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秘境追踪(Ⅲ)
内容
编辑推荐

外来生物,水晶头骨,登月迷局,外星人……当你看到这些词,会想到什么?在所有这些神秘的词语背后,都隐藏着众多的传说、猜测、推理、甚至谎言,而对这些神秘的境域,世界科学家、特别是中国科学家有着怎样的认识、研究和探索?如果你不知道,来看《秘境追踪》将会告诉你神秘境域的最新发现。

《探索·发现》之《秘境追踪Ⅲ》绵延历史传奇、力揭人间奇案,用最真实客观的镜头告诉您不得不知的惊天秘密。

内容推荐

秘海寻踪、雾都觅影、谜局中探索古老传奇;穿越时空、洞察玄机、疑云中发现幕后真相。

幸存皇陵,如何逃脱盗掘?雾都魅影,难道死人复生?法老之死,为何千年不解?疯狂化石,却是惊天骗局?无穷秘境、玄妙谜题、不懈探索即将解开世间奇案!

记忆蒸发,是谁偷走大脑钥匙?心感奇术,难道真能隔空取物?动物凶猛,谁将夺去人类生命?东方灰狼,怎样终结罪恶历程?舍命追踪、勇闯秘穴、最新发现即将终结离奇悬念!

《秘境追踪Ⅲ》绵延历史传奇、力揭人间奇案,用最真实客观的镜头告诉您不得不知的惊天秘密。

目录

揭秘“水晶头骨”

登月迷局(上)

登月迷局(下)

“纳粹”的疯狂计划(上)

“纳粹”的疯狂计划(下)

猎杀

三星堆 他们从何而来

危险水域

医学奇案(上)

医学奇案(中)

医学奇案(下)

“解剖”外星人

外来生物入侵(上)

外来生物入侵(下)

说出真相

后记

试读章节

显然,三星堆文明是土著文化过渡而来的本土文明的解释,无法以驱散史书上有关古巴蜀地区描述和三星堆遗址巨大差别所带来的谜云。能够解释这一不一致现象的逻辑是:三星堆人并不是(华阳国志)中所描述的那支生活在四川盆地的古巴蜀人。

同样,大多数考古工作人员和历史专家也并不认同三星堆人就是单纯的古蜀人。因为按照一般规律,一个处于原始状态的石器文明要想演变到青铜文明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少则数千年多则上万年。而三星堆地区新石器文明演变到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的过程,明显发生在极度短暂的一段时间之内。这种文化突变不可能是自然演变的过程。从世界历史观察,譬如原来的美洲,在欧洲人没有去探险和发现它以前,大陆上的土著人过着极其原始的生活,却也有自己的文化。它是这块土地上的文化之根。而欧洲文明的“侵入”,使它很快发生了质的变化,进入了新的时代。这是外来文化和本工文化碰撞的结果。

据此有不少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突变现象及有可能是,有一种高度发达的外部文明影响或者说取代了当地的处于原始阶段的本土文明。美洲土著文明的改变发生在500年前,而5000多年前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明改变了三星堆呢?这个高度发达文明的主人究竟是谁,他们又来自何方呢?

三星堆青铜像之中除了造型奇特的人物面具外还有一些非常写实的人物面具,这些头像会不会是三星堆人的真实写照呢?如果说他们就是三星堆人的真实写照,那么他们的五官和面孔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就太奇怪了!他们有高的鼻梁、深目、颌下留有一周胡须,看上去根本不像蒙古人种,他们是古欧罗巴人?古埃及人?还是古犹太人呢?

有不少学者已经指出,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头像和面具,其特征已经脱离中国人的面部特征,它们的脸不是一团和气的东方面孔,而是棱角分明、线条粗犷、陷于沉思的那种,更多的趋向欧洲或西亚人种,洋溢着一种异国情调;这是个难以解释清楚的现象。

有学者认为这些面具也不像欧罗巴人种。这些面具鼻子比较宽,眼睛异常的大,他们不像现在所属的任何人种。或许,他们本身就不是用写实的手法表述的,可能只是一种艺术的夸张而已。人类学家指出这些头像不具备亚洲人的特征。

尽管学者之间见解不同,但是,这些奇怪的青铜人像已经把人们的思路打开了,这些有着奇异面孔的人会不会来自其他地区,换句话说会不会来自中原以外的一个遥远文明呢?

2003年岁末,一位名叫苏三的年轻学者给原本平静的三星堆古文化研究注入了爆炸性的因素。苏三在她的新作(三星堆大猜想)中大胆的推测:三星堆文明属于古犹太文明,并非中国本土文明。她进而指出,来到中国的以色列人主要构成了中国的夏、商、周文化,中国人是这些犹太人的后裔。苏三的这一惊世骇俗论调再次掀起了人们对三星堆文化的热情,一时间,苏三的网上论坛热评如潮,点击不断。

作家苏三说,世界公认的文明发源地有四个,即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但是,从历史记载来看,两河流域在15000年前就已经高度发达了,而古中国的文明在5000年前才发展到鼎盛时期,这是世界所公认的。在公元前5000年的时候,两河流域已经出现了高度发达的欧贝德文化,而中国才进入新石器时代;当中国出现三星堆文化的时候,古巴比伦王国已经成立了。

苏三最初认为,从文明的发展时间上看,两河流域至少比我们早数千年,这就不能排除我们的文明是别人文明的一个分支发展起来的假设。根据同源说的理论,全球文明主要发源于今天的非洲、阿拉伯半岛以及两河流域,实际上就是俗称的中东及其附近地区。人类最早的自然迁徙总是向着东方,其根本动力就是原始的太阳崇拜。起源于中东的人类文明不停地向着东方太阳的方向一路走去,而文明则随着迁徙围绕地球播撒了一圈。

苏三觉得太阳崇拜的证据在三星堆出工的大量青铜器物就能找到。三星堆出土的器物之中,有一件颇为引人注目的是一件轮形器,这是一件近似车轮的青铜器件,器物中间为圆凸形,周围有五芒,呈放射状,芒外有晕圖,并带有很明显的太阳崇拜的痕迹,不少考古学者也认为这是太阳神崇拜的象征物,所以后来在给器物编号取名时不约而同的将这件器物定名叫作“太阳形器”。

苏三说,在三星堆出土的大批以青铜器和玉石为主的文物中,有相当数量明显带有西方文化特征。具体而言,这个文明的创造者主体就是红海沿岸的古闪族人,以及沿途的伊朗人和印度人,而三星堆古国很可能就是古代中东闪米特人建立的政权,即古犹太人的一支。历史上,古闪米特人曾大规模地迁徙,后经过现在的伊朗、印度等国家及地区,于4000年前左右来到成都平原。

三星堆文化究竟是来自北非和西亚的古代人类,还是缘自中国本土?苏三的这一说法显然是个全新的观点。那么,三星堆文明会是外来文明吗?有没有证据可以证明三星堆遗址的文化内涵与古代北非和西亚人有关呢?

古代犹太人有火祭的传统,而三星堆祭祀坑中的物品全部都有火烧过的痕迹。三星堆两坑器物的埋藏显得有些不正常,比如,两坑出土器物上都附着有火烧过的碎骨渣,大多数的器物都有明显被火烧痕迹,所有的铜器几乎全部被烧残,高大的神树、立人像都被折断,碎成数块,美丽的象牙的一端已经被火烧得发焦发黑了,头像的颈部也被烧化而向上翻卷的痕迹,一些小型的铜器因高温而熔化粘连在一起了,在埋藏前被火烧或者毁坏过的迹象十分明显。这些不正常的现象到底有什么意义?这正是学者感到疑惑的地方。学者之间也有不同的说法,如祭祀坑说、失灵宝器掩埋坑说、火葬陪葬说、灭国宝器掩埋说等,不过,“祭祀坑说”是目前较为流行的说法,至少所有器物都有被焚烧过的事实是不可回避的。

三星堆出土的金杖与埃及王室常用的王杖也非常相似。三星堆出土金器数量众多,而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号祭祀坑的金杖。一号祭祀坑金杖全长142厘米,直径2.3厘米,它的芯部是用木头制成,外面包卷一层金皮,金皮纯重463千克,金杖的上端有46厘米长的一段平雕纹饰图案,包括人物及鸟、鱼、箭、勾云纹等。作为王权或者神权象征的权杖,在古埃及文明、爱琴海文明及西亚文明是极其常见的文化现象,而且两者的形制也十分的相似,现在非洲加纳地区的部落首领和皇族依然在使用黄金权杖,这些权杖在形态和图案上似乎都能和三星堆的黄金权杖联系起来。然而与中国中原地区的传统迥然不同的是,权杖在中国中原地区不是作为王权或神权的象征物,中原地区是以鼎作为象征的,问鼎中原的成语表明的就是这个意义。似乎三星堆的这根金仗,就是证明三星堆与非洲文明古埃及文明有着联系的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P73-76

序言

外来生物、水晶头骨,登月迷局,1-52,外星人……

当你看到这些词,会想到什么?

隐秘!神秘!诡秘!

在所有这些神秘的词语背后,都隐藏着众多的传说、猜测、推理、甚至谎言,而对这些神秘的境域,世界科学家、特别是中国科学家有着怎样的认识,研究和探索?

有哪些最新成果已经或即将公诸于世?

还有哪些新生的神秘境域是你所不熟悉的?

又会快速膨胀起你强烈的探奇欲望?

如果你不知道,来看《探索·发现》与中国青年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丛书《秘境追踪》将会告诉你神秘境域的最新发现。

《探索·发现》继续锁定天地自然中的探索目标,遍及古生物、人类起源、古文明遗迹、生命科学、太空探索等诸多领域难解之谜。搜集到所能搜集的前沿素材和最新发现,以栏目越来越成熟的创作理念,倾心打造出这部全新品质的系列纪录片。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与未来的衔接点上,尽管科学的力量无所不在,但自然界中的许多秘密仍旧没有确切答案,人类探索永无止境,这正是《探索·发现》制作大型系列片《秘境追踪》和同名图书的初衷。

探索地球自然历史演化的精彩进程,纵览人类文化发展的智慧结晶,正是这套丛书的主要看点。

在这部系列片中,《探索·发现》将触及到大千世界从社会到生命、从地球到宇宙、从细菌到星云的许多领域。

希望你会喜欢我们的调查和讲述,这是探寻和思考的结果,也是我们梳理人类各种谜团的一种尝试。

后记

大规模编辑制作神秘自然类型的节目,对于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来说,既是令人兴奋的尝试,也是一次探索和揭密的挑战旅程。

从栏目播出的《密境追踪》的4个系列看,观众读者反响热烈。

人类的探索精神,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而好奇心,则是科学探索精神的渊源。

在任何一个领域内发现神奇或者神秘的事物,然后去花力气深度研究它、理解它,是《探索·发现》始终坚持的创作风格。

之所以要操作这样一组选题,是因为在我们看来,科学与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观念,并且,这种影响仍在继续深化。

《探索·发现》自开播以来,曾经有一段时间偏重于对于历史和考古事件的关注,但在大千世界这个缤纷舞台,还有更加广阔的领域足以让我们驰骋。

所以,我们希望尝试有所突破,把自然界的未解之谜作为主题,横跨自然、人文、科学三大领域,以重新认识世界、关注未来趋势的文化视野,多角度地讲述这个神奇世界的方方面面。

至少,它是我们自己的声音。

这部系列片播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带给观众全新的视觉冲击和思考的乐趣。

勇于探索、去伪存真是我们《探索·发现》一贯秉持的精神,对于神秘事物的热情与探索精神是激励人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渴望解开自然之谜、不断地求解新的难题,这种精神贯穿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之中,也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20世纪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感慨地说:“世界永恒的奧秘在于它的可理解性。”

《探索·发现》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让观众理解自然与历史的科学精神,提高人们探索与发现的兴趣。

相信观众通过这部系列纪录片,会以各种各样不同的方式去体验探索的魅力,从而也体验了我们生活的这个精彩纷繁的世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秘境追踪(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探索发现栏目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80277
开本 16开
页数 1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字典词典-字典词典、工具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228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23: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