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异闻录(3)
内容
试读章节

纪颜父亲的朋友数量之多,实在是让我难以想象,他甚至留给儿子一本笔记本,详细记录了他的交友情况,其中提到有个朋友会在几十年后再回来拜访。纪颜父亲已然料到自己活不到那天,所以把关于这人的事和名字记在了笔记中,好提醒儿子。

纪颜当然知道这个人,可是他对父亲的这位故友,按理说是长辈的男人,却不屑一顾。

这个人叫白水良夫,是一个日本人,按照纪颜父亲当时的记载,在二十年前这个人就已经六十多岁了,推算起来,他现在应该已是一个迟暮老者了。

“父亲并不喜欢这个人,但是他又为他治疗过一种怪病。不过,父亲告诉过我,白水良夫二十年后还会回来,因为那病父亲也无法完全根治。”纪颜合上笔记本,将它重新放回书架上。

“哦?既然你父亲不喜欢他,为什么还要为他治病呢?”话一出口,我就发现自己问了个很傻的问题。果然,纪颜摇摇头:“这是自然,医者父母心,无论他是什么人,做过什么事情,作为医生,在父亲眼睛里他只是个病人。不过父亲并没有把细节记录下来,只是说这个人还会来一次,而且算算看,就是这几天了。”纪颜笑了笑,不经意地看了看门口。

这时,门铃响了。

“真有这么神奇吗,真的来了?”我惊讶着,走过去开门。

然而,门外并不是一位老者,而是一位和我们年龄相若I掏年轻人。他的个头稍显矮小,却非常结实,也许是天气炎热,他已经将西装脱了下来,整齐地搭在拾起的左臂上,衬衣被身体绷得紧紧地贴在身上,不太宽阔却又略向外凸出的额头上全是汗水。他的脸庞犹如刀刻过一样,下巴尖,皮肤如同干涩的树皮,又像闲置已久的抹布,但他的眼睛非常有神,眼白不多,咖啡色的眼球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嘴唇很厚,向上微微翘起,两撇八字胡更加有型。这个年轻人一见到我就面露惊讶之色,不过还是礼貌而小心地询问起来。

“请问,您是纪先生吗?”他的发音不是太标准,但还好,可以听清楚。我心想他一定不是中国人。

我摇摇头,向里面的家伙招招手。纪颜双手插在裤兜里,趿拉着拖鞋走了出来。

“我就是。”纪颜的声音慵懒而清脆。年轻人很f京奇地望望纪颜,马上固执地摇头。我发现他的头发很特别,摇头的时候前面的头发在动,而后面的仿佛被胶水粘住了一样。

“绝对不是,我的祖父说,纪先生应该已经最少四十岁了。”他说的纪先生应该就是纪颜的父亲。两下里一解释,年轻人才明白,但随即又非常失望,不过依旧保持着礼貌,微笑着告辞。  “你是来问关于你爷爷的病情的吧?”纪颜笑着向转过身去的年轻人喊道。听到这话,他又重新走了回来。

三人进屋,聊了起来。年轻人进屋的时候整理好衣服,小心地脱下鞋子,整齐地提在手中,放到鞋架上,动作千脆利落,很有军人的风范。

这个人正是白水良夫的孙子,他叫白水英喜。英喜的中文说得一般,竟能写一手好汉字,这让我非常惭愧,因为我身边认识的人大都习惯使用键盘了,对练字都不屑一顾。“何必去浪费时间呢?”他们都这么回答,认为与其花大气力练中文,还不如用这个时间学学英文。

一个日本人,居然能写这样一手好字。英喜口语很差,所以只好靠书写,还好他的听力不错,我们只要说得慢些,他能听懂十之八九。不过为了方便记述,我还是当作他在“说”吧。

“爷爷从中国回到日本后就和儿时的玩伴结了婚,后来做了点儿小生意,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然后有了父亲,可是后来得了一种怪病。他遍寻无方,经常在睡梦中|凉醒,他告诉奶奶,这病的源头在中国。”英喜说道。

“在中国?”我和纪颜齐声问道。

“是的,在中国,他是一名军人。”英喜说。

白水良夫,日本滋贺县人,其姓氏是由家中祖上住在泉水边而得。十七岁的时候,他响应日本政府的号召参了军,被编入日本第六方面军下辖的十一军,该军当时的司令官正是臭名昭著的冈村宁次。白水良夫随军来到了中国,并参与了日军进攻上海、苏杭、江西的军事仃动。

我有些明白为什么纪颜的父亲不喜欢这个人了。

“终于,爷爷在20世纪80年代又辗转来到了中国,他回到了这座城市,想找到自己的病根。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他从别人那里听说了纪先生。也许是缘分,纪先生高超的医术暂时控制了病情,可是连他也无法找到病根,对此也无能为力。他说顶多可以控制二十年,之后的事隋,他说到时候再说。”英喜的手开始流汗了,他咕咚咕咚地喝下一杯水,接着说下去。

“可是,爷爷等不到二十年后了,他回去以后,在第十年夏天的一个晚上,痛苦地高喊着死去了。可是事情还没有完结,如果就此结束,我也就不会来您这里了。

“三年前,我的父亲竟也得了和爷爷同样的病症,现在他已经在死亡边缘了。对这种病各大医院都束手无策,他们甚至把父亲看作瘟疫和恶魔,恐惧地避开他。而就在不久前,我也被发现得了同样的病。父亲艰难地告诉我,如果想活下去,一定要回到中国找到纪先生。”英喜一口气写完,似乎好受了些。

我们等他平静了些,才问他事『青的关键一到底他们一家得了什么病。

白水英喜的眼睛低垂着,嘴角不停地抽动,胡子也不安地翘了起来,他慢慢转过头,用

j手拿下了什么东西。

竟然是假发,难怪刚才觉得看起来奇怪,原来他的整个后脑勺都是秃的。不过再仔细看看,其实并不是光秃秃的,那上面似乎有什么东西。

准确地说,是一幅人头像,如此逼真,仿佛英喜的脑后又长出来一张脸。看上去似乎是一个年轻女性,额头有刘海,瓜子脸,桕貌端正。我不明白,这是什么古怪的病呢?

英喜看出了我们的疑惑,他又拿出两张照片,一张黑白照片已经发黄,似乎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另一张是彩色照片,拍摄年代似乎较近。

黑自照片上,一个穿着和服的人坐在椅子上,双手平放。我仔细琢磨这张照片,发现了一件奇陉的事情:放在椅子两边扶手上的双手大拇指居然是朝外的!

换言之,这手是从正常位置折断后翻过去的,果然,脚也是如此。我再看那人的脑袋,简直令人毛骨悚然!

脖子处都是褶皱,仿佛拼命拧干的衣服,整个头部正反面完全扭了过来,在光秃秃的后脑勺上,也有一张和英喜头上相同的女人脸!

这是一个背对着的人,他的四肢和头部从前面折到了后面,这本来是一种失传很久的刑罚——折断四肢和头部而死,喻指无脸见人。P1-3

后记

我无意太高估外国友人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理解水平,但据说在海外流传最广的中文小说是《聊斋》,当然,这个说法可能有失偏颇,我个人认为看金庸先生小说的应该比看《聊斋》的人要多得多。不过作为一部问世三百余年的小说。仍然拥有如此庞大的受众群,仍然让那些影视投资者乐此不疲地翻拍来翻拍去,自然是说明它有着非常独特的魅力。

我个人也喜欢《聊斋》,但毕竟古文知识贫乏,读起来自然没有读《三国演义》《水浒传》那股畅快淋漓,不免有少许遗憾。鬼神之说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众多的信徒,即便是那些高喊自然科学的人,殊不知数百年前科学与巫术居然师承同祖,UFO和鬼匿之说都拥有海量的所谓的见证人和证据照片,但都不足以信服于世人,那为什么耍说外星人就是科学真实的存在,而灵异就一定是封建迷信呢?

当然,我不想宣扬封建迷信,相反,有很多现代人看似愚昧落后的行为其实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古怪的民风民俗、惊险恐怖的地理居住条件,为很多人和事披上了神秘的面纱。人是好奇心强的动物,与其道听途说,让一些原本真实的东西被弄得神神鬼鬼,还不如干脆掀起他们的盖头,让大家看个清清楚楚。

于是我想到写一些故事,一些中短篇的故事,它们可以发生在荒村郊外,也可以隐于闹市街头,每个故事里多多少少蕴含着一些浅显的道理,或者夹杂着一些几乎被我们遗忘却十分有趣的民族风俗习惯,或者是各行各业的规矩、条例、禁忌等等。当然,不能过于直白,那样就变成了枯燥的知识纪录片,所以我想到为它们披上一层外衣,以一些离奇而怪异的事件作为引子,让一些虚虚实实的人和事充当照明的蜡烛,照亮我们未曾触摸过的世界。它们神奇而美丽,虽然缥缈,却往往真实地存在着。

其实在故事的开始,我未曾有这样的想法,只是希望写一些怪异的短篇小说,如天方夜谭一样每天讲一个故事,以网络为载体,吸引更多的朋友来讲述他们自己所经历的奇妙故事,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就是我的初衷。不过在接下来的写作中,我开始明白文以载道的意义,所以开始拼命地收集资料。这个过程很痛苦但也很快乐,痛苦在于有很多事情我都是未曾接触过的,可是我至少要把它们描写得不至于过于虚假,小说可以是虚构的,但里面人物的言行举止起码要符合他们的身份,这是创作的最基本要求。而最困难的还不是这个,而是如何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习俗和现代人喜爱的悬疑故事相结合,两边犹如一个天平的砝码,说理太多显得枯燥无味,叙事过重叉让人觉得空洞虚假,所以,平衡每个故事,成为我最头疼的问题。而快乐是在查找资料的同时我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思路和眼界的开阔,将是我受益终生的财富。

就这样,每次快要放弃的时候,每日的苦思冥想多少还是有些结果,于是我发现灵感并非冒出来的,而是逼出来的。当我最终写完这一百零一个故事时,我感到分外放松,如同从肩头卸下一副沉重的担子,忽然感觉那些曾经熟悉的和我日日夜夜脑海里睡梦中相聚的人物即将离我而去,叉略觉伤感。虽然是短篇小说集,我却采用了固定人物主线串联的方式,让这些乍看杂乱无章的故事有了一根长长的线索,这其中虽然有好处,使故事不至于脱节,但也有坏处,制约了某些单个故事的发展,所以在以后的作品中我还需要更加灵活成熟地运用构建小说结构的方式方法。

在众多故事中,虽然不至于质量参差不齐,但多少也掺入了我个人不同的喜好,“八尾猫”的温暖,“返魂香”悠远的历史,“老屋”的绝望,“平安夜”残酷的爱,“不穿鞋”中人与人之间脆弱的纽带等故事,都让我经历着一次次迥然不同的生活体验。我相信自己倾注了思想和道义的作品一定可以让读者感受到这些,在字里行间流溢出的,正是我想通过看似荒诞怪异的故事所要表达的真实的东西。

在大部分故事里,我都是采用第三者叙述的角度来交代故事的脉络走向,这或许会降低一部分悬念,读者会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好歹主角是肯定没事的,但这正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无论出现什么难以预料和残酷的现实,它都会过去,也一定会过去,眼睛永远是用来看前面的。痛苦的经历是财富,苦难的生活是资本,一时安逸未必一辈子安逸,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事里的鬼怪其实就是生活里阴暗的一面,正如我一直遵循的理念,阳光可能会一时生锈,但要相信,终有一日,它还是会照耀到你身上的。

最后我想说,很感谢这两年来陪伴我一起走过来的读者和为拙作辛勤劳作的编辑朋友,甚至包括书中存在的那些虚拟人物,是你们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为了这份期望,我会继续努力,用自己的笔营造一幅更加美丽而充满魅力的画卷,展示在大家面前。

目录

第七十一夜 画头

第七十二夜 点穴

第七十三夜 丹缘

第七十四夜 尸水

第七十五夜 回唐

第七十六夜 千目

第七十七夜 冥河

第七十八夜 捉迷藏

第七十九夜 半根针

第八十夜 羊吃人

第八十一夜 面具

第八十二夜 怀梦草

第八十三夜 种子

第八十四夜 魍魉

第八十五夜 狼凝

第八十六夜 插班生

第八十七夜 露白

第八十八夜 盗目

第八十九夜 文身

第九十夜 窥脑

第九十一夜 相骨

第九十二夜 活墓

第九十三夜 名字

第九十四夜 雪人

第九十五夜 荷官

第九十六夜 锁

第九十七夜 过阴

第九十八夜 饿

第九十九夜 死当

第一百夜 绑架

第一百零一夜 蜂后

番外篇/“余者之书”的诅咒

作者后记

内容推荐

一个是为了生计奔波的报社小编,一个是不工作却四处旅行的怪人。有人称他们的组合是中国的福尔摩斯和华生,还有人说他们的经历堪媲美《聊斋志异》。胆识过人的他们穿行于古老的乡村和喧嚣的都市之间,探访各色光怪陆离的诡谲世界,这里有离奇到匪夷所思的可怕罪案,也有暖人暖到心窝里的动人传说。最独特的故事,十分惊人的恐怖天赋,老练辛辣的文笔,不露痕迹的铺陈,成就了这部脍炙人口的悬疑经典——《异闻录》。

如果说作者王雨辰用一个个离奇故事反映了人和社会的阴暗面,那么在这些阴冷的背后,更多的是作者对幸福生活、人间真情的渴望。

《异闻录》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发行。

编辑推荐

《异闻录》系列大结局!

悬疑天才王雨辰问鼎之作

被誉为中国版《福尔摩斯》、现代版《聊斋志异》

知名漫画家玉烟先生倾情加盟,诡谲世界盛大呈现!

特别收录《余者之书的诅咒》,揭开黎正身世之谜

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乐衷于搜集各种千奇百怪的故事。碰巧我也是个猎奇者,所以每每遇见奇怪的事他都愿意找我来分享。这不,他在外周游一圈又带回了许多新鲜有趣的故事。因为我休年假,于是干脆搬到他家去,每天晚上都听他讲述那些奇异的故事,正好一晚一个。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异闻录(3)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雨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457266
开本 16开
页数 3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10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81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8
16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1: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