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高端讲座(第1辑文化的要义)
内容
编辑推荐

亲历文化领域中最高水准的演说,领略著名学者所关注重大课题。本系列书以精品思想启智为宗旨,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并重,致力于精英思想的普及。书所收录的作品,均来自在历史文化领域中颇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专家的讲座,代表相关领域一流的学术水准,并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读者将有机会分享到来自国内一流学者的真知灼见,提升视野和境界。

内容推荐

本系列书所收录的作品,均来自在历史文化领域中颇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专家的讲座,代表相关领域一流的学术水准,并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收录的文章包括: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就有关中国和世界历史、传统文化等专题向中央有关领导进行讲述的部分讲稿;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国家图书馆承办的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部分讲稿;在北京大学等高校举办的有影响的历史文化讲座的部分讲稿;大型电视历史文化讲座中的部分讲稿。每一篇讲稿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作者查阅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几易讲稿,力求达到精益求精的程度。

目录

出版说明

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刘梦溪

儒学与人生

◎钱逊

中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

◎金开诚

道教与2l世纪

◎葛荣晋

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反思与展望

◎叶廷芳

说“无”谈“玄”

◎庞朴

中国历代边疆政策研究

马大正

谈谈当前鲁迅研究的热点问题

◎陈漱渝

《周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张立文

洋务活动及其现代的解释

◎张海鹏

试读章节

(五)文化传统的重建问题

我们自晚清到“五四”以来,就面临一项不能绕开的任务,就是需要更新和重建我们的文化传统。因为你既然觉得原来的传统有毛病、不那么好,那只有想办法去改造它、建设它、完善它,使它变好。因为你不能真正做到抛弃传统,你也无法重新选择自己的文化传统。因为你是中国人,你是华夏子孙,即使住到外国去,你的华夏血统也改变不了。

尽管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中国混战、内战和外战占去了绝大部分时间,但那些20世纪的文化大师还是做了不少重建传统的努力。1921年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发表以及引起的东西方文化的论战,就是一例。1935年王新命、何炳松等十位教授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是又一例。他们在《宣言》中慨叹:“在文化的领域中,我们看不见现在的中国了。”对重建民族文化传统做出切实努力的,是新儒家对儒家传统的新诠释。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以及冯友兰、张君劢、方东美、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直承宋明的理学和心学,在中国文化的“花果飘零”之际,薪尽火传,试图重建儒家的学统和道统。但他们也每每苦于传统儒家只能自我升华为“内圣”,却开不出“外王”来,即在现代生活中能够发用。

清末民初到“五四”以来的批判传统和现代文明的建构过程,一直隐含着、存在着两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第一,如何重新诠释文化传统的价值。第二,实际上有一个民族文化的认同问题。

第一个问题比较好理解:要重建传统,就必须重新衡定固有传统的价值,通过重新诠释使传统得到再生。第二个问题似乎费解:难道作为中国人,对自己的民族文化还要提出认同的问题吗?然而确实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清末民初到“五四”、再到后来,骂自己的文化、骂自己的国家、轻贱自己的民族,一切都唯西方是举,只知有西,不知有东,已经成为时尚、成为潮流。那么作为中国人,你的文化认同究竟在哪一方呢?直到今天,这两个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显得更加迫切了。

当今的世界,现代化的浪潮,使游戏规则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中国如想在世界舞台上保留住自己的位置,更需要她的忠实的儿女学会如何适应国际环境,如何整合自己、健全自己、发展自己,而不是消灭自己。这就需要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不然的话,你将不知道自己是“谁”,行动的时候,不知道是“谁”在说、“谁”在做。

五四精英、上一个世纪的文化先进,他们虽然不留情面地批判传统,但他们又是受传统熏陶的有十足的中国文化味道的从业人员。胡适之攻击传统可谓激烈,但他整理国故成绩斐然,个人的新旧道德都少瑕疵。他的太太是小脚,而且是父母包办的婚姻,他们终生厮守,在他担任驻美大使期间,太太也随同前往(当然后来知道,他长期与一位叫韦莲司的美国女画家保持着深深的情感,保持了50年之久)。令人忧虑的是六七十年代成长起来的现在的中青年一代,长时间处身于大小传统齐遭毁坏的环境,没有机会接受传统文化典范的熏陶,他们身上的文化含量累积得不够,难免精神气象显得单薄而不够从容不够厚重。至于如今的少年和儿童,教他们的老师大都是民族固有文化的缺氧者,流俗的电视文化、浅薄的搞笑、逻辑错乱的“脑筋急转弯”,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课外时间。他们错把猪八戒、孙悟空当做中国的文化传统,以为“康乾盛世”比现在还要好。春节觉得没意思,喜欢过圣诞;中秋节不好玩,喜欢在感恩节吃火鸡,虽然不知道感谁的恩。如今的生活时尚,是一切层面都追求和国际接轨,五四时期的“西化”主张反而成了光说不练的小儿科了。

刚卸任的台北市文化局长、很有名的女作家龙应台,不久前写了一篇极好的文章,题目叫《紫藤庐和星巴克之间》,她说:

“现代化”是很多开发中国家追求的目标;“全球化”是一个正在急速发生的现实,在这个现实中,已开发国家盘算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发中国家在趁势而起的同时暗暗忧虑“自己不见了”的危险。那么,“国际化”是什么呢?按照字义,就是使自己变得跟“国际”一样,可是,谁是“国际”呢?变得跟谁一样呢?龙应台长期住在德国,她为欧洲传统保护得完好感到震撼。她说她满以为会到处看见人的“现代”成就的骄傲展现,但是不断撞见的,却是贴近泥土的默不作声的“传统”。

现代化和传统的重建,都不应该是表面文章,而需要扎扎实实地做,需要非凡的创造力,需要用文化搭建和传统衔接的桥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实际上并行一个恢复记忆、连接传统、重建传统的过程。不能说我们在这一方面没有成绩,但由于长期与传统文化脱节,似乎一时还不能完全找到与传统衔接的最佳途径。“病笃乱投医”、“事急乱穿衣”的现象,每每有之。人们看到的,大都是比较浅层的模仿或没来由的怀旧,而缺乏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层底蕴。何况一些影视作品不着边际的“戏说”,尤其“清宫戏”的泛滥,把刚刚开始的重建传统的努力,弄得不明所以以致失去准绳。

龙应台说:“传统的气质氛围,并不是一种肤浅的怀旧情怀。当人的成就像氢气球一样向不可知的无限的高空飞展,传统就是绑着氢气球的那根粗绳,紧连着土地。它使你仍旧朴实地面对生老病死,它使你仍旧与春花秋月冬雪共同呼吸,使你的脚仍旧踩得到泥土,你的手摸得到树干,你的眼睛可以为一首古诗流泪,你的心灵可以和两千年前的作者对话。”她说得非常好。她是针对台湾的情况说的,我看对我们完全合用,而且更加合用。因为台湾文化传统的传承与连接比大陆要好一些,至少没有遭到我们这么多的破坏。

文化传统的更新与重建,是民族文化血脉的沟通,如同给心脏病患者做搭桥手术,那是要慎之又慎的。总之如龙应台所说、“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如果我们走到、做到龙应台所期待的那种境界,传统就活在我们中间了,我们每个人既是现代的又是传统的,它的优秀者必成为蕴含传统味道的现代人。

至于文化传统的重建,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具体实施、采用一些什么样的办法,当然可以列出一些可以着手的方面,例如,中小学课程的内容设置、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文本的经典阅读、文化典范的保护和开放、礼仪文化的训练和熏陶,等等。特别是礼仪,可以帮助人们恢复对传统的记忆。但重建我们的文化传统,创新和想象力非常重要。没有缘于传统的创新,重建传统不过是一句空话。缺乏想象力,会不伦不类、闹出许多笑话。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心人。

但比这一切更重要的是——我们的领导者、国家栋梁、文化从业人员、大多数民众,要有重建传统的愿望,要对我们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有一份敬意与温情。P30-3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高端讲座(第1辑文化的要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梦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318792
开本 16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03-53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40
16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