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鲁迅活着
内容
编辑推荐

假如鲁迅现在还活着,会怎样?至今,人们还会提出同样的话题。本书是今人对鲁迅先生假如还活着的一个猜想,并把当今世界所发生的种种现象用鲁迅先生的思想去思索去评价。书中文字犀利,内涵深刻,意义重大。虽然没有了鲁迅,但是他的精神已成为人们的坐标,活着的“鲁迅”多吧?

内容推荐

假如鲁迅现在还活着,会怎样?

虽然鲁迅去逝69周年了,至今,人们还会提出同样的话题。

鲁迅依然活着。

很多中国人, 在万般沉重的压力下,还是选择鲁迅为榜样、灯塔。鲁迅,已经成为一种可靠的价值尺度,一个稳定的精神坐标。

目录

回忆鲁迅先生

鲁迅活着

我观王朔看鲁迅

打鲁迅牌和从鲁迅观照今天

对一个鲁迅秘密的猜测和“解密”

鲁迅:异端之雄

鲁迅的耳光

鲁迅长寿又如何

时风时雨说鲁迅

时风时雨说鲁迅

一个问题的两个答案及其他

挑战鲁迅言论述评

鲁研界里无高手

我也来谈鲁研界

鲁迅活过来不会这样吗?

殖民地鲁迅和“仇恨政治学”的崛起

话语刀客与“流氓批评学”的崛起

淫者见淫

直面真正的挑战者

直面真下的挑战者

鲁迅“骂人”现象面面观

鲁迅去世之后

看苏雪林怎样论鲁迅的

鲁迅与胡适的两种选择

鲁迅与胡适的两种选择

1928—1929:新文化运动的两场保卫战

不成问题的问题

鲁迅与胡适的分歧所在

小议鲁迅和胡适

动物上阵

胡适的“动物上阵”

以骂制“骂”

走向21世纪的鲁迅

走向21世纪的鲁迅

未来史家对鲁迅的评价将比今人高

我们如何走近鲁迅?

编后记

试读章节

鲁迅晚年,有人尊其为“老头子”,有人骂他是“老朽”。其实,从今天人们的寿命或离退休年龄界限来说,55岁尚未进入老人行列。因此,人们惋惜鲁迅过早离开人世。

有人说,鲁迅如能长寿,中国文坛将会出现更多传世之作,中国不会那么久缺诺贝尔文学奖,会有更多的萧军、萧红一类青年人在鲁迅培育扶持下成为杰出的作家,等等。他老人家如能多活三四十年,该有多好!

但也有人为鲁迅如果长寿而担心。新中国建立后,未到古稀之年的这位文坛主将,必将受到尊敬和重用。但是毫无媚骨、性格耿直的鲁迅,在50年代中期开始、长达20多年“左祸”蔓延的岁月里,许多关坎如何跨越,他的杂文如何下笔,遵先驱者之命的“遵命文学”又如何体现?

1955年,他所信赖的忘年交胡风被定为反革命集团头子,而且株连一大片,此时当权的“文化班头”又是那位曾被鲁迅怒斥的“四条汉子”之一。面对这场冤案,鲁迅是仗义执言,还是保持缄默?

冯雪峰是代表党中央最早与鲁迅接触的人,与鲁迅过从甚密,友谊深厚,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坛内部的对立和积怨便是因冯的亲近鲁迅引起。这位久经考验、为鲁迅所器重的老共产党人,1957年竟与同样为鲁迅所赏识的丁玲、萧军等一起成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对此,鲁迅岂能信服?在这声势浩大的反右狂澜中,在这百花凋零的日子里,算来已76岁的鲁迅是不识时务为主辩诬,还是违反本性默不作声?

“文化大革命”,如果活着,鲁迅该是已到耄耋之年,眼看为新中国建立作出重大贡献的党内外一批批文化精英,被迫害摧残而“零落成泥碾作尘”,他怎能忍受?眼看“四人帮”利用他这面大旗作虎皮,用以整人,又怎能不怒气填膺?

尽管鲁迅曾有“文化战线上,代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的最高荣誉,但在强调阶级斗争、“左祸”蔓延的年月,谁要敢说真话,再耀眼的桂冠也会失去光辉。君不见,被称赞“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统帅部队从陕北瓦窑堡战役到抗美援朝,立下盖世功勋的彭德怀,不就因敢于直言而落个悲惨下场吗?历史学家吴晗,最为听话。反右时,说是有个“章罗联盟”,他便成为批判章、罗的急先锋;说要宣扬海瑞精神,他便写出《海瑞罢官》,谁知被认为是为彭德怀翻案,成为“文革’’导火线,结果家破人亡。你鲁老头子的“横眉冷对”,怎能抵挡这么厉害的招术?长寿的鲁迅,这道道难关,如何迈过?

因而,有人断言,鲁迅还是不要长寿为好。话又说回来,如果鲁迅长寿,并有幸挨过那是非难辨、风云诡幻的漫漫长夜,到“文革”收场时也才95岁。这时他喜看真理标准的厘定,求实精神的复苏,国家走上正道,民族振兴有望,他老人家定能岁月增寿,甚至年逾百岁,盲至含笑干九泉。P46-47

序言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剛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得……”

鲁迅先生不游公园,住在上海十年,兆丰公园没有进过。虹口公园这么近也没有进过。春天一到了,我常告诉周先生,我说公园里的土松软了,公园里的风多么柔和。周先生答应选个晴好的天气,选个礼拜日,海婴休假日,好一道去,坐一乘小汽车一直开到兆丰公园,也算是短途旅行。但这只是想着而未有做到,并且把公园给下了定义。鲁迅先生说:“公园的样子我知道的……一进门分做两条路,一条通左边,一条通右边,沿着路种着点柳树什么树的,树下摆着几张长椅子,再远一点有个水池子。”

鲁迅先生抱着印花包袱从外边回来,还提着一把伞,一进门客厅早坐着客人,把伞挂在衣架上就陪客人谈起话来。谈了很久了。伞上的水滴顺着伞杆在地板上已经聚了一堆水。

鲁迅先生上楼去拿香烟,抱着印花包袱,而那把伞也没有忘记,顺手也带到楼上去。

鲁迅先生的记忆力非常之强,他的东西从不随便散置在任何地方。

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鲁迅先生从下午二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完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吃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

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么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高大。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节选自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片断

后记

鲁迅晚年,有人尊其为“老头子”,有人骂他是“老朽”。其实,从今天人们的寿命或离退休年龄界限来说,55岁尚未进入老人行列。因此,人们惋惜鲁迅过早离开人世。

有人说,鲁迅如能长寿,中国文坛将会出现更多传世之作,中国不会那么久缺诺贝尔文学奖,会有更多的萧军、萧红一类青年人在鲁迅培育扶持下成为杰出的作家,等等。他老人家如能多活三四十年,该有多好!

但也有人为鲁迅如果长寿而担心。新中国建立后,未到古稀之年的这位文坛主将,必将受到尊敬和重用。但是毫无媚骨、性格耿直的鲁迅,在50年代中期开始、长达20多年“左祸”蔓延的岁月里,许多关坎如何跨越,他的杂文如何下笔,遵先驱者之命的“遵命文学”又如何体现?

1955年,他所信赖的忘年交胡风被定为反革命集团头子,而且株连一大片,此时当权的“文化班头”又是那位曾被鲁迅怒斥的“四条汉子”之一。面对这场冤案,鲁迅是仗义执言,还是保持缄默?

冯雪峰是代表党中央最早与鲁迅接触的人,与鲁迅过从甚密,友谊深厚,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坛内部的对立和积怨便是因冯的亲近鲁迅引起。这位久经考验、为鲁迅所器重的老共产党人,1957年竟与同样为鲁迅所赏识的丁玲、萧军等一起成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对此,鲁迅岂能信服?在这声势浩大的反右狂澜中,在这百花凋零的日子里,算来已76岁的鲁迅是不识时务为主辩诬,还是违反本性默不作声?

“文化大革命”,如果活着,鲁迅该是已到耄耋之年,眼看为新中国建立作出重大贡献的党内外一批批文化精英,被迫害摧残而“零落成泥碾作尘”,他怎能忍受?眼看“四人帮”利用他这面大旗作虎皮,用以整人,又怎能不怒气填膺?

尽管鲁迅曾有“文化战线上,代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的最高荣誉,但在强调阶级斗争、“左祸”蔓延的年月,谁要敢说真话,再耀眼的桂冠也会失去光辉。君不见,被称赞“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统帅部队从陕北瓦窑堡战役到抗美援朝,立下盖世功勋的彭德怀,不就因敢于直言而落个悲惨下场吗?历史学家吴晗,最为听话。反右时,说是有个“章罗联盟”,他便成为批判章、罗的急先锋;说要宣扬海瑞精神,他便写出《海瑞罢官》,谁知被认为是为彭德怀翻案,成为“文革’’导火线,结果家破人亡。你鲁老头子的“横眉冷对”,怎能抵挡这么厉害的招术?长寿的鲁迅,这道道难关,如何迈过?

因而,有人断言,鲁迅还是不要长寿为好。话又说回来,如果鲁迅长寿,并有幸挨过那是非难辨、风云诡幻的漫漫长夜,到“文革”收场时也才95岁。这时他喜看真理标准的厘定,求实精神的复苏,国家走上正道,民族振兴有望,他老人家定能岁月增寿,甚至年逾百岁,盲至含笑干九泉。P46-47

平时喜欢看书,也读了不少有关对鲁迅评说的“是是非非”的文章,有的文章让我感动,有的文章让我生气。想来,不妨编成一部好看的集子,让大家一起来“感动”和“生气”,也许还能从中看出个究竟,争出个结果来。

在编辑《鲁迅活着》之前,我的心里忐忑不安:有关鲁迅的话题,说了几十年,不知道再从哪个角度来入手,才能搞出点新意来。

在我编辑这部书的过程中,我认真而仔细地阅读大量的新近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这其中,学术界的一些前辈给了我很多支持和鼓励,蓝英年先生、朱正先生、邵燕祥先生、袁良骏先生、黎鸣先生等在我编选篇目时,给了我很多建议,并慷慨赐稿给我。由于体例和其他一些原因,很多学者为本书撰写的文章,最终却没有被选入,实为憾事。还有一些学者同道也为此书出谋划策,才有现在这样精彩。

鲁迅活着的时候,就曾经热闹非常,所谓的“斗”从未停止过,与“正人君子”斗,与“奴隶总管”斗,与各类“帮闲”文人斗……

最近几年,又有了“我观王朔看鲁迅”、“对一个鲁迅秘密的猜测和‘解密”’、“鲁迅的耳光”、“鲁迅长寿又如何”、“时风时雨说鲁迅”、“鲁研界里无高手”、“话语刀客与‘流氓批评学’的崛起”、“直面真正的挑战者”、“动物上阵”、“走向21世纪的鲁迅”、“在鲁迅止步的地方”等不同的声音。

这些声音,确凿无疑地证明:鲁迅活着。

在很多文章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设问:假如鲁迅现在还活着,会怎样?

虽然鲁迅去逝已经69周年了,至今,人们还是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相信再过二十年或更多的时间,下一代人还会这样问!

鲁迅依然活着。

很多中国人,在万般沉重的压力下,大多会选择鲁迅为榜样。视鲁迅为灯塔。鲁迅业已成为一种可靠的价值尺度,一个稳定的精神坐标。

感谢文化艺术出版社的同仁,在出版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和肯定,并为此书付出的辛勤劳动。

                        朱 竞

                   2005年8月9于长春中华路5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鲁迅活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927768
开本 32开
页数 3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0.96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3
14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