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青眼(一个企业家的文化随笔)
内容
编辑推荐

杭云龙所著的《青眼(一个企业家的文化随笔)》是云龙的读书笔记和影视评论小辑,原来都发表在他的博客上。毕竟是网络发表,并无严密的写作计划,随意性比较强,文字有长有短,主题有大有小。但其中犀利的观点、幽默的文风和洗练的文字使得文章很有看头。老总写作,并无框框,也无需套话,自成一格。

内容推荐

在杭云龙所著的《青眼(一个企业家的文化随笔)》的文章中嗅不出半点铜臭味,毫无功利色彩,字里行间透出“大忙人”难得的闲适与淡定。在写作的时候,云龙的身份已经置换为纯粹的文化人。很难想象企业界的风云人物能有那么多的闲情逸致,能有那么多的思索感悟。我对他写的东西有所偏爱。《青眼(一个企业家的文化随笔)》中茶余饭后,以闲适的心情随着云龙闲适却不乏思辨色彩的灵动的文字,去作精神层面的“文化之旅”,的确是一种享受。

目录

自序

读《怀念狼》

哈啰,中产

《老子》乱弹

读德鲁克

《燕子东南飞》之震撼

读黄永玉

负暄读牡丹

过法

秋雨之卜

执着本身是美丽的

巴金的文采

白天看了夜的黑

霉非美

《藏地密码》的疑惑

不写诗的北岛和写诗的徐良平

过年读健康

黄山谷两首诗相关事

挺直的白桦

小说《脸谱》读后

余秋雨为什么老挨骂

朱氏佳训

BIG BROTHER和小小人

《IQ84》里的多元世界

《IQ84》与1984

稻:良谋——过年读稻盛和夫

解读《朱良志:美学与人生境界》

醉于《酒人酒事》

老树新枝

《夹边沟记事》杂想

感悟刘畅——读《搭车去柏林》

三个官场——《侯卫东官场笔记》读后

读《论语与算盘》

午后关于读书的胡思乱想

读了一本惊险小说

拈“花”无笑——读《悲观主义的花朵》

重见“红宝书”

我和《随园诗话》的缘分

温燕霞那个家和吴念真那些人

不去会死!

关于读书的杂感

《集结号》之不和谐号声

《非诚勿扰》值得一看

《士兵突击》突击之后

《立春》,一部好电影

“日子”革命之未成功故事

《本杰明·巴顿奇事》影语

《不能没有你》,台湾又一部催泪片

看《海角七号》读台湾

《南京!南京!》:陆川的新角度

2012: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看《潜伏》

隐私与自尊

电台强力传播记忆——看《海盗电台》

《拆弹部队》:价值在美国的价值观

《海豚湾》畔是鬼子!

孤零零的山楂树

泪奔《忠犬八公的故事》

3D爱丽斯以及其他乱想

老片《第四十一》

刘谦、本山与王菲的春晚之伤

斯巴达300,雄性之美

《岁月神偷》和《一页台北》

又看了一部烂片

震后所思

周立波,你的富妻让你回家煮咖啡

看《神奇赣鄱》

扛鲨鱼的男子和口吃的国王

我猜高晓松是醉导《大武生》的

《闻香识女人》与道德正义

红歌与太行山版《放牛班的春天》

老毕和星光大道

《一天》=一辈子

试读章节

《燕子东南飞》之震撼

从来没有听过孙惠芬的名字,直到今晚读了她的这篇小说《燕子东南飞》(新华文摘/2006/9期),我被深深震撼。整篇小说,一路悬念,一路故事,一路不可思议,一路不可理解。

直到最后结尾,一切都清楚,所有不解都有了原委,全篇逻辑于此明了。

构思故事有如《蝴蝶梦》,复古的写法,依然表现着经典的力量。

而主题,如此丝丝入扣地融入在故事中;故事,环环紧扣地从性格逻辑中化出。

大致故事:作者“我”到歇马山庄(作者另有长篇《歇马山庄》),遇一奇异家庭,儿不孝,母不慈。母濒死,想回六十多年没回过的娘家。村里人都将这家人看作败类、精神病。作者冲破阻力接近他们,最后把濒死老人送上回家路,在路上,所有故事有了结果:早年,女主角被鬼子强奸,生下了这个儿子,于是被家人赶出,与这个让她爱和恨的儿子过了一辈子。就是这么一个悲惨的故事,藏着深深的国恨家仇。

老太太名叫燕子,一辈子坐在家门口看着燕子,念着燕子,想着回家。在临死前,燕子回家了。

看完先用百度查了一下孙惠芬其人,而后写这篇博客。想看的可以在网上读到。

(2006—05—17)

读黄永玉

黄永玉的名声很大一块被他自己耽误的,把文章写得如此潇洒,谁还记得他是一个画家,直到这两天看完他的《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才知道他的正业,也才知道他有如此好的画。

上面一本看的是他的《比我还老的老头子》一书。写了一群文坛艺坛耆宿,那文字雅致带幽默,令人爱不释卷。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是黄在法国、意大利待了大半年写的游记。其在法意生活主要就是画画写生,因此这本游记也就是图文并茂的画画写生记。在读图时代,这种书是最好看的,我就是把它放在车上,每天在上下班路上读完的。

印象最深点:

1.一个人经历了如此多的苦难后,如今对自我有如此高度的自由,能在人间仙境随意停留画画、生活、交友,羡煞人也!他在翡冷翠的房子,一个大园子,一年可以产几吨橄榄油,几吨葡萄酒!

2.那些好地方对文化的一脉传承。作者分析了中西英雄对文化传承的不同态度,西方那些人,无论仗打得多厉害,文物不会去动的,中国相反。

3.湘西凤凰县何水何物养育黄永玉、沈从文这样的大师来!

4.那些画,真好,无论是油画,水彩,还是素描。也才明白,用画记录甚于用相机记录,那种“活”的感觉只有画才能表现出来。

黄永玉现居香港,这大概也是他一直到68岁还能如此率真率性的原因吧。

我的书柜里有三本《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一本是深圳一个总监送的,第二本是我买了送给儿子,他回来后重新放入我书柜的。有一年春节,上海一位杂志编辑送我一份礼物,于是我有了第三本同样的书。

(2007-01-24)

负暄读牡丹

星期天,有太阳,久违了的太阳,非常好的太阳。

有时间来欣赏太阳,我倒有点不知做什么好。过去的几周,我总在这个现场或那个现场,没有太阳,也没有时问欣赏太阳。

太阳升得还不太高,洒进东边窗口,因此是拖得长长的一条。

我想看书,不要去看专业的书、费力的书、受教育的书,只是为了给“负暄”做陪衬地看书(写到“负暄”,想到《负暄三话》,想到张中行老爷子)。

看见桌上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再合适不过了,读这本书。

上露台,坐藤椅,喝茶,翻开《牡丹亭》。前面一串论文只看了最前面一篇,第二篇有一段关于汤显祖生平的,选看了一下。翻到后面是历年演出的照片,都是昆剧的,俞振飞、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都演过。想找一下有没有和江西人有关的,没有。好像汤若士不是江西人,好像江西人没演过《牡丹亭》,倒是苏州在唱主角,苏州的亭子,苏州大学的论文什么的。我知道江西人是演过《牡丹亭》的,也有研究的专家。故事发生地南安府是江西大余,汤显祖也是在临川完成这个千古奇葩的。前不久,我的朋友傅修延还在当师大副校长时,就主持过赣剧《牡丹亭》的重排演出。

翻到剧本。这个戏原本要演几天,比美剧《越狱》还长。改成青春版后。还是要两天才能演完。白先勇改的青春版剧本倒是不长,看到十二点吃饭,就已经读完了。想来昆剧是慢节奏:一行字要唱十分钟,所以舞台上时间要长得多。

故事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和多年前读相比,对台词的用心要超过剧情,有味道。

赣剧好像是叫《还魂记》,写杜丽娘梦柳梦梅而生病,后还魂,相爱,就应该够了,后面史诗式全景式的描写展现,感觉也不是很有必要。

厨房叫吃饭了,合卷下楼。这本书又是深圳那位总监送的,这小子就知道今天太阳下,我会找这样的书看?

(2007-01-31)P22-27

序言

我认识云龙的时候,他还在一个政府部门熬日子。后来他下海办公司,转眼20年过去,公司越办越大,难得的是他的读书写作也是越来越多。一个民营企业老总,能有这种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

这本《青眼》,是云龙的读书笔记和影视评论小辑,原来都发表在他的博客上。毕竟是网络发表,并无严密的写作计划,随意性比较强,文字有长有短,主题有大有小。但其中犀利的观点、幽默的文风和洗练的文字使得文章很有看头。老总写作,并无框框,也无需套话,自成一格。

虽然是业余写作,却也不乏有理论色彩的厚重文章,如《解读<朱良志:美学与人生境界>》和《读<论语与算盘>》等文章有深层次的文化思考。还有那篇村上春树《IQ84》读后感,也很有见解。而把江西作家温燕霞和台湾作家吴念真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寻找其中的乡情意义,也是很新颖的写法。可惜在分析时,温燕霞的作品着墨少了一点。

我佩服作者的还有他的影评,他居然会有那么多时间看电影,还看得那么认真仔细,并有在博客即时写影评的雅兴。他的书中有篇文章说到,20来岁是诗歌年纪,30来岁是小说年纪,40以上是散文年纪。不知是不是我的偏见:我觉得,好像现在的电影,大都是30岁以下的人看的。年过半百的作者居然能有那样的兴趣看那么多电影、看完以后还要品味、反思,然后诉诸文字,实在是有点“奇葩”。这些影评全是作者个人见解,不人云亦云。一些一致叫好的电影,如冯小刚的《集结号》、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他也总能说出点不同的意见。那看似吹毛求疵的评点,读来还不得不承认其眼光独到,大有畅快淋漓之感。

尽管在商界摸爬滚打,云龙一直有着很深的文化情结。因此,他的企业内刊清新脱俗,有着很高的文化品位;因此,他的公司同时运作了好几个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刊物。其实,云龙下海之前,也是与书打交道——做了十年的地方志编辑,天天和典籍史料打交道。他曾打趣地说自己“本应是读书人,误入商海”。云龙满腹经纶,谈吐儒雅,脑子里又不乏财商,企业经营得风生水起。别人奉送他“儒商”的桂冠,他不以为然,对“儒商”的说法提出质疑。据说有家研究院拟成立儒商文化研究部门时,约请他担纲做研究受到婉拒。他大概觉得,文化就是文化,商业就是商业,没有必要“拉郎配”。在他的逻辑里,文化生活就是他商海运作之余的精神调剂,与商业本身无关。

正因为如此,在云龙的文章中嗅不出半点铜臭味,毫无功利色彩,字里行间透出“大忙人”难得的闲适与淡定。在写作的时候,云龙的身份已经置换为纯粹的文化人。很难想象企业界的风云人物能有那么多的闲情逸致,能有那么多的思索感悟。我对他写的东西有所偏爱。茶余饭后,以闲适的心情随着云龙闲适却不乏思辨色彩的灵动的文字,去作精神层面的“文化之旅”,的确是一种享受。

张秋林

2013.6.6

(张秋林: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青眼(一个企业家的文化随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杭云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184463
开本 16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92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24
15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8: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