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共收集文章20篇:包括主题研究讨论文一篇及5位学者的评论文章;论文8篇,其中有台湾学者在日本任教的学者及香港学者的论文各一篇;另有调查报告1篇,随笔3篇及书评2篇。可喜的是,这些文章的主旨都是围绕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的,而且文章联系中国司法实践(包括随笔和书评文章),努力探索和思考我国法制建设中的法理学问题。
| 图书 | 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第3辑)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辑《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共收集文章20篇:包括主题研究讨论文一篇及5位学者的评论文章;论文8篇,其中有台湾学者在日本任教的学者及香港学者的论文各一篇;另有调查报告1篇,随笔3篇及书评2篇。可喜的是,这些文章的主旨都是围绕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的,而且文章联系中国司法实践(包括随笔和书评文章),努力探索和思考我国法制建设中的法理学问题。 目录 卷首语 主题研讨 【法律论证】 司法中的法律论证资源辨析——在“充分”上追问/刘 星 评议人评议 葛洪义 徐忠明 於兴中 孙笑侠 赵利 论文 中国司法的思维方式及其文化特征/季卫东 规范缝隙初探/颜厥安 人工智能、话语理论与可辩驳推理/於兴中 法律论证的有效性条件/梁庆寅 张南宁 法律方法的性质与作用——兼论法律的结构及其客观性/葛洪义 对司法过程中经验方法的检讨/刘治斌 法律推理的逻辑基础/熊明辉 改革中的法院与法院的改革——美国1937年宪政革命与最高法院/毕竞悦 调查实录 正式制度之外的力量对纠纷解决模式的可能影响——渭城区法院特邀协调员制度调查纪实/刘治斌 随 笔 民主的滥觞——读《雅典政治》/伊卫风 将批判进行到底——《政法笔记》读后/高 扬 霍姆斯法官的命运/柯岚 书 评 汉斯·凯尔森的生平、著述与思想/张书友 我是谁?——《法学方法论》第2章读后/谌洪果 【编后小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第3辑)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葛洪义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2028178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0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75 |
| 出版时间 | 2005-10-01 |
| 首版时间 | 2005-10-01 |
| 印刷时间 | 2005-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3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9-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9.8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1 |
| 宽 | 149 |
| 高 | 1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