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赤帝的子孙们(西汉王朝)
内容
编辑推荐

陶短房、雍容所著的《赤帝的子孙们(西汉王朝)》汇集最新考古发现及历史研究成果,脉络清晰、通俗好读;深入挖掘历史细节,还原事件现场,活泼有趣、引人入胜;重视中国境内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不把中国史写成汉族史。

内容推荐

陶短房、雍容所著的《赤帝的子孙们(西汉王朝)》将刘邦起家写起,直至西汉衰亡。全书栩栩如生,犹如一部好看的电视连续剧,有前奏,有冲突、有高潮,既有文景时期的忍辱负重,也有汉武大帝的雄才大略,更有哀帝时期的江河日下,将一部大汉历史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更重要的是,《赤帝的子孙们(西汉王朝)》汇集了最新考古发现及历史研究成果,挖掘出历史细节,还原了事件现场,作为一部面向青少年和普通历史爱好者国史读本,本书脉络清楚,文字生动,语言活泼,却又不失正史的严谨,读来别有趣味,足以补教科书呆板教条的不足。乃至很多上班族读了本书后,狂呼:“原来历史可以这样精彩,要是教课书都这样写,当年考试早就及格了!”

目录

第一章 刘三的家业

 一 肉可不是那么好吃的

 二 配角演来最不易

 三 冲进咸阳抢宝贝

 四 酒无好酒,宴无好宴

 五 当无赖拥抱无赖

 六 老爹的肉香不香

 七 楚河汉界有多宽

 八 先得弄个心灵富

 九 炖肉季与音乐季

 十 对牛弹琴难上难

 十一 最难了是儿孙债

第二章 高楼万丈平地起

 一 人猪的故事

 二 两个被历史抹去的名字

 三 “十老安刘”:同是杀功臣,刘邦和朱元璋不一样

 四 汉文帝刘恒:继承帝位的一匹黑马

 五 最缺的是钱,最多的是麻烦

 六 孝子贤孙汉景帝与不肖之子刘启

 七 与吴王刘濞的是是非非

 八 皇帝的家事

第三章 从“汉”到“大汉”

 一 富二代与穷二代

 二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三 马踏匈奴:英雄的时代

 四 落寞的百家,难封的李广

 五 大帝国有大排场

 六 神仙与鬼怪

 七 一家人的两家话

 八 女人和孩子

 九 帝王的第一份自我批评

第四章 霍家与刘家的浮与沉

 一 八岁的刘皇帝与走上前台的霍光

 二 从四马分肥到一姓独大

 三 从民间走出的龙子龙孙

 四 芒刺与灶柴

 五 天下如今又姓刘

第五章 从真帝国到假皇帝

 一 刘奭:刘询无奈的选择

 二 书生当家和匈奴谢幕

 三 一群女人的难题和一个家族的崛起

 四 汉哀帝刘欣:悲哀的插曲

 五 真皇帝成假,假皇帝成真

附录(西汉时代中外历史大事对照表)

试读章节

怎么说呢?您想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斗富的、露富的,就有仇富的、劫富的,这些人整天围着您的深宅大院、香车宝马连看带嘀咕,您心里是不是该有些发毛呢?

一个家如此,一个国就更是这样。如果当政者志得意满,一掷千金,搞面子工程,营造自己的安乐窝,唯恐别人不晓得自己最威风、最阔,自己的老婆最多、房子最好、伙食标准最高、配车最豪华、穿戴最时尚,不仅会带坏社会风气,引发攀比心理,更会给自己招来无数的冤家。

明代有个大思想家叫黄宗羲,对皇帝有个很中肯的评语,叫“以天下奉一人”,就是说,皇帝一家既不务工,也不务农,更不搞科研创作,全靠天下纳税人的财富养活,皇帝排场越大,生活标准越高,日常开销越大,老百姓的钱被糟蹋掉的自然也越多。大家可以想一想,就这么个情况下,当那些自家收入大半进了国库、自己还得累死累活、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跑来给皇帝修宫殿、修城池,甚至修坟墓的老百姓,隔着重重关卡、队队卫兵,看见皇帝那住处、那仪仗,那衣食住行,哪怕只瞥上那么一眼,他的眼珠该是什么颜色?他的心里又该是怎样的一团怒火?

别小看了这团怒火,轻了,它可能引起社会骚乱,让皇帝惊出一身冷汗;重了,它就可能将这些宫殿城池、锦衣玉食,连同皇帝的万里江山,一股脑儿烧作一团灰烬。

不信?权势无边、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就碰上了这么两个偷窥者。

其中一个叫做项羽,祖父项燕本来是楚国的大将军,秦灭六国时死在秦军刀下。公元前210年,即秦始皇帝三十七年,他在自己的避难地会稽,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宁波一带,见到了秦始皇出巡的豪华车队,眼热无比的他嚷出一句“彼可取而代也”,意思就是这排场老子来享受也是一样,吓得他叔叔项梁赶紧一把将他拖回家去。

另一个便是这本书的主人公,沛县丰邑中阳里人刘三。其实刘三是小名,他本人叫刘邦,又叫刘季,扮演着个民工头的角色,领着一伙儿老乡在成阳出差,给秦始皇修楼堂馆所。他看见这气派、这场面、这房子、这吃穿,眼睛一亮,喉咙一痒,就嘟囔了一句“大丈夫当如此也”,意思是说,人就得有这生活档次,活得才算够本呢。他这句嘟囔估计当时谁也没听见(听见他脑袋就搬家了),要不是他后来当了皇上,估计根本就不会有人知道,有个刘三在咸阳宫殿工地边上,说过这么大逆不道的一句话。

后来的史学家给项、刘二位的这两句话作了点心理分析,认为项羽直爽、志向大,要什么就痛痛快快直说;刘三就有些猥琐,说话藏头露尾,似乎缺点儿男子汉气魄。

其实,这有些苛求了。

项羽家祖上是阔过的,什么场面没见过?他来这么句,其实不过把心里憋着的话给说出来了——本来这好日子就该是我来过,让你秦始皇给搅和黄了,嘿,等着瞧,吃我的,迟早给我吐出来!

刘三祖上就是个老百姓啊,摊上个监工的苦差才得瞅一眼皇上的谱,就这还怕人看见,不能太靠近了,对于皇上吃什么住什么,也就只有个含糊的“如此”的概念。他这会儿要的“如此”,充其量不过是也吃点儿好的,也住个大房子什么的,就像一位明代说书人说的那样,天下哪儿有那么多英雄,想要谋朝篡位、改朝换代呢?只要皇帝不太犯浑,他们所渴望的,不过是过一辈子安生日子,住结结实实的房子,穿暖暖和和的衣服,隔三差五吃上几块肉罢了。

问题是,肉可不是那么好吃的。

在秦朝那时候,除了当官的,据说只有70岁以上的老人,才可以在节假日之外吃到肉,其他人也就指着逢年过节沾点儿荤腥,要不怎么都把当官的叫做“食肉者”呢?秦始皇怕老百姓造反,把民间的铜器铁器都搜刮了个干净,据说连菜刀都没得留。大家想想,要是经常能吃上肉,没菜刀可不是乱套了么?

这刘三要想吃肉,就得做官,他自己也是这么去努力的,为此他老爹让他以种田模范二哥为榜样,踏踏实实种地,他连半句也没听进。可努力了半天,他也就在本乡本土混上半个官:泗水亭长。他的办公地点就在今天徐州沛县城东一百里,后人在这儿修了个“汉高祖庙”,今天还看得见。

这亭长是多大的官呢?秦朝的规矩,五家叫“伍”,两个伍为“什”,十个什为“里”,十个里为“亭”,亭长就是管1000户人家的头头。

按规矩,伍长、什长都是普通老百姓,半点儿特权都没有;里长和亭长就是领工资的脱产干部了,也就是“吏”。亭长手下不但管着1000家的赋税、劳役,还要负责辖区内的治安,手下给配了俩办事员——“亭父”和“求盗”。

《史记》和《汉书》都把刘三的亭长时代说得凄惨无比,如何如何没权没势了,别人如何如何瞧不起了,等等。您看前面介绍就该明白,这大约不太准确,至少在本乡本土,亭长可是说一不二的人物。司马迁说刘三惨得讨不上媳妇儿,后来没办法跑到外来避难的大户吕公家里蹭饭,被善于相面的吕公一眼看中,招为女婿。其实哪儿有这么费劲,一个土皇帝要娶个外来户的女儿,那大约不是什么高攀吧?P2-4

序言

“段子时代"的“历史营养午餐’’

管仲曾经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社会演进,如今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已有了很大的改善,至少挨饿受冻的人,已经比历史上那些困难年月少了不知凡几,一度顾不上的精神生活、文化修养,也开始更多被千百万个中国家庭谈论、重视,曾长期被束之高阁、锁进冷清学术殿堂的历史知识,也骤然变成了文化市场和教育领域的热门。

这对于历史题材作品的作者、读者而言,可谓既万幸又不幸。 .

万幸的是,作者终于不再担心冷对枯灯,耗费精力、时间写出的东西没人出、没人读,今天的中国,恍惚间进入了又一个无人不多少知道点历史名人轶事的时代,读者也不至于要么无书可读,要么只能对着既难以索解又篇帙浩繁的史籍,或寥若晨星且文字老旧、不可避免带有特定时代烙印的几套普及型读物发呆,实体书、电子书中的历史普及读物多如过江之鲫且不去说,随手点开网络,也能看到许多相关的“段子”。

不幸的是,信息时代恰如一柄让人爱恨交织的双刃剑,一方面提供了海量的资讯,和众多的选择余地,另一方面却也泥沙俱下,让人无所适从,难以取舍。充斥在各种现代化信息平台上的“历史段子”更是真假难辨,让许多人陷入一种“不看后悔,看了信了更后悔”的迷惘之中。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察得失”,这两句流传一千多年的唐太宗名言,至今仍具有充分的现实意义,熟知历史,可以帮助人们明是非,辨善恶,从前人经验中获得领悟,从前人教训中知所趋避,不再重复先辈们的遗憾和错误,由此可见,今天的人们、尤其正处于最佳学习周期的青少年,是需要合适、足够历史读物的。

然而今天的社会已是高度现代化的社会,节奏快、学科门类繁多,专业分工明确,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四科已不足以覆盖“学问”二字,像古代学子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把毕生精力之泰半用于钻研文史是不现实的,这只能让此人变成隔绝于时代、世务的社会弃儿,且即便如此,也远难以穷尽远超过古代无数倍的知识量。成年人受工作、家务牵累,固是如此,处于学龄的青少年背负沉重课业负担,就更是如此。

对于他们而言,传统文言史传固然好,却着实不便阅读,即便勉强生吞活剥,因体例、语言和典故等问题,也很难实现快速阅读、轻松汲取知识,甚至可能令一些青少年产生畏难、厌恶情绪,从此对历史敬而远之;“段子时代”的各种“历史段子”,包括“戏说”、“穿越”,以及似是而非的“伪历史”读来固是轻松愉快,却仿佛“历史快餐”、“历史烤串”,当做生活、学习的点缀是不错的,然而缺乏提高历史素养所必须的多种营养元素,当作“历史主食”吃得多了、久了,恐怕是要“历史贫血”的。

青少年的学习阶段,“营养午餐”备受重视,它既方便快捷,又营养均衡,足以让孩子们吃饱吃好,健康成长,即便从事脑力、体力工作的成年人,“营养午餐”对于他们的生活、身体,也都是至关重要的。“段子时代”的历史知识普及,同样需要这种“历史营养午餐”:和严谨却生涩的“历史大餐”——史籍相比,它更像“家常菜”,大众口味,随到随吃;和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历史快餐”相比,它又有讲究精致的选材,独具匠心的“烹饪”,和均衡搭配的营养,让读者们不至于塞了一肚子“零食”却营养不良,更不至于一不小心,咽下些“地沟油”、“毒奶粉”,而令身心受损。

这套崭新的历史丛书,就力图做成这样一份“历史营养午餐”:对于青少年而言,它既可以作为历史启蒙读物,为更专业化的兴趣研究作一块合格的铺路石,也可作为历史普及读本,让他们较轻松愉快地汲取更多严谨、准确的历史信息,为其目后的学习、就业和人生之路,提供更多的助益、镜鉴和思路;对于成年读者而言,它也可以是一套“文不甚深、语不甚俗”,比专业资料通俗、比“历史快餐”靠谱和有营养的,案头、车上、枕边,甚至厕上的“保留读本”。  这套丛书是由多名相互熟悉、又独立写作的作者合作完成,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既有相对扎实的“正史”功底,又曾长期从事历史通俗读物的写作,对于烹制这桌“历史营养午餐”而言,他们应是较合适的“厨师”。

当然,“众口难调”,这道“历史营养午餐”究竟口味如何,能否为读者挑剔的肠胃所接受,还须让市场来作答。

陶短房

壬辰二月十一日北美素里市

书评(媒体评论)

这套青年国史读本笔法上继承了《上下五千年》的风骨,叙事明快而不轻浮,深刻而不陈腐,看起来行云流水,毫无滞涩。尤为难得的是,在保持风骨的同时,书中还能看到一些近年来才有的研究成果,算得上是与时俱进。作者就像是个循循善诱的历史老师,拿出了说书人的劲头,娓娓道来,妙趣横生。一直至全书翻完,读者才会惊觉这原来是一堂历史课。

——著名作家 马伯庸

像讲故事一样为读者展现了夏商西周三代至春秋时期的历史画卷。历史脉络的宏观叙事,交融着具体的人物、事件与典故,引人入胜,如数家珍,考古资料结合文献记载,生动而不戏说,质直而不鄙俚,是近年来通俗历史读物中的佼佼者。

——清华大学历史系前系主任、教授 张国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赤帝的子孙们(西汉王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陶短房//雍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3077756
开本 16开
页数 3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34.109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29
15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8: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