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百万宝刀不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传)/电影王牌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他是一个谜。他永远不会让别人知道他脑子里在想什么。”——桑德拉·洛克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作为演员、导演、制片人、政客,还是作为丈夫、父亲、情人,他都以独断专行、标新立异的风格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

内容推荐

在半个世纪的电影生涯中,克林特·伊斯特伍德(1930-)不仅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银幕硬汉形象,而且成为了全球公认的男性阳刚气质的代表。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作为演员、导演、制片人、政客,还是作为丈夫、父亲、情人,他都以独断专行、标新立异的风格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伊斯特伍德作为公众人物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电影范畴,他所秉承的传统价值观、他的成功法则以及他在银幕上下所体现出的坚韧意志都值得年轻一代去体味和效仿,而年近八旬的他依然驰骋影坛的事实也足够让同龄人获得精神上的鼓舞——这就是所谓“偶像的力量”。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被掩盖的履历

第二章 只穿一条紧身内裤

第三章 兜售你自己

第四章 雪茄大王

第五章 永远是赢家

第六章 美国偶像

第七章 一笑为红颜

第八章 脱胎换骨的尝试

第九章 女性主义导演

第十章 明星市长

第十一章 官司缠身

第十二章 杀出个奥斯卡

第十三章 永不言退

附录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电影作品年表

试读章节

常言道,英雄不问来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固然演了那么多的英雄,但他毕竟不是现实里的英雄,所以没有理由隐瞒自己的来龙去脉。况且他是个明星,人们对明星的身世总是充满了好奇,即使你不告诉他们,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弄个水落石出。

伊斯特伍德深知一个演英雄的人应该有怎样的来历:他应该出生在一个蓝领阶层的家庭,出生地应该是在失业率和犯罪率都很高的奥克兰;他的父母也应该是失业大军中的一员,为了找工作而四处奔波,于是,幼年时的他居无定所,饱尝了生活的艰辛,所以才会锻炼出超越常人的坚强性格。

好莱坞也正需要这样一份履历。实际上,在伊斯特伍德从影之初,有一批职业的写手在为他继续杜撰符合英雄身世的履历。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伊斯特伍德就是以这种虚构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试图让观众把银幕内外的他混为一谈。

直到他成名之后,直到他觉得不再需要额外的包装证明自己是个名副其实的英雄代言人的时候,他才在一本授权的传记里有所保留地公开了自己真实的出身。只是那时候人们对于他的私生活已经有了新的关注点——诸如他究竟有过多少女人,究竟有过多少孩子——甚至都懒得抱怨他们曾经受到了欺骗。

一个真实的伊斯特伍德至少不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1927年6月5日,他的父母克林顿?伊斯特伍德与鲁丝?伦纳在帕德蒙特的基督教堂结婚。当时,鲁丝只有18岁,在结婚证书上登记的职业是一家保险公司的会计,而克林顿则是一名出纳。

1930年5月31日,这对夫妇的第一个孩子在旧金山的圣弗朗西斯医院呱呱落地。“他天生就是一个明星,”母亲鲁丝回忆说,“他有9斤重,是这家医院接生过的最重的婴儿。护士们一有空就过来抱他,还为他起了个‘大力士’的绰号。”

在起名字的问题上,伊斯特伍德夫妇不愿太费脑筋,他们干脆叫儿子“小克林顿·伊斯特伍德”,小名是“索尼”或“小克”。由于父亲经常被朋友们称做“克林特”,所以小克林顿也就自然而然地承袭了这个叫法,直到他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今天,只有少数几个亲戚朋友还会在私下叫他“克林顿”。

1930年5月最后的那个周末,奥克兰和旧金山的电影院都打出了“电影说话了”的大幅广告,放映的是克拉拉?鲍和拉蒙?纳瓦罗等默片时代的大明星主演的有声电影。就连早已家喻户晓的喜剧天才巴斯特?基顿也不得不放下架子来适应这种新生事物,在《自由和轻松》一片中一点儿也不轻松地亮出他嘶哑的嗓音。

旧金山海湾地区的报纸在连篇累牍地报道银行抢劫案、将人麻醉后实施盗抢的案件。稍微严肃一些的媒体则在对这个国家面临的一场科技革命摇旗呐喊:世界上第一台冰箱满载远东的新鲜水果运至加州;飞机上第一次可以使用无线电电话了;美国科学家们正在憧憬在不远的将来去月球旅行。最现实也是最振奋人心的消息就是横跨旧金山湾的金门大桥已经破土动工。

然而,这一切都无法掩盖经济大萧条的残酷现实。截止到1932年,加州的失业率已上升到28%,制造业、船舶业、销售行业和银行的失业现象尤为严重。1934年,码头工人的大罢工几乎使旧金山湾区的经济全部瘫痪。正是在这次罢工中,克林顿?伊斯特伍德丢掉了饭碗。

不能全怪别人,克林顿的问题在于他没有一张大学文凭,也没有一项专业技能。相比之下,鲁丝的哥哥梅尔文就是靠华盛顿大学毕业生的身份在一家跨国公司领到一份丰厚的薪水,没有受到大萧条的任何冲击。当然,梅尔文的优势还在于他娶了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儿。在克林顿失业后,梅尔文帮他在斯波坎的一家冰箱厂找到了工作,一家人也因此搬到那里去住。克林顿不是一个善于把握自己的人,他好像处处离不开梅尔文,还有他的妻子鲁丝。  在斯波坎住了不到一年,克林顿又进了圣莫尼卡北部日落大道旁的一所加油站,每月的工资足够在帕里萨德斯租下一套公寓。他们住的地方离海岸不远,一天,4岁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独自到海边戏耍,结果差点被涨起的潮水冲走。

伊斯特伍德捡回了一条命,但也因此学会了游泳。不久,全家人又搬进了洛杉矶库尔森里附近的一套平房。正是在那里,1934年1月18日,伊斯特伍德的妹妹珍妮出生了。

在伊斯特伍德漫长的明星生涯里,珍妮的名字很少被提及。虽然后期她有时也会出现在为她著名的哥哥授奖的各种仪式上,但她从未接受过采访。伊斯特伍德只比妹妹大4岁,人们都以为他们是幼年时一对很好的玩伴。然而奇怪的是,正如伊斯特伍德所说的那样,他在成长过程对自己的妹妹没有太深的印象。

丢了加油站的工作之后,克林顿又带着家人在加州北部的雷丁和萨克拉门托寻觅新的就职机会。虽然他时常混迹于白领之中,但他的干的活却只能体现蓝领的价值,比如说在一家很体面的汽车行里,他的身份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推销员。

30年代末,克林顿进了旧金山的一家珠宝行,老板是他踢橄榄球时结交的球友。此后不久,鲁丝在报纸的广告栏里看到她在帕德蒙特的一个姑姑要卖房的消息。“我们很熟悉那幢房子,”鲁丝说,“帕德蒙特很少有人卖房子,所以我们马上把它买了下来。”

于是,不到6年的时间,伊斯特伍德一家重新回到了帕德蒙特。由于他们住的地方离鲁丝的祖母维吉妮娅?梅?鲁丝的家不远,所以,伊斯特伍德经常去她那里做客。维吉妮娅有一片牧场,她开始教曾外孙骑马和喂马,伊斯特伍德后来在西部片里展示的马背功夫也就是在那里得到了启蒙。“曾外祖母算是我的第一个老师,”伊斯特伍德后来在采访中说,“她一直独自一人生活,有着很强的自主意识。”

伊斯特伍德未满10岁时,父亲在人寿保险公司找到了一份更优厚的工作。“二战”期间,他主动报名参军,被安排在一艘军舰上当管道修理工。1942年退伍时,他正赶上战后美国经济的复苏,伊斯特伍德家族不失时机地搭上了发家致富的顺风车。

40年代初,伊斯特伍德一家在帕德蒙特山麓林荫道租下了一幢两层楼的房子,房子后面有一个很大的院子,于是他们请人在院子里修建了一座游泳池。这家人保持了典型的美国式家庭生活习惯,他们喜欢在假日里打网球和高尔夫球,甚至在弗瑞斯诺拥有一座度假用的湖畔小木屋。

帕德蒙特是孩子们的天堂。这里有供戏耍的水库和溪流,公园则是远足和野营的好地方。各个住宅区的人相互都很熟悉,他们的孩子每天在一起玩踢罐头的游戏,直到天黑才回家。

少年时代的伊斯特伍德先后上过8到10所不同的学校,包括格伦维欧、克罗克高地和弗兰克?哈文斯三所初中,后来这也成了他用来说明白己蓝领阶层出身的证据。其实,当时所有的孩子都换过不止一所学校,有的是因为家庭拮据而不得不选择上技校,但伊斯特伍德的原因似乎只能用他年轻时不够安分来解释。

帕德蒙特的学校在学科设置和课程安排上相对比较科学,给了孩子们充分的课余休息、呼吸新鲜空气和户外活动的时间。学生的配餐也很讲究,大都是牛奶、蔬菜、谷类、鸡蛋、水果等低脂食物。

作为家里的老大和唯一的男性继承人,伊斯特伍德享受到的是“王子般的待遇”,而他的相貌和体型也配得上这种优厚的待遇。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经常领着他来到后院的篱笆墙边,向邻居炫耀她的儿子长得如何英俊。成年后,伊斯特伍德的身高是一米九二,上初中时就比同龄的孩子高出一头。在邻居们眼中,他一直是个鹤立鸡群的高佬。他有着一头不成型的头发、一双碧绿的眼睛和迷人的笑容。他笑起来嘴角有几道深沟,这种笑容也成为他日后在银幕上的一块招牌。P1-3

序言

对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来说,年龄只是数字而已。

2005年5月31日,他迎来了75岁生日。75岁够老了吧?伊斯特伍德不这么认为。

“我只是个孩子,我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在三个月前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他对在座的每个人说。在这一届金像奖的角逐中,他白导自演的《百万美元宝贝》夺得了四项大奖,他个人也成为历史上年纪最大的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得主。

颁奖典礼的组织者们也许并不希望看到这一幕。为了挽救电视直播的收视率,他们渴望领奖台上出现更年轻、更时尚的形象。有“坏孩子”之称的黑人喜剧明星克里斯·洛克因此成为奥斯卡之夜的主持人,他一出场就把伊斯特伍德的年龄当成了笑柄。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他还来得了吗?我想他已经有102岁了吧!”

台下笑成一片,唯独伊斯特伍德本人没有笑。他在寻找反击的机会,就像他演了大半辈子的那些银幕英雄一样,他们甘愿忍受胯下之辱,为的是有朝一日能够反戈一击。 这一次他不用等太久。

当登台领取最后一个奖项——最佳影片奖时,他把致辞的机会让给了《百万美元宝贝》的联合制片人汤姆·罗森伯格。如果不是罗森伯格顶着巨大风险投入一半的资金,这部电影是不可能付诸拍摄的。因为这个缘故,罗森伯格显得异常激动,他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幕后的艰辛,直到耳畔响起了音乐声。

在本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举行之前,电视直播制片人警告每一位领奖者要控制发言的时间,一旦超时,他就会示意乐队奏响象征逐客令的音乐。

如果仔细看第7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的现场录像,你就能听到这一刻伊斯特伍德对罗森伯格小声说道:“继续,他们别想赶你下去!”

于是,罗森伯格留在了台上。这是他第一次没有遵照别人的指示去做,而对于他身边的这个人来说,这早已是家常便饭。

当然,伊斯特伍德也没有被任何人“赶下去”——几乎在他主演的每一部电影里,他都是最终的赢家。

“我始终坚持这条真理,”几年前他告诉别人,“演员与其腆着脸求观众喜欢他,还不如大声地对他们说,‘如果你不喜欢我,趁早请你滚蛋!”’

问题是,敢这么说的人只有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毋庸置疑,他是30多年来电影院里最具票房号召力的人。这号召力有多大?自1971年起,他为华纳兄弟公司拍了25部电影,全球收入将近30亿美元。此外,他的影片的音像制品卖了十二亿三千九百万美元,电视台每次播放他的经典影片,如《肮脏的哈利》,都要给他合法报酬。华纳兄弟发行公司董事长巴利·里登是个见惯大场面的人,连他都说:“这收入加在一起是个天文数字。”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不仅如此,他也是继约翰·韦恩之后美国人新的精神偶像。在这个由拓荒者的后代和移民组成的国家里,他的阳刚气质和坚韧毅力,他的外冷内热和嫉恶如仇,成了最理想的精神寄托和最安全的心理保障。

然而,伊斯特伍德几乎掉进了有成就的演员往往为自己设下的陷阱中。自出道以来40年的黄金年华里,他创造了一些肤浅但值得怀念的角色。首先是罗迪——电视剧集《生牛皮》中无忧无虑的牧童,接着是“无名氏”——塞尔乔·莱昂内的“镖客三部曲”里那个身披墨西哥斗篷的赏金杀手,然后是“肮脏的哈利”——一个用以暴制暴的手段对付不法之徒的辣手警探。无论是他的影迷,还是影评人,似乎都希望他一成不变:他们继续看他,不管好坏,就像第一次看时一下子就爱上他或讨厌他一样。他们不愿接受他的多面性。

一段时期里,伊斯特伍德心甘情愿地按照别人的意愿去做。“你得现实地对待,”他说,“你可以扩大你的戏路,但观众会不接受。”“胡说八道,”他的说法遭到了他已故的朋友唐·西格尔的反驳,西格尔曾执导伊斯特伍德拍过5部电影,其中包括获得巨大反响的《肮脏的哈利》和《逃出亚卡拉》,“他其实是没兴趣去演类型更广的角色。这真让我吃惊。我真不明白,为什么这位世界上票房价值最高的明星不去弄点更好的题材来拍。他硬要翻来覆去做同样的事。”

不过,自从80年代初拍了喜剧风格的《硬汉比利》之后,伊斯特伍德开始走出了一条在好莱坞独一无二的路线。一方面,他延续着暴力电影、硬汉电影的轨迹,进一步做大做强自己已有的品牌;另一方面,他又在尝试新的类型或是颠覆传统类型片的既定模式,不断向电影遗产宝库里增添新的财富。于是,他在世界影坛上创造出了一种有趣的现象:美国人当他是超级巨星,法国人却认为他是最好的美国导演。

这种格局直到他拍出了《不可饶恕》才宣告结束。这部打着向大师致敬的旗号却又处处显露不敬的西部片兼具英雄主义和虚无主义,唯有伊斯特伍德这种在类型片的深不可测的河流中浸染多年的人才拍得出来。该片不仅标志着伊斯特伍德的电影第一次得到奥斯卡的承认,而且也成为他职业生涯中最卖座的作品。

从此以后,美国人对伊斯特伍德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不再被拿来与西尔维斯特·史泰龙或者阿诺德·施瓦辛格这些动作巨星相提并论,也不再被认为是一个在好莱坞流水线上添砖加瓦的工匠。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一样,他被冠以“能以美国文化的主流价值观进行艺术创作的公民电影大师”。

伊斯特伍德在60多岁时完成了一次重要的转型,事实证明,这一切来得并不算太晚。他已经是电影界最富有和最有威望的人,在别人看来已缺乏足够动力的情况下,谁又会想到他能让自己迈向更高的巅峰。从2004年到2007年这三年间,他执导的《神秘河》、《百万美元宝贝》、《父亲的旗帜》和《硫磺岛家书》总共获得19项奥斯卡提名和7项奥斯卡奖,其中包括一项最佳导演奖。

现在,伊斯特伍德已经接近80高龄,但他依然是影坛上最活跃的导演之一。“上帝太不公平了,”在奥斯卡奖角逐中败给伊斯特伍德的导演亚历山大·佩恩说,“他一边拿着各种终身成就奖,一边又从不放过任何与小字辈们争抢风头的机会。上帝给了他太多的体力和精力,这把宝刀似乎永远没有生锈的时候。”

书评(媒体评论)

“克林特是美国电影史上最不令人失望的偶像。”

——西恩·潘

“伊斯特伍德很少教你做什么,在他看来,导演教演员的话其实大都是说给别人听的。”

——吉恩·哈克曼

“克林特对投资者极端负责.他花每分钱都觉得是在花自己的钱。”

——制片人戴维·瓦尔德斯

“他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好莱坞导演,他懂得如何表现人性和人的灵魂。”

——渡边谦

“他是一个谜。他永远不会让别人知道他脑子里在想什么。”

——桑德拉·洛克

“无论在银幕上还是银幕下.克林特都是一个个性十足的人。”

——唐·西格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永远是一个英雄。”

——凯文·培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百万宝刀不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传)/电影王牌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大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356970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5.78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