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特点如下:一是实事求是,考证翔实,不作臆想,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和别人的藏品;二是叙述简明,问题的提出与解答均实在,不故弄玄虚,一语中的;三是充分反映了写书人的文化根底,因知多,才不会犯那张冠李戴、鱼鲁不分的毛病:四是介绍了刻铜文房制作之程序。仅从这几点看,本书就非常值得一读,因为没有空话、废话、错话的书,才是实在的好书。
| 图书 | 铁笔铜墨(刻铜文房把玩与鉴赏把玩艺术专家版)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特点如下:一是实事求是,考证翔实,不作臆想,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和别人的藏品;二是叙述简明,问题的提出与解答均实在,不故弄玄虚,一语中的;三是充分反映了写书人的文化根底,因知多,才不会犯那张冠李戴、鱼鲁不分的毛病:四是介绍了刻铜文房制作之程序。仅从这几点看,本书就非常值得一读,因为没有空话、废话、错话的书,才是实在的好书。 内容推荐 刻铜文房用具,因流行时间短,又经半个世纪的断档,精品日见枯竭。如今经过大家努力,重新发掘出其固有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成为独立且别晓情趣的收藏品。它不远不近的年代,不易损毁的材质,风格独具的雕工,饱含时代特征的内容,携带文化名人痕迹的款识等等,都注定它必是藏苑中的一朵奇葩。我们无须它与其他藏品比较高低,它所包涵的深刻文化内容,已经不言自明地展示了它应有的历史位置。 目录 序 壹 金工至宝文人意趣——初识刻铜文房 贰 文房奇葩华美绝唱——刻铜文房发展沿革 一、渐形成风的清代刻铜文房 二、羽化成蝶的民国刻铜文房 叁 铁笔翰墨他年重更累人间拓冷铜——刻铜文房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一、清代刻铜艺人翘楚——陈寅生 二、痴迷刻铜的画坛领军人物——陈师曾 三、旧京一代通才——姚华 四、刻铜文房艺术“发烧友”——章浩如 五、“铁笔圣手”——张樾丞 六、琉璃厂雕刻三名家之一——张寿丞 七、名见经传的刻铜高手——姚锡久与孙华堂 肆 游刃恢恢传神达意——刻铜文房的制作 伍 铢积寸累坐拥百城——刻铜文房的鉴赏与购藏 一、镌刻神工 金石雅韵——刻铜文房的鉴赏 二、多看少动去粗取精——刻铜文房的购藏 三、趋中向正气定神闲——巧避刻铜文房收藏中的误区 四、郑孝胥自用散氏盘铭文墨盒考证 五、“宝天铁路通车纪念”墨盒考证 陆 清污去垢彰精显雅——刻铜文房的清理、把玩与展示 柒 火眼金睛去伪存真——刻铜文房的辨伪 一、昔日的摹刻与作伪 二、现代伪品的鉴别 捌 铁笔翰墨神乎其技——刻铜文房实物与拓片欣赏 一、刻铜文房实物 二、刻铜文房拓片 玖慧眼识珍新蕾初绽——刻铜文房收藏发展回顾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铁笔铜墨(刻铜文房把玩与鉴赏把玩艺术专家版)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范大鹏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501383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2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08-06-01 |
| 首版时间 | 2008-06-01 |
| 印刷时间 | 2008-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75.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70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