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许杰卷)(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上海文学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来梳理开掘上海近二百年以来的历史文脉和文学矿藏,温故知新,继往开来,无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本册是许杰卷,精选汇集了许杰各类文学作品,集中展现了上海文学的深厚底蕴和辉煌成果,这是我们应该极为珍惜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当前有待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文学事业也将是一种很好的推动和激励。

内容推荐

文库所展示的文学状况切近于原生态,所体现的文学风姿格外丰富多彩,所反映的中国社会和上海城市的变化也更具广度和深度。举凡社会变迁、政治风云、文化思潮、官场现形、战争革命、城市风情、农村风貌、市井坊间、妇女儿童、婚姻爱情、侦探侠客、风花雪月等等,都有所涉及。文献性、文学性和可读性都很强。本册为许杰卷。

目录

凡例

前言

惨雾

台下的喜剧

赌徒吉顺

邻居

改嫁

出嫁的前夜

子卿先生

到家

七十六岁的祥福

的笃戏

怯弱者

琴音

出世

飘浮

现代中国的孔夫子——鲁迅

我的写作生涯

——作文与做人

编后记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总目

试读章节

自从新嫁的香桂姊从她的夫家环溪村回门的那天以后,我们的村里就接连的和环溪村聚起兵来。

环溪村和我们的玉湖庄是隔着始丰溪的邻村。溪水在它俩中间流过,天然的画了一道界限。我们的村舍的后面,从前都是一片膏沃的土地,正如现在我们从村后望过隔溪的树林隐藏着的土地那么丰饶。无情的溪水,因为距离它的发源地不远,还带有奔暴的气概,在东冲西决的奔腾,差不多每日都要改换它的故道,践踏我们的田地。现在流到我们的屋下了。我们的建筑,因为要避免溪水的要挟,在村外筑上了坚固的城寨;溪水奔腾的冲来时,破不了那坚固的城寨,就在它的下面潆洄了一回,转了几个漩涡,泛成澄碧的深潭,驯马一般的向下驰去。

我们到村后的溪滨眺望时,我们可以看到溪流的后面,是一滩黄色的沙石,沙石的后面是一片草地,草地上面生长着丛密的柳树,和许多芦苇,柳林长满了绿叶,直遮蔽了远山的山岭,与苍碧的青天相接;相离不远的隔岸的环溪村,已埋没在柳浪之中,找不到一个屋角。

我们的村舍尽处,恰与村后相反;流水汤汤地从西南方冲来,直到了村舍的靠壁;在那边顺势成一个反动,汇成一个射出角,向东南方流去;因此就堆成了一个沙渚。

沙渚渐渐的涨大起来。有几处已可种作。我们玉湖人希望在那边有一个最大的开垦;虽然在现在是满眼的蓬蒿。

这里靠着我们的溪滨,倘若用始丰溪的界划作证,环溪人当然管不到这些未来的财富。但是他们说那是他们从前所有的地址,他们有重新开垦的权利。

这是一个权利和财富的冲突;因为他们看重它,正如一座国际的矿山。

已是五月的天气了,小麦早已收获,大豆和田禾,正待耕耘。村人们虽然不是正忙的时候,却也不能十分怠惰。

暖风轻拂柳梢,新蝉开始歌唱,善鸣的黄莺儿飞过时,正直的投下一个黑影。我和我的妹妹杂在村人们的行列中,在祠堂前的樟树下纳凉。

那边坐在石凳的尽处的老人,是加裕大伯,他穿着一件青布小衫,豁开了胸口,很安闲的吸着旱烟;他说话的时候,额纹一定折成三叠,短短的胡子,一根根的矗了出来,正似一个脱了毛的旧刷子。他最爱说话,大家都喜欢听他。靠着加裕大伯右面蹲着的是多理哥,他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后生,头上还有一条辫子,终日盘着;他手里拿着一大碗的粥,和一块麦粉的饼干,蹲在石凳上吃。再顺数算过来:第三个是做鞋子的老六,他比较上懦弱一点,不大说话。第四个是麻皮加来,他是一个最戆的人,而且是最黏滞的人,大家都叫他麻皮加来,就是我们下辈,也没有一个叫他加来叔的。第五个——这边的尽处,是金樱妹扶着她的刚才周岁的弟弟站着。这边呢;那个坐着的独眼,是独眼三,因为他不是我们同姓,所以大大小小都叫他三哥,他侧着头,坐在门槛上。同样的坐在门槛上面的,是江林公,他抱着他的小孙女儿拍着,俨然似一个白发的保姆。此外还有许多小孩子,都随意的立着跳着;而最使人注意的,是穿着全身白衣服的香桂姊的弟弟多能,我叫他能弟,他也在那边。

P3-4

序言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代的到来,如何更加自觉地发挥和弘扬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软实力”,自然便成为国家和民族新的文化发展战略的着眼点。缘于此,上海市作家协会和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编纂的《海上文学百家文库》,也自当要从建设上海文化大都市的基础性文化工程着眼,充分发挥历史的文化积淀和展现深厚的学术渊源,广采博辑,探幽烛微,以期起到应有的咨询鉴赏和导向传承的作用。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上海文学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来梳理开掘上海近二百年以来的历史文脉和文学矿藏,温故知新,继往开来,无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文库》以131卷的文本规模,精选汇集了19世纪初期至20世纪中叶在上海地区出现的约270位作家和他们的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经久的艺术魅力的约6000万字的代表作品,集中展现了上海文学的深厚底蕴和辉煌成果,这是我们应该极为珍惜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当前有待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文学事业也将是一种很好的推动和激励。

早在上个世纪初,上海作为一个面向世界的文化都会,对全国文化人才逐步形成了一种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态势,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亲和力,有效地促进和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繁荣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所谓“海派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是近百年来全国四面八方文学人才云集上海、共同参与的结果。正像鲁迅先生当年所说的那样,“所谓‘京派’与‘海派’,本不指作者的籍贯而言,所指的乃是一群人所聚的地域,故‘京派’非皆北平人,‘海派’非皆上海人”(《鲁迅全集》第5卷,第352页)。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所以我们在编选这部《海上文学百家文库》时,主要不以作者的出生地域为界,而是视其是否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参与了上海文学事业的共建共荣,并获得重要的文学成就为取舍。

上海作为我国开埠早并兼有海洋性文化特征的世界大都会,在西方的各种学术思潮和理论流派的交流和渗透下,在文化、文学方面自然也得了风气之先,使得上海的传统文化和保守思潮受到很大的冲击和洗礼,而各种新锐的学术思想、文化新潮和创作流派,则纷至沓来,一发而不可收,从而奠定了上海文化和文学开放性、现代性的基础。时至今日,文化艺术的多元互补、兼收并蓄已经成为人类思维方式和审美要求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当前不可逆转的世界文化的大整合、大跨越的历史潮流面前,我们必须以更加自觉的文化心态与创新精神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人类的美好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规模宏大,卷帙浩繁,在编选过程中除了直接参与本书编辑工作的编委和有关人员的通力合作,还得到入选作者的家属和海内外文化界人士的热情关注和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信息和资料,特此铭记,以表谢忱。

后记

许杰(190l-1993),浙江天台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感召下,很早就投身于新文学运动。1920年在浙江省绍兴第五师范学校就读期间就发起组织“龙山学会”,成立文学社团“微光社”,并创办《微光》半月刊,开始发表小说。后在上海任教。1924年,许杰先生加入文学研究会,此时,他因发表《惨雾》等一系列多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在文坛上已经颇有名气,被称为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此后,他一直活跃在中国文坛上,一边教书、办报、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一边创作;1928年,他曾漂流到南洋吉隆坡等地,出版刊物,担任主笔,宣传新兴文艺和革命文学思想,留下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足迹,至今还为当地华文作家所称道。1930年后,任安徽大学、上海暨南大学等校教授。

许杰先生的著述颇丰,创作主要集中在1949年之前,先后有短篇小说集《惨雾》(1926)、《飘浮》(1926)、《暮春》(1926)、《子卿先生》(1928)、《锡矿厂》(1929)、《马戏班》(1929)、《椰子与榴莲》(1930)、《剿匪》(1930)、《火山口》(1930)、《许杰短篇小说集》(三册,1947)、《胜利以后》(1947)、《别扭集》(1947)、《一个人的铸炼》(1949)等,在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文坛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引起过广泛关注。除此,他还写过一些理论和批评文字,积极倡扬新兴文艺,先后有《明日的文学》(1928)、《现代新兴文艺短论》(1929)、《批评与人生》(1945)、《现代小说过眼录》(1945)、《鲁迅小说讲话》(1951)、《(野草)诠释》(1981)等,亦在当时产生了不小影响。

解放后,许杰先生定居上海,曾任复旦大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等职。不幸的是,1957年他被打成“右派”,取消教授职称,降工资三级,在学校从事清扫工作,此后忍辱负重20余年。对于许杰先生这一段苦难人生,徐中玉先生曾如此写道:“1966年许老从‘右派’变成了‘摘帽右派’,‘文革’开始再成为‘老右派’、‘老反革命’。不消说又是全校最早揪出戴高帽游街、强迫劳动队伍中的人物。反右时他57岁,早已白发满头,这时他66岁了。第一个灾难已耗去10年,第二个灾难还要他白耗10年。‘文革’中,他再次被强迫搬去全校居住条件最差的原杂工宿舍,苍苍两老只有一问刚能容身的极简陋破败的平房。他同中文系另一位老教授郝呙衡,被迫胸挂打着红又叉的自报姓名牌,背贴‘老右派’的纸标,每天必须到学校大门进口两旁人行道上去‘示众’,连带扫地,被称为京剧‘空城计’中城外的两名‘老军’。他被抄家六七次,多年积累下来的资料和书籍,查抄中损失许多。因只发几十元的生活费,无以为生,有些书只好当废纸变卖,剩下一些胡乱堆在煤球炉旁和小床底下,当时规定我们这些‘监改对象’的牛棚纪律是半天劳动,半天学习。许老被分配打扫学生宿舍厕所。被‘提审’时他几次遭打。‘学习’时常被指名站起背诵‘老三篇’。当然许老已年近七旬,不免有些差错,即遭特别积极、革命的管牛郎‘红卫兵’一顿呵斥。严厉规定我们不得与任何人往来,不许看大字报,每天来回至少四次经过路口必须对张贴着的领袖像三鞠躬‘请罪’……回想当年,真是非复人理。对一位作家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为严重的伤害呢?”

直到1979年,许杰先生才调回中文系任教,恢复教授职称。1984年,他的长篇回忆录《坎坷道路上的足迹》,开始在《新文学史料》连载,回顾了自己的文学经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许杰卷)(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殷国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38319
开本 32开
页数 35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87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1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5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2:5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