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对我国玉器的原料、产地、工艺、时代特色、纹饰、器形,以及玉器收藏市场的历史和现状、玉器鉴赏要点等作了重点介绍,希望对玉文化爱好者、玉器收藏爱好者更全面地了解玉器收藏、鉴赏知识,体悟我国玉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所帮助。
图书 | 中国玉器收藏鉴赏500问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对我国玉器的原料、产地、工艺、时代特色、纹饰、器形,以及玉器收藏市场的历史和现状、玉器鉴赏要点等作了重点介绍,希望对玉文化爱好者、玉器收藏爱好者更全面地了解玉器收藏、鉴赏知识,体悟我国玉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所帮助。 内容推荐 中国素有“玉石王国”的美誉,中国玉器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七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历代制玉者们精雕细琢,塑造了众多精美绝伦的玉器。这些玉器造型多样、纹样繁多、工艺精湛,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还有着较高的收藏、鉴赏价值。本书通过对中国玉器历史发展、材质、造型、纹饰,以及收藏、鉴赏等方面知识的讲解,希望能够使读者对中国玉器有全面了解,感受中国玉器文化的博大精深。 目录 第一章 认识玉 1 什么是玉? 2 我国历史上的玉都曾扮演了哪些角色? 3 什么是玉图腾? 4 为什么说玉有德? 5 怎样理解“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6 怎样理解“行步则有环佩之声”? 7 玉的礼仪功能如何体现? 8 什么是“六器”和“六瑞”? 9 为何和田玉被誉为“帝王玉”? 10 玉从何时开始走入民间,成为生活中的“吉祥玉”? 11 玉与我国的山水文化有怎样的关系? 12 玉与我国的酒文化有怎样的关系? 13 玉与我国的宗教文化有怎样的关系? 14 玉与我国的印文化有怎样的关系? 15 关于玉的成语有哪些? 16 成语“完璧归赵”有何典故? 17 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有何典故? 18 成语“抛砖引玉”有何典故? 19 什么是软玉? 20 什么是硬玉?硬玉与软玉有何区别? 21 和田玉主要分布在哪里? 22 什么是籽玉? 23 什么是山料? 24 什么是山流水玉? 25 什么是白玉? 26 什么是羊脂白玉? 27 什么是青玉? 28 什么是青白玉? 29 什么是黄玉? 30 什么是墨玉? 31 什么是碧玉? …… 第二章 历代玉器鉴赏 第三章 玉器的制作工艺 第四章 玉器器形 第五章 玉器纹样 第六章 仿古玉与赝玉 第七章 玉的鉴定 第八章 玉的收藏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玉器收藏鉴赏500问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虞缘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96870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09-03-01 |
首版时间 | 2009-03-01 |
印刷时间 | 2009-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894-44 |
丛书名 | |
印张 | 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1 |
宽 | 185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