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乡野恋歌/双百大地印
内容
编辑推荐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田丙男因成分过高,婚姻成了他们家族的一大难题。了早日完婚以慰年迈的父亲,田丙男疲于奔命,但却因歹人作恶而屡受阻挠,历尽磨难,几经生死;几个女人也因他的牵连而命运多舛,红颜薄命。最终时移势迁,造化弄人,唱出了一曲时代的爱情悲歌……本书作者以土生土长的农民身份为自己以及所属的那个阶级或阶层树碑立传,实属难能可贵。

内容推荐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田丙男因成分过高,婚姻成了他们家族的一大难题。了早日完婚以慰年迈的父亲,田丙男疲于奔命,但却因歹人作恶而屡受阻挠,历尽磨难,几经生死;几个女人也因他的牵连而命运多舛,红颜薄命。最终时移势迁,造化弄人,唱出了一曲时代的爱情悲歌。

当今中国,农村和农民的命运是一道巨大的难题,在这道难题面前,文学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者以土生土长的农民身份为自己以及所属的那个阶级或阶层树碑立传,实属难能可贵。

试读章节

张英月说:“基本上都差不多,只有少数特美,也有不大标致的。可能是水土问题,男人们大都跟我哥哥差不多吧。”

“哦,是这样的。”梁会计想想,说:“小张你们兄妹俩,我有件事儿拜托你们成吗?”

“什么事呀?”张汉子问。张英月敏感地意识到梁会计的意图了,说道:“该不是要介绍姑娘吧?要是这事儿,我可不能帮这个忙了。”

梁会计发现张英月很精明,在她开口之前就把话儿挡回去了,不便再往下讲,便问:“为什么呀?”

张英月脸上收敛笑容,露出忧虑,说:“梁干部啊,不是我们有意驳您的面子,我嫁到这儿来,已经够倒霉了,还能再害那些姐妹们吗?大凡我们那儿嫁来的姑娘,没有一对理想夫妇,不是大龄男人,就是有病有疾的;再就是‘五类’子弟,挨批挨斗,弄不好被干部调戏、霸占……唉,那是害人哕。”

梁会计犯愁了。她是在跟田丙男谋妻室,田丙男不就是地主家庭的儿子吗?去年夏天,李冬萍死心塌地要跟丙男结婚,还认她做了干妈,实指望有她这位干妈撑腰能替她遮风挡雨渡过难关,但不到两个月,被大队支书刘乙发企图强占,结果逃了,至今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真是给张英月说着了:“五类”子弟人品不错,却连他们的老婆都保护不了,哪个姑娘敢嫁给这类子弟?!梁会计正准备走时,张汉子担心丢掉这份工作,忙说:“梁会计,您等等。”

梁会计转过身来,张汉子说:“这样吧。现在也不把话说死。如果您关心的那个人人品确实可靠,我回去了尽力帮您物色,您看行不行?” 

“你是担心我为难你吗?这就多虑了。情是情,酬是酬,敲锣与打鼓,两码事儿。我也不为难你们了。”

张汉子说道:“梁会计,您多虑了。我们山里人直,一颗钉儿一个洞,没得说。您哪天把人带来我瞧瞧,但事先不讲明,行不行?”

梁会计见他讲得如此恳切,很受感动。正沉思间,一阵“得得”的马蹄声儿响近,梁会计探出头脸一瞧,是田丙男他们的板车队运青沙来了。他们大队有支板车运输队,专门为城里的基建工地运青沙。田丙男走在前头,梁会计说:“喂,你们兄妹俩现在瞧瞧,我要关心的就是前头那个小伙子呢。”

张英月抢先出来,她仅看了一眼,眼神儿就直了,并情不自禁说道:“真的吗?”

张汉子瞥了丙男一眼,竞一拍大腿,说道:“哎呀,您说的是他呀?怎不早讲呢?这个小伙子的人品没得说呢。”

梁会计不失时机地说:“这么说,你们兄妹俩也看中了?愿意帮了?”

张英月道:“跟这人找对象吗?难。”

“怎么难?”梁会计问。张英月说:“在我熟悉的那班姐妹中,一个也配不上他呢。”

梁会计道:“我替丙男做主,跟你不相上下就行。”

张汉子摆摆手道:“找差了,我们也没面子嘛!”

张英月突然眼睛一亮,说:“有了。我嫂子的嫂子的女儿……”

“你说的是郭小梅呀?”

“就是嘛。郭小梅跟她妈一个样,现在肯定出落得像朵花儿了。准配得上他!”

“哎呀,不行不行,小梅才十六岁……”

“我不也是十六岁进的马家吗?不要紧的,姑娘家年轻几岁怕什么。再说,这人长得这么帅气,肥水怎流外人田呢。”

梁会计道:“还是找个年龄大些的,一来就能结婚的最好。”

张汉子说:“行,我再想想。”  这时,田丙男卸了沙准备走,张英月不失时机地走过去悄悄打量。他一米八五身材,膀阔腰圆,外表孔武,但脸形与气质透出一股斯文。这么帅气的小伙子,哪个姑娘见了不动心啊!田丙男驾上车走远了,张英月仍如痴如呆地站在那儿,一双眼神儿难以收回。

张英月的婆家,名“马家台”,有二十来户。是一九七二年响应号召“改造新农村”时建的,一律三间一栋的瓦平房。

傍晚,生产队敲响了收工铃,社员们才从地里出来,陆陆续续回家。这时候,家家户户响起锅碗瓢盆的碰击声,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做饭、挑水、洗澡换衣、洗衣等等的事儿,把这些事儿做清白了,夜深才能休息。第二天天没亮又得早起上工等等。稍有迟缓,就得端着饭碗边吃边下地去,迟到要扣工分的。一年到头,天天如此,就是下雪下雨,也得按常规上工、开会、学习等等。

张英月家有婆婆做饭、打杂,她回到家里倒很清闲,抱上孩子喂奶,待婆婆把饭菜端上桌子,她就端碗吃饭。她这时回家刚刚给孩子喂奶,就听到一阵急骤的马蹄声“得得”地响近,眨眼就停在自家门前。她不禁双眼一亮,立即迎出门外,脸上洋溢出灿烂的笑容,一双眼睑眯成了两条缝儿,眸子却定格在田丙男的身上了。田丙男腼腆地叫声“姐姐”,就不知下文该续什么了,显得拘束不安。张英月脆脆地笑了笑,将孩子给她哥哥,忙不迭地替客人端凳子、泡茶,待他们坐下,自己也就坐在田丙男对面。孩子要吃奶,她又接过来,便撩起汗润润的衣襟,任凭孩子挑选哪只乳房。她就问田丙男的家庭情况,有几个兄弟姐妹等等。田丙男一一如实回答,但不敢抬头。

“小田呀,你怎么比姑娘家还害羞呢?男子汉嘛,大方些哟!”张英月道。她那双清亮的眸子一刻不停地捕捉着田丙男的神情变化。遗憾的是,他总是勾着头,看不到他的心灵之窗。她又想了想,想起一个主意,就说:“小田哪,你额上是不是擦上油了!”

“噢!”田丙男立即抬头,他擦把额头,又低下头去。他不敢抬头的原因是她裸着胸脯,一对羊脂般圆润洁白的乳房全露在外,却又近在咫尺,使他心里甚为紧张,又有点难以抑制的躁动不安,害怕露出破绽,遭到她的鄙视,从而断送这次寻亲机会。恰在这时,张英月的丈夫马俊龙回来了。

要说马俊龙“其貌不扬”,对他可是褒奖了。他身高不过一米五,身子与普通人一样匀称,就是四肢奇短,要是他只穿裤头,胳膊和腿就像几节藕头连着;一张金瓜脸又红又圆。他那双倒眉特浓,三十六岁了没长出一根儿胡须,连声音也是娘娘腔调。

自从张英月十六岁嫁给马俊龙,他就把她当做一件珍品收藏着,上工不准她与男人讲话,回家必须在屋里给孩子喂奶;天气再热,也要她穿上长衣长裤在外乘凉;就连厕所也安上了密不透风的门,里头还有闩。

此时此刻,家里来了这么体面的陌生男人,而张英月竞与他触膝而坐,胸脯全裸,着实使他气愤恼怒。他匆匆扑到张英月面前,愤怒地拨开孩子,一手扯下衣襟掩住张英月的乳房,一手揪住她的头发往屋里拖,并回头对田丙男骂道:“我日你妈的老×,还不快滚!老子叫人揍死你这狗日的!”

田丙男遭到突如其来的侮辱,一时没有应对的言辞,木讷地站起。张英月的哥哥很失面子,无奈客居他家,心里气愤无法发泄。他狠狠地咽口涎水,把这口怨气咽进了肚里。他握起田丙男的手,把他送上板车,瞧瞧近处无人,说:“小田,别住心里去啊!张哥对你起誓,你的婚事包在我身上了。明天清早上车时,你送张照片去车站给我,顺便把我妹妹领去你家看看环境。”

田丙男担忧地说:“俊龙哥能让她去吗?”

他说:“你现在别想那么多。”

田丙男总觉不妥,但张英月的哥哥却执意要这么做。田丙男还有什么可说的?他轻轻地点了点头,心里叹道:听天由命,顺其自然吧!P2-5

序言

由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中国作协等六部门组织的“情系农家,共创文明”系列公益文化活动之一——百部农民作品陆续出版了。这些作品,浸润着农村改革发展的雨雪风霜,散发着神州大地的泥土芬芳,书写了新中国建设成就的无比辉煌,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令人为之自豪,令人为之骄傲!当前已经推出的作品由小说、散文、诗歌、故事、戏剧、书画等组成,堪称体裁多样。这些不同体裁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忠实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伟大变革,是新中国农村沧桑巨变的生动写真,是当代农民鲜活形象的人物图谱。通过这些农民作家的作品,我们不仅看到了60年来我国农村发展的清晰走向,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还看到了在物质方面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已经开始了新的精神文化追求。在新中国的创作史上,还很少有过这样全方位展示农村文化建设成果的集群式作品;在新中国的出版史上,也很少有过这样成规模出版的农民作者的系列佳作。因此,仅从这个角度来审视,这些作品集中出版的意义就不容小觑。

这些农民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是当代农民反映新中国农村辉煌历程、扫描农村全面跃进历史、倾诉自己人生体验的作品,视角独特,意义不凡。60年来的新中国成就,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30多年的改革风云,书写了一个民族凤凰涅槃的整体记忆:13亿人口大国横空出世的进步嬗变,其对人类贡献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尤其是它镌刻在丰饶沃土、广袤农村的改革履迹,更让我们叹为观止。今天,这些农民作品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巨变的现实——从北国的山村到南国的水乡,从西部的黄土高坡到东部的新兴市镇,新中国的建立使苦难落后的农村换了人间,新一代的农民正英姿勃发地前行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些作品还让我们理解了中国现代历史的艰难进程,改革开放的深度内涵。面对这些,农民作家们怎能不将激情诉诸笔墨,用多种文学体裁来言说自己的喜悦,勾画自己的幢憬,抒发自己的感喟,表达自己的诉求!可以高兴地说,这些作品正是他们——历史见证者参与者的农民作家自己的切身感受。

不仅如此,这些农民作家艺术家表现自己独特审美追求,弘扬民族优秀传统的佳作,风格是质朴的,文本是厚重的。作者特殊的精神站位和农村丰富的文学资源,彰显出农民创作一种独特的审美效应。作品自然流露出的乡土色彩,朴素乡音、独特方言的恰当运用,也是这些作品的一个亮点。

“情系农家,共创文明”活动意义十分重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蓝图非常动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翼是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农民。了解农村、熟悉农民的这些作者,他们所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农民读者喜闻乐见。因此,只有农民作者队伍壮大了,农村群众的文化活动才可能持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获得绵绵不绝的文化原动力。而帮助他们提高创作水平,则是专业作家责无旁贷的光荣任务。本次活动中,许多作家和农民作者结成帮扶对子,热心辅导农民作者的创作。这既提升了农民作者的文学水准,又使作家自身获取了鲜活的生活素材,创作的艺术灵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真正实现牵手双赢。为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添一份力量,中国作家协会还将把这项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同时,中国社会出版社大力发现、培育、扶持农民作者,出版百部农民作品,为新农村建设送去宝贵的精神食粮,更是一件意义非凡之举措。因此,我很高兴地应邀为之作序,更看重这些农民的作品本身即是镌刻在农村丰饶大地上的改革履迹。

书评(媒体评论)

——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刘继明

这部作品显现了特殊年代的生命原色。

——湖北省作协专业作家牛维佳

泥土一样质朴的文字,原野一样本色的情怀;特殊年代社会众生的大画卷,青年男女人生情爱的长恨歌。

——《今古传奇》杂志主编何大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乡野恋歌/双百大地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鲁梓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27899
开本 16开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56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4: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