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毛泽东领导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革命军(稍后改称中国红军)80周年。值此之际,特编辑此套丛书。丛书共分三卷:第一卷主要写毛泽东从井冈山创建中国红军到古田会议提出建军纲领,奠定人民军队基础的光辉斗争历程;第二卷主要写中央苏区的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第三卷独辟蹊径,着重写遵义会议后在党和红军领导层中形成的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三驾马车”新领导架构指挥下,取得长征胜利的历史;并一直写到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投入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洪流。
图书 | 毛泽东与红军(共3卷) |
内容 | 编辑推荐 今年是毛泽东领导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革命军(稍后改称中国红军)80周年。值此之际,特编辑此套丛书。丛书共分三卷:第一卷主要写毛泽东从井冈山创建中国红军到古田会议提出建军纲领,奠定人民军队基础的光辉斗争历程;第二卷主要写中央苏区的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第三卷独辟蹊径,着重写遵义会议后在党和红军领导层中形成的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三驾马车”新领导架构指挥下,取得长征胜利的历史;并一直写到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投入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洪流。 目录 第一卷 从井冈山到古田 一、毛泽东早年思想转变的轨迹 二、城市转向农村——开始认识中国农民的“战斗性” 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首创第一支工农革命军 四、上井冈山去——创建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五、朱毛会师——中国红军的诞生 六、克服“八月失败”——井冈山根据地的恢复与巩固 七、敌人的第三次“会剿”——井冈山根据地的失守 八、历史的沉思——错杀袁文才、王佐的沉痛教训 九、历史的评价——井冈山斗争的伟大历史意义 十、向赣南进军——迈开了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步伐 十一、红四军党内关于建军原则的一场争论 十二、春风化雨——中共中央的“九月来信”和周恩来的口头嘱咐 十三、古田会议——建党建军纲领的形成 十四、古田会议对党和军队建设的贡献和意义 十五、对古田会议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十六、古田会议相关问题释疑 第二卷 从第一次反“围剿”到第五次反“围剿” 一、毛泽东的伟大创造——红一方面军的诞生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二、初次鹿兵——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一次“围剿” 三、再燃战火——粉碎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 四、三度交锋——粉碎国民党军的第三次“围剿” 五、“左”倾冒险主义的发展——毛泽东失去兵权 六、“四破铁围”——第四次反“围剿”的大胜利 七、红星黯淡——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 附录一 战役战斗敌我指挥统表(1-13) 附录二 战役真都一览表 附图 战役战斗经过要图(1-12) 第三卷 从红都瑞金到圣地延安 一、起步维艰——踏上漫漫长征路 二、遵义会议——生死攸关话转折 三、战略胜利——重掌君权破重围 四、两军会师——“北上”、“南下”起纷争 五、奠基西北——扎下革命大本营 六、三军会师——巩固扩大根据地 七、国共和作——红军抗日谱新篇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毛泽东与红军(共3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黄少群//宋留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32391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08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100 |
出版时间 | 2007-10-01 |
首版时间 | 2007-10-01 |
印刷时间 | 2007-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3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A752 |
丛书名 | |
印张 | 6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9 |
宽 | 170 |
高 | 5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