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天命到人事(东汉王朝)
内容
编辑推荐

陶短房、雍容所著的《从天命到人事(东汉王朝)》汇集最新考古发现及历史研究成果,脉络清晰、通俗好读;深入挖掘历史细节,还原事件现场,活泼有趣、引人入胜;重视中国境内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不把中国史写成汉族史。

内容推荐

陶短房、雍容所著的《从天命到人事(东汉王朝)》起于王莽建立大新王朝,终于汉末群雄逐鹿。全书犹如一部好看的电视连续剧,有前奏,有冲突、有高潮,将王莽的阴柔内敛,刘秀的忍辱负重,曹操的的雄才大略,董卓的有勇无谋,太监的专横跋扈写的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本书汇集了最新考古发现及历史研究成果,挖掘出历史细节,还原了事件现场,作为一部面向青少年和普通历史爱好者国史读本,《从天命到人事(东汉王朝)》脉络清楚,文字生动,语言活泼,却又不失正史的严谨,读来别有趣味,足以补教科书呆板教条的不足。乃至很多上班族读了本书后,狂呼:“原来历史可以这样精彩,要是教课书都这样写,当年考试早就及格了!”

目录

第一章 一心想“做旧”的大新王朝

 一 他曾被当做汉朝的救星

 二 改朝换代,代价不过是玉玺的一个角

 三 一心“做旧”的新皇帝

 四 讨伐匈奴的进行曲

 五 赤眉和绿林

 六 王莽的最后一把匕首

第二章 汉王朝的死而复生

 一 刘秀原来不止一个

 二 老实人的第一次勇敢

 三 忍字头上一把刀

 四 刘秀终于做天子

 五 既得陇,复望蜀

 六 以柔道治天下

 七 艰难的复兴之路

第三章 从谦逊外戚到跋扈将军

 一 樊、阴、郭、马,谦虚低调背后的隐患

 二 战斗的外戚:第一次窦家时代

 三 忍成气候的邓家

 四 昙花一现的阎家和太监的第一次发威

 五 跋扈将军梁冀

第四章 太监当家的时代

 一 五个不能传宗接代的侯爵

 二 中国最早的“党”和第一次“党锢之祸”

 三 当外戚成为希望

 四 名气这个东西:第二次“党锢之祸”

 五 胡广和段颎

 六 一蟹不如一蟹

第五章 黄天没立,苍天却真的死了

 一 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

 二 从州刺史到州牧

 三 宦官和外戚的末日

 四 董卓进京

 五 从长安到许昌

 六 武帝不武 文帝不文

附录 中外历史大事对照表

试读章节

刘祜当然不会只信用宦官、奶妈,他也有他的外戚集团。他的皇后叫阎姬,是个权力欲很强的女人,阎姬有几个弟弟阎显、阎景、阎耀、阎晏,在邓绥专权的时候,原本要么是继承了祖上爵位的光杆少爷,要么是芝麻绿豆的小官,但在刘祜亲政后第二年,他们就都当上九卿、校尉这样的大官要职,连还没成年的儿子们也纷纷挂上黄门侍郎的头衔,穿上了官服。

东汉此前已经出现过好几个外戚家族,尽管他们有的低调,有的专权,但普遍都有一定治国才能,可阎显他们几个却纯粹是少爷秧子,除了争权其他什么也不懂,他们跟江京、李闰、王圣母女勾结一处,就打起了皇太子刘保的主意。

原来阎姬也没有儿子,皇太子刘保是一个姓李的宫女所生,阎姬害死了李宫女,把刘保当做自己的养子,到公元 124 年时已经 10 岁。

刘保也有自己的几个亲信,像奶妈王男,厨师长(厨监)邴吉等,王圣、江京这些人自己是怎么爬上来的,自己最清楚不过,他们生怕刘保日后即位,让王男、邴吉来个新人换旧人,就不断怂恿阎姬、阎显,劝他们废掉刘保。

阎姬、阎显一听就心动了。

他们心动,是因为想起了邓绥-邓绥为什么不立刘胜,却要立刘隆,不就是因为刘隆年纪更小,邓家可以趁机多把持几年朝政么?如今刘保这个宫女的孩子已经 10 岁,就算皇帝活不多久,阎姬有太后临朝的机会,又能风光几年?

公元 124 年阴历八月,阎家和江京、李闰、王圣母女先对王男、邴吉下手,将他们杀死,随后就编造谗言,污蔑刘保行为不端,信以为真的刘祜下诏,把太子刘保废为济阴王。许多大臣争相为太子鸣冤,负责司法的廷尉张皓指出,根据典籍上的规定,15 岁以下的孩子属于未成年人,就算有错也不该追究本人,废黜太子于理不合。

这下反倒把刘祜给惹火了:什么,未成年人犯错不怪本人,那怪谁?难道怪当爹的不成!他把心一横,派太监威逼恫吓,硬逼着大臣们闭嘴,死活不肯闭嘴的几位,都让他给罢官撵回了原籍。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发生了:第二年三月,正在宛城巡游的刘祜突然感到身体不适,急忙赶回洛阳,两天后就病死在叶县,年仅 32 岁。

阎家姐弟和江京、李闰等太监这下可紧张了:刘祜只有刘保一个儿子,眼下皇帝突然驾崩,又没立遗嘱,不管刘保是不是太子,继承皇位都是顺理成章,一旦如此,日后刘保长大,能不找他们算账么?

他们打定主意,就秘不发丧,对外宣称“皇帝病重”,让太监、宫女每天照旧送饭、问安,好像刘祜没死一样,然后下令昼夜兼程,只花了 4 天时间回到洛阳,假称刘祜遗嘱,立远亲刘懿为太子,第二天,宣布刘祜驾崩,立阎姬为皇太后,封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并下令不许刘保参加葬礼。

刘懿同样是个小孩子,岁数恐怕比刘保还小,又是远亲,对他的即位,大臣们大多不服气。可政治目光短浅的阎家姐弟居然一点没察觉到危机他们竟开始琢磨起内讧来。

原来阎显兄弟几个跟王圣母女产生了不和。王圣母女经常打着皇帝旗号外出“公干”,沿途征调民夫,勒索供应,弄得民不聊生,因为她们是“天使”,诸侯王、侯和地方官都不敢得罪,以至于要跪接跪送,这让阎显兄弟分外嫉妒。不仅如此,刘祜生前封了一个大将军,是娘家亲戚耿宝,王圣母女和耿宝交往密切,这也让阎显觉得不安,生怕这两股势力勾结起 来,对阎家不利。

原本王圣母女和宦官们是统一战线,但此时因为争权,宦官们发生了分化;樊丰等几人依附王圣母女;而李闰、江京等人则和阎显串联起来,不断怂恿阎姬对王圣母女和樊丰等人下手。  这年四月,阎氏、李闰、江京等突然行动,以“更相阿党,互作威福”的大逆不道罪名,将耿宝、樊丰、王圣母女等统统逮捕,樊丰等人被杀,耿宝自杀,王圣母女则被流放到雁门关外。

政治斗争的胜利并没能让阎氏高兴太久。这年十月,年幼的刘懿突然重病不起,很快就去世了。

这下老问题又来了:最合法的继承人仍然是刘保,可是阎家得罪刘保已经两次,仇深似海,怎么敢让刘保当皇帝?

阎显和江京一合计,决定故技重施,再来个秘不发丧,同时下诏,让各诸侯王把自己的幼子都送到洛阳来,打算从中选出合适的、容易操纵的小皇帝后再发丧。 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不是在容易封锁消息的路上,而是在耳目众多的皇宫里,担任中常侍的宦官孙程早在刘懿病重时就已经给刘保等人通风报信,串联了王康等十多个太监,打算一旦刘懿去世,就立即扶立刘保,除掉阎家姐弟。P138-141

序言

“段子时代"的“历史营养午餐’’

管仲曾经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社会演进,如今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已有了很大的改善,至少挨饿受冻的人,已经比历史上那些困难年月少了不知凡几,一度顾不上的精神生活、文化修养,也开始更多被千百万个中国家庭谈论、重视,曾长期被束之高阁、锁进冷清学术殿堂的历史知识,也骤然变成了文化市场和教育领域的热门。

这对于历史题材作品的作者、读者而言,可谓既万幸又不幸。 .

万幸的是,作者终于不再担心冷对枯灯,耗费精力、时间写出的东西没人出、没人读,今天的中国,恍惚间进入了又一个无人不多少知道点历史名人轶事的时代,读者也不至于要么无书可读,要么只能对着既难以索解又篇帙浩繁的史籍,或寥若晨星且文字老旧、不可避免带有特定时代烙印的几套普及型读物发呆,实体书、电子书中的历史普及读物多如过江之鲫且不去说,随手点开网络,也能看到许多相关的“段子”。

不幸的是,信息时代恰如一柄让人爱恨交织的双刃剑,一方面提供了海量的资讯,和众多的选择余地,另一方面却也泥沙俱下,让人无所适从,难以取舍。充斥在各种现代化信息平台上的“历史段子”更是真假难辨,让许多人陷入一种“不看后悔,看了信了更后悔”的迷惘之中。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察得失”,这两句流传一千多年的唐太宗名言,至今仍具有充分的现实意义,熟知历史,可以帮助人们明是非,辨善恶,从前人经验中获得领悟,从前人教训中知所趋避,不再重复先辈们的遗憾和错误,由此可见,今天的人们、尤其正处于最佳学习周期的青少年,是需要合适、足够历史读物的。

然而今天的社会已是高度现代化的社会,节奏快、学科门类繁多,专业分工明确,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四科已不足以覆盖“学问”二字,像古代学子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把毕生精力之泰半用于钻研文史是不现实的,这只能让此人变成隔绝于时代、世务的社会弃儿,且即便如此,也远难以穷尽远超过古代无数倍的知识量。成年人受工作、家务牵累,固是如此,处于学龄的青少年背负沉重课业负担,就更是如此。

对于他们而言,传统文言史传固然好,却着实不便阅读,即便勉强生吞活剥,因体例、语言和典故等问题,也很难实现快速阅读、轻松汲取知识,甚至可能令一些青少年产生畏难、厌恶情绪,从此对历史敬而远之;“段子时代”的各种“历史段子”,包括“戏说”、“穿越”,以及似是而非的“伪历史”读来固是轻松愉快,却仿佛“历史快餐”、“历史烤串”,当做生活、学习的点缀是不错的,然而缺乏提高历史素养所必须的多种营养元素,当作“历史主食”吃得多了、久了,恐怕是要“历史贫血”的。

青少年的学习阶段,“营养午餐”备受重视,它既方便快捷,又营养均衡,足以让孩子们吃饱吃好,健康成长,即便从事脑力、体力工作的成年人,“营养午餐”对于他们的生活、身体,也都是至关重要的。“段子时代”的历史知识普及,同样需要这种“历史营养午餐”:和严谨却生涩的“历史大餐”——史籍相比,它更像“家常菜”,大众口味,随到随吃;和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历史快餐”相比,它又有讲究精致的选材,独具匠心的“烹饪”,和均衡搭配的营养,让读者们不至于塞了一肚子“零食”却营养不良,更不至于一不小心,咽下些“地沟油”、“毒奶粉”,而令身心受损。

这套崭新的历史丛书,就力图做成这样一份“历史营养午餐”:对于青少年而言,它既可以作为历史启蒙读物,为更专业化的兴趣研究作一块合格的铺路石,也可作为历史普及读本,让他们较轻松愉快地汲取更多严谨、准确的历史信息,为其目后的学习、就业和人生之路,提供更多的助益、镜鉴和思路;对于成年读者而言,它也可以是一套“文不甚深、语不甚俗”,比专业资料通俗、比“历史快餐”靠谱和有营养的,案头、车上、枕边,甚至厕上的“保留读本”。  这套丛书是由多名相互熟悉、又独立写作的作者合作完成,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既有相对扎实的“正史”功底,又曾长期从事历史通俗读物的写作,对于烹制这桌“历史营养午餐”而言,他们应是较合适的“厨师”。

当然,“众口难调”,这道“历史营养午餐”究竟口味如何,能否为读者挑剔的肠胃所接受,还须让市场来作答。

陶短房

壬辰二月十一日北美素里市

书评(媒体评论)

这套青年国史读本笔法上继承了《上下五千年》的风骨,叙事明快而不轻浮,深刻而不陈腐,看起来行云流水,毫无滞涩。尤为难得的是,在保持风骨的同时,书中还能看到一些近年来才有的研究成果,算得上是与时俱进。作者就像是个循循善诱的历史老师,拿出了说书人的劲头,娓娓道来,妙趣横生。一直至全书翻完,读者才会惊觉这原来是一堂历史课。

——著名作家 马伯庸

像讲故事一样为读者展现了夏商西周三代至春秋时期的历史画卷。历史脉络的宏观叙事,交融着具体的人物、事件与典故,引人入胜,如数家珍,考古资料结合文献记载,生动而不戏说,质直而不鄙俚,是近年来通俗历史读物中的佼佼者。

——清华大学历史系前系主任、教授 张国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天命到人事(东汉王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陶短房//雍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3078135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34.209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30
15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8: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