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有话只对皇上说(奏折里的故事和智慧)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历代奏折中选出些精粹篇目加以评点,剖析这些奏折中不为常人所知的曲折机奥,抉出极易为人们所忽视的精微细末。从奏折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大臣如何通过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来表露自己的抱负才干,造福于民,造福于社会;也能看到权倾一方的藩臣,如何借上奏申述的机会,巧与朝廷周旋,既想如愿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不得罪“大老板”……

本书让人见识到中国历史政治文化的奥妙,封建时代为官之道的精微之理,也让人见识到人性的高尚、卑鄙、骨气和媚气。

内容推荐

奏折这个词最早见于顺治十三年,之前也叫过“奏章”“奏议”……

奏折是一种极有意思的文本,我们从中可以读到战战兢兢,读到汪洋恣肆;也可以见识到高尚,窥视到卑劣;可以了解什么是节操和骨气,也能看到令人恶心的无耻和谄媚。

本书选评了一部分奏折,作者用亦庄亦谐的文笔品评了奏折和奏折背后的人和事;也选录了部分历代的名家名折。为方便读者,本书所选奏折全配有译文。

读读奏折,或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目录

李斯:谏逐客疏\3

 议烧《诗》《书》百家语\7

 品评:不到最后不罢休\10

晁 错:论贵粟疏\19

 品评:你是一个实在人\25

司马相如:上书谏猎\33

 品评:吃饱了,撑得慌\35

魏 征:谏太宗十思疏\43

 品评:优秀的形象功臣\46

金城公主:乞许赞普请和表\55

 品评:千里东风一梦遥\56

韩 愈:论佛骨表\61

 品评:其实你也是个松货\66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谷子\73

 品评: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狂想\79

陈东:上高宗第一书\89

 品评:不合时宜的热血青年\97

胡 铨:戊午上高宗封事\107

 品评:铁血愤青,侠骨柔隋\112

海 瑞:治安疏(直言天下第一事疏)\119

 品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126

张居正:被言乞休疏\135

 品评:玩儿的就是矫情\139

李光地:奏陈病情并乞再赐坐汤折\145

 品评:给点阳光就灿烂\148

岳钟琪:奏张倬劝其反叛折\153

 品评:两个蠢货引发的血案\161

李鸿章:奏中日会议和约已成折\169

 品评:倒霉的裱糊匠\174

王 昕:奏杨乃武葛毕氏冤案折\181

 品评: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185

 

附录 名家名折选\191

董仲舒:庙殿火灾对策\193

路温舒:尚德缓刑书\196

诸葛亮:前出师表\201

李密:陈隋表\205

陈子昂:谏灵驾入京书\208  

李岜:谏以妖人郑普思为秘书监书\218

柳宗元:驳复仇议\221

欧阳修:朋党论\225

苏轼:教战守策\229

宗泽:乞毋割地与金人疏\234

耶律楚材:便宜十八事疏\237

戚继光:到仟谢恩陈情疏\238

卢象升:辞总理五省军务疏\245

史可法:请颁讨贼诏书\250

岳钟琪:奏夏靓实名曾静并请戮吕留良尸折\253

林则徐:会奏销化烟土一律完竣折\257

曾国藩:洪秀全逆尸验明焚化洪福琪下落尚待查明

  李秀成等已凌迟处死抄送供词汇送并相筹

  善后事宜折\261

左宗棠:奏购雇轮船不如自造折\271

试读章节

译文

听说官吏们在议论赶走寓居秦国客卿的事,我认为这是不对的。从前,穆公为了招揽人才不辞辛苦,从西方的西戎找到了由余,从东边的宛地找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骞叔,从晋国求得了丕豹和公孙枝。这五个人都不生在秦国,但穆公重用他们,结果,并吞了三十个西方小国,在西戎地区成了霸主。

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改变过去落后的风俗习惯,使百姓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国家富强起来;结果老百姓愿意听从国家的召唤,为国效力,各诸侯国也纷纷向秦表示亲近,愿意归附秦国。此外,商鞅还俘虏了楚魏的军队,开拓了千里疆土,直到现在,国家安定,民富兵强。惠王用张仪的计谋,攻取了三川之地,西边吞并了巴蜀,北边攻取了上郡,南边占有汉中,包容了众多的少数民族,控制着楚国国都鄢郢;东边占据着成皋及其附近的军事要地,迫使韩、魏将肥田沃土割让给秦国。又离散了六国联合攻秦的纵约,使他们一个个臣服于秦国,这些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作用。昭王得到范睢的辅佐,废去了穰侯,又赶走了华阳君,王朝的权力空前强大,杜绝了王权旁落的可能,一点点地夺取着诸侯的土地,使秦国建成了帝王大业。穆公、孝公、惠王、昭王这四位国君,都是依靠客卿的辅助而建立起丰功伟业。由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上述四位国君辞退客卿,不接纳,不任用他们,疏远有才有识的人士,只会使秦国失去富裕的实惠,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声望。

现在陛下收藏着和田的宝玉,拥有珍贵的随珠以及和氏璧,挂着光彩夺目的明月珠,佩着举世无双的太阿剑,驾着日行千里的千里马,竖立着用翡翠和羽毛编织成的旌旗,架着用扬子鳄皮制成的鼓。这几件宝物,没有一件是秦国所产,而陛下您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一定要秦国出产的才能用的话,那么,夜光璧就不能装饰陛下的殿廷,犀牛角、象牙制的器物就不能把玩,来自于郑、魏的美女就不能充实后宫,产于北狄的良马映醍就不能系在陛下的御马厩里,产于江南的金锡也不能为秦国所用,产于西蜀的丹青也不能用来描绘彩色的图画。用来装饰后宫、充实后庭、娱乐心意、满足耳目之乐的,一定要秦国生产的才可以用的话,那么嵌着宛珠的簪子、配上珠玑的耳饰、东阿产的丝绸服装、锦绣饰品都不能进用;化俗为雅、艳丽姣好的赵国女子也不得立在陛下旁边。敲着瓦瓮瓦罐,弹着筝,拍着大腿引吭高歌以满足耳目之乐的,才是秦国的音乐。郑国及卫国的民间音乐以及虞舜所用的韶乐、周武王所用的武象乐舞,都是别国的音乐。现在,陛下不听敲瓮敲罐的秦国音乐,而欣赏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不用弹筝的秦国乐舞,而采用韶乐,这又是为什么呢?无非是这些乐舞让人听了感到愉快,让人看了赏心悦目罢了。

现在陛下选拔人才可不是这样,不问可不可用,不问有没有能力,只要不是秦国人就赶走,非秦国的知识分子全都驱逐出境。如此说来,陛下所看重的只是女色、音乐、珠宝玉器,所看轻的则是百姓,这可不是跨越海内、制服诸侯的办法呀。我听说土地广大的国家粮食多;国家大的人民多,强盛的军队士兵勇敢。泰山不推掉泥土,所以能越积越大,黄河和大海不摒弃细流,所以能越流越深,越流越广;圣明的君王不拒绝民众,所以能使他的德教广为传扬。因此,土地不论四方,百姓不分国别,四季充实美好,鬼神也会前来降福,这是五帝三王所以无敌的原因。现在陛下却抛弃自己的人民来资助敌对的国家,辞退宾客去为诸侯建功立业,使得天下有才有识之士退回东方,不敢西入秦国,这正是借兵器并且送粮食给寇盗啊。

许多的珍宝并不产于秦国,很多有才华的知识分子虽不生在秦国,却愿意为秦国效力。现在赶走他们,就等于资助敌国;减少秦国的百姓来增强敌国的力量。对内会使自己虚弱,对外会与诸侯国树立怨仇,要想国家没有危险,恐怕是不可能的。

译文

五帝治理国家的方法各不相同,夏、商、周三代的治国之策也绝不雷同,这些领导者治国,各有各的招数,这并不是他们要标新立异,而是由于时代不断变化的结果。现在,陛下开创了统一天下的大业,建立起泽被万世的功绩,这本来就不是那些愚蠢的儒生所能洞察清楚的。况且淳于越所说的是夏、商、周三代的事,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效法呢?过去,诸侯互相兼并、互相争斗,大家都用优厚的待遇去招揽那些胸怀学问的人。

现在,天下已经统一,社会安定,法令由一个政权发出,百姓都在家里全力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读书人则认真学习国家的法令,铭记法令禁止的各种事项。但那些研习诸子百家学说的人却不从今天的国家利益着想,一个劲地吹捧古人的治国方法,以此来反对当今的政策法令,蛊惑百姓,煽动人心。李斯身为人臣,不得不冒死向陛下建议:古时候天下分裂,没有人能统一。所以诸侯林立,人们所谈论的,都是古代如何如何好,当今如何如何差,用漂亮的空话去扰乱实实在在的生活,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主张最完美,而对官府的政策法令提出种种非议。当今之时,皇帝陛下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并且已明确辨清各种学说的是非,只尊崇法家一家的学说。然而,民间的私家学说却纷纷起来非议国家的法令教化。人们一听说陛下的法令颁布下来,便按照各自的学说大发议论。在朝廷为官,便在心里反对,在城乡为民,就在街头巷尾议论,都在夸耀自己的学说来沽名钓誉,宣扬与现行制度不同的治国方法来表现自己的高明,那些以古非今的儒生,大都在造谣诽滂。这样的事如果不禁止,从上面来说,皇帝的权威就会大大下降;从下面来说,同一学派、观点一致的人就会结成同伙,结党营私。因此,禁止他们以古非今,诽谤国家政策法令,是十分必要且于国有利的。

在此,我请求陛下下令: 史官将不是记载秦国历史的所有史书全部烧毁。除了博士官以外,全国所有的人,如果私藏有《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一律送到郡守、郡尉处烧掉。如果有人胆敢私自谈论《诗》、《书》,则处以死刑,并陈尸街头示众。如果有借颂扬古代为名,非议当今国策的,则全族诛杀。官吏如果知情不报,也和犯法者同罪。命令下达后30天内不将私藏的《诗》、《书》、诸子百家著作送去烧毁,则判处4年徒刑,在脸上刺字后,发配到边境守边筑城。只有医药类、占卜类和有关农业生产技术类的书籍可以不烧毁。假如有人想学习国家的政策法令,则拜官吏为师,向他们学习。

P4-9

序言

奏折的智慧及其他

对皇帝说话,是极其讲究的事,不能张嘴乱说,不管是意见、马屁、牢骚,甚至请假,都得斟宇酌句,按照严格的体例和要求,洋洋洒洒几大篇恭恭敬敬地送达皇帝。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奏折。

“奏折”这个词最早见于顺治十三年,之前也叫过“奏章”、“奏议”……奏折从写到送都有一定的规矩,不管是奏章也好奏折也罢,一旦传到皇帝手上,那也许就是一次命运的赌博,或飞黄腾达或销声匿迹。

奏折不仅仅是一种送给皇帝看的公文,更深层意义上说,它是一种公关手段,其目的还是为了得到皇帝的赏识。无论你心有天下,想施展一番抱负,还是想“千里做官,只为吃穿”,只要得到皇帝老倌的认可,其目的都将容易达到。

因此,历朝历代的官员对奏折的拟定可说是逐字推敲,呕心沥血。据说,汉武帝时,郎中令石建有请奏,奏章批复下来,石建再读时,非常惊恐地说道:“写错了! ‘马’字下面的四点和下曲的马尾应该五笔,现在才写四笔,少了一笔,皇帝会责怪我,我该死啊1”

写奏折需要一种大智慧,既要陈述皇上想听的、喜欢听的事情,也要陈述皇上不想听、也不喜欢听的事情。向皇上报喜,是人人都会做、也愿意做的事情;报忧,既要皇上听进去又不迁怒于自己,这本身就是门大学问。

当年,眼看着自己将被驱逐出境,李斯一篇《谏逐客疏》,反问秦王是不是非产自本国的美玉就不配戴,是不是非本国美女就不宠幸?最后得出结论“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有理有据,由物及人,由美女及人才,皇帝因此被说服。

因为爱情而闻名的才子司马相如,当年也写了篇《上书谏猎》,无非就是劝皇帝不要打猎,说那样很危险,“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涂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就算无聊的稿子也引经据典,“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贲、育。”将马屁上升到既有文采又有理论的高度。

读奏折应该是有意思的事情,一者是,这玩意儿以前只有皇上能看,现在我们也可以看;二者是,从奏折中可以读出丰富多彩的心态和故事。如金城公主的《乞许赞普请和表》,开篇就是“金城公主奴奴言”,将自己的小名‘‘奴奴”写出来,半是撒娇,半是乞怜,无非就是让皇帝念念旧情,也在无意中表达出自己尴尬的地位。

当然,像海瑞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这样敢骂皇帝的奏折毕竟是少数。有点“千年骂一回”的意味;有点“官”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意味。

古代臣子因一纸奏折成名或身败的事例甚多,故奏折如何立论行文,凝结了许多不可为外人道之的官宦经验(或官场游戏规则)、升迁(生存)之道以及作文奥妙,可以说是古代官场生存智慧的集中体现。

本书从历代奏折中选出些精粹篇目加以评点,剖析这些奏折中不为常人所知的曲折机奥,抉出极易为人们所忽视的精微细末。从奏折的内容中,我们看到有些大臣如何通过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来表露自己的抱负才干,造福于民,造福于社会;也能看到权倾一方的藩臣,如何借上奏申述的机会,巧与朝廷周旋,既想如愿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不得罪“大老板”……

《有话只对皇上说——奏折里的故事和智慧》让人见识到中国历史政治文化的奥妙,封建时代为官之道的精微之理,也让人见识到人性的高尚、卑鄙、骨气和媚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有话只对皇上说(奏折里的故事和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巴山氏//牛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54244
开本 16开
页数 2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6.5-49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5
17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4: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