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突袭苏维埃/二战经典战役全纪录
内容
编辑推荐

“巴巴罗萨”计划,世界战争史上最大的骗局。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最大的“闪电战”。德军二战以来遇到的最大打击。

为什么频频获胜的一方却逐渐地失去胜利女神的青睐?为什么钢铁的巨大力量改变不了第三帝国军事大厦弱将倒塌的宿命?这些疑问,叶皮凡·马卡列夫的《突袭苏维埃》将为您一一解答。

内容推荐

《突袭苏维埃》是叶皮凡·马卡列夫的一部著作。

《突袭苏维埃》是“二战经典战役全记录”系列丛书的其中一本。

斯大林应该知道,希特勒是一个根本无法与之做交易的人。尽管他作出了当时看来惟一明智的选择,尽管他知道一场战争不可避免,但他没有料到,希特勒如此善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在短时间内,成功地导演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战略欺骗,实施了一次又一次几近完美的歼灭战。时空转换,让我们拨开历史的云烟,那一场规模最大、最凶残、最野蛮的“闪电战”,正在惊心动魄地上演……

目录

第1章 注定被撕碎的和约

1 永不折腰的人

2 各怀阴谋的握手

3 嗨,希特勒

第2章 “巴巴罗萨”计划

1 进攻苏联的“理由”

2 二将争宠

3 21号训令

第3章 隐蔽的东征

1 希特勒的作秀

2 金风已动蝉不觉

3 迫在眉睫的危险

4 箭在弦上

第4章 最黑暗的黎明

1 坐失最后的机会

2 一错再错

3 惊醒吧,俄罗斯

第5章 钢铁兽群

1 猛兽出笼

2 最后一滴血

3 坦克交锋

第6章 明斯克惨败

1 狮群的首领是绵羊

2 西方面军的悲剧

3 临阵斩将

第7章 浴血斯摩棱斯克

1 古德里安狂飙猛进

2 失去主动的防御

3 帝国之花

第8章 基辅大包围

1 错舞矛锋

2 强渡杰斯纳河

3 最后的突围

第9章 折锋列宁格勒

1 漫长围困的开始

2 朱可夫临危受命

3 冬天悄悄来临

试读章节

1939年3月,苏联共产党第18次代表大会上,万人会场非常安静,只能听到一个响亮的声音在回荡,那是一个演讲家的声音,虽然带有明显的格鲁吉亚口音,但一字一句都特别清楚,语调富有说服力和鼓动性。这个声音来自主席台上那位政治局委员,他身材不算高.厚厚的头发向后背梳着。高耸的鼻梁,深陷的眼窝。眉毛和胡子都很浓密。他就是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

他正在宣读的长长的文件是苏共十八大的工作报告。最初。对于由中央机关起草的这份工作报告的草案,斯大林并不满意。他几乎是又把报告重写了一遍,特别加入了十七大以来党内反对托派和各种内部敌人、奸细的斗争所取得的胜利,以及当前非常严峻的国际形势——世界性的、有可能将苏联卷入其中的战争会在几年内无可避免地到来。

是呀,这两个内容恰恰是1939年苏联社会政治生活的主旋律。看看十八大的代表名单,再对照一下十七大的代表名单,连斯大林自己都有些吃惊。很多原来的党和政府以及苏联红军的高级领导都已经不在人世了。这正是他自己这几年的“斗争成果”。斯大林不禁开始回想他一手发动的“大清洗”的斗争:1937年,处决了图哈切夫斯基、雅基尔、乌博列维奇;1938年处决了罗森霍尔茨、李可夫、布哈林。另外还有阿格拉诺夫、乌汉诺夫、谢苗采夫、舍博尔达耶夫、鲁勉采夫、哈塔耶维奇、杰姆琴科、苏利莫夫、杰连斯基……这份名单简直是越拉越长,其中很多都是斯大林多年的老战友。“党内斗争得太残酷了!”斯大林不禁心头一颤,可是想到十七大时竟然有近300名代表投了他的反对票,他的心立刻平静了一些。“这是必要的斗争!”

斯大林和他的名字一样,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他几乎从来不会动摇自己的决心,不会受到他人意见的干扰,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更不会后悔自己的行为,他不知懊悔为何物,就像他不知仁慈和同情为何物一样。然而想到十七大后,党员的人数减少了33万!他不能不担心,很多重要的岗位是不是留下了真空。

P3

序言

1939至1941年,当法西斯德国的钢铁军队横扫欧洲大陆时,苏联这个东方的巨人正在默默地进行着战争的准备。然而苏联顾虑远东日本的威胁,不愿过早地卷入战争。德国在实现侵略野心的蓝图上,,选择波兰作为最初的目标,其后就是通过闪电般的大规模袭击,一举摧毁法国,再乘胜追击,横扫整个欧洲,甚至打过英吉利海峡。要实现这一冒险计划,就必须稳定自己的后方,使苏联不会加入战局,并能向德国提供开动战争机器所必需的能源和物资。就这样,德国与苏联这两个原本不共戴天之敌为了共同的利益达成了暂时的友好妥协。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是国际外交史上最为复杂、。也最富戏剧性的事件之一,这个外交场上的“双赢”,既为德国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保障,也为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争取了宝贵的战争准备时间。但希特勒却是一个根本无法与之做交易的人,何况这个阴谋家时刻没有忘记他进军东方的“理想”。因此,虽然斯大林作出了当时看来唯一明智的选择,却还是没能改变历史的进程。

1940年,当希特勒的跨海征英的“海狮”计划遭到挫折后,他又将目光重新对准了东方。经过一年多秘密而详尽的准备,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终于由一纸方案变成了几百万军队的庞大行动。

1941年6月22日,当300万德国军队从1500公里的战线上发起突然袭击时,苏联部队几乎毫无准备,大量指战员在睡梦中就牺牲了。德军的突然行动给了一直执迷不悟的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当头一棒,以至他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能恢复冷静清醒的判断。这种突然袭击也使苏军的高级将领们陷入非常困难的局面,在战争的最初几个星期里,很多苏联部队可以说是被己方混乱的指挥推到了德军的炮口之下。德军闪电般的快速进攻的势头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太量苏军主力野战军还没有展开作战就已经被合围。在此后的2个月里,苏军仍处于下风,。在北方列宁格勒被包围,在中央莫斯科已经失去了屏障,在南方更是大批部队被德军围歼……

这是德军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发动的规模最大的闪击战,也是德军最后一次成功的闪击。这次闪击虽然没有完全达到预想的目的,却也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面对一个势均力敌的强大对手,在很短的时间内侵占了对方大片领土,歼灭了上百万的苏军,几乎直捣苏联首都;而拥有庞大陆军部队和巨大战争潜力的苏联,在德军的钢铁洪流面前,最初的几个月里几乎没有还手之力,这个巨人在德国密集的重拳打击之下,晕头转向、摇摇摆摆,跌倒后险些爬不起来。

从比亚威斯托克一明斯克,到斯摩棱斯克,从基辅到维亚济马一布良斯克,苏军的主力兵团一次又一次地被德军的铁翼包抄装人口袋,进而被全歼。白俄罗斯与乌克兰的首府相继陷落,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也陷入重围,莫斯科直接面临敌军的威胁。这场战争可以被写成一本经典的军事学教科书。因为在战争中,德军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几近完美的歼灭战,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冯·博克等一系列军事指挥天才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来,立足于世界军事家的人物长廊。在他们出色的指挥下,德军充分展示了“闪击战”理论的优势和装甲部队的强大战斗力。然而这又是一场奇怪的战争,因为就是这一系列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战役,实质上却是在为未来的最终失败埋下伏笔。德军一次次歼灭苏军重兵集团的同时,也在一次次丧失取得战争决定性胜利的机会。苏联最不缺乏的就是人力,而德军最迫切需要的却是时间,可以说德军的胜利,是在用自己的时间来换取苏联的人口。在以小侵大的战争格局中,这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因此在接连不断的胜利之下,巨大的阴影笼罩过来。几乎每一次重大的战役胜利,都在战略上失去了重要的砝码。经过这场战争,德军从二战初期的精锐之师变成了疲惫之师,由战无不胜的神话之师,变成了危机重重的“末路狂兵”。正是因为这样,此后的苏德战争才成为整个欧洲战场,乃至整个二战的转折点。

为什么频频获胜的一方却逐渐地失去胜利女神的青睐?为什么钢铁的巨大力量改变不了第三帝国军事大厦终将倒塌的宿命?这些疑问,本书将为您一一解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突袭苏维埃/二战经典战役全纪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叶皮凡·马卡列夫
译者 孙鹏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35910
开本 16开
页数 2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512.9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45
18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6: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