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空中梯队(建国50周年跨世纪大阅兵)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以亲身经历,回顾了建国五十周年大阅兵空中梯队圆满完成任务的全过程,总结了此次阅兵的指挥经验,是一部内容详实、文笔流畅的纪实。

内容推荐

本书记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跨世纪大阅兵及其背后的空中梯队训练故事,记载了参阅官兵的钢铁意志和赤胆忠心,也记载了作者本人的智慧,情操,宏观性格和精细作风。

目录

第一章 最后决心

第二章 复杂气象

第三章 密集编队

第四章 空中特情

第五章 “通州辅指”

第六章 飞向“K”时

试读章节

飞行安全,是航空兵部队格外关注的问题;国庆阅兵情况特殊,空中梯队的飞行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有人说过,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千百年来,人类只能默默仰望高远的苍穹,直到100多年前才借助飞机翅膀飞进天空。这是一个陌生的地带,每次飞行都像一次探险。走进空军队列后,我有过N小时的飞行纪录,飞得越多,越清楚过去所谓“人定胜天”的口号是大话。天空不是我们的敌人,我们不应该也不配当它的对手。我们需要做的,是尽量去熟悉了解天空的脾气,遵守它的“法律”,尊重它的权威,以此获得相对自由。实际上,每次飞行,所有的飞行员也都是带着虔诚和敬畏的心情飞进天空的。

天空的这种绝对权威,来自它毫不留情给我们的无数次教训。我也被它教训过多次。20世纪N年代,我在某飞行师任师长,一次驾驶歼七战斗机作特技飞行时,发生了一起严重事故征候。那天是简单气象,一片碧空,气流平稳,课目也相对熟悉,飞行过程十分顺利。可是,落地时险情发生了。当时就觉得飞机突然朝左边歪,速度也慢下来,与此同时,听到了尖锐的金属摩擦声。最初一瞬,我以为忘记放起落架,可是仪表板上显示起落架已经放下了。飞机处在几乎失控状态,随时有翻扣在跑道上的可能。我赶紧蹬舵、刹车、投放减速伞。在这过程中,我已经判断出是右边的机轮掉了,情况非常危险。庆幸的是飞机最后被控制住了。下机舱后证实了我的判断,右边的轮胎不见了,飞机像个右腿“骨折”的病人,金属起落架在坚硬的混凝土跑道上划出长长的深痕。那个飞掉的轮胎像个马拉松运动员,后来在离机场很远的北边小树林里才找到它。这个事故的原因,是机械师没有将右轮固定好。这次没有造成更大灾难十分侥幸,因为在许多类似的事故里,出现过一些“飞机翻扣”或者“起火爆炸”的结局。

飞机是个由许多部件组成的庞然大物,一点小的机械故障,都可能会造成大的灾难。然而,这种由机械故障造成的事故,只是飞行员需要面对的众多危险之一。飞行员自身的心理或生理原因,也常常会使飞行员成为自己的敌人,处理不好,同样会酿成重大灾难。

研究资料表明,几乎所有的飞行员都出现过空中错觉。这些错觉的花样很多,比如“倾斜错觉”、“倒飞错觉”、“脱离现象”等等。错觉发生后,飞行员有时会把大海看成天空,天空看成大海;有时会把地面灯光看成星星,星星看成地面灯光;有时会觉得自己仿佛灵魂出窍,自己离开了飞机,或者飞机像搁在一根针上飞行,随时都会掉下去等等。人长期生活在地面,习惯了平面运动,到了空中,三维的运动状态很不适应,就会发生许多定向的困难和错觉现象。我也遇到过倒飞错觉。一次飞行,本来在平飞,飞行状态也很正常,但那会儿,就觉得飞机已经扣过来了,是在倒飞。发生这种错觉如果是在高空,而且短时间能够克服,问题还不算太大,但那次我的飞行高度只有1000多米,要是不能及时克服,就非常危险。我检查了仪表,仪表显示我在平飞,但舱外的情景却让我迷惑,总觉得是在倒飞。我就在心里大声喊:“坚信仪表!坚信仪表!”但是,这种坚信并不容易做到,因为你眼中看到的情形是在倒飞,而且仪表有时也会出错。所幸的是,这次错觉中我又一次逃过险关,使我今天有机会谈这些体会。不过,类似的情形今天依然在各航空兵部队不断发生,它可能是飞行员需要永远面对的一个问题。

在天空里,飞行员还需要每天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是复杂多变的气象。天空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特点,首先它是“空”的。飞机不像汽车有大地的依托,出现故障后没法停下来检查修理。由于这个特点,上天前就需要格外认真地检查飞机状况,力争在天上不出问题。其次,天空又是“实”的。它被空气填得满满当当,有各种看不见的气流在运动,使天空气象万千。这种千姿百态的变化,在摄影师眼里可能是美景,但对于飞行人员,则可能是激流险滩,是死亡陷阱。  正因为飞行的这些特点,每次飞行前,相关人员和部门都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做好各种预案,一旦发生险隋,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反应,及时处置。这种地面准备,表现为每个飞行员人手一册的《特殊情况处置规定》。这个规定里,设想了在天空可能遇到的各类情况,每个飞行员在上天前都要背得滚瓜烂熟。在天空出现特殊情况后,处置的时间通常以秒计算,只有对这些处置方法非常熟悉,才能成为某种下意识的反应,争取更大的成功概率和生存机会。

国庆阅兵是在特殊时间、特殊空间进行的活动,对飞行安全也有一些新的特殊要求,因此,在“通州辅指”刚开始合练不久,空军就针对国庆阅兵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下发了《空中梯队特殊情况处置规定》。

这个《特情规定》,针对国庆阅兵的特点提出了“处置原则”、“处置方法”和“有关要求”,考虑得比较细致。比如在“处置方法”中,对“飞机空中故障”、“天气复杂或飞机起飞后天气变坏”、“梯队未会合上或掉散队”、“空中飞机危险接近”等五大类情况,都作了具体的处置说明,一旦遇到类似情况,飞行员就可以根据这些规定正确处置。

但是,空中情况千变万化,这些规定只能谈到一些大的方面,许多具体问题还需要部队进一步细化,也需要飞行员对此有更深入的准备。比如“处置原则”中有这么一条规定:“受阅飞机在空中发生危及飞行安全的故障时,飞行员可边处置,边报告,并尽快飞离城区上空,严禁在城区上空跳伞。”

要求是明确的,但是有些不太具体,也许不便具体。比如其中“尽快飞离城区上空,严禁在城区上空跳伞”的原则,就显得既明确也“含糊”。而这种“含糊”,就需要部队和飞行员自己去明确了。可以设想的情形是,飞行员在北京上空遇到了危及安全的故障,无法排除,但他已经来不及飞离城区了。对此怎么办?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从爱惜个人生命角度出发,他最好的选择是及时跳伞,保住自己的生命。但这样一来,飞机就可能撞上城里大楼或者密集的人群,造成更大灾难。所以《特情规定》中明确要求:“严禁在城区上空跳伞”。因此,飞行员不能这么干,他必须把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自己的生命之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应该尽量控制飞机,在城区里什刹海、龙潭湖之类的水面给自己和飞机选择一个“最后归宿”。这种情况,《特情规定》里没有明确说明,但所有的部队领导和飞行员都能心领神会。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提前做好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尽量不让这种灾难性局面发生。训练过程中,空军领导反复强调飞行的安全问题,下部队检查,也一再提醒加强特殊情况处置准备。8月21日,乔清晨政委在观看了“通州辅指”组织的合练后,提醒我们要加强特殊情况处置的研究。他说:“飞行是在空中实施的,这是航空兵活动的基本特点。正因为有这个特点,所以飞机坏了没办法停下来在空中修。如果在基准航线上,特别是进入禁区以后,飞机、发动机出现毛病,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置,就可能造成大的损失。对这个问题从组织领导、指挥,到每一个飞行员都要研究得非常透彻,都要记得非常准确,在处置上决不含糊。既要完成任务,又要保证安全,在平时就要牢固树立这个观点,在进入基准线前后,一旦发生故障,要果断处置,不能勉强去执行任务。”

P114-117

序言

汪超群同志是我的老首长,老搭档。他1959年入伍,次年飞行,历任大队长,团长,师长,军、军区空军参谋长,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等职。他当北京军区空军参谋长,我当政治部主任;他当成都军区空军司令员,我当政委;后来他到空军任副司令员,我任副政委。十多年间,我们志同道合,相知很深。在我眼里,他威而不猛,矜而不争。他工作中的特点是严谨细致,求真至简。他抓工作总有建树:当师长时带出了空军战斗力最强师之一,当军区空军参谋长使正处低潮的司令部形势迅速向上,当副司令员时主抓的军区空军训练水平和安全状况比肩历史最好时期,当军区空军司令员时,本区全面建设稳步发展。任空军副司令员分管训练工作,建立和完善了针对性战术训练组训机制;组建了空军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蓝军”分队,广泛开展对抗训练,显著提高了空军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战水平,并以创新精神组织航空兵基础训练改革和招飞改革,对提高飞行人员队伍素质和训练效益,加速空军战斗力成长作出了贡献。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责任意识。我曾说过,汪超群同志是我军的一座重镇。早先我一直感到他的能力和雄心在待机爆发,并认为他有此机会。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1999年建国50周年世纪大阅兵,他被委以辅助指挥所指挥员,担负起空中梯队组织训练和实施阅兵一线指挥的重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与解放军历史、与共和国历史同肩的重任。他完成得极为出色。1999年10月1日,在他的指挥下,空中梯队132架战机在极复杂的气象条件下排列着楔形、箭形、菱形、三角形铁阵,飞掠过天安门广场上空,以雷骇电激、岳动川移的世纪交响,宣叙了我军强大的空中战力。国人欢呼,国际惊赞。外电专稿称:空中梯队不仅充分显示了中国的国威军威,而且显示了中国空军驾驭现代战争和指挥大机群作战的非凡能力。空军部队的阅兵经验和阅兵精神,为空军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是空军建设的宝贵财富。汪超群同志将此光辉一页撰写成书。书中记载了国庆阅兵和其背后的训练故事,记载了参阅官兵的钢铁意志和赤胆忠心,也记载了他本人的智慧,情操,宏观性格和精细作风。我艳羡其功,欣笔小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空中梯队(建国50周年跨世纪大阅兵)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汪超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553827
开本 16开
页数 1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7
出版时间 2007-03-01
首版时间 2007-03-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7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6: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