧。

首先我想当老师,赚点自己的钱,所以我就贴了几张广告在我们的小区里面。最近有人打电话要来跟我学习英语。我有了自己的学生了,很高兴!

父母不在家的时候,我会看书,在网上跟朋友聊天或者玩些小游戏。因为爸爸妈妈希望我能多运动,所以我经常去练习跆拳道、游泳、羽毛球、篮球等等。

我身边的同学暑假的时候都还要上学习班,他们比较可怜。

我爸爸妈妈希望我暑假可以快乐,所以我比较轻松,自己写点作业,可以和他们聊一聊天,父母都很支持我。

这是我的假期生活,你的呢?

罗佳妮的爸爸妈妈就是罗瑛老师和她的德国丈夫。主持人将罗佳妮请到演播厅,并向现场的同学们提问:就佳妮的这种假期生活,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学生E:(十分羡慕)我觉得她那种生活非常的幸福,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

学生F:(不仅羡慕,还顾影自怜)我觉得她的生活很幸福。我的生活就是天天得写作业,写不完还要被老妈骂。

学生G:(深有感触)我感觉那是非常有趣的。

现场的孩子们一致发出感叹,真羡慕她的幸福生活!看来,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对于一个轻松愉悦的假期是极其向往的。那么作为家长,难道就不想还孩子一个快乐假期吗?他们的心里又会有什么苦衷呢?

一位现场的家长非常直率:罗佳妮有一个弟弟。我们现场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这是现场的孩子和罗佳妮的又一个不同之处。我们只有一个,这是唯一,我们输不起。

说着他有些激动:如果以后录制这个《成长对话》,你们有没有胆量让孩子不要家长陪着来?有时这个节目是晚上录的,你们敢让孩子自由地来,自由地回去?还有——我想问一下,台上的几位成年嘉宾,你们在假期的时候敢不敢让你们的小孩跟德国朋友的小孩一样去足球场上,自己带着球去踢球,然后被人赶出来。以后还让他们再到别的地方去晃荡?当他用球把别人家玻璃踢破的时候,你们会去帮他们赔吗?

罗瑛看了一下丈夫:他也关注过《成长对话》这个节目。他很认同胡老师曾经讲过的,成功不是一根独木桥。他说高考不是人生成功的唯一途径。所以大家不要以我们这辈人成功的方法用在我们下一辈的身上。因为下一辈人的成功可能会是另一种方式,我觉得高考所起的作用已经越来越不那么重要了。你去看看我们那些成功人士的背景就知道这个道理了。

另一位家长听完罗瑛的话说出了自己的担心:我们不否认刚才这位老师的教育方法。她让孩子自主安排假期,也许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得到的锻炼更多、会成长得更好,但是没有办法比的是,她是外国人。外国的教育资源、生存资源和寻找工作的机会都很多。在中国,我相信有很多父母可能也想营造这样宽松愉悦的环境,可是我们的大环境不一样。小升初、中考、高考,一路过来都考验着孩子,即使家长想让孩子去自由选择,但是他们都迫于种种现实的压力,不得不包办孩子的假期。

P5-7

目录

这个暑假怎么过

别开生面的作文课

留守儿童爱的呼唤

走向奥运的历程

我的高考我的梦

给梦想插上翅膀

众说纷纭“洋高考”

“艺考”适合自己才是好

儿子,你为何离家出走

竞选班干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

案例分析:家中的天真的塌了吗

快乐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故事:一个早熟女孩的苦涩

一个迷途女孩的回归

成长需要鼓励

父子“谍战”的背后

“作业高手”是怎么炼成的

酷爱骑自行车的男孩

一位母亲的烦恼

序言

当下,我们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许多曾经熟悉的东西正在改变,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日新月异。在青少年教育这个领域,我们同样面对着新形势和新要求,涌现出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新的变化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孩子的家长不得不问问自己,我们是不断地在学习吗?我们适应了时代的变化吗?我们怎样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如果从1958年开始算起,中国本土的电视节目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各类电视节目更是极视听之欲,逞耳目之快,给人以一片欣欣向荣的印象。但是冷静地思考,人们不难发现中国本土的电视节目越来越向娱乐化和成人化的方向倾斜。在一个“一切向钱看”的大环境中,要实现主流话语层所提出的“中国梦”,就亟须有良知、有担当的电视人拾遗补缺,制作出有益于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电视节目,这是观众的需求,也是历史的期待。

2011年10月,江西教育电视台秉承“立足教育,服务社会”的办台宗旨,扬专业优势,创教育品牌,精心打造并推出了江西首档关注青少年成长的教育特色栏目《成长对话》。这档栏目充分发挥教育视听传媒的正能量,力求使青少年成长在这个教育指导系统下并得到正确的导引;使家长们走出教育的误区和“育人”的瓶颈;将教师的作用由完成教学任务转换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成长中的合作者和依靠者。让家长与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的专家联系起来,与相关领域的准确信息有效地联系起来,把孩子带到一个有健全人格教育支撑、开明开放式的教育系统上,然后享受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快乐。

现在大多数学校和家长只重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评价一个学生往往以成绩的好坏为标准。繁重的课业任务、激烈的社会竞争、家庭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由于部分青少年的性格内向,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缺乏开放性,社会又处于转型期,一些浮躁偏激的社会情绪,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很大。在这种语境下,让孩子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改进教育方法上来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就显得尤为重要。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现实生活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却存在着各种问题。如不少父母对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而且追求完美,经常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数落孩子这个不是,那个不对;当孩子不令自己满意时便采取贬损、责罚的办法;把学习成绩和物质奖励挂钩;喜欢代替孩子做选择,限制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等等。这些都使孩子少了自信和自尊,而且“问题”越来越多。这些现象归纳起来,就是父母总是努力把自己的孩子朝着知识才艺的方向培养,致力于培养孩子成“才”,而忽视了孩子要先“成人”的这个关键问题。父母教育孩子正确的做法和过程,就是要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平静和喜悦的层面,平静和喜悦的状态就是爱!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心量拓宽的过程!改变孩子很容易,当你“容”下孩子时,孩子就“易(改变)”了!

过去孩子和家长闹了别扭,传统的最常见的办法是,依托孩子的小姑、小姨、叔叔、舅舅等亲戚来帮助。这些能和孩子做大朋友的人,往往能发挥较好的作用。在西方一些国家,甚至把这种结构制度化了,比如有的父母会找一个可靠的、能够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的朋友做“教父”。我们有些地方的家长也给孩子认干爸干妈,或许也有类似的考虑。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周围的“引路人”或“榜样”,确实有助于解答孩子成长的困惑,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但在现代社会里,孩子们接触的事物日益丰富,更加复杂,周围“引路人”往往也难以一一解答孩子眼中的疑惑和心中的问题,唯有专业人士才能给孩子成长提供多方面、更有效的帮助。而在一个社会转型的过渡期中,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往往会引起大众质疑,只有足够强大、足够专业才能立足。但是,社会提供的“引路人”或“榜样”,通常都离孩子们的生活很远,显得相当匮乏。加上大众传媒在青少年教育观念上和行动上的不统一,使得每个家庭在亲子教育上更是孤立无援。

《成长对话》正是通过搭建开放式的成长对话平台,为父母与孩子搭起沟通的桥梁,改善和协调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替家长操心、为家长解惑。让父母与孩子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基于这一宗旨和目的,《成长对话》选择成长话题及相关案例,通过辩论、沟通、交流、心理疏导、互动游戏等形式,明辨是非、引发思考、化解矛盾、消除困惑。倡导先进教育理念,来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成长对话》正式开播以来,成长热点聚焦、成长话题辩论、成长问题沟通、成长危机援助,成为这个栏目与众不同的视角和品格。《这个暑假怎么过》《成长需要鼓励》《留守儿童爱的呼唤》《给梦想插上翅膀》《别开生面的作文课》《走向奥运的历程》等130多期节目,对话成长,反思教育。以对话的力量、对话的成效,成功搭建起赣鄱首家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平台。每当节目录制结束,总能感受到观众和嘉宾的意犹未尽,感慨万千。不少家长表示,录完节目才发现,原来孩子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不听话”,反省自己以前只是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忽视了孩子身上珍贵的闪光点。孩子们也纷纷表示,录制完节目,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懂得了父母含蓄却深厚的爱,反省自己曾经的不懂事。表示以后一定要努力学习,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让父母多放心,少操心。有的学生含着眼泪说,好想好想回家抱抱妈妈,告诉她自己以后一定听妈妈的话。

这些成功经验恰恰符合青少年教育最为提倡的平等原则和渐进原则。平等原则要求坚持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互动平等,引导教育对象思想上的参与,是教育对象与教育者形成的共同思考和交流过程。渐进原则是坚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也就是要从心理的浅层面入手,最终解决思想体系和世界观的深层面的问题。

在当今同质化、娱乐化的电视市场中,要冲出重围,做到创新创优并非易事。《成长对话》栏目从容淡定地坚守着频道定位和媒体职责,在坚持定位中做出特色,在服务民生中做好教育。栏目主创人员的真情行动和真心付出,让家长和孩子们对这个对话平台有了共同的归属感,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组建起了由心理专家、教育专家、媒体评论员、司法干部、慈善家等组成的成长导师团。从家长们求助,到孩子们求援,《成长对话》沟通平台和品牌价值正在日益显现。作为一档全新视觉的教育特色栏目,“以孩子们作为节目主体,让孩子成为说话最多的人”,让家长们在了解和理解孩子的过程中,走出教育误区,与孩子共同成长,成为《成长对话》新的追求和新的向往。

《成长对话》,选择了部分已播的电视节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心改编,使它具有更强的可读性、趣味性,成为有普及性、启迪性、指导性的青少年教育社会读本,相信此书一定会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教师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作者为中国教育电视台艺术总监、研究员、传媒学博士后)

内容推荐

培植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社会基因,寄托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助你抢占教育机遇,激发教育活力,赢得最有价值的发展。

《成长对话》由曾青生主编,如果《成长对话》让我们受益,那么请把它再推荐给更多的人。多一位青少年德智双全,就多了一个家庭的幸福,父母就多了一份自豪,伟大的中国梦就多了一根支撑的“顶梁柱”。

编辑推荐

《成长对话》由曾青生主编,本书记录的是江西教育电视台《成长对话》栏目频道针对当前社会留守儿童失学、中学生迷恋上网、厌学弃学、高考生热衷“艺考”、未成年孩子出国留学、中学生早熟等社会问题和中小学生竞选班干、快乐学习、代沟与沟通、鼓励教育等学习成长中的问题,所开展的一系列重要活动。本书通过20个专题讨论及众多案例剖析,力图唤起全社会对中小学生教育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并广泛汇集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关于教学育人的思想智慧,总结推广了成功人士的经验,以激发全社会更好地了解、关心、支持中小学生的活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成长对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曾青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高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321681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2013255461
中图分类号 G775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40
16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