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的理念》记录的是政治理论家维罗里就“共和”的理念问题与意大利当代卓著的政治哲学家博比奥展开的对话。对话涉及“共和”理念的方方面面,以及当代世界一些主要的政治和伦理问题,两位睿智者共同成就了一本关于“共和主义”的经典之作。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图书 | 共和的理念/共和译丛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共和的理念》记录的是政治理论家维罗里就“共和”的理念问题与意大利当代卓著的政治哲学家博比奥展开的对话。对话涉及“共和”理念的方方面面,以及当代世界一些主要的政治和伦理问题,两位睿智者共同成就了一本关于“共和主义”的经典之作。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记录的是政治理论家维罗里就“共和”的理念问题与意大利当代卓著的政治哲学家博比奥展开的对话。对话涉及“共和”理念的方方面面,以及当代世界一些主要的政治和伦理问题,两位睿智者共同成就了一本关于“共和主义”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共和主义、爱国主义、公民品德、权利、责任感、道德评价、宗教经验以及其他一系列重大的认识主题富有启发性的哲学反思,借由对一系列思想家——马基雅维里、霍布斯、康德、卢梭、佩迪特等——相关思想的评论和介绍,两位学者成功地揭示了这些概念在我们21世纪生活中的相关性。对话也表达了他们对民主社会中政治生活的关切。 知识分子若能通过他们的著述并借助他们的生活方式的榜样,更多地投入到公民教育的事业中去,政治理论就能够对民主精英的形成有所帮助。本书中,博比奥与维罗里在智识完整和公民热情上为我们上了绝妙的一课。他们的许多见地已经证明在今天是更有意义的。 目录 夕阳西下的哀鸣,抑或一阳来复的期盼?——写在《共和译丛》之前 英文版导言 第一章 美德与共和国 第二章 爱国主义 第三章 何种自由? 第四章 温顺与不妥协 第五章 权利与义务 第六章 敬畏上帝与热爱上帝 第七章 共和国及其问题 第八章 隐匿的权力 第九章 共和国能够复兴吗?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共和的理念/共和译丛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意)诺伯托·博比奥//莫里奇奥·维罗里 |
| 译者 | 杨立峰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6302454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12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81 |
| 出版时间 | 2009-07-01 |
| 首版时间 | 2009-07-01 |
| 印刷时间 | 2009-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1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03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4.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吉林 |
| 长 | 230 |
| 宽 | 154 |
| 高 | 9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