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上海魔术师
内容
编辑推荐

  女作家虹影历时两年完成的最新长篇小说《上海魔术师》近日上市,这也是她创作的“上海系列”的第三部。

  《上海魔术师》讲述的是流浪犹太人“所罗门王”和他收养的中国孩子“加里王子”,遭遇到古灵精怪的杂技女孩兰胡儿和她的杂耍班子的故事,两个少年的成长被朦胧、奇妙、神秘的情愫照亮。而且,这个乱世爱情故事,第一次有了传奇的幸福结局。

内容推荐

  自认为是所罗门王的犹太人和他收养的中国孩子加里王子,遭遇到古灵精怪的杂技女孩和他们的杂耍班子。在1945-1948年的上海大世界,时局诡谲,西洋魔术与杂耍班为时局所趋,同场谋生,各怀心事。奇幻的魔术,惊险的杂技,困惑的兄妹之谜,两个少年的成长被朦胧、奇妙、神秘的情愫照亮。默契的配合演绎出精湛的绝技,一次次从死亡中挣脱,他们终于明白,此生无法分离。

试读章节

所罗门带着加里,在大世界五层屋顶花园走了一圈。

镂空的六角宝塔,奶黄色上飘着静静的蓝。屋顶花园养了珍禽奇兽:笼子里的孔雀,栏里的鹿。下面的街道琳琅满目地挂着招牌,路人大多悠着溜着,不管是马褂西服还是旗袍长裙洋帽,眼皮半闭半合地过着日子。

欧洲已经围攻柏林,整个上海等着看小日本还能撑几天。街上凡有走得飞快的人,失魂落魄绷着一张脸,恐怕都是急着找门路的大小汉奸。

加里摸着塔柱子,铁梯有几星锈斑。

“父王,重打锣演什么戏呢?”

所罗门仔细打量加里,一夜间这小子长过他肩膀,声音变了,有了喉结,乍一眼瞧,已是个俊气的小后生。

加里一直等着到大世界演出,所罗门却心不在焉。露天剧场台两侧有大招牌:“不到大世界,枉来大上海;淳淳海派风,浓浓上海味。”

“我的戏法,惊骇大世界。”所罗门不当一回事地说。

“那么,父王,告诉我,我打哪里来?”

加里不爱说废话。加里要问这个问题,必是到了最不开心之时。

所罗门没有说话,津津有味地抿着威士忌,这个银制的小酒瓶是加里送的,加里从哪里弄来的,就不是所罗门的事。所罗门再穷得一分硬币不响,壶里也留着半壶酒,不过很省着喝。他强迫自己把酒瓶放回口袋,才说:“你是王子,我的;我是父王,你的。我们都来自圣城耶路撒冷!”

加里不喜欢这回答,似乎他也是个酒壶,不必问来历。所罗门曾说过,他姓陈,陈家利,俗姓本名,就像出家僧人一样。俗名没有人会知道的,艺名比乌鸦还叫得响。王子也没什么了不起,所罗门王有上百个王子!不过这个所罗门一再告诉他,那个所罗门王最宠爱加里王子。

“我会鸟语和鬼语。我曾从巴格达的幼发拉底河岸出发,靠英勇和顽强打败狂傲不驯的敌人。”

所罗门拂了拂洒在大衣上的酒星。他皮肤白里泛点红,鹰勾大鼻子,个子有五尺半,半个啤酒肚,多年颠沛流浪也没有瘦得住。他只有一套戏装:一身黑西服高顶帽,外加一件黑大氅,只要穿戴起来,便是整个上海滩最威风凛凛的人。胡子一旦抹上金刚蜡,只怕就是整个远东最神气的人物。

但是戏装一脱,他就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更潦倒,露在黑礼帽外的头发花白,油光谢顶。

据所罗门说,他十五岁时头发就灰白,二十岁就秃了顶,周边头发倒生得浓密,一直就是原样。前一任所罗门王,三千年前那位哲人王、圣贤王,宝藏无数,就是白发秃顶。“反正前生后世,一切皆是命定。”

这话只能让这个长大的少年更疑惑,所罗门盯着加里紧锁的眉头,戏剧性地长叹一口气:“不过你不要担心,你只是长得像中国人而已,既然是我的王子,就证明你血统纯正。”

加里不在乎国王血统。他早就学会不顶嘴也不追问,看见所罗门王揭下黑氅来,赶紧朝前两步,接过来拿在手里。他们来见大世界的经理,事情办得顺当:明天来签合同。所罗门一高兴,就带加里到这儿来,让小家伙散个心。

所罗门摸着口袋里的小酒瓶,想掏出来,不过忍住了。他走得昂首阔步,“大世界是上海娱乐界顶顶尖尖。臭小子,外滩只是上海的皮肉,大世界才算上海的精神!”

加里还是心神不定,所罗门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我的机灵鬼王子。”

“父王,什么赌?”加里随口回答。

“你赢了教你新魔术,我们开张时就表演。”所罗门走了几步,“你输了捆起来加上锁,连伟大的胡迪尼一整夜才解得开。”他笑起来。

不等加里同意,所罗门捻了捻胡子,说出来:“我打赌:你在想念刚才大世界门厅里那个照哈哈镜的小姑娘。”

“谁?”

“谁都看到她的,你没有看到吗?”

“父王,我只看到哈哈镜里的人。”加里实话实说。“你输了,我不喜欢大头短腿丑鸭子。”

P12-14

序言

一、本书灵感的由来

两年前的夏天,我正在苦苦构思这本小说,信步走到大世界门口,吃到了香喷喷现煎的臭豆腐。正满心高兴着,抬头一看,大世界关了铁栅,落了大锁。旁边的人看到我一脸惊奇,就说:“破产了,永远关门了。”

痛惜之余,我在这本书里重造了一个大世界,这样的“游乐场”,是杂语的狂欢之地,复调的竞争之所,现代性的实验地,中国文化的符号弹射器。我的主人公,进了大世界更加鲜活蹦跳起来,他们哭,他们爱。

我相信那些望文生义懒得仔细读书的批评家大教授,那些喜欢无中生有恨不得把烟煽成烈火的编辑,一看我这书名,就笑岔了气。简单的中学生知识:这小说肯定是小模仿《卢布林的魔术师》,肯定是大模仿《大师与马格丽特》?

现成的机会:街头恶少起哄,不偷打一拳白不打。

前年全国报纸轰传我的中篇《绿袖子》“涉嫌抄袭”杜拉斯《广岛之恋》。追问到底,竟没一人如此说过。可只要一个网站开个头,说某人说过一次,其他媒体全会跟上。所谓一犬吠影,百犬吠声。要问起先的影子在哪里?哪个犬都朝你翻白眼。

思前想后,我索性就给嗜好这一套幼儿园式批评的人翻开底牌:这部小说灵感的源头在何处。

我最早想到的书,是英国作家安东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的《发条橙》(ClockWOrlk OraIlge)。这本书有中译本,完全丢失了原书语言的怪味。原书是未来社会中一个小流氓自述的犯罪史,用一种英语、俄语和意第绪语的混合语,原文读起来怪异百出,英文读者大致能看懂,却非常惊骇:在堕落的未来,英语也被蹂躏成如此样子!这本怪语小说,却是单语小说:主人公兼叙述者的语言一路贯穿。

《上海魔术师》没有走这条路。因为我想写一本杂语小说。

我的小说,如果有模式,那就是乔伊斯(James Joyce)的《芬尼根守灵》(FiImegan's Wake),一本无法翻译的书,当然至今没有中文本。语言能变形到如此程度,就舞蹈起来。叶芝问:“如何分清舞蹈与舞者?”一旦语言表演柔术,肉身扭曲起来,魅力就成为语专本身。

论者说《芬尼根守灵》倚仗了西方语言多元的根,那么现代汉语呢?现代汉语也是多源多根的。至今中国作家做的是单根迫源——京味小说、秦腔小说、湘语小说、鸳蝴式小说。我在想,把现代汉语的多元多源,不朝均匀靠拢,而是向各种源头方向拉,像宇宙大爆炸一样飞散,情形会如何?会开拓出几个星系?

所以,这本书,是一本复调的《发条橙》。

二、兰语小说

于是有了这本语言实验小说——让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各说各的语言,各想各的语言,各用各的语言叙述故事。

而这几个人物,语言风格完全不同。

犹太人所罗门“王”,说的想的叙述的,是《旧约圣经》的语言。这种风格,容易标记,但用于中国的日常生活,就有些怪异——不过现代汉语的形成,正是来自吸收怪异的外国说法。各种外语的翻译,对现代汉语形成的决定性影响,文化史家一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所罗门的对手“张天师”,说的想的叙述的,是中国传统江湖语言。《水浒》、《金瓶梅》里的俚俗语,已经不用了,晚清民初,江湖语言却有新的发展。我小时候熟悉的流浪汉语言,川江水手中会讲故事的能人,他们说的话之生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所罗门收养的中国孤儿,“加里王子”,是个语言海绵,把旧上海流行的任何语言——洋泾滨英语、市井语,“戏剧腔”,以及养父的半外语,全部吸收混杂起来。我努力“创造”加里的语言,后来发现,这其实就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就是一种多元复合的语言,加里的说话方式,只是把元素重新分解开来。

张天师刁钻古怪的女徒弟兰胡儿,从小天天练柔术,把身子折过来叠过去,她说的想的成为变形的肉体之代言,一种只有这个人物才说得出来的“兰语”。这个“兰语”让我伤透脑筋:我必须在脑子里不断让汉语演柔术。兰胡儿是整本小说最主要的人物,《上海魔术师》基本上是在兰胡儿的观察和思想中流动,因此,这本小说,不可避免是一本“兰语小说”。

加里王子和兰胡儿是这本小说的真正主人公,这对少年少女在四年之间,痛苦地长成男女青年。由此,必然有童稚语与成人语的对立,也有叙述语言本身的长大过程。

我怎么分得清柔者与柔术?

兰语就是我的语言。

兰胡儿就是我。

三、杂语之美

这是一本众声喧哗的小说,是各种语调、词汇、风格争夺发言权的场地,自然不是《海上花》那样的“沪语”小说,虽然上海话免不了冲进大世界来打擂台。

中国的现代化,正像现代汉语,就是各种声音各种文化冲突竞争、对抗、杂糅的结果,哪怕胜者,最后也发现自己吸收了对手的语汇。

我说过了,我的实验,正是想把现代汉语拉碎了来看。这个语言实验,也是中国现代性的分解。现代中国文化的转型,正穿行在这种“杂语”中。

说这话,不是炫耀,并非自夸我做到了现代中国作家没做到的事,而是说,我试图做一件中国现代作家没有一个人想到要做的事:杂语化小说。

再说一次,我不是说其他作家作品中没有复调杂语,我是说可能(可能!)我是现代中国第一个有自觉意图、试写杂语小说的人。

把小说放在“大世界”,也是为了这个杂语目的。大世界,就是不让一种演出方式独霸,各种戏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吸引看客。你说我唱,各擅胜场,保持杂乱,拒绝合一。

究竟是杂而合一更美,还是分一而杂更美?我个人认为中国文化中合一的因素太多,现代汉语似乎已经有标准(这不完全是好事),不合标准谓之恶搞,谓之出怪。其实,这个合一的表面,掩盖了多源渐渐合一的流程,掩盖了曾经有过的多元并存。我把这流程放到一本书中,目的是想让自己,让大家看到汉语曾有的杂出之利,将来或许会有的多变之美。

我们曾经有过一个大世界,我们也会再有一个汉语大世界。

四、读者与译者

在文化市场化的今日,我这么做,是否逆潮流而行,是否有意让读者讨嫌?毕竟让大世界关门的,是无情的市场。

就我个人经验而言,文化人似乎把读者看得过于片面了,要不就是无知群氓,要不就是手握钞票的诸神。

其实错了,读者本身,就是杂语之根,他们肯定能明白,他们自己就是中国杂技与西洋魔术的儿女。读者可以通过不同文体,分头进入兰胡儿与加里的世界,最后携起手来。

此文不谈小说的内容主题等等。其实,正因为这是本文体实验小说,故事就不得不更精彩一些。精彩的故事,如艾略特所说,是“骗看门狗的肉”。我想在故事后贩运的“私货”,已经公开于上,敬请垂注。

当然,这就要请批评家大教授编辑们多花几分钟读书,才做断语。反正,读者们是一如既往,会读了书才笑几声,骂几声,或者夸几声。对此,我从来深信不疑。

有些批评家一口咬定,我的小说都是为翻译而写。对这些想当然的懒人,我已经放弃了说服他们的努力。  这本书会不会有人翻译?我无法预料一本书的命运。不过,我能说:翻译者,我同情你!如果你只能译得像中译本《发条橙》,不译也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上海魔术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虹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66021
开本 32开
页数 3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9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3:5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