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论坛》由许钧主编,由江苏省翻译协会与南京大学出版社组织编写,面向社会出版发行,是关于翻译与教学方面的论文集,开创性地从宏微观角度对翻译与教学的交互发展轨迹及总体特征进行学理性的探究。本书设九个栏目:海外特稿、专题访谈、译论纵横、人才培养、批评鉴赏、译者研究、文化寻迹。本书展示了翻译学界最新的学术动态及成果。
| 图书 | 翻译论坛(2017.2) |
| 内容 | 内容推荐 《翻译论坛》由许钧主编,由江苏省翻译协会与南京大学出版社组织编写,面向社会出版发行,是关于翻译与教学方面的论文集,开创性地从宏微观角度对翻译与教学的交互发展轨迹及总体特征进行学理性的探究。本书设九个栏目:海外特稿、专题访谈、译论纵横、人才培养、批评鉴赏、译者研究、文化寻迹。本书展示了翻译学界最新的学术动态及成果。 目录 海外特稿 Interdisciplinary Humanities:An Introduction Through Translation 专题访谈 翻译研究的“中国学派”:现状、理据与践行——潘文国教授访谈录 特殊的文类翻译研究:宗教翻译研究——任东升教授访谈录 译论纵横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译者阅读研究 叙事学视阈下文学翻译的译者主体性——以《一切不可能的事》翻译为例 诗歌翻译中的音韵美之叠词 翻译批评新途径:译者行为批评——以戴乃迭译《萧萧》为例 人才培养 在翻译教学中涵养人文精神,提高思辨能力——兼论“汉英名译导鉴与翻译素养”课程的设置 “后西方话语时代”和中国话语体系的重构 机器翻译群议:存在问题与前景展望 五种翻译平台对比研究 批评鉴赏 析近代中日词汇交流与译名生成一一评沈国威《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 英译方法在我国古代茶文化诗词中的运用 基于“翻译难度”视角的翻译难点及应对策略——以联合国游客中心宣传册为例 译者研究 论屠岸的翻译观 华裔获得语作家的身份建构焦虑与感情色彩词汇的翻译——以李翊云作品汉译为例 文化寻迹 从晚清翻译场域看林纾的翻译 再论京师同文馆的创办原因——以道咸时期中西交涉中译员的素质为中心 图书评介 何为“影响研究”?——《翻译文学对中国先锋小说的叙事影响》评介 简讯·动态 2017年江苏省翻译协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矿业大学举行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翻译论坛(2017.2)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许钧主编 |
| 译者 | |
| 编者 | 许钧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5187384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9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94 |
| 出版时间 | 2017-06-01 |
| 首版时间 | 2017-06-01 |
| 印刷时间 | 2017-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194 |
| CIP核字 | 2017020320 |
| 中图分类号 | H059-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6.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江苏 |
| 长 | 260 |
| 宽 | 185 |
| 高 | 6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