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和名家一起回望明朝烟尘/煮酒论史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明朝乃中国历史的转型时代,先有郑和下西洋沟通海外,后有西方传教士东土叩门;它是中央集权造极的朝代,中国历代各朝无出其右者。它统治混沌不堪,除开国时期位帝皇,后世无有为者。宦官专政、民怨积深,时有横祸现世,灾难纷至沓来,王朝摇摆,如此错综复杂,内钱交困,激起了这段二百七十余年的明史烟尘。

内容推荐

从朱元璋夺得天下到靖难之役,从宦官专政到崇祯亡国,明朝经济虽有发展,亦无大好局面:文人骚客虽多,亦少有横空出世者;政治昏昏,不知所以然。然则看似王朝宁静,实则暗潮汹涌。中国历史走到这里,正是矛盾沉潜期,仿如一座孕育很久的活火山,正等待爆发的那一刻,一有狼烟四起,遮天蔽日之烟尘,必洒向茫茫清空。本书邀黄仁宇、熊召政、柏杨等明史泰斗,与你一同环望、遨游。

目录

序一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序: 名家品明朝:一个王朝的气息扑面而来

上篇 遥想帝国当年 泱泱大明远迈汉唐

 布衣天子 一统山河日月明

“治隆唐宋”的开国之君

皇权、相权在一身

文字狱与八股文

分封藩王惹祸端

等级制度:皇族与庶民之间的厚障壁

 一代雄主 铸就朗朗中华大气派

叔争侄位:当时只道是寻常

永乐大帝的“三把火”

在马背上守卫天下

永乐大帝的边墙

宦官:与一个王朝如影随形

 辟海上阳光大道 引万国来朝

一个“篡”字与一次壮举

历史的选择

马六甲:辉煌的见证

帆影远逝

 守成之君奏响盛世强音

治国父子兵

风华绝代

天子的感叹:就是那一只蟋蟀

中篇 细品王朝兴衰事于无声处听惊雷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一个太监的袖里乾坤

惊魂1449:土木堡之变

北京保卫战:文弱书生挽狂澜

皇兄弟的政治博弈

 四海承平日 帝国中兴时

太子出深宫

中兴之令主

大明朝之怪现象:断头政治

 武宗乱政:于玩耍中损耗大明元气

小儿无赖 爱向社稷扮鬼脸

“立地皇帝”的慨叹:权力这东西

书生赴国难

王阳明的秘密武器:致良知

 内里歌功颂德 外方战浪滔天

“大礼”之争 抑或皇权专政?

“礼”与士大夫的悲哀

抗倭名将的荣辱

东溟有个海青天

下篇 回望帝国之背影 煤山风雪话凄凉

 张居正改革:扶大厦之将倾

救时宰相

力挽狂澜于既倒 心系社稷而图新

体制的弊端 改革的悲剧

可怜生前身后名

 神宗怠政:非亡国之君 国却从此亡

混世君王昏聩朝

三大征与萨尔浒战役

经济与政治:不和谐的舞步

向传统文化宣战

西学东渐与中国人的外向性思维

 内忧外患 丧钟为谁而鸣

皇帝盖“宫殿” 奸佞挖墙脚

阉党毒瘤与东林悲歌

错被凌迟的心 千疮百孔的痛

闯王叹:为何我也犯下黄巢的错

魂断煤山

 金陵王气黯然收

回首江山已半壁

清风从山海关吹过

国虽破 浩气长存

一个王朝的背影

附录 名家简介

后记

试读章节

布衣天子 一统山河日月明

他出身贫寒,放过羊,做过和尚,当小军官,成大将领,一步一步,终于一朝国家在手,走向权力的巅峰。于是他勤俭治国,休养生息,夺相权,杀功臣,封藩王。以文字罪人。开八股之先河。为子孙的权力上了一道又一道锁,自己便安然住进金陵帝王之宫——孝陵。留下身后事万千。让后人任意评说。

“治隆唐宋”的开国之君

在南京市钟山南麓的独龙阜珠峰下,沉睡着明朝的开国之君,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每个去过明孝陵的人也许都会因其规模宏大、形制独特而震撼,并沉浸在优美的环境中,流连忘返。有心人也许会将视线定格在陵前的一块石碑上,其实这石碑说来也真不寻常,其高3.85米,宽1.42米,厚度为0.38米,上书四个金字:治隆唐宋,即朱元璋对明朝的治理要比唐朝、宋朝还要好,明朝比唐朝、宋朝还要兴隆。看得出来这是对朱元璋的称颂,也是对明朝的称颂。若是普通人提了这句倒也无话可说,但在此挥毫的乃是后世一代传奇君主——康熙帝,这便有了仰慕与惺惺相惜之意。

事实也确实如此,清朝康熙皇帝一生中六次南巡,五次拜谒明孝陵,行跪九叩大礼。石碑上的四个金字是康熙第三次南巡时(1699)亲笔题书,并由曹雪芹的祖父,当时的“江南织造”郎中曹寅立碑。

那么这位开国之君究竟当不当得起“治隆唐宋”的美誉呢?这得从朱元璋的治国理念说起。

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由农民起义的领袖而登上皇帝宝座的,只有朱元璋和汉高祖刘邦,刘邦毕竟是泗水亭长,还有个一官半职,而朱元璋则是一穷二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无产者。从农民阵营中走出来的他,从此富贵无边,无人能及,这就使得他与原来的劳苦大众们“道不同”而难为谋。但是,和刘邦一样,这位开国之君也选择了休养生息政策,毕竟天下初平,经过战争的劫难,百姓离乱困苦,要想从头收拾山河,这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步。

因此,朱元璋曾说道:“百姓才力俱困,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在安养生息而已。惟廉者能约己而利人,尔等当深念之。”经历乱世的朱元璋其实心里比谁都清楚开国之初百姓的状态,他的比喻也很贴切,用初飞的小鸟和小树比喻百姓,说小鸟要飞的时候,你不能拔它的羽毛,树刚栽下,你不能动它的根。靠什么来做到这一点呢?靠廉洁,靠禁止贪暴,要爱惜百姓,让他们能够休养生息。

在如何休养生息上,这位开国皇帝也有自己的想法。一次,他和谋臣刘基谈治国之道,刘基说待百姓要宽仁,朱元璋说仅仅是宽仁可不行,他说:“不能施惠,而概言宽仁亦无益耳。以朕观之,宽仁必当阜民之财,而息民之力。不节用则民财竭,不省役则民力困,不明教化则民不知礼义,不禁贪暴则民无以遂其生,如是而曰宽仁,是徒有其名而民不被其泽也。”

这里说的实际上就是他治国的几个重要理念:一是发展生产,使百姓生活富足;二是凡事要节俭,正是“节用、爱民”之道;三是不给百姓增加劳役负担;四是提倡教育,办学校,加强道德法制教育;五是整顿吏治,禁止官吏的贪暴横行。

概括起来,正如朱元璋自己所说,这是“严明以驭吏,宽裕以待民”。毕竟他生活在元末,对元朝官吏的横征暴敛、贪赃害民,富民勾结官吏、仗势欺人的行为有深刻的感受,他最了解贪官,也最痛恨贪官。所以他希望建立一个廉洁的政府,不损害百姓的利益,不浪费他们的钱财。因此,他将执政的重点放在了惩治贪暴、整顿吏治上。这不能不说是一代开国之君的明智之举。  在掌握了最高权力后,他采用了各种办法整顿官僚队伍,但贪污腐败似乎与官僚队伍难解难分,犹如毒瘤般总是铲除不尽,这既困扰着百姓,也困扰着朱元璋。但他手中有一件法宝,那就是绝对权力,朱元璋把这种权力发挥到了极致,对手下的贪官污吏决不留情,宁可错杀也决不放过。

著名史学家孟森先生在他的《明史讲义》中简明扼要地评价说:朱元璋以严刑苛法治理天下、驾驭群臣,为什么不但没像秦朝那样权存二世而亡,还奠定了明朝近三百年国祚的基础?就是因为他“不得罪百姓”。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在中国历朝历代中可以说是“得国最正”,就是因为他心系万民,懂得如何爱护老百姓,而下狠心来整治贪官污吏这一点就是最好的证明,毕竟百姓最痛恨的就是剥削自己的贪官。

然而,朱元璋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考核和监督的制度来规范他手下的大小官员,但仍然造成了官官相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尴尬局面。朱元璋为了震慑这些只知贪污的官吏们,便开始用了狠招,他不得不一再对官僚队伍的腐败进行大规模的整治,掀起一个义一个大案,最著名的是空印案和郭桓案。在两案中,朱元璋杀了很多牵扯进来的官员以示警戒,对那些罪行较轻的则处以酷刑,例如在郭桓案中,龙江卫仓官等人因为伙同户部官郭桓等盗卖仓粮,被处以墨面、文身之刑,即在他脸上、身上刺上耻辱的印记,挑断脚筋,割去膝盖,仍旧留在本仓看管粮食出入。最令人惊讶的是,没过半年,一个进士到仓库放粮,早晨发出筹码二百根,到晚上竟然收到二百零三根。进士当面责问,发觉是已经受刑的仓官不思悔改,偷出放粮筹码,转卖给同样受过刑的小仓官。如此不知悔改之人,让人无奈,本来的那点同情心似乎也随之消散了。P2-5

序言

格里尔帕策指出:“历史只是一种方式,依赖于这种方式,人的精神去理解他并不清楚的事实,将只有上帝才知道的事物之间的联系连接起来,把不可理解的事物用可理解的事物代替。”确实,历史就像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有的真相已经被时间留在了原地,时间自己却匆匆地前行。

但是,历史毕竟是由人类所经历的时光串联起来组成的,经过岁月的淘洗,以及后世的推理和演绎,虽然很难保持其自身的真实,但是它的魅力依然不减,因为它承载的是我们祖先的生老病死和喜怒哀乐。而明朝,一个距我们已有几百年的朝代,不知有多少事情已被它自己和后来者——清朝掩埋,这一埋就是永远,只留下各种不同的资料供后世解读与猜测。而对于这一个朝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有人说,这是一个黑暗的朝代。“走进明朝,仿佛走进了由宦官、特务、佞臣与小人组成的专制统治的博物馆。不是那两百多年没有精英人物出现,只是这样的精英,只能充当明代政治舞台上的配角。但在悲剧的舞台上,他们却是主角。”(熊召政语)

有人说,这是一个在全盛时期可以比肩汉唐的朝代。“不论是疆域还是影响,永乐时期都堪称盛世,甚至如《明史》所说,是‘兼汉、唐之盛而有之’。有人称之为‘洪永盛世’,有人称之为‘永宣盛世’。明清时期的史家认为明朝洪熙、宣德年间如同成康、文景之治,称之为‘仁宣之治’,赞誉有加。这与我们今天的认识多少有些不同。”(阎崇年语)

也有人作出了折中的评价,“明朝,居中国历史上一个即将转型的关键时代,先有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主动与海外诸邦交流沟通,后有西方传教士东来叩启闭关自守的大门;同时,明代又是一个极度中央集权的朝代,中国历代各朝无出其右者,而明太祖建立的庞大农村集团,又导向往后主政者不得不一次次采取内向、紧缩的政策,以应付从内从外纷至沓来的问题。这些发生在明代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使明朝历史具备了极纵横曲折的多面性格,致令学史者必须谨慎细心地厘清,才能洞见真相。”(黄仁宇语)

真是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明朝历史就在后人的评说中,变得越来越清晰,可触可感。特别是在名家的笔下,它被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承载着更多的意义。

因为名家之所以为名家,必有常人所不及之处,能够想到普通人所不能想,说普通人所不能说。所以名家的话总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可以让人醍醐灌顶、瞬间了悟。

在这里,我们将名家和历史连接在一起,走进大明朝,跟随着名家的解读,把握明朝的脉搏,并与这个朝代同呼吸,共命运,体会它在自己的兴衰过程中,每一根神经的颤动。

编著者

2007年12月

后记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许多人的默默贡献,闪耀的是集体的智慧。其中铭刻着许多艰辛的付出,凝结着许多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本书在策划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怀与帮助,及许多老师和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以下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致以诚挚的谢意:廉勇、欧红梅、周珊、张艳红、柳絮恒、赵一、赵红瑾、齐红霞、齐艳杰、陆晓飞、赵广娜、徐春艳、王非庶、李秀敏、王杰、张保文、李亚莉、何瑞欣、杜莉萍、李卫平、李敏、梁素娟、许庆元、姚迪雷、毛定娟、尹娜、王巧、杨婧、王娟娟、张艳芬、许长荣、王爱民、李琳、李伟楠、王鹏、罗华杰、武敬敏、甘艳河、阎妍妍、杨英、罗婷婷、李良婷、上官紫薇、杨艳利、于海英、曹慧利、肖冬梅、张乃奎。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和作品,从中得到了不少启悟,也汲取了其中的智慧菁华,谨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因为有了大家的努力,才有了本书的诞生。凡被本书选用的材料,我们都将按出版法有关规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但因为有的作者通信地址不详,尚未取得联系。敬请您见到本书后及时函告您的详细信息,我们会尽快办理相关事宜。

由于编写和出版时间仓促,以及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诚请广大读者指正,特驰惠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和名家一起回望明朝烟尘/煮酒论史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邢群麟//于海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15801
开本 16开
页数 1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5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8.09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9:5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