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应辉书法课徒稿》所辑课徒稿100张,乃何应辉先生十余年来教学课徒示范之作。为便于检阅,依字体演进,厘为篆书、隶书、行草书三部分。每稿均根据学习笔记整理出书写时间、地点、材料、尺寸及课徒语录,以便读者更深入详尽地了解先生临帖之情形和书学之思想。
| 图书 | 何应辉书法课徒稿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何应辉书法课徒稿》所辑课徒稿100张,乃何应辉先生十余年来教学课徒示范之作。为便于检阅,依字体演进,厘为篆书、隶书、行草书三部分。每稿均根据学习笔记整理出书写时间、地点、材料、尺寸及课徒语录,以便读者更深入详尽地了解先生临帖之情形和书学之思想。 目录 笔法辩证关系 小篆与大篆用笔区别 篆书笔法 行草笔法 空间形式辩证关系 结字——处理字内诸种关系 隶书结字 章法构成关系 篆书 临 西周《散氏盘》 临 西周《散氏盘》汉《韩仁铭碑额》 临 《黄宾虹临大盂鼎》 临 秦《峄山刻石》 临 秦《峄山刻石》汉《袁安碑》 临 泰《峄山刻石》汉《新莽嘉量》 临 泰《诏版》 临 汉《安碑》 临 汉《新莽嘉量》 临 汉《张迂碑额》 临 汉《新莽嘉量》汉《张迁碑额》 临 汉《鲜于璜碑额》 临 汉《韩仁铭碑额》 临 汉睥额三种 隶书 临 汉《祀三公山碑》 临 汉《孔林坟坛刻石》《禳盗刻石》等 临 汉《公乘田鲂画像石》 临 汉《石门颂》 临 汉《礼器碑》 临 汉《礼器碑》 临 汉《西狭颂》 临 汉《衡方碑》 临 汉《张迁碑》 临 汉《封龙山碑》 临 汉《阳嘉》《熹平》《伯兴妻》《贤良方正》刻石 临 汉《伯兴妻碑》 临 晋《好大王碑》 临 北朝《广武将军碑》 行草 临 东晋王羲之尺牍 临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临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临 唐孙过庭《书谱》 临 宋米芾尺犊 临 明王铎《临圣教序》 临 明王铎《临圣教序》《南皮道上》 临 明王铎《南皮道上》 临 白蕉《题杂存》 临 清金农行书 谈艺录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何应辉书法课徒稿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何应辉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西泠印社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0812031 |
| 开本 | 8开 |
| 页数 | 14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4-06-01 |
| 首版时间 | 2014-06-01 |
| 印刷时间 | 2014-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1.008 |
| CIP核字 | 2014124176 |
| 中图分类号 | J292.28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9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浙江 |
| 长 | 371 |
| 宽 | 261 |
| 高 | 14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3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