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经济学大师的诺贝尔奖之路(1991-2000)/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读物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经济学大师的诺贝尔奖之路(1991-2000)》力求集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帮助读者轻松、快速、全面地了解1991年至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理论,领略这些经济学家借以获得该奖的理论创新在哪里,了解他们的理论对有效解决现实社会经济问题有什么作用,了解经济学理论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关系,等等。同时,通过对每位经济学家的成长经历及其学术思想形成过程的分析与介绍,帮助读者了解经济学理论的探索与形成过程,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本书由张鑫著。

内容推荐

《经济学大师的诺贝尔奖之路(2001-2010)》要介绍的是1991年至2000年间,共16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理论成果和他们的思想成长过程。

《经济学大师的诺贝尔奖之路(1991-2000)》力求集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帮助读者轻松、快速、全面地了解1991年至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理论,领略这些经济学家借以获得该奖的理论创新在哪里,了解他们的理论对有效解决现实社会经济问题有什么作用,了解经济学理论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关系,等等。本书由张鑫著。

目录

序言

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科斯:帮助别人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贝克尔:用经济学方法研究非经济问题

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福格尔和诺斯:经济史学界的骄傲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博弈论“三大家”:构建经济学最有趣的思想和方法

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卢卡斯:用理性预期理论引发经济学革命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维克里和莫里斯:寻找不对称信息下激励的方法

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默顿和斯科尔斯:破解金融衍生品定价的难题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阿马蒂亚·森:让人文关怀在经济研究中大放异彩

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蒙代尔:用貌似疯狂的理论指导政策的制定

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赫克曼和麦克法登:用计量方法揭示个体的选择行为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经济学由于具有很强的“扩张性”,“侵略”到了许多其他社会科学的传统领地,因而被戏称为“经济学帝国主义”。其始作俑者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兼社会学家加里·斯坦利·贝克尔(Gary Stanley Becker)。他将微观经济分析的对象延伸到几乎所有的人类行为,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因此获得了199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一、几经反复确立微观经济学研究方向

“经济学帝国主义”是对“帝国主义”的借喻,但并不是说经济学凌驾于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其他社会科学之上,而是指经济学被广泛运用到对非经济现象的分析中,给人们以新的启示,使学科有新的发展。这个词是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斯蒂格勒在赞扬贝克尔时首先提出来的。因为正是从1957年在《歧视经济学》中首次将经济学运用于分析种族歧视以来,贝克尔发动了一场把经济学应用到家庭、犯罪、婚姻、社会伦理等方面的“贝克尔革命”,并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贝克尔于1930年12月2日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波茨维尔。贝克尔在四五岁时,随全家来到了纽约布鲁克林区,并在那里接受了初、高中教育。贝克尔的父母亲读书不多,他们共生育了4个子女。他的父亲由于是一个生意人,对政治与金融新闻很关心。贝克尔在父亲失明后,代替姐姐承担了朗读股市行情和其他金融发展报告的任务,这使他比较早地接触到了经济学。但他更喜欢的是数学,希望把数学运用于社会问题的研究。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后,贝克尔仍然专注于数学的学习,这为以后他研究数理经济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在偶然听了一节经济学课后,他被经济学中数理应用的严谨深深吸引,在接下来的几个暑假中,他阅读了好几本经济学书籍。但到大三时,贝克尔又对经济学失去了兴趣,认为它看起来不能解决那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于是他准备转向社会学,只不过在发现这门学科太难后就马上放弃了,并继续学习经济学。

为了尽快在经济上获得独立,贝克尔只用了三年时间就拿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51年,他又来到芝加哥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在第一次听到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微观经济学课程并同他建立联系之后,贝克尔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1953年和1955年贝克尔又分别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在读研究生的第三年,贝克尔成了芝加哥大学的助理教授。1957年,贝克尔的博士论文《歧视经济学》出版,但大部分经济学家都以种族歧视不属于经济学为由,并不认同这篇其实富有首创性的重要经济学论著。为此,他从芝加哥大学“逃离”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并在30岁时获得该校教授职位。1970年,他又返回芝加哥大学,此后再也没有离开。

1954年,贝克尔第一次结婚,随后生育了两个女儿。1980年,在第一任妻子去世10年后,他又迎娶了已有两个儿子的吉蒂·娜夏特。娜夏特是一位研究中东史的历史学家,对女性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有研究。他们俩人可谓志同道合,还共同出版了《生活的经济学》这部著作。

早在20世纪70年代,贝克尔就已经是美国著名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作为芝加哥学派的重要成员,他的学术思想与同时代芝加哥学派的弗里德曼、刘易斯、舒尔茨和斯蒂格勒等有许多共同之处。他主张实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与其同行不同点在于,他更多地使用理性选择模型研究非经济行为,大大开拓了经济理论的应用范围,从而获得了“理论创新者”的美名。

贝克尔是一位勤奋多产的经济学家。他先后发表和出版了《差别待遇经济学》、《生育率的经济分析》、《非理性行为和经济理论》、《人力资本》、《时间配置论》、《歧视经济学》、《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家庭论》等论文和著作。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同,因而曾被推选为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他还获得了1967年的克拉克奖,2007年获得了美国总统自由勋章。P15-18

序言

当我完成这本书的撰写时,《经济学大师的诺贝尔奖之路(2001—2010)》已经正式出版了。这就像看到自己的新生儿已经诞生一样,其喜悦之情真是难以言表。

本书要介绍的是1991年至2000年间,共16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理论成果和他们的思想成长过程。在20世纪最后10年中,经济学的发展及其应用确实可圈可点,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出现了许多新气象。其中,1991年和1993年该奖授予在新制度经济学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斯和诺斯。1993年和2000年该奖授予在计量经济学及其应用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福格尔、诺斯、赫克曼和麦克法登。福格尔、诺斯还因创立了“新经济史学”或“计量历史学”,成为自该奖设立以来首次凭借经济史研究成果而获奖的人。1992年该奖授予“经济学帝国主义”始作俑者贝克尔,他因用经济学方法研究非经济问题引发了“贝克尔革命”。1995年该奖授予挑起理性预期革命的卢卡斯。1994年和1996年该奖授予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5位经济学家,其中包括普通大众通过电影《美丽的心灵》而熟悉的纳什。1997年该奖授予创立期权定价模型,对推动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迅猛发展起了巨大作用的斯科尔斯和默顿。值得一提还有,1998年因印度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由此诞生了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亚洲人,他至今还是唯一一位获得该奖的、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1999年1月1日是欧元诞生之日,而该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恰恰是被誉为“欧元之父”的蒙代尔,这使该奖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这1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至少有两大看点。一是关注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理论得到认可。如1992年该奖颁给用经济学理论解析家庭与婚姻的贝克尔;1998年该奖授予善于从伦理学角度考察经济问题,被称为贫困人群代言人的阿马迪亚·森;两年后,该奖再次授予两位研究个体选择行为的“平民经济学家”家赫克曼和麦克法登。这就充分说明,经济学研究不能仅仅关注纯粹的经济理论,更应该走出“象牙塔”,贴近老百姓,关注平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二是许多获奖者及其理论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其人生也出现了悲喜转换。比如,人们对科斯的理论的解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不仅导致对“科斯定理”存在不同的理解,而且使他迟迟才获得诺贝尔奖。福格尔因自己的“离经叛道”备受指责。又如,有人对贝克尔用自私功利的经济学来分析人世间温情脉脉的婚姻和家庭时,也遭到了一些批评和非议。再如,有人对卢卡斯的理性预期理论及其政策主张提出了质疑,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更是给他的政策主张以当头棒喝。作为理性预期大师的他还给人留下了预期失算的笑柄。还有就是,默顿经历了由“最会赚钱的经济学家”到“徒有虚名的诺奖得主”、“胡乱凑合的学问家”的巨大转变;斯科尔斯则卷人逃税的官司之中;蒙代尔则由“疯子”变成了预言家;等等。这些说明,经济学理论有时还需要时间来检验,而对研究者来说,则要坚持自己的学术立场,捍卫科学精神。

最后,同样要说的是感谢。这本书的出版,得益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普处的资助、上海人民出版社责任编辑龚权的指导,还有我的研究生的努力。他们是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吴娇、孙瑞志、周海涛。他们做了大量的资料搜索、整理和校对工作。在写作过程中,笔者还参阅了许多资料和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对这些单位和个人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张鑫

2011年6月30日于同济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经济学大师的诺贝尔奖之路(1991-2000)/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读物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06857
开本 32开
页数 1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8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5.31
丛书名
印张 5.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0: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