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彭林)
序二(虞万里)
导言:《尚书》学简史及本书研究取向
凡例
《尧典》
《舜典》
《皐陶谟》
《益稷》
《禹贡》
《盤庚上》
《盤庚中》
《盤庚下》
《高宗肜日》
《西伯戡黎》
《牧誓》
《洪范》
《金滕》
《大诰》
《酒诰》
《召诰》
《洛诰》
《多士》
《无逸》
《君奭》
《多方》
《立政》
《顾命》
《吕刑》
《费誓》
《秦誓》
《书》序内容之郑、王义解比勘
主要参考文献
跋
| 图书 | 尚书郑王比义发微/政治哲学文库 |
| 内容 | 目录 序一(彭林) 序二(虞万里) 导言:《尚书》学简史及本书研究取向 凡例 《尧典》 《舜典》 《皐陶谟》 《益稷》 《禹贡》 《盤庚上》 《盤庚中》 《盤庚下》 《高宗肜日》 《西伯戡黎》 《牧誓》 《洪范》 《金滕》 《大诰》 《酒诰》 《召诰》 《洛诰》 《多士》 《无逸》 《君奭》 《多方》 《立政》 《顾命》 《吕刑》 《费誓》 《秦誓》 《书》序内容之郑、王义解比勘 主要参考文献 跋 内容推荐 “郑王之争”,是中国经学史上一场重要的学术公案。重新审视这场争论,直接影响后学对儒家经典文献的理解。这本《尚书郑王比义发微》由史应勇所著,可以说是目前有关《尚书》“郑王之争”资料搜罗最为齐全的本子。《尚书郑王比义发微》作者会通伪孔传、《经典释文》、《尚书正义》,逐条比勘郑玄、王肃之说的异同,并参照后代主要《尚书》学家对郑、王不同经义的取舍,做专门的、系统的细化解读研究,试图由此为中国经学史研究提供另一种向度的思考及文献依据。 编辑推荐 这本《尚书郑王比义发微》由史应勇所著,此书并非简单的资料罗列与对比,不少残存的郑王之注,不容易真正读懂,需要会通伪孔传、《经典释文》、《尚书正义》,方能得出结论。作者是在李振兴先生既有成果的基础上深耕细作,厘订补充,因而后出转精,成为目前有关《尚书》“郑王之争”资料搜罗最为齐全的本子。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尚书郑王比义发微/政治哲学文库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史应勇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785850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2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30 |
| 出版时间 | 2011-06-01 |
| 首版时间 | 2011-06-01 |
| 印刷时间 | 2011-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2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221.0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1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11 |
| 宽 | 149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