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维生,吉林人,满族。1962年12月。出生于延边一个山区小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季节的心事》《俎豆》《东北家谱》《酒神的夜宴》《午夜功课》《纸上的声音》《浪漫沈从文》等。从1988年开始,在《散文》《天涯》《作品》《文艺报》《文学报》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获得各种奖项,诗歌和散文被译介到韩国、马来西亚等国。
这本《蝴蝶为什么尖叫》收录了其创作的作品。
图书 | 蝴蝶为什么尖叫 |
内容 | 编辑推荐 高维生,吉林人,满族。1962年12月。出生于延边一个山区小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季节的心事》《俎豆》《东北家谱》《酒神的夜宴》《午夜功课》《纸上的声音》《浪漫沈从文》等。从1988年开始,在《散文》《天涯》《作品》《文艺报》《文学报》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获得各种奖项,诗歌和散文被译介到韩国、马来西亚等国。 这本《蝴蝶为什么尖叫》收录了其创作的作品。 内容推荐 这本《蝴蝶为什么尖叫》收录了高维生创作的作品。 《蝴蝶为什么尖叫》收录了《简单中蕴藏的丰富》;《回忆在时间里奔跑》;《旅行,在时光中燃烧》;《笔尖上的记忆》;《样子垛》等故事。 目录 第一章 心的真实 疼痛的乡村 父亲是一缕阳光 燃灯者 三舅 过年 后园 在岁月里寻找 简单中蕴藏的丰富 北方的泥火盆 飞翔的白鸟 老座钟是一只羊 回忆在时间里奔跑 八月的电影院 大鸟儿 一只黑猫儿 陈事旧影 静坐是一门功课 最后的秋天 蝴蝶为什么尖叫 旅行,在时光中燃烧 菜地的故事 雕刻时光
第二章 聆听声音 顶针儿 渍酸菜 温暖的鞋 线板 笔尖上的记忆 袜底板 往日的时候 样子垛 俎豆 写给父亲 试读章节 我折了一棵野艾,断茬口溢出的汁液,染绿手指,冒出清爽味。我一下下地撕扯叶片,扔到水中,看它如同一条鱼儿,顺水而下。从这里往上就是溪水的源头,水边的空气湿润,清凉的风,一潮潮地卷来,洗净鼻孔和嗓子中的霉味。一只青蛙一跃,从草丛中跳出,瞪着一双大眼睛,披挂一身迷彩皮,宣战似的大叫,然后又弹人草棵里。我扯了一片蒿叶,向它掷去。叶片轻盈盈,在空中飘飘悠悠地落入水中,浮在水面上流去。 乌鸦在东北被认为是一种不吉祥的鸟儿,它黑乎乎的一身毛,让人讨嫌。它总是用沙哑的粗嗓子,不分场合地大叫。家乡人出门碰上它,都要朝地上吐一口唾沫,跺上三脚,说这样能避邪。我向水里吐了一口唾沫,被水瞬间冲走,消逝得一干二净。泡在水中的脚,猛地一跺,溅起了一团水花,打湿了脸和衣服。水花腾起,像一朵绽开的水晶的菊花,在视觉里停留,久久不散。花朵消失的时候,水面平静,我看水中泡的脚,触在溪底的沙子上,黑凉鞋摆在身边,像一个人陪伴我坐在溪边。这时有许多的话,想对它说,释放内心淤积的恐惧。我捡起一块卵石,向水中抛去,听到一声沉闷的声音,又一次看到腾起的水花。 晚饭是在院子里吃的,一张方桌,摆上在园子摘的小葱,一碟酱,笸箩里的野菜滴着水珠。粗瓷的大白碗,碗边有两道蓝线,碗里盛着满满的苞米米查子粥。夕阳在远处的山冈尽情地渲染,归林鸟儿在天空疾速地飞去,偶尔有乌鸦哇哇的号叫,敲破乡村的宁静。黄昏的蚊虫多了,姥爷拢起了一堆在河边采的新蒿,用桦树皮引燃,不一会儿就冒出了蚊烟。烟中掺杂湿蒿的气味,在四周漫散,赶走蚊子和小咬,一家人可以免受蚊虫的骚扰,安心地吃一顿消停饭。太姥爷和太姥姥也走出了屋子,坐在小凳子上,饭前要抽烟。太姥爷坐在对面,我端起饭碗时,目光偷偷地从碗边溜出,看着烟雾后面他的脸。一缕淡淡的烟雾,如同霉味一样,在我的鼻孔中出现,白茬棺材就在身后的仓房里,死亡的气息,在我的身体里一点点地胀大,要冲破心脏。我无心吃饭,碗险些从中滑落。姥爷一边吃,一边对我说,多吃一点,夏天夜长,饿了半夜没吃的。太姥姥一口山东话,味道有些淡了,饭桌上她的话少。她和太姥爷吃得不多,细嚼慢咽,我被白茬棺材折磨得闹心,在丢三想四中草草吃完。“饭后一袋烟,赛过活神仙。”太姥爷照旧,吃完饭不动地方,卷一根烟抽。 我回到姥爷住的下屋,天色朦朦黑了,符岩山区不通电,照明全靠煤油灯。姥爷家是自己造的油灯,一只小食碟,倒上一点豆油,棉花搓成棉芯,虫子一般卧在油中。端着这样的油灯走时,步子不要迈得太快,带起的风能吹灭灯。一只手端灯,一只手弯曲,形成挡风的护罩。点燃后,灯火发出微弱的光,如一粒豆子那么大小,勉强看清屋里的东西。我父亲托人,从天宝山矿要了一个电石灯送给姥爷。黄铜做的电石灯,有一根铁丝弯成的钩子,是下井工人挂在肩上用的,灯嘴喷出的火苗很长,发出的光亮,不知比豆油灯亮多少倍。姥爷平时舍不得用,山里路偏远,交通不便利,电石不好弄到,只有过个节和来客人时才用一次。 姥爷为生产队放了一天的牛,漫山遍野地跑,赶着一群牛,十分劳累,躺在炕上,一会儿就睡去了。山里天一擦黑,家家就上炕睡觉,很少有串门的。屯子里静了,偶尔有一两声狗咬,一两声夜鸟的啼叫,敞开的窗子,听清障子外河水的流淌声,在夜色里格外的清亮,青蛙的叫声,像一支寂寞的唢呐,孤独地吹响。我怕热掀开褥子,躺在高粱席子上,双手枕在脑下,注视窗外的夜空,我很想问姥爷,有关太姥爷的事情。我对姥爷了解得不多,只是听大人说,他被打成了“右派”,下放到这里来了。令我不解的是,太姥爷身体这么好,早早地为自己准备好棺材,每天坐在窗前守护,哪个人盼自己死去?很多疑问,如同河水一般地滚动,我长这么大,第一次有了人为什么要死掉,不能永生的困惑。将来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我了,想到这儿,控制不住自己,猛然坐起,我被一股可怕的恐惧抓住,一声大叫,差一点喊出。 姥爷背对我,面朝墙壁,我的举动,他没一点感觉。碟中的油熬尽,灯火熄灭了,夜深了。我睡不着,开始讨嫌青蛙的聒噪,用手指塞在耳朵里,断掉声音的道路,效果不明显。我记得母亲说过:“睡不着觉的时候,就数天上的星星,没星星就数数,这样就能很快地睡了。”不知过了多久,似睡非睡中,我竟然做了一个梦,一身白衣的人坐在窗口上,脸是平坦的,没鼻子没眼睛没嘴,像一张白纸。他却会说话,发出阵阵冷笑。我感觉他伸出的手,在用力地拉我起来,我却奋力地往回挣扎。鸟儿阴冷的叫声,把我从梦中惊醒,冒了一身冷汗,这时听姥爷说,你做梦了。在黑暗中,摸到姥爷粗糙的手,他像一株结实的大树,有了安全感,我紧紧地抓住不放。 我是被鸟儿叫醒的,睁开眼睛,姥爷早已起来去牛棚,他看护生产队的十几头牛。这一夜是怎么过来的,我记不清了,但是梦中的白衣人仍然清晰。我向窗外望去,天清新的蓝,远处雾霭笼罩的山冈,被阳光寥寥几笔勾勒出云雾的意境,大黑狗遇到了生人,不停地大叫。障子上落了一只花膀蜻蜓,样子非常可爱,姥爷怕我想家,变着法子让我玩高兴。他找了一根秸秆,在顶端劈开一段,中间横了一截,撅成三角形。然后到房檐和墙边,在上面滚一些蜘蛛网。用这种土工具抓蜻蜓就稳准了,不用在后面追赶。不一会儿,我听到姥爷推院子门的声响,接着是水桶和扁担钩碰撞的声音。有一天清晨,狍子懵懵懂懂地下山迷路了,闯进了屯子里。在井沿打水的人们,抡起扁担围追堵截,追打傻狍子。狍子被这阵势吓坏了,到处乱窜。跑到姥爷这儿的时候,姥爷看到它眼睛里的惊慌和无奈,让开了一条生路,给它生的希望。狍子跑了,姥爷的举动,引起大家的不快。清晨的时候,从牛棚回来,姥爷接着要去井沿,挑满一缸的水。姥爷家的缸特别大,立在锅台边上,一缸水够一天的吃喝。姥爷的脚步声远去了,大黑狗可能和姥爷去井沿,听不到它的叫喊了。我不知为什么,总想推开白茬棺材,看一看里面的情景。我穿上背心,没有去上屋和太姥爷他们打招呼,翻身下地,不假思索地奔向菜园子。P6-8 书评(媒体评论) 大言热衷于全力胃气大言往往具有囊括时空的“大包围”策略大言无能指美即生活诗人柯勒律治也说,好的散文是“在合适的地方用合适的词”多幺安全的定义啊高维生一声不吭,他退避三舍,用血、用眼泪、用夜行的篝火、用被足迹惊醒的人与事,在自己的本纹间以骨为钉,以头为锤,他在板土钉钉。 ——思想随笔作家 蒋蓝 高维生的新散文不是高头讲章式的教训主义,更不是形式主义或华丽浪漫的“唯美主义”,而是把一切倾向、道德与哲思都藏在了叙述与描写背后:他追求“呈现即完成”的叙事,或者说只呈现而不表现、抒情和议论——这是高维生新散文的一种叙事美学。 ——青年评论家 李钧 高维生的散文在喧嚣的世界中安置了一个幽雅的心灵庄园,为自己也为他人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间高维生的立场是民间的,独立于大众话语和主流意识之外他对传统文化进行自觉的思考与扬弃,创造了一种正在探索和实践中的新型散文写作,在生态与文化的临界之处自由行走不过,需要警惕的是,这种临界行走不要变形为二元结合因素模式这种临界行走应该是天然自由的飞翔而非生态元素与文化元素的东拼西凑。 ——青年评论家 于昊燕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部作品隐含了作者对于记忆、体验和存在等问题的某些哲理性思考,但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却并未拘泥于哲理散文常见的叙述模式那种通过描写生活场景展开哲理思辩的抒情模式,不仅在作者笔下付之阙如,而且还被暗暗改造成了某种小说的叙述形式。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叶立文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蝴蝶为什么尖叫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高维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691437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5 |
出版时间 | 2011-03-01 |
首版时间 | 2011-03-01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98 |
CIP核字 | 2011024544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新疆 |
长 | 229 |
宽 | 163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