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汉化佛教与佛寺/大家小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白化文编著的《汉化佛教与佛寺》这本书中的一部分篇章,原来是对着《文史知识》的口径编写的,力求能达到深入浅出。是否做到了,不敢说,但我确实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后来续写的一些文章,也与这样的写法一致,慢慢地形成了我个人的文风。细心的读者若是赏脸常读在下写的这些东西,当可逐渐体会到,不论优劣成败,这种文风自有其特色,起码,文气是前后贯串的,读起来顺畅。这是从行文看。从内容看呢,我也力求在吸收先辈留下的滋养时,在每一篇章中加进一些自己的东西,也就是不过分地当文抄公,竭力避免人云亦云。

内容推荐

编辑“大家小书”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本册《汉化佛教与佛寺》为该丛书之一。

《汉化佛教与佛寺》由白化文编著。

目录

一 佛光的折射

二 释尊的生涯

三 佛像与佛寺

四 山门与天王殿

五 大雄宝殿

六 菩萨

七 观世音菩萨

八 中国的罗汉

九 汉化的诸天

十 藏经与藏经阁

十一 塔与经幢

十二 受戒与戒坛

十三 僧人生活与佛事

试读章节

释尊成道日,汉化佛教定为农历十二月初八,即俗称“腊八”而本名应为“成道节”、“成道会”的日子。中国佛教徒在这一天用各种米和果物等杂煮作粥供佛,象征悉达多在河边浴罢为恢复体力而食糜。以后,吃腊八粥逐渐演变成中国民间习俗。

释尊成道后,自然想到传道。传给谁?他首先想到的是和他最熟悉的侨陈如等五位。于是动身去寻找,在鹿野苑找到了他们。关于此苑有一美丽神话:五百位仙人在此遇见美女,失去神通而堕落。故又名“仙人堕处”。当时属波罗奈国,在今印度北方邦东南部瓦腊纳西城(旧称“贝拿勒斯”,1957年起改今名)西北约十公里处。

接下去就是“转法轮”,是为第七相。这一相包括的时间最长,讲的是佛成道后说法普度众生的事。释尊三十五岁成道,八十岁入灭,转法轮的时间是四十五年,一般常算个整数,就说五十年。法轮是对佛法的一种比喻称呼。转法轮,有两种意义:一是指佛说法能摧破众生的一切烦恼邪恶,正如转轮王转动轮宝(即前面说过的对战车及其威力的神化)摧毁山岩一般;另一则喻佛说法如车轮辗转不停。

释尊为忻陈如等五人说法,五人心悦诚服,表示“皈依”(义为“归投依伏,如子归父,如民依王,如怯依勇”)。从此佛教具足了佛、法、僧三宝,开始建立,这被称为“初转法轮”,从此“法轮常转”。

佛(全译“佛陀”)本义是“觉者”、“智者”,本指一般的觉者(觉悟了的有头脑的人)。佛教给予它特指性含义,指佛教中取得最高成果者,其具体内涵将在本书中以下各节分述。释尊是佛教的创立者,理论的创始人和精神领袖、祖师爷,当然是“佛”。小乘认为,只有释尊才能称“佛”。大乘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所以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其数如恒河沙数。汉化佛教采用大乘的说法。但释尊当然是佛中之佛,至高无上的佛。

下面先说“僧”(全译“僧伽”,意译“和合众”),即信奉佛教教义出家修行的僧团,需四人以上。初转法轮时连佛带忻陈如等五位(后称“五比丘”)共六人,成立了第一个僧伽。

再说法,法指佛法,一般指佛所说的教法,包括各项教义、教规(清规戒律)等,即佛教的理论和规章制度,而以理论为主体。释尊说法,当时口耳相传,释尊入灭后才有佛经来记录。释尊究竟在初转法轮时说的是什么法,后来又说过什么法,已经很难穷究。

在本书的开头,已经对佛教哲学作了简单的介绍。下面,再简略地把汉化佛教所传的基本教义述说一番。至于佛教各宗派独有的义理,限于篇幅,不赘述。

佛教认为“诸法由因缘而起”。因和缘,指形成事物、引起认识和造成后果的原因和条件,起主要直接作用的条件为因,起次要间接作用的条件为缘。缘起,就是说一切事物都处于这种因缘中,即因果联系中,依一定的条件起变化。后来的佛经中把这种因缘中有关生死根源的哲理思维部分加以系统化,传下来“十二因缘”:

无明:愚痴,不知,即不明白事物并不像世俗人等所理解的那样。

行:种种行为、行动,它们都是在有因果联系的不停的运动中形成的。推动这种形成的“力”(非人力而为神力)也包括在内。P23-24

序言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汉化佛教与佛寺/大家小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白化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0084399
开本 32开
页数 262
版次 3
装订 平装
字数 121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8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2: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