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孙子思想为主,以儒、佛、道法和西方哲学为副,将兵法、事业和人生进行了完美的结合,非常具有思想性。
本书是一部为了超向未来又未来的著作。全书内容包括孙子兵法与齐文化、孙子与儒道法家、虚心研究王阳明的学说、孙子天下无敌、孙子兵法的挑战、现代人生思想之演变、挽救公司的三大手法、马国象棋现象谈等。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简洁,适合各类读者阅读。
图书 | 兵法事业人生--十年讲学话孙子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以孙子思想为主,以儒、佛、道法和西方哲学为副,将兵法、事业和人生进行了完美的结合,非常具有思想性。 本书是一部为了超向未来又未来的著作。全书内容包括孙子兵法与齐文化、孙子与儒道法家、虚心研究王阳明的学说、孙子天下无敌、孙子兵法的挑战、现代人生思想之演变、挽救公司的三大手法、马国象棋现象谈等。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简洁,适合各类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自1984~1996年历任新加坡象棋总会会长、马来西亚象棋总会署理及会长、亚洲象棋总会副会长等。 吕罗拔热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着迷于孙子学术研究40余年,著有《瀛海游踪》、《我与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散论》、《漫谈孙子兵法》、《兵法·事业·人生》、《全面知伊战》及学术论文百余篇,他特别注重将孙子兵法运用于分析世界形势和经商实践。而本书为他的第三部著作。 目录 自序一 自序二 山东历史之旅 孙子兵法与齐文化 孙武的家世及其人其事 孙子的修辞 孙子的文学成就(一) 孙子的文学成就(二) 孙子兵法与“美学” 《孙子》是否是哲学作品 孙子开辩证思维的先河 孙子与中国哲学——兼谈“凭着几个臭钱”与“过桥抽板” 孙子与儒道法家 “三步虎”孙老韩 三部震撼人心的著作——《孙子》、《韩非子》、《君主论》 《君主论》的新演绎 儒家学说与世界文明——兼谈“什么是儒学,什么不是?” 俄国人与越南人读儒学 虚心研究王阳明的学说 希腊古文明由兴而衰的轨迹 略谈现代主义 从“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 “直觉主义”——从“一念三千”谈哲学 光明磊落的“兵文化”时代 《孙子兵法》为何完美无缺——写在“吴九龙教授孙子交流会”之后 孙子兵法是否万能 孙子天下无敌 孙子兵法的挑战 “尚德尚智”“必成大功”——兼驳“孙子被无限夸大” 公正之主胜利之神 愿“孙子兵法的世纪”尽快来临 中国思想的胜利 如何读好《孙子》 常被错解的《孙子》名句 孙子兵法的十大名言 治学方法有承传 课子课孙先课己 “夸夸其谈”与“不尚空谈” 如何运用《孙子兵法》(一) 如何运用《孙子兵法》(二) 《孙子兵法》——人生哲学的堂奥 现代人生思想之演变 未来人生的思想偶像 《孙子》人事思想的滥觞 悲观与乐观的规律 悲观意识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看辩论英雄如何夺标——兼谈“因变哲学”之开拓与发展 毛泽东与孙子兵法 “人海战术” 挑动战争以“知彼知己” 高于一切的军事物理 成功的信念 孙子兵法与商业策略 “投之于险”的孙子绝学 从中东战争、犹太人经商谈《孙子》 理财其实很简单 实现美好世界的学说——从一些真实的商业故事谈起 孙子可否讲股市 挽救公司的三大手法 扭亏为盈的新法则 旦旦而伐之与恨铁不成钢 “巧能成事”的世界战略——兼谈“国际主义”与“货币狙击” 以人生观抵挡经济灾难——兼谈“必有凶年”及如何救火救经济 经济风暴的演变与策应——兼谈企业规律与商战精神 突破盲点智慧救国——从历史性的经济灾难说起 谈印尼说灾难——《富国论》与《孙子》为治国之本 从孙子兵法谈象棋(一) 从孙子兵法谈象棋(二) 马国象棋现象谈 棋王故事兵家精神——写在《黄运兴象棋专辑》出版前 怡保与棋王黎金福 附录:《孙子兵法》原文 后记 试读章节 孙子兵法与齐文化 要谈孙子兵法与齐文化,就要从姜太公谈起。姜太公这位3100年前的大军事家,在异常艰苦中为周武王取得天下后,因为有功且是周天子的姻亲,因此获得封地(封于营丘,在今山东临淄北,此地区多东夷人),建立齐国,并被授予征伐特权,以实行武装移民政策,齐由此而成为大国。以姜太公来说,政治、经济和军事是一体的,齐国一开始便致力于这三方面的同时发展。由于政策开明,思想务实,以及以人为本,这人文主义和东夷人的仁学习俗相结合发展的结果,再加上齐人之商业发达,历史上著名的“商人”(非商朝之谓),使得齐人社会繁荣无比,国家富强,更因年年需要征战讨伐,造成崇尚武力的精神,在动乱又繁荣的情况下,也形成了齐文化的与众不同。也许,这特色将永远启发后人,永远可作借鉴。齐文化,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 在此必须一提的,是自商代以来,东夷人在冶炼合金术上的技术已经异常进步。假如说,古希腊以锡和黄铜合金制成的青铜武器所向披靡,东夷人的合金技术早就先进多了。因为冶金工艺和渔盐、陶器等工商业的发达,使齐人非常富有,再加上政策英明、尚武尚智和尚德的精神,思想学说开明、开放,所以促使齐文化显出绝世的光彩。 可是齐文化一直被忽略,或长期被埋没了。直到近些年来,我们才能获得更多一点的资料。这是由于治史者向来都强调黄河中游的华夏文化,并视之为正统,而把东夷(黄河下游)及其他如长江流域文化都抹煞了。此谬论似乎已延续了2000多年。 1997年,在北京市王府井的热闹市区地带发掘到据说是更远古的“北京人”。其实,有理由相信,山东猿人的年代也一样长远,或更长远。山东东临海洋,河网密布而水产丰富,雨量适中且四季分明。我们从它著名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来看,山东人在史前,或6000年前,已先进得多。当年,中原盟主华夏集团首领黄帝与东夷以蚩尤为首的一族在涿鹿打了一场持久战,虽然最后是黄帝赢了,但黄帝却尊称蚩尤为“战神”,肯定敌手的地位,并携手建立新的族群、文化。由此也可看出5000年前东夷人(山东人)的作战实力。 传说史前东夷人的领袖都是发明家。6000年前,伏羲便教人耕作和结网捕鱼、打猎和制定历法等改善生活的措施。5000年前,齐人的远祖蚩尤便能冶炼五种合金兵器,其他如甲骨文的使用、仓颉之造字,以及医术和文学艺术上的成就等,都是当时其他地区望尘莫及的。齐文化最突出的,是它的思想学说,这使它永垂不朽、历久弥新。 儒学,是孔子把鲁文化或周文化中的“礼”整理后再加上夷人的“仁”而成的。孔子学说以周礼为中心,以夷人的仁为核心。据说,当时的夷人大体上都是“天性柔顺,好让不争”的,加上鲁国原有的礼义美德,这搭配可能便是儒家学说的由来。可是,后来到了汉朝时,在齐地有位儒者董仲舒,把阴阳五行和某些方仙道掺进了孔孟之学,且更进一步以法家的“三纲”创立了“三纲五常”。改造后的儒家学说后来大行其道,改变了它原来的精神面貌。山东人在思想学说上敢于革新,是这个文化的最大的特色,也是古代山东人与众不同和特殊之处。这些革新的思想家、政治家或军事家当中,除了姜太公之外,闻名的还有齐桓公、管仲、曹刿、晏婴、司马穰苴、孔子、孙武、曾参、墨子、荀子、吴起、孙膑、田单、鲁仲连、蒙恬、诸葛亮等。 孔子于春秋末期创立儒家学说以来,几乎支配了整个封建社会,可是鲁文化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战国时代,有位学者墨翟,深以为孔子的儒学害己害人,遂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成立了墨家学派,以抗衡儒家。春秋时期的齐桓公一生威武,这位雄才大略的著名政治家,在收到改革和富国强兵之效的同时,因为思想与鲁国有分歧,就曾经举兵讨伐鲁庄公,怎知道在“长勺之战”却败于曹刿的用兵策略。曹刿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以谋略解救了鲁国之危,使他名垂青史。这是题外话。不过这也可以看到齐鲁文化之分流共趋的一斑,齐鲁文化之结合将会如虎添翼,天下无双。至于闻名于世的中国兵家,为什么是齐文化的产物呢? 说来简单,本来在齐地的东夷人,向来就是好猎、好战和喜带弓箭的民族。齐在受封之后又被授以征伐的大权,更形成了尚武、用兵的风气。再加上开国之祖是位大兵家,马首是瞻,所以全国人民自然也就“见贤思齐”,要学姜太公一样的本领。还有他们传说中的远祖“战神”,加上齐人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因而开了学术民主自由之风,丰富了思想学说,于是便涌现了管仲学派、黄老道家、齐法家、阴阳家、齐兵家等。比较之下,其他各学派都杂沓而松散,唯有兵家的体系完整,旗帜分明。由于物质文明,开放自由,商业发达,社会富裕,物资雄厚,更有锋利无比的青铜兵器,于是促成齐人文治武功鼎盛并非偶然。因为他们没有传统文化的包袱,在胜者为王和亡国之师不可复存的观念下,他们只有样样都讲效益,也就是一切都实事求是,务求在战场上半点也不出差错。兵家因此也就非常科学化。这战争的文化从蚩尤发展到姜尚,再经过曹刿、管仲到司马穰苴,便出现了孙武这位一代武圣。 齐国当年的临淄人口已达7000户之多,是神州最繁盛的城市。此处万商云集,学说风气昌盛,百花齐放。由于面对附近的夷人及许多小诸侯国的不停袭击的压力,齐人的战备向来都被视为社会国家的重大问题。要解决问题,除了军事以外,同时也依赖政治。职是之故,齐人的兵法是一部为了解决问题的战争学说。兵法要求一次也不能出错,一点也不能凭空杜撰,《孙子》就是这样产生的一本著作,它是春秋时代经济、政治和战争智慧的总结,它的真理似乎已成为“铁一般”的规律。 据说,曾经有人问一个英国人,说:“假如我以一个印度,换你的莎士比亚,你换不换?”英国人随即回答说:“什么?十个印度也不换。” 我本人曾游历过英伦莎士比亚的故居,德国莱比锡歌德的教学,意大利翡冷翠马基雅维里的石棺。可是,山东省却遍地都是大文豪的足迹,思想家的印记,齐鲁大地文化之深厚,智慧之蕴含,风气之弥漫,就像它的泰山一样别无类似,启迪天下四方。对于研究孙子兵法思想文化的人,若能到此一游,那必然会喜不自胜,启迪万千。P4-P7 序言 我6岁开始读书认字,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记得当年在煤油灯下,她教我读了三部红皮书:《三字经》、《千字文》和《幼学琼林》。这是传统启蒙教科书,读过私塾的人,都念过的。《三字经》是一本奇书,人称它为“袖里《通鉴纲目》”,“若能句句知诠解,子史经书一贯通”。母亲对我耳提面命,解释详尽。我当时年幼,理解力不强,但读之甚熟,背诵如流。《千字文》四字一句,虽仅千字,内容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人事历史,包罗万象。《幼学琼林》又名《成语考》,有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我还记得书中有关兵学上的文句:“孙膑吴起,将略堪夸,穰苴尉缭,兵机莫测。姜太公有《六韬》,黄石公有《三略》。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人们说:读了《增广》会讲话,读了《幼学》会看书。我既读了《幼学》等启蒙课本,上了中学,古文对我,就不算是一道难题了。 小学时期,我们的训育主任杨少锋老师对同学们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并善于讲故事,我们都很敬爱他。他娓娓告诉我们古人勤学的故事。他说晋代车胤好学,因为家贫,夜读无油,于是捉了许多萤火虫放在囊里,借着它们发出的亮光来读书。孙康在寒夜里读书无灯,便跑到屋外去借着雪光的映照来阅读。汉朝朱买臣因为家贫上山打柴,负薪归家时总是悬书本于担头,一面诵读,一面步行。杨老师说,这些古人不以家贫而废学,更孜孜不倦,终成大儒。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启发。 毕业前夕,杨老师给我们讲张良巧遇圯上老人的故事。圯上老人送了一本兵书给张良,嘱咐他好好钻研,以后以此兵书的知识来平乱安民。张良遇见圯上老人获赠兵书的故事,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当时便立志要学张良读兵书一样做一番事业,于是便到怡保各华文书店找,可是都找不到。后来,我负笈槟城,在一家书店里,竟然发现有三种《孙子兵法》,我都买了下来。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有多种版本,我买的是《十一家注》本,另两个版本是《魏武帝注》本和《武经七书》本。《十一家注》是集注本,经过辑者校勘,错讹字较少,给初学者带来很多方便。 近20年来,我经常出国旅游。我有个习惯,就是喜欢在旅途中看书,而《孙子兵法》往往是我旅途的伴侣。有一回,我乘搭中华航空公司班机,从台北飞往新加坡。飞机在曼谷停留,有一批旅客下机,另一批旅客上机。在我的隔壁座来了一位青年女乘客。她看到我埋头看书,竟跟我搭讪起来。她打着京片子好奇的问:“先生,您看的是什么书?”我合上书,把书面给她看。她说:“哦,是《孙子兵法》。”于是我们的话匣子打开了,谈起《孙子兵法》来。原来她的父亲是令军官,熟读《孙子兵法》。她受了乃父的影响,也念过《孙子兵法》。她是一位在台北任职的中学老师,端庄大方,学识丰富。读《孙子兵法》的人时常都自然地会交上一些朋友,总是“似曾相识”的,因此很是投机融洽。我们在新加坡巴耶礼沓国际机场下机,可惜没有交换地址,以后我们就没有机会进一步讨论《孙子兵法》了。 由此,我联想到在台北读《孙子兵法》的人相当普遍,应用到商业或各方面去的人也不少,有的也许因此而飞黄腾达。 我读书喜欢读出声来,并作摘要和抄录警句。《孙子兵法》全书只有6000字,言简而意赅,文章写得好,多用排比句,既简练有力,又反复开阖,很有说服力。我曾把《孙子》抄过40多遍,并摘录书中警言名句,加以讽诵。我读《孙子兵法》可说是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四到,对我认为值得借鉴之处,我都用心反复探索。 30年来,我阅读《孙子兵法》,虽偶尔也有所得,但运用机会不多。当我失意时,我总喜欢翻阅它,希望从中获得一些精神力量以克服困难,所以它一直成为我失意时的良伴。 《孙子兵法》的内容丰富,思想精妙,成为今日军事专家、政治家、企业家和学者研究的课题,它的影响遍及东西方。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出版一部著作《1990——不战而胜》,书的名字便是取自孙子的名句“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可见孙子对尼克松的影响。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和中曾根也是《孙子兵法》的爱好者,据说他们要作出某项决策时,总要翻阅《孙子兵法》,认为既可寻找灵感和启示,也可吸收思想营养。 我认为《孙子兵法》这华族的文化瑰宝,有研究、承传、发扬和实用的价值。 我们应当把《孙子兵法》的精义应用在生活中,以促使社会在各方面飞腾。我们提倡儒家思想,同时也要提倡孙子学说,这么一文一武,可以塑造一个既刚强又优雅的社会。它应该是我们迈入21世纪的教本、人生的良伴。现在,正是本人第三部著作《兵法·事业·人生——十年讲学话(孙子)》出版之际,难免想起吾亲爱的母亲,她是我精神的力量(她卒于1996年3月16日)。假如可以的话,我愿把这部著作第一个送给她,以及天下所有关怀孩子的娘亲。 后记 当1990年中东海湾的沙漠战争进入(当时说成是毁灭性的)决战时,据说在交战国总统的白宫桌面上放置了两本书,一本是《凯撒传》,一本是《孙子兵法》。那是布什总统临危不乱的“案头读物”。结果美国胜得非常漂亮,干净利落。 1959年,当新加坡年轻的总理在动荡的局面中上任时,曾对南大的政治系同学说:当我睡不着觉,便马上起来看《君主论》。那是他的“床边读物”。结果他冲破万难,成就有目共睹。 这本新书便是以上述两本书的学说为演绎,是本人花了十年讲学的经验而写成的作品。希望您只要花很少的时间便能掌握它的精神,而能运用自如,心想事成。 这两本哲学(军事、政治的)著作虽然如《相对论》一样是那么小小的一本,但都是抽象(形而上)说理的,因此只有很老练的学者或使用者才能明了它的原理、个中奥秘。本书《君主论》190句名言警句,这创新(绝无仅有)的语体文若能使您一看便懂的话,便成为本书的一大特色。希望它能助您腾飞,并谨以此献给那些有崇高理想的朋友。 本书的69篇论文,以孙子思想为主,以儒、道、佛、法和西方哲学(美学、现象学、未来学、现世主义)为副,都是具思想性的。这是一部为了朝向未来又未来的著作。 《君主论》可说是百多年来西方政治家与商家藏在身边的秘笈,也许是先有了它才有环球性的西方霸主地位。新加坡总理当年面对反对党声势浩大的压力而睡不着觉,相信便是以它克服了重重困难,毅然决然地实现了建国理想,从而成为富国强民的一代缔造者,成为立国的典范。很多人都认为,与人竞争,《君主论》这本“常外之法”不可或缺。西方百多年来在殖民统治与跨国企业两方面抢尽先机,相信便是由此书主导的。虽然莎士比亚曾为文大肆抨击该书作者马基雅维里是“魔鬼”,但这套政治学说总不失其为政治之父的言论(除了政治,还是政治),就如孙子之“言必征战”。我们不能以世俗的行为规范去评论它。 《孙子兵法》与《君主论》这两本举世名著,前者是先有了它才能以6万吴军打败有20万兵力的强楚,继而称霸中原,后者有了它西方始得以控制大半个世界。假如有人把它们一里一外配合应用,此人很可能便是未来的巨子。 可是到目前为止,还未听说过有兼通这两本巨著的学者。其实,要了解或掌握其中一本已经很难,更何况是两者兼通?有人穷一生的时间也未能参透其中的一本。也许,你能。 本书在写作的过程中,总希望能助人马上派上用场,能边学边用,以收活学活用之效。毕竟,对于绝大多数入来说,志在运用,而不是其整个学说。 过去28年,笔者一向居住于狮城,这是一个讲求实际效绩的城市国家。这些日子以来,每个星期日早上本人都从它的国际机场飞往吉隆坡,于同日下午三时在唐入街一家酒店的十楼大厅作三个小时的学术演讲。出席听讲人数由最初的三数十人增加到近年来的300人(人说“场场爆满”)。他们每人周而复始地聆听,如是讲了十载450多场。因为得到众人的厚爱与支持,我对本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关的“双璧”的思想学说,针对的课题当然要结合现代与未来的迫切要求,才是大众最为关切的。于是我所涉及的内容也愈来愈广泛,从股市、经济到人生、保健与家庭融为一体,但更重要的是以大量的时事解读《孙子兵法》原文,这才是让大家“听出耳油”,寓教于乐的结合,听者因此无不兴趣盎然。每回散会(下课),大都总是抱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去。原来,在吉隆坡有这么多好学的人,他们包括老中青各阶层,其中以自我再教育的中年商人居多。 征战,是一次也不许出错的事儿,因此在讲学方面,我也贯彻不出半点差错的态度,本书各篇都是在这种处事态度下相继完成的。 回忆过去在马来西亚首都讲学,不但不以为苦,不觉浪费时间与精力,且每次来回都是愉快不已的。一方面不断做学问、不断讲学,生活很充实;一方面又结识那么多来自各行各业的朋友,同时弘扬学说风尚,这是共同的收获。真希望有一天,每当人们谈起吉隆坡时,总会谈一谈《孙子兵法》。 古人说,“读其书,当知其人”。与此同时,传播媒体也常说,“一图胜千字”。本书由近30张图片而“知其人”,则更胜于千言万语了。这些照片,除充作笔者生活的痕迹记录之外,亦让读者明了笔者生活的一斑。 在第五届国际孙子兵法研讨会后,本人特别在苏州多逗留一个月,主要是希望得其灵气。在太湖边的东山国宾馆先后完成了本书中的《<孙子兵法>的挑战》、《孙子与儒道法家》、《人海战术》与《毛泽东与孙子兵法》诸篇作品。这个地方之美,诚如天堂。 在编纂本书的过程中,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秘书长碧澄先生给了我很多的协助。他在审稿、校稿和编排方面都很认真地出了力。他一向勤于写作,做事又快速谨慎,其工作态度(一坐便是12小时的)深深感染了我,本人谨此对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本书截稿前,本人再度慎重的审阅《孙子兵法》原文一遍。本来过去的版本已经有不少的差异,近期一些孙子大辞典的出版,使人更加难以遵循,莫衷一是。当我们遇到为推翻而推翻或刻意纂改的做法时,辛苦的是后学者。这在孙子学术上来说,是难以思议的。为此,本人参考了各种版本,以11年来从教学的“直觉”编出“我的版本”。当然,对于许多有争论性的字句,我会想到孙子应该是怎样写的。本人举办“孙子兵法精读班”已超过450场,若说融会贯通自然不在话下。但更重要的,我们要处在孙武先生的立场来看问题,遣字用句。本书附录的《孙子兵法》原文便是如此敲定的。 我要感谢北京中国军事科学院的首长李际均上将,戴怡芳中将,吴如嵩、杨少俊、于汝波博士生教授,以及苏州孙武学者管正与谈世茂的“重点招待”。他们总是那么“善气迎人”、“不约而亲”,教人兴奋又鼓舞。 但更重要的,是吉隆坡那群好学不倦与奋发有为的朋友。他们每周风雨不改地出席聆听我的讲演。若是没有了他们,定然不会有此书的出版。 我不忘记感谢我的太太赖奕迎,这些年来,她总是那么活泼愉快,深明事理,善解人意。是她使我热诚积极,乐于讲学,勤做学问。 1998年10月8日,我与37名研究《孙子兵法》的同仁,在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的安排下,飞抵省会济南,接着游览了惠民县孙子的故里,参观了临沂市银雀山的出土文物。山东存留下来的这些形象化事物,对我们研读孙子学的人来说是异常重要的。研究中国思想学的人,不可不到山东省来寻根,并启发灵感。使我印象最深的,是登上泰山的那一刹儿。它那无可动摇的势能,峙立天下的雄姿,就像齐鲁文化的标志一样,为中国及世界思想文化之正宗、发祥。 姜太公(吕尚)自小受尽生活之苦、漂泊零丁,但却成就过无人能比的功名。他之大器晚成,不但能加强我们福寿安宁的信念,且不急不躁地迈向成功,迈向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迈向以造福人类社会为依归的成功。今年9月18日是他的生辰纪念。本人受到《人文与自然》杂志社及山东人民政府之邀,到时将偕同30多位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同仁出席庆典及学术研讨会。与此同时,本人将在山东大学作一场学说讲演,以及出席此本著作的发售礼。在此仪式中,得到北京吴如嵩教授、于汝波教授及黄朴民博士当代三大孙子兵法学者拨冗远道而来连袂出席,此是本人之毕生有幸、无尚光荣。但更重要的,是山东同仁的盛情、肯定,同时深感当年稷下学宫时代的文化风格再现。 当您看完本著作时,令您最为惊奇的,也许是为何吉隆坡有那么多人,又那么长时间的聆听孙子学呢?因为,它在这里受到肯定。孙子学的确是最佳的精神食粮,它丰富了我们的生命(无时无刻),无论您是在征战的途中,在平凡的岁月里,或在失落的时刻,它总会使您思想安宁,力量充沛,人生在握。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兵法事业人生--十年讲学话孙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马来西亚)吕罗拔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齐鲁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30990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1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2 |
出版时间 | 2001-09-01 |
首版时间 | 2001-09-01 |
印刷时间 | 2001-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338.65 |
丛书名 | |
印张 | 1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11 |
宽 | 148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