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宪编著的《五代两宋时期政治制度研究》是一部关于10至13世纪中国政治制度与政区地理的论集,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既是研究型的,也是工具型,资料较为丰富。全分为中央政治制度篇、地方行政制度篇、文献研究三部分。其中关于宋代中央政治制度的论文发现并复原了宋代职、官、差遣三大系统的原貌,找出其内在规律、对应关系。五代宋辽夏金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论文,是这领域较早发表者。
| 图书 | 五代两宋时期政治制度研究/南京大学史学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李昌宪编著的《五代两宋时期政治制度研究》是一部关于10至13世纪中国政治制度与政区地理的论集,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既是研究型的,也是工具型,资料较为丰富。全分为中央政治制度篇、地方行政制度篇、文献研究三部分。其中关于宋代中央政治制度的论文发现并复原了宋代职、官、差遣三大系统的原貌,找出其内在规律、对应关系。五代宋辽夏金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论文,是这领域较早发表者。 内容推荐 《五代两宋时期政治制度研究》由李昌宪编著。 《五代两宋时期政治制度研究》主要探讨了五代宋辽夏金时期中央与地方军政制度。作者对五代削藩制度的探寻,揭示了宋制的渊源;对宋朝帖职制度的研究及对宋朝官品、合班制度的复原,从名实混淆的宋代官制中,总结出了隐藏于其中的规律与职名、差遣等不同系列间的对应关系;对将兵规模、驻地的探索,重现了北宋后期军事布署的态势;对宋夏金地方行政制度的复原,揭示出兵财分治的宋制与军政合一的夏、金制度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目录 宋代中央政治军事制度篇 宋代文官帖职制度 北宋前期官品令复原研究 略论北宋前期官制中的比品和序班 宋朝东南将兵多置将副 宋代将兵驻地考述 五代宋辽夏金地方行政制度篇 五代削藩制置初探 宋王朝在西南民族地区的统治 宋代的军、知军和军使 北宋时的麟府路 也谈北宋转运司的治所 宋代的监 北宋河北雄州的两属地 宋代四川帅司路考述 宋代安抚使制度研究 西夏地方行政体制刍议 试论伪齐国的疆域与政区 金初原辽地的路制与路级政区试探 长白山女真部是辽、丽两属地 再论宋初两浙东北路、两浙西南路的废置时间与辖区 关于北宋转运司治所问题上“首州论”的再讨论 金朝京府州县司制度述论 宋代文献研究篇 《文献通考·选举考》史源试探 《宋史·地理志》讹误举例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五代两宋时期政治制度研究/南京大学史学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昌宪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4479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4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57 |
| 出版时间 | 2013-07-01 |
| 首版时间 | 2013-07-01 |
| 印刷时间 | 2013-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32 |
| CIP核字 | 2013120924 |
| 中图分类号 | D691.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1.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9 |
| 宽 | 170 |
| 高 | 16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