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投资公司的出现和发展,是我国金融改革以来的一道奇异的风景线。其中充满了许多值得思考的话题,特别是信托投资公司为什么成了腐败的重灾区。曾担任多家信托投资公司领导职务的鲁言,为您演绎一段中国信托投资公司的断代史,在权力角逐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艰辛。
图书 | 政商两界 |
内容 | 编辑推荐 信托投资公司的出现和发展,是我国金融改革以来的一道奇异的风景线。其中充满了许多值得思考的话题,特别是信托投资公司为什么成了腐败的重灾区。曾担任多家信托投资公司领导职务的鲁言,为您演绎一段中国信托投资公司的断代史,在权力角逐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艰辛。 内容推荐 小说的一条主线是书中的主要人物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不同认识和对公司控制权的角逐。但在这种不同认识和权力角逐的背后,所反映的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国有企业应当有一个什么样的公司治理?同时还涉及到国有资产、党管干部等敏感话题。同时穿插主人公杨雄和女老板蒋文怡之间朦胧的恋情。 试读章节 不少人了解西江省开始于中纪委编撰的一篇《贪官前赴后继》的文章,而文章中的主人公就是西江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前后两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作为全省唯一的地方金融机构,西江省国投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邓小平发表了南巡讲话以后,更是辉煌得让人羡慕不已。可是好景不长,三年前一场令人猝不及防的政治大地震爆发,时任省委书记的夫人,人称省内第一夫人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被检察院当众带走,很快被定为贪污受贿罪被捕入狱,半年后命赴黄泉。而后派来的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向影诗也因为受贿、生活作风腐化堕落而落马,判刑两年。 要说向影诗,他是“文革”前的最后一届大学生,“文革”后的第一届学财经的研究生。他这种学历背景不用说在相对落后的西江省,就是在当时的发达城市也是凤毛麟角。也正因如此,他的仕途一路顺风,几乎是两年升一级。到国投公司当董事长兼总经理时他刚满四十一岁,是全省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 当时虽然由于“第一夫人”出事,国投公司的业务受到了一些影响。但全国和全省过热的经济形势仍然在延续,因而对资金量的需求特别巨大,国投公司的领导还是一些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和个体户的攻关对象。但一是由于向影诗志不在此,二是还怀有几分谨慎,所以许多人都对他奈何不得,也就放弃了努力。 省城有个个体户,人送绰号闷葫芦的偏不信邪。据说,他在酒桌上和别人打赌,他一定可以搞定向影诗。 别看闷葫芦是市井泼皮出身,但颇有几分心机,对向影诗下的是水磨工夫。他通过熟人结识向影诗后,根本不提贷款的事情,而是只陪向影诗打麻将且金额不大,逢年过节送点礼品。久而久之,向影诗放松了警惕,把他当成了真朋友。与此同时,闷葫芦的攻势也逐渐开始加强,一方面是打麻将的金额不断加大,而且向影诗是只赢不输;另一方面是开始涉足娱乐色情场所。终于过了一段时间,向影诗在一个周末掉入了他的桃色陷阱,和小姐翻云覆雨的场景,被偷录了下来。 星期一刚刚上班,闷葫芦就来到向影诗的办公室。没有更多的废话,开口就说:“老向,我的公司最近缺点资金,你给五百万贷款。”向影诗见闷葫芦一改以往对自己的谦恭态度,心里就老大的不高兴,“咱们可是早就说好了的,咱们的交往只是朋友关系,不能涉及公事。再说了,你公司想要贷款也要符合条件啊!” “好,那你就看看条件是否符合。”闷葫芦说着拍在桌上一张皱皱巴巴的纸条子,纸条上只写了借款公司和借款金额,其他什么都没有。 向影诗一看,气就不打一处来,“这可不行,我们公司贷款是有条件的,先要有你们公司的贷款申请,还要有全套的财务报表,经过公司信贷人员审查合格后,还要进行实地考察,最关键的是要有我们公司认可的担保。” 闷葫芦嘿嘿冷笑了两声后说:“老向,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吧,要不是为了贷款,咱们爷们儿哪儿有那么多工夫陪你玩,我也知道我们公司根本就不符合你们的贷款条件,但明说了吧,今天这款你是贷也得贷、不贷也得贷。” “你敢威胁我,我要是不贷呢?” 闷葫芦又是嘿嘿两声冷笑,显得更为阴狠,“我说老向,你还是贷了吧。否则……”闷葫芦说着猛地拍在了桌上一盒录像带。 一见录像带,向影诗不看也知道是什么内容,顿时吓出了一身的冷汗,说话也不利索了,“我……我说,闷……闷葫芦,你可不能这么害我啊!” 闷葫芦看到向影诗的辰样再次笑了,这次笑得无比灿烂。 “我说老向,这怎么叫害你呢?你在这个位置上,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实话跟你说,我闷葫芦够朋友,这五百万贷款,我打算给你一成的回扣。” 这时的向影诗已经从刚才吓蒙了的状态中渐渐恢复了思维,他想,这款无论如何是不能贷的,这个泼皮无赖名日贷款,实际上就是抢钱啊!他是根本不会还的。如果这次贷给他,他还会以此为要挟来第二次、第三次,那么自己就会一步步地滑向深渊。 想到这里,向影诗故作镇静地说:“闷葫芦啊!咱们也相识一年多了,你总得念点旧情吧,说实在话,这款不能贷给你,贷给你,你不还我就完了。这么说吧,这一年多我花了你多少钱包括你的工夫钱,我加倍还给你。” “还多少,还五百万?” “你……你怎么这么无赖。”向影诗气得浑身直颤抖。 P2-3 序言 己丑之春,鲁言先生陋室造访,言及创作小说一部,取名《政商两界》,描写信托投资公司领域的故事,拟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恳请为其撰写序言。 我与鲁先生有过些许工作接触,但若不是其“自我暴露”,还真不知其文墨功夫。如此一来,倒是增添了很多彼此间的共同语言。但撰写序言一事,我还是颇有些自知之明,曾劝其另就高门,找些文坛大腕捉刀,岂不更能称斤足两取锦上添花之效?若我辈不知深浅,则成了扈三娘嫁给王矮虎,又岂不辱没了鲁先生大作的名声?然鲁先生大概是看中我金融与文化的双重“票友”身份,言辞恳切,故不便推辞,只好硬着头皮应承下来…… 信托投资公司是怎么回事?读者诸君可能有的略知一二,有的不甚了了。信托投资公司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性质上是一种“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金融机构,在我国走过近三十年的路程,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有的大浪淘沙,有的半路沉船,有的激流勇进。时至今天,虽不好说“终成正果”,但也算是金融业中与银行、证券、保险等并列的一大产业,实属不易。这其间在信托投资公司身上,发生了不少耐人回味的故事,也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话题。特别是一段时间,在金融领域,信托投资公司成了腐败的重灾区(有好事者统计,言及省级的信托投资公司主要负责人因腐败落马者竟然二居其一,也许言过其实,摁下不表,立此存照)。而鲁言先生长期从事信托投资公司工作,对个中酸甜苦辣想必更有其特殊解读,加之文化素养,创作冲动,这就成为出现这篇小说的力量源泉。 小说的一条主线是书中的主要人物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不同认识和对公司控制权的角逐。但在这种不同认识和权力角逐的背后,所反映的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国有企业应当有一个什么样的公司治理?同时还涉及到国有资产、党管干部等敏感话题。所谓“公司治理”,按照我的理解,是指包括公司管理层、董事会、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一整套利益关系的调整方式,也可以说是在它们之间建立起来的激励约束机制。那么时至今日,我们对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仍在苦苦求索之中,这是为什么?书中主人公的实践和思考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那就是我国的国有企业与西方企业不同,诸如国有大股东问题,诸如党管干部问题,诸如文化背景问题,等等等等,“拿来主义”是不行的。还有,我国渐进式的改革战略,也使在渐进的过程中,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充满了矛盾;而有关方面又未能或不可能一下子衔接好渐进阶段的政策,这就使这种矛盾更为尖锐,更为激烈。 书中主人公杨雄认为,信托制度是一项良好的资产管理制度,但是它是建立在完全的市场经济和社会财富的总量和结构需要他人管理的基础之上的。显然,在改革初期和上世纪末,中国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那么,众多的信托投资公司就像超生的孩子,既生下来,不能掐死,需要生存,就只能从事其他金融业务;而从事其他金融业务又无法与其他金融机构竞争,就只能违规经营。因此可以说,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和基础制度的缺失,是信托投资公司衰落和腐败频发的根本原因(这也算是一种“瑜亮”论吧?)。当然就个体而言,腐败与否诚然又与修养和操守相关,不然二居其一,为什么有人在此,有人在彼呢? 书中的另一条主线是主人公杨雄和女老板蒋文怡之间朦胧的恋情。两个自视甚高的人因为相互欣赏而相互倾诉衷肠,又因为追求完美而把他们的情感封存在各自的精神殿堂。同时蒋文怡以自己的特殊背景和能量给杨雄的几次帮助,也暴露了一些地方法制环境的薄弱和人情力量的强大。杨雄在接受这些帮助的同时,感到的是些许的无奈和隐忧。正是这些不如人意的现实,引发出了一个沉重的人生话题:品德高洁、不愿流俗的人们在现实环境中应当如何为人,特别是如何为官?或许曾国藩的老师镜海所言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做官与做学问不同,做学问只要见识宏深就能成一家之言。做官见识自然也要宏深,但行事更需委婉,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历史上多少学问上的泰山北斗在官场上却碰得头破血流,盖因不识此中之差别耳”。 写至此,我不由地想起李白,想起苏东坡。想当年,这些宗师巨匠在文坛上是何等纵横捭阖,如入无人之境;在官场上又是何等不堪一击,几近灭顶之灾。怨谁呢?说来说去谁也不怨,还是怨自己,怨没有“小米”的功夫。 写至此,我也不由地想起我自己。想当年不过是鸡身凤羽,“狗尿苔长在金銮殿”,却自视清高,虽门庭若市,然大多无暇接应,亦不怨流俗;到如今又生“虎落平阳”之慨,虽本性不改,但也要学得屋檐低头,强颜做笑。一幅“在机关昂首挺胸当公仆,否则没有权威;到企业猫腰低头做主人,否则没有钱赚”的对联,一时传播开来,好像自我调整得很好、很明白,其实还是没有弄明白。大音稀声,能说明白就是不明白,装糊涂的才是真明白……我有一篇数年前写的杂文,日《当官干事之杂谈》,也有点官场半明不白的味道,如果愿意,借机也想让朋友一翻…… 扯远了,话再拉回来。鲁言先生不管怎么说,以自己的生活实践悟出些许道理,写出一部以信托投资公司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实在难得。作为作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为“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在艺术上难免有不足之处。但难得的是作者直面生活的勇气、直面现实的思考。基于此,我乐于为这部小说作序,乐于将其推荐给财经界和关注财经界的朋友们,并有感而发最后再讲三句话,与鲁先生,与读者共同思索:政治是暂时的,经济是长远的,文化是永恒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政商两界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鲁言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596306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0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9-05-01 |
首版时间 | 2009-05-01 |
印刷时间 | 2009-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5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25.7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