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野性的呼唤(杰克·伦敦中短篇小说选)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杰克·伦敦最优秀中短篇小说的合集,收集了《野性的呼唤》、《白獠牙》、《热爱生命》等脍炙人口的名篇。《野性的呼唤》讲述了一只良犬逐渐回归野性、重返荒野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了野性与人性之间的交织与角斗,而最终野性占据了主导。作者藉此深刻反映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白獠牙》则与《野性的呼唤》构成了有意味的对比,细致展现的是一只充满野性的小灰狼历尽艰辛最终走向对人性的认同的“心路历程”。作者在揭示野性的力量、残酷的生存法则的同时,最终肯定和礼赞的是人性的力量。

内容推荐

《野性的呼唤》讲述了一只良犬逐渐回归野性、重返荒野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了野性与人性之间的交织与角斗,而最终野性占据了主导。作者藉此深刻反映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白獠牙》则与《野性的呼唤》构成了有意味的对比,细致展现的是一只充满野性的小灰狼历尽艰辛最终走向对人性的认同的“心路历程”。

目录

野性的呼唤

白獠牙

墨西哥人

热爱生命

北方的奥德赛

圆脸人

褐狼

生火

英勇悲壮的生命之歌(译后记)

试读章节

巴克没有叫出来。但它也没克制自己,而是猛地向斯皮茨扑去,两只狗的肩头狠狠地撞在一起,因此巴克没能咬住它的喉部。它们在粉一般的雪里翻滚着。斯皮茨迅速站起来,几乎像没倒下去似的,它猛咬巴克的肩头,然后立即跃开。他咬到两次,每次牙齿都咔嗒一响,就像夹子的钢爪一样碰撞着。当它为了站得更稳而后退时,它瘦瘦的嘴唇张开,愤怒地蠕动着,咆哮着。

一刹那间巴克明白了。生死攸关的时刻已到来。它和斯皮茨绕着圈子,发出嗥叫,耳朵竖立,密切注意占取优势,巴克对此场面感到很熟悉。它似乎全都记起来了——那些白木树,那片土地,月光,激烈的战斗。鬼一般的平静笼罩着这白色、沉寂的世界。连一丝风也没有——没有任何动静,没有一片叶颤动,只见狗呼出的气慢慢上升,在寒冷的空气里徘徊。它们转眼之间就把雪兔除掉了,这些狗都是驯化不良的狼;现在它们走过来期待地围成一圈,同样一声不响,只是两眼闪烁,呼出的气慢慢往上飘。对巴克来说这一点并不新鲜或奇怪,这种场面它过去就见惯了。好像它一直就存在,是习以为常的事。

斯皮茨是一个有经验的斗士。从斯次卑尔根群岛穿过北极,横跨加拿大和“荒漠”,它在各种各样的狗当中都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它们的头儿。它虽然满腔怒火,但绝不是盲目的愤怒。它渴望将敌人撕裂、杀死,但绝没忘记敌人也同样渴望将它撕裂、杀死。不准备好迎接敌人的猛攻它绝不猛攻;不先防止好袭击它绝不袭击。

巴克怎么也无法咬住这只大白狗的脖子。无论它把牙齿咬向任何较柔软的肌肉,都会碰着斯皮茨的牙齿。牙与牙剧烈碰撞,嘴唇撞破,鲜血直流,但巴克就是冲不破敌人的防守。

P034

后记

       英勇悲壮的生命之歌(译后记)

           刘荣跃

本书是根据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1876—1916)的作品精选编译出的一部优秀中短篇小说集。杰克·伦敦出生于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从小开始劳动生活,当过报童,在罐头厂、发电厂、麻纺厂当过童工,甚至在旧金山港口做过“贼”。1893年当水手,航行日本。1894年参加失业工人组织的“工人军”向华盛顿进军,后来在美国和加拿大各地流浪,并坐过牢。1896—1897年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1897—1898年去阿拉斯加淘金——这一经历,使他写下许多深刻感人、举世闻名的“淘金故事”,这些故事多已编入本书。1902年英布战争爆发后他以随军记者身份赴英国,在伦敦东区调查工人的生活,写成特写集《深渊中的人们》。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作为战地记者赴前线采访。伦敦于1895年参加社会工党,1901年加入社会党。1905年在美国各地作以《革命》为题的讲演。1907—1909年进行环球旅行,归来后出版《“斯纳尔克”号旅行记》一书。1914年赴墨西哥搜集有关墨西哥解放运动的材料。伦敦的世界观比较复杂,他研究过马克思的著作,也受到斯宾塞和尼采的哲学影响,后来陷入悲观主义。1916年退出社会党,绝望自杀。他的人生经历是丰富多彩的,这无疑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从他众多的作品中,自然已体会出他丰富的生活阅历。

伦敦从1893年开始写作,发表第一篇作品《日本海岸的台风》,一生写出十九部长篇小说,一百五十多篇中短篇小说,三个剧本,以及不少论文和特写等。早期的中短篇小说大多以北方生活为题材,称作“北方故事”,或“北方淘金故事”,主要描写阿拉斯加严峻的大自然和淘金者艰苦的生活,反映人与自然的抗争。其中最著名的有《野性的呼唤》、《白獠牙》、《热爱生命》、《北方的奥德赛》等,这些作品塑造了一系列富有冒险和自我牺牲精神的人物形象。《野性的呼唤》和《白獠牙》是两部描写动物的中篇小说,表现了“弱肉强食,生存竞争”的哲学思想,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航海题材的小说在伦敦的创作中占有特殊地位,以长篇小说《海狼》为代表,它塑造了一个凶狠残忍的“超人”的形象。《铁蹄》是伦敦的一部优秀政治幻想小说,揭露资产阶级的寡头政治,歌颂工人阶级的武装斗争,但夸大了革命领袖的作用,把群众写得过于消极。长篇小说《马丁·伊登》带有自传的性质,写一个劳动者出身的作家如何堕落,揭露出金钱对人的恶劣影响。伦敦后期也写了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如长篇小说《毒日头》、《月谷》等,同时也写有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埃尔西诺号的叛变》、《红死病》等小说则更尖锐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矛盾。

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我头脑中始终回荡着一个主旋律,这旋律就是“英勇悲壮的生命之歌”。一篇篇作品在歌唱着生命,这生命是英勇的,这生命是悲壮的,令我时时感动不已,深受震撼!所以我为能把这些优秀作品译介给读者深感荣幸。

《野性的呼唤》是一篇引人入胜、内涵丰富的世界中篇名著。它讲述了一只名叫巴克的狗的传奇经历,读后令人深思,耐人寻味。巴克是一只很有灵性的狗,颇通人性,正如它心爱的主人桑顿所说:它什么都能,只是不能说话罢了!同时它身上也存在着野性,勇猛好斗,有时还非常凶残。由于它勇敢机智,力量强大,因此在与其他狗的较量中次次获胜,从而成为一只远近闻名的领头狗。它被人们卖来卖去,受到虐待,干着艰辛的拉雪橇的活。但它不得不服从,因为人们手里的鞭子和棍棒是残酷无情的。后来它遇到一位终生难忘的主人桑顿,高兴不已。他对巴克具有真正的爱心,关心体贴它,把它从死亡中救出来。巴克感激不尽,成了主人得力的助手,对他忠心耿耿,还两次救了他的命并为他赢得不少财富。

巴克经常听到森林中“野性的呼唤”。由于身上还存在着野性,它渴望到荒野里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时而漫游于野外,并和一只野狼交上了朋友。它在外面游荡、奔跑是多么快活,然而又挂念着心爱的主人,于是毅然回到他身边。不幸的是,一天它返回营地,发现主人被印第安人射死在河边,狂怒之下它凶猛地咬死了几个印第安人。连结巴克与人类的最后一根纽带断了,它终于加入到狼群中去。然而每年夏天它都独自回来一次,到桑顿葬身的河边发出凄厉、苍凉的长嗥。

通过这一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作品深刻反映了“弱肉强食,生存竞争”的主题——这也是贯穿于作家许多作品的重要主题。作家认为大自然是无情的,世界是无情的,软弱只有挨打,遭致毁灭。书中的“棍棒与犬牙”很有象征意味。巴克一段段曲折、凶险的经历,把“弱肉强食”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作品还反映了人与动物、自然的关系,人类只有爱护动物和自然,才能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小说情节引人入胜,可以说章章精彩,一些场面惊心动魄,令人感慨。语言生动形象,抒情味浓,难怪出版后即一举成名。出版商们争相高价购买版权,这样一篇译成中文仅约六万字的作品,近一百年前出版商竞出到了两千美元!其价值和声望可想而知!

《白獠牙》通过讲述一只小灰狼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再次深刻地把弱肉强食的主题揭示给读者。它被叫做“白獠牙”,出生在一个洞里,对那堵“白墙”即洞口充满神秘之感。经过不断摸索它终于爬出“白墙”。为了生存它与凶恶的山猫等展开英勇而残酷的激战。一只只狗被它打败,否则它就难以有立身之地,这是一个既简单又残酷的现实。尽管它在狗中间威武不屈,战无不胜,但它不得不屈服于一个个“神”——即人,因为无论如何它也是斗不过人的。人更聪明,可以借助棍棒和石头打败它,它若不服从便只有吃亏。如果说《野性的呼唤》中的巴克在长期的交往中对主人桑顿产生了真正的感情,那么即使如此野性,对人类充满戒心的狼——白獠牙也对真心关心它的主人比弗产生了真正的感情,最后挺身而出救护主人的生命。可以说,伦敦在揭示野性的力量的同时,也深刻地表现了人性的力量。

本故事开头的一些场面,也给人留下极深印象。两个男人赶着雪橇行进在白茫茫的荒野中,一群狼紧追不舍,随时准备把人和狗吃掉。他们停下狼也停下,想想黑暗中周围那一圈时刻缩小的露出凶恶之光的眼睛,多么可怕!人和狗与狼群展开着生命的竞赛,生命的抗争,谁一旦软弱下去谁就必然成为对手的猎物被吃掉。结果拉雪橇的狗越来越少,以致连比尔也不幸葬身狼腹!这样的死难道不悲壮么?现在狼又盯住亨利不放了,他几乎走投无路,竟然不得不把自己置身于火圈当中,狼群只好守候在火圈外面。可火圈总有燃尽的时候……作者就是用这些扣人心弦的故事,揭示着不可抗拒的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

《墨西哥人》是一篇革命小说,表达了主人公为墨西哥革命的英勇的献身精神。为了革命事业,他心甘情愿做任何事情,即使去干打扫卫生那样的活。尤其是当他听说革命需要钱后,竟毅然决定去参加拳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革命献一份力。他是一个英雄,面对强大的对手,面对种种欺诈行为,他无所畏惧。他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赞扬的。相比之下,其他人的革命态度就需要反思了。故事的结尾的确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英勇悲壮”的旋律同样回荡于这篇小说中。

在世界文学史上,正如《野性的呼唤》一样,《热爱生命》也占有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我阅读、翻译这篇小说时一直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我把它当作一首抒情诗来阅读——一首苍凉悲壮的抒情诗。把小说当作诗来读,在我读到的书中不多,印象特别深的还有曾读过的英文原著《查太莱夫人的情人》(D·H·劳伦斯著)。在本故事中,两个男人去北方淘金返回,主人公既饥饿又疲惫,步履艰难。可同行的比尔为了自己活命却只顾往前走,把他远远抛在后面,友谊在残酷的生存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小说的情节描写和心理刻划都相当细腻深刻,令人赞叹。主人公为了抓到雷鸟吃,竞学着它的叫声引诱它。看见一只狐狸口中含着雷鸟他垂涎欲滴。为了填饱肚子,他竟趴在地上像牛一样啃吃着灯心草!为了捉到水池中的小鱼,他不厌其烦地把池中的水一点点舀干。面对残酷的生存局面,作为一个大男人竟然哭了,其所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颇有意味的是,他千辛万苦弄到的金子不得不丢掉——现在生存都成问题,金子还有什么意义?为了生存,连狼啃剩的动物骨头他也捡起来接着啃,甚至敲出里面的骨髓,因为它可以延续他的生命。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他发现了同伴比尔的尸骨,而总不能去啃同伴的骨头吧!他与那只虚弱的狼的较量过程,也使人震惊不已。他终于战胜重重困难爬到了海边,看见一只船——那是生命的希望所在。可是当船上的人发现他时,他已简直不像个人而像个什么可怕的怪物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对生命的执著,表现得如此彻底。他获救之后还做着恶梦,甚至可笑地到处隐藏食物,害怕再次挨饿——只有亲身经历过饥饿的人才真正知道它的可怕,也才能真正理解他的可笑之举。他的行为是英勇而悲壮的。

《北方的奥德赛》表现出人们的坚韧、顽强与勇敢精神,尤其是主人公不远万里寻找妻子昂加的举动,不同寻常。这仿佛是一个神话与传说,是关于印第安人的英勇无畏的故事。这里提出了一个有关印第安人文明发展的问题。白人进入印第安人的生活,带走印第安女人昂加。最初受到反对阻止,但后来印第安人慢慢感受到文明社会的好处,渐渐喜欢上了,对于文明社会产生了向往。可他们仍然是矛盾的,不知是过文明社会的生活还是继续过自己古老原始的生活;故事结尾便反映出这种矛盾的心情。

以上是笔者对本书主要篇章的一点认识,不当处敬请读者指正。这是笔者已出版的第八部译著——我为从事文学翻译这一崇高艰巨的事业而自豪快乐。人生应该有积极的追求,这样的人生才会有意义。我的生活是快乐而充实的,我愿在默默的耕耘中为读者译介更多的优秀作品,提供更多美好的精神食粮。面对所取得的成绩,我充满了由衷的喜悦,并为所热爱的事业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生命是可贵的,我牢记着杰克·伦敦所说的话,要“热爱生命”!

2001年1月完稿于简阳神游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野性的呼唤(杰克·伦敦中短篇小说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杰克·伦敦
译者 刘荣跃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740307
开本 32开
页数 4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3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4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2
出版地 上海
211
14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0:45:07