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际儒学研究》第17辑,本书收录了2009国际儒学研究的若干论文,书中的文章都深入研究儒学,进行理论创新,推动儒学理论发展,针对世界性的社会实践问题,引导儒家学说的发展方向。使其作到宣传普及儒学,使他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在解决各种问题方面发挥应有作用。本书是2009年国际儒学高峰论坛专集,供儒学研究者参考。
图书 | 国际儒学研究(第17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国际儒学研究》第17辑,本书收录了2009国际儒学研究的若干论文,书中的文章都深入研究儒学,进行理论创新,推动儒学理论发展,针对世界性的社会实践问题,引导儒家学说的发展方向。使其作到宣传普及儒学,使他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在解决各种问题方面发挥应有作用。本书是2009年国际儒学高峰论坛专集,供儒学研究者参考。 目录 在海峡两岸儒学交流研讨会上的致辞 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 孔孟安身立命之道——行乎中庸 儒家人文精神及其宗教意涵 《论语》“知(智)”论与后代“才、学、识”说 ——由思维(意象)系统切入作探讨 孔子君子论的多重理论内涵 儒学与中华人文精神 欧洲儒学研究之现况 儒家经典诠释学的起源 订定孔子释奠典礼仪节刍议 朱熹的《孝经分学论析 由训诂到义理 ——论《公羊传》解经之方式 孔子与中国哲学“思想范式” 《上博六·孔子见季桓子》译释 玄学、理学对《论语>>学的拓展 儒学人文思想与教育辅导学 从多元文化视角看儒学的人文价值 《尚书·尧典》禅让礼制意涵浅释 超凡人圣:孟子的自我道德修养及理想人格塑造 孔子的人生“时化”圣教 简论国学的内涵及其学术定位 论语中的老年生活哲学 ——心理学观点的阐释 修身为本:《论语》的核心精神 孔子人文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书院再兴与中华文化复兴 出土文献中之孔门弟子形象琐记 和谐共处与“优胜劣汰” 陶渊明的儒者襟抱与独立精神 从《易传》、《礼记》看儒家的人文精神 儒家古典诗学的新思维 王夫之对明代严刑峻法的批判 ——以《尚书引义.舜典》为中心 论“新理学”体系中的法哲学思想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国际儒学研究(第17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单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080263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4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14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首版时间 | 2010-01-01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2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22.05-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7.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5 |
宽 | 145 |
高 | 3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