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也许并没有故事(埃里克·侯麦和他的电影)
内容
编辑推荐

应该怎样生活,应该怎样去爱?就是这样的基本问题,冲击着侯麦片中人物的内心。他们怎样找到自己的出口?侯麦的喜剧作出了讽刺而又幽默的回答。在这本著作中,帕斯卡尔·博尼策滑行于问题和答案之间,中肯地阐明了他的观点。

侯麦是巴赞的忠实信徒,他着力干一种新的“婚姻哲学”:不同的幸福观,两个人的生活,在婚姻与奇遇之间的选择——前者确保生活的延续但威胁到欲望,而后者打碎庸常但危及到夫妻关系。

这部随笔作品就是这般揭开了暧昧的道德,正是这暧昧的道德,让侯麦的大部分电影焕发勃勃生机。从《六个道德故事》到《四季的故事》,其间还有《喜剧与箴言》、《柏士浮》、《0侯爵夫人》等影片,帕斯卡尔·博尼策描写了多条道路,藉此质询主人公叙事的伪装和圈套及其审慎的疯狂。

内容推荐

为文学教授、影评人、《电影手册》主编的帕斯卡·侯麦,四十年如一日,用极低的成本、规模极小的摄制组拍出水准极高的作品。他的电影几乎永远在描写普通青年人的心理状态,简约隽永的影像风格,兼具文学气息与人生哲理的精妙对白,往往使看似平常的情节却意味深长。侯麦导演过的《沙滩上的宝琳》曾获柏林影展最佳导演奖,《绿光》获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奖,他本人也获得了58届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该书内容主要是介绍这位法国著名电影导演的生平与主要电影作品,展现和研究侯麦朴实简约、兼具文学气息与人生哲理的电影表现手法。

目录

致读者

引言

一、再说,并没有故事

二、并没有最终结局

三、另一场景

四、幌子

五、侯麦的情形——论《双姝奇遇》

六、美妙的爱情——论《冬天的故事》

附录

影片译名对照表

人名译名对照表

侯麦电影年表

试读章节

我们因此可以设想,在一切叙述的中心,至少在所有恋情叙述的中心,有一个“无知原则”,而从形式上来说,是一个“不确定性原则”。我们知道普鲁斯特就夸张地运用了“不确定性原则”,特别是在“女囚”和“消失的阿尔贝蒂娜”中,而嫉妒是这一原则的推动力。

如果说比起在文学作品中,这一原则在电影中没有那么积极活跃,那只是它被蒙上了面纱,因为电影有别于书写和言语,它仿佛只是“展现”,并以此来证明一种有效的在场感,至少是一种存在,令电影所展现的东西显得毫不含糊。侯麦非常坚持这种差别:“画面制作出来并非为了意指,而是为了展现……为了意指,存在一种极好的工具,那就是对白。”。

是否这意味着创作者在意义与对白之间徘徊,在文学与电影、书写与画面的托辞问,他选择了电影,也就是画面?很显然不是。我们非常清楚,对自在侯麦的电影里有多么重要,但此种重要性,也许并非人们所以为的那种。

展现,意指——正是在这两个不同操作层面的关节点上,构建起了侯麦电影的体系,因为在其电影中既有对白的言语又有展现的画面——事实上,画面的展现是以某种方式进行的,那就是“说”这种行为。就像经常有些电影人物,他们展现自身,自我表现如同言语的生物,这在阿莱丽.多贝索(ArielleDombasle)出演的那些影片中特别让人容易感到,如《沙滩上的宝莲》。

有人会说,所有有声电影都是这样的。但显然不是。正如侯麦许久以前就在其电影文本中指出的那样,只有极少的有声电影在使用言语上是有意思的,当它意指什么的时候,它往往意味着别的东西。

能在画面与对白之间游刃有余的呈现复杂性,在电影中很少为人们所关注。此外,当前电影的整个趋势,就是力图系统地减少话语,直到剩下一些从嘴巴里发出来的噪音,直到剩下一片颠动着的短促的咆哮,剩下一串粗俗又刻板的感叹词,这些噪音基本上是为了配合动作或画面的统治。从这一点看,侯麦的作品以一种纯粹的画面对白(侯麦的短片是其范本),构成了对某种轻贱对白举动的抵抗。其主人公“自视为小说中的人物”,或戏剧中的人物,而非动画人物。侯麦这一类导演,他们不是动画片喂养大的,而是古典文学哺育成的。他们不拒绝对白,他们是一些着魔于意义、阐释和思考的人。所以,这正是侯麦作品演绎的展现与意指之间的辩证法。

在文学叙事里,叙述者处于两种方式的十字路口。他是纯粹语言的存在,他仅仅是画面的接收者与传递者,他有眼睛,他看到,他领受那些启示并描述出来。叙述者是一个意义的决定者,但也是一个意义的展示者。然而在叙事的王国里,他的展现是“间接的”。他努力去描写,却时时受挫。叙述者经常吐露他的无能为力,传递给漠然的读者这样或那样的印象。无论怎样,他只是一个声音,命中注定就是绕着意义兜圈子,他不能直接造出他所见之物。文学(litterature),就像我们命名的这个词一样,不是别的东西,而正是直接现时化(presentification)的兜圈与受挫。

P23-25

序言

如同《诺言》(Ordet)中的乔拿一样,读了太多的克尔恺郭尔(Kierkegaard),就以为自己是耶稣基督了。侯麦电影里的主人公也读书太多,把自己当成了另一个人。像乔拿一佯,他们等待着奇迹降临,给支离破碎的生活重新赋予意义。当然,侯麦的世界不同于德莱叶(Dreyer)的世界,那是被召进生活中的英雄、圣人、疯子、先知、死者的世界。侯麦的人物都是温吞吞、胆怯怯的那种,是灵薄狱里的居民。然而这个表面上平庸无奇的世界经常暗流涌动,被焦虑暗中噬咬,为疯狂所围困。并非那种惊人和丑恶的疯狂,而是一种不起眼的然而紊乱的疯狂。那些人物活在言语的暴虐统治之下,它超越行为与判决,或许还取代了行为与判决。至于奇迹,如果他们盼望奇迹出现,那也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奇迹,也许这些奇迹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虽然它们是那么的触手可及,蓝色的时辰,绿色的光,或某些具有同等价值的事物——那个不起眼的主显节,那道以永恒之光投射到整个生命的闪电,如同音乐中的延长号,电影主题所强化的某种模糊经验一这就是他的叙事——力图表明其天赋的特质。

人们常常认为这与马利沃体…喜剧有关,但还有另外一种东西,侯麦的电影首先是推理侦探电影、悬念电影,它们的情节总是围绕一个秘密来安排,人们非常乐意将之称作“神秘剧”。

无论怎样的情况(这种种情况正是我们要强调的),在其叙述的线索中——正如在其人物身上——可以肯定的是,神秘,就是侯麦电影所表达的。

这堪称一个范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也许并没有故事(埃里克·侯麦和他的电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帕斯卡尔·博尼策
译者 何家炜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80102
开本 16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2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655.78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9
15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5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