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决胜斯大林格勒/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程纪实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德军兵败莫斯科,斯大林发来紧急密令。

哈尔科夫交锋拉开高加索会战序幕,德国发动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炮战,苏军游击战制造传奇!

德国坦克碾碎顿河的寂静,苏军再也不能撤退!斯大林临危换将,德军“尖刀”上演城区争夺战!“乌拉纽斯”反攻之下,德军只剩没有希望的抵抗!

斯大林格勒战役堪称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整个战役在199天里,以德国为首的轴心国军队伤亡共60万人。

内容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德国做为战争发起者,闪击波兰,占领挪威,横扫荷兰、比利时、法国,进逼英国,袭击大西洋,实施“巴巴罗萨”计划,进犯苏联,意欲称,霸欧洲。意大利法国斯头子墨索里尼更是将点火引向非洲,与德国组成“非洲军团”,出兵北非、地中海,以实现其新罗马帝国之梦。在亚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太平洋战争,使亚洲各国人民备受战争蹂躏。

这是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这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在这场血雨腥风的战争中,既有沙尘漫卷、万炮齐鸣的陆战,又有波涛汹涌、巨舰沉浮的海战,还有万里搏击、狂轰乱炸的空战。战争双方无时无刻不处于兵锋相对、殊死较量之中。可谓谋用其尽,兵用其极,演绎出一场又一场波谲云诡的战争风云。

目录

第一章 厉兵秣马

 1.德军兵败莫斯科

 2.苏联人恢复元气

 3.敌我双方大备战

 4.希特勒的战争密令

第二章 南路的进军

 1.半岛上的激烈交锋

 2.最大的一次德军炮战

 3.哈尔科夫序幕

 4.向外高加索进军

第三章 中路的进军

 1.直指斯大林格勒

 2.博克解甲归田

 3.“静静的顿河”

 4.浴血伏尔加河

第四章 保卢斯的进军

 1.德军的“尖刀”

 2.斯大林格勒城下

 3.残酷的市区争夺战

 4.哈尔德解职

第五章 历史的转折

 1.德军感到心神不宁

 2.“乌拉纽斯”计划

 3.没有希望的抵抗

 4.希特勒追悔莫及

试读章节

1.德军兵败莫斯科

1941年6月22日,德军兵分三路突袭苏联,一路势如破竹,由于苏军所调兵团散在各地,加上准备时间仓促,又缺乏必要的通信器材,所以未能对德军形成突击。相反,苏军反突击部队受到严重损失,燃料、弹药消耗殆尽。

截止到7月4日,德军在南路推进了300至350公里。苏军在南路共阵亡17万人,受伤7万余人,平均每天伤亡1.6万人。

截止到7月10日,德军在中路几乎占领了白俄罗斯的全部领土,在西方向前推进了450-600公里。苏联西方面军共阵亡34万人,受伤7.6万余人,平均每天伤亡2.3万人。

德军在北路向前推进了400-450公里,进逼苏联的西北重镇列宁格勒。苏军西北方面军阵亡7.4万人,受伤1-3万人,平均每天伤亡4845人。苏联丧失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俄罗斯联邦的部分领土。

德军在侵苏战争前期达到了希特勒预想的目的,给苏军以极大的震慑,闪击战初战告捷。

在德军中路,7月底,斯摩棱斯克城周围的战斗进入了拉锯战阶段。辖于德军中央集团的古德里安指挥的第2装甲集群部队,同苏军展开了自开战以来最激烈的战斗。为了捍卫莫斯科面前的最后一个要塞,苏军不惜投入大量兵团反复冲击德军。

古德里安的装甲集团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作战后,精疲力竭,中央集团各部德军也已是损兵折将,失去了继续进攻的能力,被迫暂停进攻,转入防御。9月6日苏军收复了叶尔尼亚。

9月8日,苏军前进至乌斯特罗姆河与斯特丽亚那河一带,并以4个集团军的强大兵力在斯摩棱斯克附近再次转入进攻。

虽然苏军最终没能收复斯摩棱斯克,没能守卫住莫斯科前面的“最后一道大门”,但是,却把德军中央集团牵制在这一地区达2个月之久,极大地延缓了德军对莫斯科的进攻速度,并且极大地消耗了德军装甲兵团的战斗力,使得德军的“装甲闪击”的战车第一次在苏军阵地前抛锚。

在德军北路,到9月初,列宁格勒与苏联其他地区的铁路联系中断,德军突入拉多加湖南岸,占领什利谢尔堡,完成了对列宁格勒的陆上封锁。之后,德军开始收紧夹住列宁格勒的“巨钳”,用大炮轰击,用飞机轰炸,企图以此来消磨苏联军民的抵抗决心。

在德军南路,由于德军南方集群的大合围已经形成,很多苏军失去了有效的补给。至9月中旬,基辅附近的形势恶化了,很多苏军西南方面军的主力部队被德军南方集群分割包围。

9月19日,南路攻陷了乌克兰首府基辅。据西方史学家记载,在被希特勒称之当时“世界上史无前例的最大战役”——基辅战役中,苏军4个集团军被围歼,65.5万名指战员被俘虏。

整个苏联陷入危急之中,而德国的战车仍在隆隆地驶向莫斯科。一场猛烈的“台风”刮来,保卫莫斯科的战役就要开始了。

9月30日,希特勒亲自签发了进攻莫斯科的军事行动计划,此计划的代号为“台风”。进攻的德军不顾损失惨重,每日以俯冲轰炸机为先导,在苏军后方投弹轰炸,破坏苏军兵力的集结调动和补给运输,切断其战场各部分的联系;再以大炮、迫击炮火力破坏苏军前沿工事,压制苏军火力;然后以坦克为前锋,协同摩托化步兵疯狂推进。

德军企图首先围歼苏军主力于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地区,然后以强大的装甲摩托化兵团从南北两翼实施钳击,步兵兵团实施正面进攻,在入冬前攻占莫斯科。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沿西德维纳河、罗斯拉夫尔、格卢霍夫一线展开了3个集团军和3个装甲集群,第2航空队担任空中支援。其总兵力为76个师又2个旅,约180万人,坦克1700辆,火炮1.4万余门,飞机1390架。

这支部队步兵总数占苏德战场德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坦克师和摩托化师的三分之二。

失去莫斯科将对苏联人民和军队的作战意志产生巨大冲击,严重削弱苏联军队和人民战胜德国的信心。可以说,莫斯科得失与否,确实是影响苏德战争结局的关键性一战。

苏军在莫斯科接近地区先后建立勒热夫一维亚济马和莫扎伊斯克两道防线,西方面军(科涅夫上将指挥)、布良斯克方面军(叶廖缅科上将指挥)和预备队方面军(布琼尼指挥)在奥斯塔什科夫、叶利尼亚以西、波加尔以东一线及其后方组织防御。

苏军总兵力为15个集团军和1个集团军群,共125万人,坦克990辆,火炮7600门,飞机677架。

为加强莫斯科前线苏军的指挥能力,斯大林亲自与正在列宁格勒前线指挥对德作战的常胜将军朱可夫通话,要他立即飞到莫斯科,指挥莫斯科保卫战。

9月30日,古德里安统帅的德军坦克集群宛如一张弯弓上的利箭,直指布良斯克和维亚济马。从乌克兰到莫斯科,古德里安的部队进展神速。不到3天,古德里安就占领了布良斯克战线以东200公

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决胜斯大林格勒/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程纪实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志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9062099
开本 16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512.9
丛书名
印张 13.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