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经济全球化与美国经济的重新崛起
内容
编辑推荐

对外贸易、国际投资是使一国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工具。对外贸易对小型经济体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作用已经被理论和事实证明。对向美国这样的大型经济体的作用如何?如何认识美国的贸易逆差?对外贸易、国际投资对一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如何?本书试图对这些方面进行探索。

序言

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战后以来最长的经济增长周期,国际竞争力得到恢复,并再次跃居世界前列。一般认为这主要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国际投资是使一国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工具。对外贸易对小型经济体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作用已经被理论和事实证明。对向美国这样的大型经济体的作用如何?如何认识美国的贸易逆差?对外贸易、国际投资对一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如何?本书试图对这些方面进行探索。

由于美国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提高了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政府国家出口战略的推行,积极推动多边贸易谈判,加强双边贸易谈判等,使90年代美国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其他发达国家,高于80年代,并且重回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地位。能够为美国带来顺差的主要出口商品是技术密集产品和各种化工产品特别是精细化工产品以及农产品;在服务贸易出口中其他服务贸易类(包括商业和专业服务、教育以及金融服务)超过旅游类成为第一,而专利和许可费类增长速度最快,反映美国非传统的新型服务贸易占据主导地位。出口贸易的向少数国家集中,总的来说西欧的地位削弱,亚太地区有所增长,北美自由贸易区扩大贸易的效应明显。由于稳定高速的经济增长率、低失业率以及股市的大幅上涨,扩大了消费、投资,带动了进口。美国的进口以高出出口2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汽车以外的资本货物是美国进口增长最快的类别,服务贸易中增长最快的是专利和许可证类的进口。进口贸易的地区结构,排名前三位的国家没有变化,中国的地位上升最快。美国的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是出口的一倍多,这是由于进口中包含大量的先进资本货物和先进的技术,提高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美国的进口中包含大量的美国中间产品,进口增加带动出口增加,进口还使美国的物价保持在较低水平。

美国自70年代出现对外贸易逆差,70年代中期之后贸易逆差持续扩大。此前学者们一般归因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际经济竞争力相对削弱。90年代美国经济再度崛起,贸易逆差却急剧扩大,如何解释这种现象?本书认为影响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因素是:汇率、政策、经济结构调整、消费偏好、经济增长快于主要贸易伙伴。巨额的贸易逆差使得大量相对低价的日用消费品和资本品的进口弥补了美国国内相关生产的不足,提高了国内的总有效供给,弥补了消费品和资本品的缺口,防止通胀的重燃;为美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廉价资本;(能源、资源型的贸易逆差)有助于美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但是巨额的对外贸易逆差也不是可以长期递增的,它是美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隐患。由于对外贸易中进口产品和服务内容不再完全是外国的,可能还包含有大量本国的内容,跨国公司的产品或服务的返销,缺少统计的新的贸易形式的出现,以及非经济因素导致的进口增多,出口减少,所以我们应该重新认识美国的贸易逆差以及由此带来贸易利益的分配。

90年代由于国际分工的新发展,从产业分工发展到产品分工。美国的对外投资中,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较快,以欧美为主,对“新兴大市场”投资较多。·对外国证券投资增长幅度最大,服务业取代制造业成为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产业,对外直接投资以利润再投资为主’。对外直接投资的部分利润汇回美国,推动美国的消费、投资;带动美国的出口;保障美国企业的原材料供应;使美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90年代美国是世界第一外资东道国,在有些年份其一国就占全球FDI流入量的三分之一。外国在美国的直接投资规模迅速增加,尤其在90年代下半期。外国在美国的官方资产增长极快,非官方证券投资增加也较快,外来投资流向服务业趋势明显。投资国的地位英国和日本升降变化最大。外来投资弥补了美国储蓄的不足,外资企业直接贡献于美国GpP,创造就业机会。

经济学家在分析美国90年代经济增长或“新经济”时,一般认为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是主要因素。而对美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所起的作用重视不够。实际上,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促进美国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又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国际投资对美国企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起了促进作用。

本研究可能的贡献是:

1.本研究发现,美国的进口贸易而不是出口贸易和美国的经济增长关联性较强。本研究对此作出的解释是:美国大量进口高技术的货物资本品和高技术的服务贸易产品有助于提高美国的劳动生产率,美国的进口中包含大量美国出口的关键零部件,进口能够带动出口,美国大量进口国外廉价的货物和服务,有助于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保证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

2.本研究认为,影响90年代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汇率因素、政策因素、经济结构调整因素、消费偏好因素、经济超速增长因素。企业为了较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努力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公司内贸易、产品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迅猛发展以及缺少统计的网上贸易等的大量产生,使得有必要重新认识贸易逆差的概念和重新评估顺差国和逆差国的贸易利益。

3.本研究认为,8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有了新的发展,“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的概念已经不能清楚描述国际分工的新发展,而应从整个产品的价值链(即研发一设计一生产供应一销售)切人。美国企业正是把产品价值链中低附加值的部分通过国际投资、对外贸易转移到国外,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比较优势,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部分,使美国经济重新崛起。

4.本研究认为,日本学者小岛清“日本式”的对外直接投资的优于“美国式”的对外直接投资的观点被90年代的实际证明是过时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企业之间的竞争的加剧,高技术产品必须尽快在全球推广以收回投资,进入下一轮研发,这就迫使跨国企业在全球布局,同时生产,以占领全球市场。·这使得跨国投资不再完全按照小岛清“边际产业转移”理论,按照技术高低循序进行对外投资。国际分工已经从产业分工,发展到产品分工,产品价值链的分工。如再按照小岛清“边际产业转移”理论将陷入“产业空心化”和直观地扩大国际贸易的迷思。

5.本研究在论述对外贸易、国际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有关问题时,在角度、时间、深度、广度、综合等方面较前人提供了更多的内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经济全球化与美国经济的重新崛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远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97500449828
开本 32开
页数 2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04-10-01
首版时间 2004-10-01
印刷时间 200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2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71.24
丛书名
印张 7.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4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0:4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