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日子》是一部自传体的散文集,是大诗人饱经沧桑、人到暮年时的绝唱。惠特曼像在旷野中采集标本那样,来采集个人的经历和自然的风景。自然的美丽和永恒是它的主调。我们在书中看到的是一位返朴归真的老人最后的绝唱,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回归自然的绝唱。
图书 | 典型的日子--惠特曼随笔(中英对照)/学生必读世界名著 |
内容 | 编辑推荐 《典型的日子》是一部自传体的散文集,是大诗人饱经沧桑、人到暮年时的绝唱。惠特曼像在旷野中采集标本那样,来采集个人的经历和自然的风景。自然的美丽和永恒是它的主调。我们在书中看到的是一位返朴归真的老人最后的绝唱,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回归自然的绝唱。 内容推荐 本书是大诗人惠特曼的一部自传体的散文集,书中大多是对自然简洁、素描般的笔记。这些自然笔记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在自然独处时的心灵日记,几乎篇篇都是在原野中写成的,因而散发着生动朴素的气息。阅读惠特曼的这部散文集,就好像是和大诗人一起漫步于自然之中,在晨曦中,在夕阳下,在有着潺潺细流的小溪旁,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中,聆听小鸟的歌唱,聆听四季的交响,也聆听自己灵魂的浅吟低唱。 试读章节 2月22日。昨晚和今天都是雨蒙蒙的,云很重,直到下午三点左右,风在不断地突然转向,云彩像窗帘迅速地撤去,现出清澈的天空,和一架我所见过的最美、最壮观、最神奇的彩虹,完完整整,非常生动,两端落在大地之上,展开明亮而广阔的薄雾,紫罗兰色、黄色、枯绿色,在头上的各个方向,阳光从中透过——难以描绘的色彩和光,如此绚丽,如此柔和,仿佛我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一样。它仍在持续,整整一小时,它落在大地上的两端才完全消失。后面的天空完全铺展在半透明的蓝色中,上面有许多小块的白云和边线。日落填充着、主宰着审美和灵魂的感觉,豪华,温存,充溢。我在池塘边写完这则笔记,光线刚好能够让我透过黄昏的阴影,看见水的明镜中那西方的倒影,树的倒影。我不时听见一条梭子鱼扑哧一声跃出水面,在水上激起涟漪。 敞开的大门 4月6日。真的可以觉察到春天了,或者是春天的迹象。我坐在明亮的阳光中,在溪边,溪水刚刚被风吹出涟漪。一切都是孤独的,早晨清新,随便。陪伴我的是两只翠鸟,它们航行、盘旋、冲刺、浸着水,有时任性地分开,然后又飞到一起。我听到它们的喉咙在不断地嘁嘁喳喳;有好一会儿,周围只有那种独特的声响。随着中午的靠近,其他鸟儿也温暖起来。知更鸟尖利的音符。两部分组成的一个乐段,一种清晰悦耳的汩汩声,应和着其他我不能确定方位的鸟儿。来,是的,我刚好听见。温暖而强烈的风,咝咝的呢喃不时穿过树林。然后一片可怜的小小的死叶,长久地被冰冻住,从空中某处旋转而下,在空间和阳光中,狂野自由地喧闹着,然后猛冲向水面,水把它紧紧拥抱,不久就沉了下去,看不见了。灌木和树林仍是光秃的,但是山毛榉还挂着上个季节留下的皱巴巴的黄叶,杉树和松树往往还是绿的,杂草也显出即将丰满的证明。在美妙清澈的蓝色天穹上,光在游戏,来来去去,大片的白云在安静地游弋。 普通的大地——土壤 土壤,让别人去写大海、空气吧,就像我有时尝试的那样——但现在我愿意选择普通的泥土为主题——别无其他。这里的土壤是棕色的(就在冬末和开春草木发芽之间),夜里下了阵雨,第二天早晨,土地发出清新气息——红色的蚯蚓蜿蜒拱出地面——死叶,刚萌发的草叶,以及地下潜伏的生命——什么东西在努力开始——在隐蔽处已经点缀上了一些小花——远处冬麦田和裸麦田呈现出祖母绿——树木仍赤裸着,树身上有清晰的裂缝,让人展望隐藏在夏天的前景——艰难的休耕期和耕作期,一个矮胖的男孩在吆喝着激励他的马 ——在翻起的长长的倾斜条纹中有黑色肥沃的土壤。 P43-45 序言 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在蓬勃的美国工业化运动中。人们无节制地采集石油、煤炭和铁矿,对森林的滥砍滥伐,对土地的过度开发使水土流失,破坏了土壤和植被,良田被毁、河道堵塞、水位下降、环境恶化不仅使通航和农业灌溉受到影响,也给动植物带来灾难。一些野生动物被肆意捕杀,几近灭绝。尤其在南北战争以后,一些西部开发者认为美国地大物博,有着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开始疯狂地向大自然进行索取。 面对人类的灾难,一些自然主义者发起了保护资源运动。他们意识到大自然的经济、美学和精神财富,意识到自然资源正日益受到人类的威胁。他们呼吁人类科学、明智地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著名鸟类学家奥杜邦和一些信奉自然主义的基督徒们不断地向政府游说,要求建立国家公园。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在对大自然的咏叹和紧急保护的呼声中,不乏一些热爱自然的诗人发出的声音,以“草叶诗人”著称的惠特曼就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惠特曼(WaltWhitman,1819-1892)生于美国长岛一个海滨小村庄,是荷兰人和美国北方人的混合血统,父亲是木匠。惠特曼五岁那年全家迁移到布鲁克林,父亲在那儿做木工,承建房屋。由于生活穷困,惠特曼只读了五年小学。他当过信差,学过排字,后来当过乡村教师和编辑。这段生活经历使他广泛地接触人民,接触大自然,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典型的日子--惠特曼随笔(中英对照)/学生必读世界名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瓦尔特·惠特曼 |
译者 | 马永波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83037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75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09-08-01 |
首版时间 | 2009-08-01 |
印刷时间 | 2009-08-01 |
正文语种 | 中英对照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3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319.4:I |
丛书名 | |
印张 | 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0 |
宽 | 14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